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子兵法》看现代战争18•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程远鹰眼观 2024-06-26 08:50:56

《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中的最后一段: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所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敌方而熟悉自己的,胜负各半;既不了解敌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然失败。

意思还是强调多知胜,少知不胜。知己知彼是多知,胜;不知己不知彼是少知,不胜。

孙子在《始计》篇中还有多算胜,少算不胜的论述,都属于同样的逻辑,就是必须重视战前准备,否则“每战必殆”。

自己做到知己知彼就能胜利吗?这是未必的,因为如果敌人也做到了知己知彼,敌我双方的胜率都是100%,到底最后谁会胜利呢?

战斗是一种竞争,不仅取决于自己的状态,也取决于对手的状态。当我方和敌方都做到了知己知彼,那么自己的胜率应该是50%。

如果双方做到极端的知己知彼,所有的诡诈将没有任何作用,双方打得就是明牌,胜负将取决于双方的绝对实力对比,实力大的一方会获胜。当双方实力相当时,那么就是胜负各半。

战国时期燕国大将秦开出身贵族,早年在燕国北部的东胡做人质,凭着东胡首领的器重,他走遍了东胡大地,获得了详实的风土人情、军事地理情报。

在燕昭王继位后,秦开瞅准机会逃回燕国,争取到了北击东胡的主帅一职。他利用熟知东胡人情、地理的优势,一举击败东胡,拓地千余里。随后又率军击败实力不强的箕子朝鲜,夺取两千里土地。至此,燕国据有辽宁全境及朝鲜半岛部分地区。

秦开明白,趁着东胡一时不察,击败他们不成问题。可如果陷入与对方的拉锯之中,则会得不偿失。于是他在燕昭王的支持下,在燕国北部修建了一条东抵辽宁辽阳,长达2000余里的燕长城。

随后又在新占的土地上,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燕国一举成为战国七雄中,国土面积第三的国家。燕国自此,北境安宁。

秦开用兵作战、修筑长城的策略,几乎可称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典范。

俄乌战争中,也能体现出孙武“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

俄罗斯是大国强国,却以强大难制弱小;乌克兰是小国弱国,竟然以弱小抗住强大,双方打到今天,虽然最后决出胜负尚需时日,但这场战争大概率已经注定会作为经典载入世界战史。

俄乌战争的现实意义在于,现代战争更需要重视知彼知己。

乌克兰虽然还是当年丢失克里米亚的乌克兰,但如今能够以弱小抗住强大,无疑是在情报信息方面,也就是在“知彼”方面要强于俄罗斯,从而在“知己”方面能够集中优势兵力和装备,在局部战役中以强胜弱。

后期,随着美西方支援的进一步放开和加大力度,乌军一旦在兵力与装备方面也形成优势,“知彼知己”无疑就会在战场上势如破竹。

俄罗斯虽然还是当年占领克里米亚的俄罗斯,但如今已经难制弱小,无疑是在“知彼”方面弱于乌克兰。否则,以俄罗斯的实力、军力,完全不应该将一场“闪电战”打成“持久战”,甚至会演化成“防御战”。

如果俄罗斯的“知彼”能够扩大到乌克兰的背后,认识到双方的强弱对比其实并不仅仅是俄乌两个国家的力量,而是有美西方的“影子”,那么战争也许就不会发生,或者说不应该发生。

由于不能“知彼”,也就直接导致不能“知己”,以致俄罗斯在特定时空里尽失强大之优势。未来,俄军一旦在兵力与装备方面也丧失优势,战场上的兵败如山倒也许就势在必然了。

0 阅读:10

程远鹰眼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