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95岁老人去世,火化后发现两颗子弹,子女报警求助

雅旋谈社会 2023-06-10 05:48:04

文|浊酒编辑|林画

2020年9月的一天,河北省高阳县殡仪馆里聚集着几个人。

这几个中年人是来给自己的父亲送行的,但他们却向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个十分奇怪的要求,那就是要注意检查老人的骨灰。

当工作人员将老人的骨灰检查结果告诉那几个中年人的时候,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因为在骨灰里有两颗子弹!

随后,这几个中年人便选择将此事告诉了当地的民警,在当地警方的帮助之下,老人身上隐藏多年的秘密才逐渐被揭开。

那么,这位神秘的老人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他的骨灰里会出现两颗子弹?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接下来,就让我们慢慢地道来:

革命队伍里的“小战士”

老人的真名叫李景湖,是一位参加了革命战争的老同志。与那个年代绝大多数的“革命者”一样,参加革命也是出于一腔的义愤。

1924年11月,李景湖出生于保定高阳县的王福村。由于李景湖的父母生养了多个儿女,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一直都过得非常拮据。

再加上那个年代,国民政府对各地的百姓增加了许多的苛捐杂税,普通人家如果交不起重税,还会被国民政府抓壮丁。

李景湖的父母在百般无奈之下,只能将他的姐姐卖给了一户有钱的人家。

但是民国时期的经济形势极度不稳定,金融秩序更是一团糟。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里的粮价几乎一天一个样。李景湖家靠着卖女儿换来的那一点钱,便很快被他们给吃空了。

无奈之下,李景湖的父母只能带着他四处逃荒,这也让小小年纪的李景湖体会到了世间的人情冷暖。

这一段苦难的童年经历,给李景湖的一生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后来,李景湖一家好不容易逃到了一个村庄,稳定了下来。

没想到这个时候日本人却发动了侵华战争,这让李景湖一家本就贫困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河北的博士庄村一次性屠杀了三百多名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这一切的缘由,只是因为当地的一个地主向日本驻军告密。根据这个地主的描述,博士庄村的村民们私下里与抗日游击队有所往来。

当地的日本驻军头目便带着500多名日伪军士兵,血洗了整个村子。而后日本侵略者还放火将整个博士庄村烧成了一片白地。

日军的暴行很快就传遍了周围的镇甸和村庄,这也让当时才十几岁的李景湖感到非常气愤。

13岁的李景湖便找到了当地的游击队武装,要求参加抗日活动。但这个时候的李景湖人都还没有枪高,又怎么能够上战场去和日本鬼子拼命呢?

他的入伍申请被当地游击队的领导人员给拒绝了,李景湖又找到了游击队的负责人,要求加入革命斗争的队伍。

李景湖告诉对方,只要是能为抗日做出贡献,他可以做任何事情,游击队的负责人被李景湖的一番赤诚之心给打动了。

最终,年仅14岁的李景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抗日游击队员”,不过李景湖的年纪还是太小了,同志们便让他当了一名通讯员。

李景湖个子小、跑得快,能够很好地完成通信任务。同时,这份工作相较于在前线的战斗任务而言也没有那么多的危险,这也算是同志们在某种程度上给予李景湖的“保护”。

李景湖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他不但帮助队伍传递了许多重要的情报和命令,还亲自参加了几场针对日本侵略者的战斗。

这也让十几岁的李景湖一下子就变得老练了起来,在战斗中李景湖几次负伤,但他都没有向组织上喊过痛、喊过累。

作为一名抗战时期的小战士,李景湖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在对敌作战的过程当中,李景湖逐渐接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在教育之下,李景湖在战场上变得更加忘我和英勇。

上级更是屡次将重要的任务直接交给李景湖,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中,李景湖还是保持了一个解放军战士的精神面貌。

从战场上下来以后,他从来不向人们夸耀自己的战功。因为在李景湖看来,他已经比那些牺牲在战斗中的战友们要幸运太多了。

195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公然介入朝鲜内战。他们企图将战火一路烧到鸭绿江边,对我国构成事实上的战略威胁。

关键时刻,中央军委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李景湖也深刻领会了中央抗美援朝的深意,并随大部队开赴了朝鲜战场。

在朝鲜战场上,李景湖还是和从前一样担任通信战线上的职务。但这次出国作战的经历却给李景湖的一生带来了难以言说的痛苦。

抗美援朝,英勇负伤

新中国成立之后,李景湖所在的部队被改编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这支部队经历了战火的锤炼,已经是一支名副其实的“铁军”了。

因此他们也成为了第一批入朝参战的部队,刚刚进入朝鲜的40军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战士们为了伏击敌人不得不爬冰卧雪,一些战士甚至因此被活活地冻死了,这让李景湖的心中感到万分震撼。

1953年5月,40军将士们决定在朝鲜的坪山南一带对敌人发起攻击。这不光是要为我军的将士们出一口恶气,更是要回应美国人在前不久提出的所谓“摊牌行动”。

只有将美国人打得服服帖帖,他们才会重新坐回到谈判桌前。我军和朝鲜方面都急需通过一场胜利,来为当前双方的停战谈判增加一些筹码。

当时,李景湖就在坪山南战场上担任我军的通讯科科长。他不仅要负责将上级的命令传达到各个阵地,还要将前线的情况及时向上级反映。

不夸张地说,李景湖的这个岗位就相当于是整个部队的“信息中枢”,但是那个年代,我军的通讯手段还是十分原始的,只有团一级的单位在战场上才能配备电台和电话。

至于营连一级的单位,则还是需要靠人力来传递情报和命令。

所以,李景湖和他手下的通讯战士们不得不往返于各个阵地之间。只要是上级的命令传到了他们的手里,他们便会冒着生命危险穿越火力网将消息送上去。

李景湖等人的勇气值得肯定,但这么做的危险也是巨大的。很快,李景湖在距离阵地不远处的地方被敌人炮弹炸起的碎片击中了。

李景湖几乎还来不及反应,便应声倒了下去。等李景湖醒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战地医院的病床上了。

此时,李景湖看到周围站满了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他的心里这才明白了自己的处境。

虽然李景湖一再向医生们表示自己还可以继续战斗,并且要求尽快回到前线去和战友们待在一起,但组织上没有同意李景湖的要求,很快将他送回了国内继续疗伤。

就在李景湖负伤的一个多月以后,交战的双方就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议”,为期三年的朝鲜战争画上了一个较为圆满的句号。

这也意味着,我国终于可以有时间和机会静下心来发展经济了。

听到前方胜利的消息,李景湖的心中也万分激动,但是他没能和战友们一起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说到底,李景湖的心中还是有很多遗憾的。

疗伤完毕的李景湖就主动向大队里的领导申请了退伍回乡,听到李景湖的要求,大家都非常诧异。因为他过去在部队里曾经屡次立下战功,算得上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战斗英雄”。

如今部队正进入全面发展的时期,他却突然要求退伍,这实在是有些令人不解。

不过,出于对李景湖个人意愿的尊重,部队的领导们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退伍请求。

所以,李景湖在众人都没有察觉到的情况下便回到了家乡,他还是像从前那样对自己之前的“战功”只字不提。

李景湖知道,从他脱下军装的那一刻,他就已经不再是解放军的战士了。他现在只不过是普通劳动群众中的一员,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所以他也必须竭尽全力去适应这种新的生活。

那么,李景湖该如何背负满身的伤痛开始全新的生活呢?在接下来的生活当中,他又会因为自己过去的那段经历遇到怎样的困难呢?

老兵负伤归故里

回到老家定居的李景湖十分低调,他甚至将自己当年的参军证明都藏了起来。

如果不是偶然说起,就连李景湖老人的子女都不知道,他曾经是一名战斗英雄。当年作家魏巍所写的长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被选入了语文课本。

而在《谁是最可爱的人》当中有一名通讯科长,魏巍笔下这个通讯科长的原型正是李景湖老人。但当这个消息传到李景湖老人的耳朵里时,他却对此一口否认。

因为他和当年的无数志愿军战士一样,只是想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没有打算利用这次战斗的机会为自己赚取名声。

从部队转业之后,李景湖老人还去看望过魏巍同志,向他转达了问候。魏巍看到李景湖非常高兴,送给了他一本精装版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会面的最后,魏巍还颇为神秘地对李景湖说道:“咱们那次去前沿阵地看打小仗的事情(指坪山南战斗)也写在里面了。”

李景湖对魏巍的话心领神会,笑着与他道了别。在回到老家参加工作以后,李景湖不得不背负起沉重的生活压力。

他和妻子孩子们蜗居在一个小房子里,生活十分拮据。但即便是这样,李景湖也没有忘记当年那些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

为了接济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战友,李景湖经常会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钱,但是李景湖担心此事会引发他与妻子之间的争吵,就只好不断通过“编瞎话”的形式来向家人隐瞒这件事情。

每当妻子和儿女问起李锦湖工资的事情时,他总会做出一副心平气和的模样。而后李景湖告诉大家,自己不小心把钱给弄丢了。

但这样的借口用一次两次还能够接受,时间一久,李景湖还是露出了马脚。

2014年的春节,李景湖的一个老部下将电话打到了他的家里,当天接听这一通听电话的正是李景湖的女儿,家人们这才理解了李景湖当初对战友们的一片苦心。

李景湖的这位老部下在退伍以后,生活一直过得十分艰难,他的两个女儿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需要大量的治疗费用,但是家里人一时之间又凑不出这么多的钱,只好向李景湖求助。

本来这个老兵只是向李景福家借一些钱渡过难关,但李景湖却非常慷慨地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了一部分钱,赠给了这个老部下。

李景湖的善举让这位老战士非常感动,这份“恩情”他也一直记了几十年。

许多年来,李景湖还不止帮助过一位像这样的老战友,渐渐地家里人也对李景湖这种慷慨习惯了。

在儿女们的记忆当中,李景湖的记性似乎一直都不太好,李景湖将自己曾经在战场上负伤的事情隐瞒了下来。

他只是告诉孩子们,这是战争留下的后遗症,却根本没有提起过自己的伤势。

直到一次意外的检查,才将这个李景湖隐藏了多年的秘密给揭开了。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李景湖的家人几次劝他接受治疗,将身体里的子弹片取出来。

但李景湖却表现出了极为豁达的态度,李景湖告诉家人,自己都已经和这些弹片过了大半辈子了。早就已经习惯这样的感觉了,也没有什么特别不舒服的地方。

而且,医院的医生们也告诉李景湖的子女,老人应该尽量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不管怎么说,老人都已经90多岁了,不适合再进行开颅手术了。

无奈之下,李景湖的家人们只好接受了这个结果。但李景湖却显得格外平静,因为在战场上,他早就已经是死过一回的人了,如今这点伤痛对于他而言,简直算不上是什么困难。

可是,李景湖身上的弹片还是给他的大脑带来了不小的负担。李景湖的子女也渐渐发现,父亲经常会记不住事情,有时候他甚至还会叫错儿女们的名字。

经过医生的检查,李景湖并没有像其他老人一样患上“老年痴呆症”。所以,李景湖头颅内的那几片弹片也就成为了事情的罪魁祸首。

2015年,我国为了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搜寻健在的抗战老兵。

李景湖的事迹才慢慢地被人们发现,并报道了出来。拿着沉甸甸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李景湖感到心潮澎湃。

虽然李景湖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淡泊名利、不求回报,但他也希望今天的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那段苦难的历史。

如今国家颁给他这枚象征着荣誉和敬意的“纪念章”,也算是为老人给出了答案。

有一天,李景湖突然对几个子女表示要将自己的回忆保存下来。这样也算是他为我国的“抗日战争历史研究”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于是,李景湖的家人在他的授意下,开始帮老人整理起了会议资料,李景湖的这个“义举”很快引起了高阳县当地政府的注意。

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尽力配合之下,李景湖老人终于完成了一部分关于抗日战争的回忆材料。看到被整理出来的这些材料内容,老人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2020年9月,李景湖在河北省高阳县的一家医院里离开了人世,享年九十六岁。

而再过一天,就是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的纪念日了。可惜这位从战火当中走过来的“革命老兵”,却没有撑到这一天。

(李景湖老人体内的“子弹碎片”)

李景湖去世之后,家人们按照他的意愿,将遗体火化了。在火化之前,李景湖的家人还是向火葬场的工作人员作了特别的交代。

李景湖的家人告诉火葬场的工作人员,老人的骨灰里可能会有一些金属物质。如果这些物质被他们发现了的话,希望火葬场能够尽快通知他们一声。

果然,在李景湖的遗体被火化之后,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在他的骨灰中发现了几枚弹片,看到这些弹片之后,李景湖的子女们心情十分复杂。

最后,他们还是选择找来了当地派出所的民警,对这些弹片进行了鉴定。

根据专业的鉴定结果,这些弹片从各个角度上来看都可以称得上是“老古董”了。

在听说了李景湖老人的光辉事迹之后,所有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沉默了,因为李景湖老人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个无产阶级战士的责任与担当。

0 阅读:6

雅旋谈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