为什么格律诗的诗病中,三平尾必须要避,三仄尾可避可不避?

驶向一江诗词 2024-06-17 10:58:02

我曾经发表过一首原创七绝《心中的桃花源》

紫红一夜满山川,

几度失约百萼残。

风乱征袍染月色,

心平处处是桃源。

注:新韵。

有几位朋友在评论区提到第三句“风乱征袍染月色”犯了三仄尾,他们说得没错,我回复道:“格律诗三平尾必须要避,三仄尾能避则避,避不了也无大碍,不可因形害意”。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句诗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等读完本文你就会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先说第一点,其实格律诗中不仅每句诗的重要性不同,每个字的重要性也不同!

汉字是双音节,重音落到第二个字上,因此第二个字的平仄决定了二字词的平仄。比如“月落”和“花落”,尽管首字“月”是仄音,“花”是平音,但因为第二个字“落”是仄音,因此这两个词都是仄音词。

同样“花香”和“草香”,因为第二个字是平音,这两个词都是平音词,而跟第一个字的平仄没有关系。

这就是格律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由来!“二四六”恰好就是词的第二个字,所以必须分明。

这样你就理解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按照标准律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为什么“霜”这里是平也可以。同样,“唯见长江天际流”,第一个字本应该是仄音,这里是平音也没有关系,而第二个字“见”必须是仄音。

再说第二点,格律诗每句的重要性是不同的。诗中偶数句作为韵句,重要性要远大于奇数句,因为格律诗以“联”为单位,两句组成一联,吟诗都是一联一联地吟,而不是一句一句地吟。

其实这和第一点不谋而合!

懂得了这些,就明白了为什么格律诗“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为什么“孤平只存在于对句(韵句)中,而出句没有孤平”,同样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三平尾必须要避,三仄尾可避可不避。

就是因为奇数句和偶数句的重要性不同!

因为三平尾出现在偶数句即韵句中,韵句重要性不言而喻,三平尾使得吟诗时失去抑扬顿挫感,因此必须要避。

而三仄尾出现在奇数句中,是非韵句,非韵句有韵句托着,本身喜仄,因此三仄尾对韵律的破坏没有三平尾那么大,所以三仄尾能避则避,避不了也无伤大雅,没有必要因形害意。

事实上史上诗人一直是这么认为的,我们可以在众多古诗中找到例证,唐朝格律诗中三平尾极为罕见,不信你可以找找看,凤毛麟角。

而三仄尾则屡见不鲜。例如“潮平两岸阔”、“江流石不转”、“相看两不厌”、“清晨入古寺”、“山光悦鸟性”等等,可谓数不胜数,可见诗人们对待三仄尾的态度就是“能避则避,不避也无伤大雅”。

朋友们,本文有理有据,读了本文你是不是对格律知识、对三平尾和三仄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欢迎分享高见。

0 阅读:0

驶向一江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