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比空调更凉快?吉利新车的智能座椅,比问界M9更安全

路咖汽车 2024-06-20 16:07:30

时隔近2个月,吉利又放出了旗舰级全尺寸SUV银河星舰的新消息。继北京车展上展示了原型车外观后,最新披露的内饰官图则带来了更为详细的信息。几乎在车内可以随意移动的座椅,以及可以满足不同私人订制需求的内部空间,凸显了这款新车的两个核心关键词:大、舒适。围绕这两个核心点,我们就来看一下,吉利银河星舰到底是怎样做到的,以及最终量产车能带来怎样的实际效果。

造没有续航焦虑的大车,新车开卷舒适性

首先,吉利银河星舰是基于全新GEA架构打造的车型。在新能源范畴内,讨论吉利体系下的车型时,往往离不开SEA架构。但后者在现阶段似乎并不适合拿来打造D级车型,特别是全尺寸SUV这样的产品。当然,这与品牌兼容性无关。吉利SEA架构最大可以覆盖3.3米的轴距,而一般主流全尺寸SUV,基本都是围绕3.1米轴距的表现来设计。

矛盾首先在SEA架构对操控性能的侧重。作为业内较早推出的纯电平台,SEA架构非常倾向于向用户展现电气化带来的性能特点。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其首款产品极氪001。然而你在全尺寸SUV身上,去更多寻求操控性,显然是不对味的。

另一点则是全尺寸SUV带来的续航压力。从眼下的电池技术出发,100kWh的电池包,已经算是容量、尺寸、成本和配重方面的一个高标准平衡点。虽然全尺寸SUV在空间上还能容纳更大的电池,但能给予续航的边际效应明显更低。

针对以上两点,吉利GEA架构字里行间,就完全是冲着大空间来的。在介绍GEA架构时,现阶段的表述,是可以覆盖至A级车。乍听起来,A级车也已经算是“入门”级别的产品了。但不要忘了,SEA架构刚出来的时候,以轴距计算,是把覆盖面直接拉到了A00级别。可以说,后发的GEA架构,在基础硬件方面,会更侧重对空间的营造。

至于续航方面,吉利GEA架构直接选择在纯电之外,兼容自己的雷神混动技术。相对很多入局的新势力车企,会更热衷采用增程式克服续航焦虑。吉利这类有传统燃油车制造功底的车企,还是偏向使用包含发动机直驱的插混结构。不仅如此,吉利雷神混动还是同类技术中,对多挡位DHT专注度最高的车企之一。靠谱且灵活的行星齿轮结构,不仅可以降低发动机介入驱动时的转速,实现降低油耗的效果。多挡位的存在,使得内燃机介入的工况更丰富。在省油的同时,更多的并联可能性,也能为车辆带来更多性能上的支持。

简单来说,基于GEA架构,吉利银河星舰做到大空间,毫无技术压力。与之配套的续航、性能,也有相应的技术储备。不过这些特点只能说是赢得了竞争的机会,因为在同类产品中,问界M9、理想L9等竞品,同样也具备以上特质。而吉利银河星舰选择的破局方向,恐怕就是卷舒适性。

座椅随便调,AI主动托底安全性?

比如说,在这一轮官图信息披露中,吉利银河星舰与其说是继外观之后,开始介绍自己的内饰。不如说,更多笔墨都放在了灵活调节的座椅,以及对各种空间场景的营造上。考虑到此前吉利银河星舰原型车外观的完成度,以及内饰官图中,包括中控台在内的设计风格,都与量产车的感觉并不遥远。所以其座椅布局方面的设计,也不能简单当作天马行空来对待。

以座椅部分,切入吉利银河星舰的舒适性表现,我们可以在相关的专利信息中,得到很多有意思的技术可能性。比如通过储存制冷剂,直接为坐垫和靠背,进行大面积降温的技术专利。可以规避传统座椅通风功能,效果慢、面积小的局限性。以及座椅收纳后,与地板形成平面,解决占用问题大的问题,也为车内空间变化打下基础。另外,还有一项通过对后座椅侧翼的高度与角度变化,使乘员可以在躺姿,或者横向卧躺后,座椅侧翼既可以当扶手,又可以作为靠枕的存在。

当然,以上都是一些有关座椅功能和舒适性方面的一些小功能筛选。聊到眼下座椅部分的技术,零重力座椅一定是最受用户青睐的那个。所谓零重力座椅,就是通过对座椅角度的特定调节,实现接近“失重”状态的乘坐舒适度。即规避座椅顶腰、镂空等问题,尽可能贴合乘员的腰部,并为背部和腿部,提供舒适性支撑。一般车企调校值基本会围绕128°附近设计,也就是所谓的航天员坐姿。更接地气一点的说法,也就是在车内实现躺姿,并提供大面积腿托。

在零重力座椅概念被推出后,各大车企的内卷重点,基本都是围绕材质展开。比如表面皮质的半苯胺材料,座椅填充层的高回弹海绵,侧翼的发泡材料等等。以及各种材料在“零重力”状态下的耐久度。而吉利银河星舰,有可能将对零重力座椅的调校,融入AI概念。“AI智能座椅”是吉利银河星舰在自我介绍时的官方说法,问题是,怎样实现所谓的AI效果。通过对专利信息进行梳理,至少有两点设计“主动座椅调节”的功能,符合吉利银河星舰的说法。

首先,是通过座椅内置扫描功能,感知乘员包括脊柱弯曲程度在内的信息,在数据分析后,对坐垫、靠背、头枕、腰托等功能,进行针对性调整。实际上,这就是对目前注重出厂调校的零重力座椅,进行针对不同乘员的精细化调整。当然,这种调节程度,某种程度上乘员自身就可以通过功能键进行自我调节。但在舒适性部分,个人对自身的判断,或许并不如第三者精准。这种所谓的主动调节,至少为乘员提供了类似汽车空调“auto”功能的选择。

更典型的场景,还是在安全性部分。各家车企对零重力座椅的内卷,最直观的效果,就是乘员对该功能的依赖。但这里面有个安全悖论,即,越是长途乘车,乘员越依赖零重力座椅,也就是躺姿。但在这种姿态下,座椅的安全带、安全气囊/气帘等功能的效果,难免会被打折扣。而长途高速路况,又客观上增加了以上被动安全功能的工作压力。虽然诸多采用零重力座椅的厂家,都会提及针对零重力坐姿状态下,对被动安全功能进行了针对性优化。但前面也提到过,乘员自身拥有最高最高调节权限。也就是说,被动安全系统,理论上难以完美覆盖所有座椅角度的安全性。

当然,即便加入了所谓AI系统,也就是主动识别和调节能力,也不可能通过实时监测坐姿,然后调节包括安全带在内的所有被动安全设计。那么逻辑就得反过来,还是以安全性为最优级别。在车辆感知到危险的情况下,主动将座椅调节至适配车辆最优安全调校的范围内。吉利银河星舰的逻辑很可能就是这种,根据相关专利信息,车辆会将油门、速度和座椅位置信息联动起来。在描述中,核心诉求是避免起步速度过快,导致乘员在非安全坐姿下受到伤害。

但我们还可以结合吉利银河星舰已经曝光的产品特点,以及该技术逻辑的执行潜力,分析一下未来量产,或者OTA的可能性。比如说新车车内的空间DIY尺度较大,比如茶歇、安睡、会议等等,都能匹配对应的座椅布局。所以需要在场景模式未能及时退出,或者未能完全复原的情况下,通过暂时限制动力输出,提供安全冗余。另外,车速与座椅的联动,理论上也可以规避所谓躺姿坐高速,甚至躺着开高速(驾驶实际交给辅助系统)。这个角度来说,则更像是一种高阶的重力感应系统,更不容易被驾乘人员“欺骗”。

写在最后

吉利银河星舰所谓的AI智能座椅,其实在逻辑上可以看作是主动悬架技术的深度应用。考虑到感知层面并不存在技术壁垒,考验其实在算法逻辑,以及日后OTA的可能性。当然,座椅只是借着这次披露的信息中,新车展现出的一部分产品力。背后的核心,还是包括吉利银河星舰,以及GEA架构,要在各级别带来空间更大、更舒适,且没有续航焦虑的产品。

2 阅读:1055
评论列表
  • 2024-06-20 16:41

    这车只能坐人,不能放东西吗?

路咖汽车

简介: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