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母校捐款20万被贪,开国少将大怒:放战争年代,我一枪崩了你们

雅旋谈社会 2023-04-06 23:00:16

文|李克用

编辑|SHI

2003年8月的一天,河北省灵寿县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纪念馆的建设工地上,来了一位满头白发,身着深绿色军装的“不速之客”。

“同志,您能否让这纸头上的两个人出来,我有事情要找他们。”

“要找人,预约没有啊,这里现在在施工,闲人免进的,懂不懂?”传达室内的保安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一边说着一边抬起了眉头。

当他将视线移到访客身上,看到老者胸前一枚金光闪闪的勋章时,心中不由一惊,意识到这位“不速之客”估计是位“大人物。”立马“噌”地一下站了起来。

“老首长,不好意思麻烦您等一下,我这就去找人。”说罢,他起身提了提不太合身的裤子,三步并作两步跑进了传达室后面的工地里。

片刻后,两个领导模样的人从工地大门那里走出来,在看清了老者的模样后,立刻小跑到老者面前,摆出一副阿谀奉承的模样。

“李中权将军,是什么风把您吹来了,您赶紧到我们的办公室去,这大夏天的,您老人家的身体可吃不消啊。”

面对这两人的奉承,李中权并不在意,他整了整自己的衣领,厉声问道:“孙毅老首长给纪念馆的捐款,你们弄到哪里去了。”

那两人一听,脸色顿时暗了下来,支支吾吾地互相推诿起来。

李中权见状,喝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的算盘,你们真的是胆大包天,连逝世老首长给纪念馆的捐款都敢贪污,要是在战争年代,我一枪崩了你们。”

正所谓去敲山震虎,李中权的一席话,令这两位贪污捐款的宵小之徒顿时吓破了胆,半晌讲不出一句话来。

这位“线下讨款”的李中权将军是何方神圣?他与抗大纪念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老首长的捐款又为何被贪污?

“满门英杰”

1915年12月14日,李中权出生于四川达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彼时,四川军阀刘存厚仗着自己兵强马壮,讨袁有功,当起了西南之地的土皇帝。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刘存厚在四川巧立名目,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将天府之国搞得乌烟瘴气,百姓怨声载道,生活难以为继。

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下,李中权的家庭显然不能独善其身,父母每日起早贪黑,为了碎银几两苦苦奔波,只为能让孩子们逃离出挨饿受冻的窘境。

1927年,12岁的李中权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达县中学,结识了正在学校内进行革命活动的张爱萍,并从他那里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在了解了共产主义者绘制的未来蓝图后,李中权的思想开始向马克思主义靠拢。

适逢此时,蒋介石于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让华夏大地陷入到人人闻之色变的白色恐怖之中。

在这场席卷全国的反革命浪潮中,四川是其中的重灾区,无数英杰沦为了反动派屠刀下的冤魂,革命活动也陷入到低潮中,不少意志不坚定者纷纷退党,明哲保身。

反动派的恐怖行径击不垮真正的战士。

1928年,目睹来了蒋介石独裁反动统治的李中权不顾时局的凶险,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式踏上了寻找光明的革命之路。

四年后,李中权以老革命者的身份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并于次年入党。

在这个名为革命的大熔炉里,他先后担任川东游击军中队长、大队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

在此期间,他展现了自己远超常人的作战能力和军事天赋,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为红四方面军在川陕地区的立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往光明的革命道路上,李中权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自从他投笔从戎,加入工农红军时起。他的家人们也纷纷踏上了这条艰苦卓绝的伟大征程。

1935年春天,红四方面军退出了川陕革命根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路上,李中权全家9人中有5人牺牲。

他的父亲李惠荣在通江肖口梁,遇见了正被敌人追击的红军通信员,为了掩护这位素未谋面的红军战士,李惠荣拉着他来到了一出隐蔽地点,然后一把夺过他头顶的八角帽,然后扣在自己的头上。

紧接着,李惠荣用呼喊声将敌人引向自己,随后与追击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由于寡不敌众,英勇牺牲。

他的大哥里李中泮,时任红三十三军独立团政委,却因为张国焘的错误路线,牺牲在了自己人的枪口之下,年仅27岁。

家人们的接连牺牲,令李中权悲痛欲绝,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家人。

当时,李中权所在的队伍进行了改编,他和傅崇碧同志一起带领四川省委机关干部组成了4个干部工作对,傅崇碧担任大队长,李中权则担任政委一职。

队伍在路过宝兴县城宿营的时候,意外碰上了在这里休整的红军大部队,从战友口中,李中权得知自己的母亲以及弟弟妹妹也在城内的部队中。

得知家人的下落户,李中权激动万分,连忙跑进城里,将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接到了自己的临时驻地,一家人沉浸在意外相逢的喜悦之中。

与家人的冲重逢令李中权喜极而泣,他紧紧地握住了母亲的手,激动地半晌讲不出一句话,热泪禁不住往下流淌。

李中权看着母亲,心中不是滋味,母亲虽然才40多岁,但头上已经添了许多白发,额头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

由于早年间干农活落下了病根,腿脚不便,只能坐在木床上,走路越来越困难了。

看到母亲现在的状态,他想将母亲和弟弟妹妹带到自己的身边,这样也能照应一二。

但是,深明大义的李母拒绝了儿子的提议,作为革命者的母亲,她不允许自己的儿子为了所谓的亲情而开后门。

李中权明白母亲的性子,也不强求,只得拜托战友们在路上多多照看下母亲和弟弟妹妹,匆匆告别后,踏上了继续行军的征途。

在过草地时,李中权再次见到了母亲。

这次相逢,令李中权又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心如刀绞,他不忍心再让重病缠身的母亲走下去,但问题是眼下部队都已经分批北上,他无法将家人们妥善安置下来。

而前方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茫茫草地,再健壮的成年人都又可能丢失性命,更何况是已经疾病缠身的的母亲。

他想将母亲留下,但转念一想,这里人眼稀少,要是安置能安置到哪里去,即便找到了地方,孤儿寡母又如何生存。

李中权左右为难,在他一筹莫展之际,身边的通信员提醒道:“政委,我们的队已经走远了,再不追上就来不及了。”

李中权看看远去的队伍,又看了看因重病的母亲,心如刀绞,这位独当一面的战将竟然停在原地,手足无措。

通信员见状,补充说道:“政委,你下命令吧,我留在这里照顾伯母。”

此时,躺在木床上的李母突然睁开双眼,艰难地撑起了自己的身子,用坚定的语气说道:“不成,革命队伍的战士一个都不能少,你不能留下来照顾我,我儿子是政委,但我们不能用特权。”

母亲的话,打消了李中权最后的一点儿念想,他摸了摸自己的口袋,想给母亲和弟弟妹妹们留一点儿东西,但此时他的身上,别说银元,就连青稞面和盐巴都没有了。

于是,他只好给后续部队的一个政委写了张便条,交到了母亲的手里,希望他们能在过草地的期间多多照看一下。随后,他将自己的马匹留给了母亲,和通信员一起向队伍离开的方向赶去。

此次告别,最终成为了永别,不久后,李母便因病重不治,在一处藏民的喇嘛庙中离世,这位伟大的革命母亲,走完了自己辛苦但又光辉的一生。

抗大之缘

长征结束后 ,为了应对未来战事,中共中央决定在陕北根据地开设抗日军政大学,培养符合未来作战要求,业务能力更强的指战员。

作为“半路出家”的标志性任务,李中权被编入到抗大学员一队中学习。

当时,抗大的课程除了专职教官讲授外,许多重要军事、政治课程是由党中央和军委总部的高层领导来讲的。

对于李中权而言,在抗大时期的学习经历是他人生中最为宝贵的一段时光,在毛主席开设战略和哲学课堂上,李中权打开了自己的眼界,对中国革命的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从抗大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李中权被领导留校当了教员。当时在抗大流行一种不正确的思想,那就是留在学校里当教员没出息,好样的上前线。

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李中权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对当教员一事有些抵触。为了让上级领导改变决定,李中权特意写信求见毛主席。

两天后,李中权来到了毛主席位于凤凰山下的办公地,向他表露了自己不愿意当教员的念头。

毛主席听完李中权的话后说:“当教员有啥子不好,你来跟我说道说道。”

“在延安后方工作,不如当前方跟日本鬼子,就是死了也光荣。”李中权说道。

听罢,毛主席脸上顿时浮现了一丝严肃的表情:“后方死了为什么不光荣,埋在清凉上多光荣。”

此言一出,好比拨云见日,李中权意识到这是主席在用另一种方式批评他,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在向主席敬礼后,他离开了办公地点,投入到教学的工作中。

在抗大指教期间,李中权奉献了自己的毕生所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出众的基层指战员。

随着武汉会战的结束,抗日战争正式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全面进攻的步伐放缓,将侵华的重心放在了后方战场上,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了大规模扫荡。

在此抗日救国的关键时刻,李中权披挂上阵,和孙毅将军一道在晋察冀边区开设了抗大分校,在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的同时,率领学生军和日寇展开了激烈的较量,粉碎了日寇对我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为抗战的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与孙毅共事期间,李中权和他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与战友情,两人在抗大分校的工作中相辅想成,是晋察冀边区的绝代双骄。

战争时期结下的战友情,是人类社会中最坚实的友谊,新中国成立后,两人虽然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但书信的交流一直没有中断。

1998年,已经离休的孙毅将军在一次聚会上提议,希望在原抗大第二分校的旧址上,建立一座纪念那段伟大历史的纪念馆,给当代人建立一个缅怀往事的精神图腾。

面对老首长的提议,李中权表示赞同,在两人的牵头下,一个筹款委员会成立了,这个委员会很快就吸引到了已经天各一方的二分校校友们的注意力,筹款的目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顺利达成。

然而,遗憾的是,孙毅将军并没有等到纪念馆建成的那一天,2003年7月5日,孙将军因病离世,享年100岁。

孙毅将军逝世后,已过耄耋之年李中权将军扛起了筹备纪念馆的大旗,但当他在查询账务的时候,却发现孙毅将军捐出的二十万款项被两位工作人员恶意侵占。

老将军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亲自来到了河北省灵寿县,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后在委员会成员的帮助下,追回了这笔20万的款项。

结语

2014年8月4日,李中权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这位文武双全的将军,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一首何为君子的怂歌。

0 阅读:12

雅旋谈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