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上这条肌肉你有吗?没有是我进化啦?

撬开科学新世界 2024-06-19 14:23:06

互联网上总有一些“人在进化”的传说,其中关于“掌长肌”的说法最让人愿意伸出手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经进化了——将手腕伸直或微屈,拇指和小指对齐,手腕处是否会“拱”出来一根筋。

我试了,我还有 图源:小红书@eachcandy_xs

这是手臂浅层一块肌肉的肌腱,现在14%的人没有它是因为它没啥用吗?还是14%的人进化了?

少这根筋,我少啥了?

掌长肌属于前臂屈肌肌群,这块肌肉看起来很长,横跨肘关节和腕关节,而且在手腕上也非常显眼,但其实并没有很重要的功能,最多只是辅助屈腕,可能只是在造型上有个作用。

也许因为作用不大,有的人天生没长这块肉也并不影响日常生活,也并不影响握力。而且由于它位置表浅容易获取,当身体上的其他肌腱出现损伤,掌长肌肌腱也是很好的自体移植的材料。

天生缺失掌长肌的人很多,解剖学教材上通常认为掌长肌缺失或发育不全,在人口中的占比在15%左右。然而现有的一些统计表明,这个比例很可能达到20%以上,中东地区的人群更是达到40%以上,而土耳其能达到63.9%。

这个东西还分地域?

考虑到打开本文阅读的绝大部分都是中国观众,那很可能都有这根“筋”。在2005年,新加坡对男女各329名,共658名华族人群做了研究,他们发现这其中单侧掌长肌缺失仅占3.3%,而双侧缺失更是仅占1.2%,远远低于估计的平均水平。实际上,就目前的研究而言,东亚(如中国、韩国)、东非和南非(如津巴布韦和刚果)人群,这一特征的比例都很低,都低于5%。

除了缺失,这块肌肉还能产生很多变异。通常情况下,掌长肌起源于肱骨内上髁(kē),也就是胳膊拐那,终于手掌筋膜,但有时候,它的肌腱末端会分叉,终点会变化,肌腹的位置也会发生改变,甚至还有可能倒着长,也就是肌腱连在胳膊拐,而手腕是肌腹。这些变异大部分时候都没啥影响,不过有时候会压迫神经和血管,引起腕管综合征,这时候就要去看大夫了。

掌长肌是身体最容易变异的肌肉,如这个人左手的掌长肌肌腱就分了个叉。图源:参考资料[8]

没掌长肌是我进化了吗?

虽然掌长肌在人身上彻底“躺平”,在其他动物身上可不一定。如四足动物的掌长肌,包括老鼠、狮子老虎等,通常非常发达,而在鲸鱼和蝙蝠里则不太能见到。所以科学家们猜测这块肌肉和下肢的腓肠肌(也就是小腿肚那块肉)一样,都有承重的功能。

猫的掌长肌就非常发达

在和人类较亲近的灵长类动物里,掌长肌缺失或变异的概率各不相同。如在树栖的红毛猩猩中,普遍存在发育充分的掌长肌,在黑猩猩当中则偶见缺失,而与人亲缘最接近的大猩猩中,每5只就可能出现单侧掌长肌缺失或发育不全。

掌长肌出现或缺失的规律,也让科学家们在19世纪末就提出了假设:这块肌肉是随着抓握动作发展而逐渐退化的,即需要手分化出其他的肌肉,来独立地控制手运动的力量,完成更精细的动作,从而取代了掌长肌原本的作用。佐证就是,在那些掌长肌更发达的动物中,指浅屈肌(人身上负责手指屈曲动作的重要肌肉)发育不充分或出现变异。

相对于前臂大部分肌肉都有很大的肌腹,掌长肌的肌腹未免太短了,所以产生的力量也不大。图源:参考资料[10]

然而,掌长肌是“从树上下来的时候退化的”这种观点,也遭到了一些人质疑,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掌长肌缺失在各个种族间的差异,显然要退化应该是大家一起退化,怎么会有人有有人没有呢?所以一些观点猜测,这种差异与历史上会高强度使用双臂劳作有关。

干农活需要强有力的上肢力量,也许让掌长肌在古代以农耕为主的我国保留了下来。图源:challenge.

这和我们熟知的自然选择略有差别,这更像一种非适应性演化,比如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即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几代之间出现了波动,演化的结果也不知道有害或有益。当然,由于某个区域内人类群体数量十分庞大,所以这个变化持续了很长时间。

因为没啥用,以演化的观点来看,也许再过上几百年或上千年,所有的人就都没有掌长肌了。

胳膊上少的肉可不光掌长肌

人能够直立行走后,由于解放了上肢,这里的肌肉群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还有其他的肌肉变得可有可无,只不过掌长肌由于位置关系表现得更明显。

在胳膊拐这里,还有一块儿小肌肉叫滑车上肘肌,解剖学家认为这块小小的肌肉能够维持尺神经的位置,或者和肘关节伸直有关。然而,这块肌肉仅在11%~23%的人群中出现,没这块肉的人是通过叫做Osborne韧带的结构维持尺神经位置的。

解剖图。(黑色箭头处就是滑车上肘肌,黑色星号处是尺神经。图源:参考资料[10])

其实,对大部分哺乳动物,这块肌肉对肘关节的功能都十分重要,在人类中如此大规模的缺失,也许是因为我们演化上的进程更晚。

滑车上肘肌和掌长肌都被认为是返祖肌肉(Atavistic muscles),它们用处不大,但好像只有人才经常没有,所以猜测是进化过程中曾经有用但后来没用又退化了。和长得太怪的掌长肌一样,有这块肌肉反而会增加尺神经病变或肘管综合征等疾病的风险。

这种肌肉在胳膊肘那还有肘肌,也是很小的一块,它倒是没退化,虽然电生理证实它在前臂旋前时有作用,功能仍然存在一定争议。但我们都知道,除了在减肥的时候,身体是不可能平白无故长坨肉的。

有一种理论是这样推测的:一些对古爬行动物的肱骨尺关节——也就是它的胳膊肘——的研究发现,相较人似乎受力不均而更易扭伤,所以第一只哺乳动物出现时,这个关节开始演化得更稳定。

肱肌连接了肱骨和桡骨,可以粗略理解成大臂和小臂的骨头,使关节更稳定。图源:vectormine.com

如果肱骨尺关节遵循这样的演化轨迹,那显然四足动物需要一块肌肉来稳定它,否则就太容易脱臼了,而肱肌的行径让它恰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假设这个理论是真的,那肘肌在人身上变得没啥用也情有可原了,毕竟我们都不用手走路了。至于为啥没有干脆变没,科学家们猜测人刚生下来没多久只会爬的那时候,肱肌还可以帮助双手支撑。

这些演化导致身体器官或结构退化的现象还有很多,然而都仅仅是一种假设,没有办法去真的证实,没有人能活了几万年证明它们真的在变化,软组织也不太能保存这么久。不过至少它们暗示着人的过去,也提示着人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Cooper DW, Burns B. Anatomy, Shoulder and Upper Limb, Hand Palmaris Tendon. [Updated 2023 Aug 28].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4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19516/

[2]. Sadeghifar A, Kahani AK, Saied A, Rasayi E. Interobserver and intraobserver reliability of different methods of examination for presence of palmaris longus and examination of fifth superficial flexor function. Anat Cell Biol. 2018 Jun;51(2):79-84.

[3]. Ioannis, D., Anastasios, K., Konstantinos, N., Lazaros, K., & Georgios, N. (2015). Palmaris Longus Muscle's Prevalence in Different Nations and Interesting Anatomical Variations: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research, 7(11), 825–830. https://doi.org/10.14740/jocmr2243w

[4]. Yammine K. (2013). Clinical prevalence of palmaris longus agene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linical anatomy (New York, N.Y.), 26(6), 709–718. https://doi.org/10.1002/ca.22289

[5]. Fidan, Nurdan & Cagliyan Turk, Ayla & Yetis, Esra & Yucesoy, Cuneyt. (2021). Determination of congenital absence of palmaris longus tendon with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ultrasonography. Surgical and Radiologic Anatomy. 43. 1-8. 10.1007/s00276-020-02597-2.

[6]. Sebastin, S. J., Puhaindran, M. E., Lim, A. Y., Lim, I. J., & Bee, W. H. (2005). The prevalence of absence of the palmaris longus--a study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Edinburgh, Scotland), 30(5), 525–527. https://doi.org/10.1016/j.jhsb.2005.05.003

[7]. Behiery, A., Bakir, M., Dawalibi, A., & Elhossiny, A. H. (2023). Reversed Palmaris Longus: A Rare Anatomical Phenomenon Discovered. Cureus, 15(5), e38424. https://doi.org/10.7759/cureus.38424

[8]. Abu-Hijleh, Marwan. (2020). The Prevalence of Absence of the Palmaris Longus Muscle in the Bahraini Population. Clinical Anatomy 2010, 23(8): 956-961..

[9]. Reimann, Arthur & Daseler, Edward & Anson, Barry & Beaton, Lindsay. (2005). The palmaris longus muscle and tendon. A study of 1600 extremities. The Anatomical Record. 89. 495 - 505. 10.1002/ar.1090890408.

[10]. Capdarest-Arest, N., Gonzalez, J. P., & Türker, T. (2014). Hypotheses for ongoing evolution of muscles of the upper extremity. Medical hypotheses, 82(4), 452–456. https://doi.org/10.1016/j.mehy.2014.01.021

[11]. Throckmorton, Z. , Forth, N. , & Thomas, N. . (2015). Non-adaptive evolution of the m. palmaris longus in the homininae.

撰文 | 萧旭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赵之遇

来源:博物

编辑:悦悦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0 阅读:0

撬开科学新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