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原来我们一直在流泪

撬开科学新世界 2024-06-22 21:26:04

人类以啼哭宣告自己的诞生,其后,泪水便会陪伴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因情绪流泪,也因异物流泪。这些看起来像水一样清澈的液体,却并不“单纯”。

泪液"加工厂”

泪液,又称泪、眼泪,是由泪腺分泌的液体。泪腺位于眼眶上壁前外侧的泪腺窝内,有10~12条排泄管,开口在结膜(一层薄而透明的黏膜,主要覆盖在眼睑内面和眼球白色部分的组织之上)上,能让泪液排至眼球表面。

泪腺每时每刻都在分泌泪液,但量一般较少,一部分在眼球表面蒸发,另一部分则通过眼睑内部的两个泪点,流向泪小管、流进鼻腔,起到湿润和保护鼻腔黏膜的作用。分泌与蒸发、引流形成动态平衡,因此我们不会在日常明显感受到泪液的存在。

当泪液分泌的量超过蒸发和引流时,它们会溢出眼眶和鼻腔,就是“涕泗横流”的景象了。而打哈欠流泪则是因为面部肌肉收缩挤压泪囊,且鼻腔和口腔压力升高,泪液无法流向鼻腔,便流回了眼眶里。

通过眨眼这一动作,泪液不断湿润眼球,它既可保护结膜和角膜(眼球前端“眼仁”部分的透明圆盘状结构)免受环境中的粉尘等影响,为无血管分布的角膜上皮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还能维持角膜良好的透光性,形成更好的视觉质量,因此我们会觉得眨眼后看东西更清楚。

为眼球覆一层“保护膜”

泪液均匀地分布在眼球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液体薄膜,名为泪膜。从概念上讲,泪膜可分为3层:黏蛋白层、水液层和脂质层。

黏蛋白层主要由结膜上皮的细胞分泌而成。它可以帮助水液层均匀覆盖在角膜表面,帮助泪液润滑,增加泪液在眼球表面的稳定性。因黏蛋白层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所以它们可以提供“诱饵”受体,防止细菌附着在角膜上。

水液层由泪腺分泌而成,是最重要的一层,不仅可以润滑眼球表面,还能冲走碎片和毒素。水液层在眼球表面和外部环境之间形成了一道保护性屏障,它含有多种抗菌因子,可以抵抗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感染,其中浓度最高的溶菌酶可以溶解细菌的细胞壁。

脂质层由眼睑的睑板腺分泌,直接接触外部环境。它含有600多种独特的脂质,可以保护水液层,对延缓泪液蒸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状况 不同对策

虽然都产自“加工厂”,可泪液的“原料”复杂,甚至会根据情况而改变其成分和浓度,让我们流出不一样的泪水。根据生物和化学成分含量的不同,可将泪液分为3种类型:基础型、反射型和情感型。

基础型泪液是一直存在于眼表的、难以察觉的泪液,若其中的水和脂质的生成出现障碍,便会出现干眼等症状。

反射型泪液是外界刺激造成的,如切洋葱时,洋葱细胞释放挥发性化合物造成的刺激,或沙子、飞虫等异物进入眼部引发的不适。为了冲刷异物或刺激成分,人体会立刻大量释放泪液,还会分泌更多可以对抗细菌的成分。

情感型泪液是人类特有的,源于剧烈的情绪波动,因此激素和蛋白质浓度很高。由于蛋白质含量高,也由于泪液中微粒浓度高造成了高渗透压,因此,这种泪液会使眼周血管的组织液外渗,引起眼眶红肿。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

原标题:泪液中,竟然藏着大世界?

编辑:鱼非我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0 阅读:5

撬开科学新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