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的主食这样做,吃够碳水也能把血糖控制好

糖尿病健康管理师 2024-06-22 22:36:26

控制血糖不一定非得舍弃碳水,一味地降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未必能把血糖控制好。

有的人在断碳水期间经常或多次发生低血糖,为了纠正低血糖却又不得不吃大量的糖块或者喝可乐等高糖饮料,如此折腾究竟为的是哪般呢?

还有的人因为主食吃得少,体重持续下降,身形消瘦。当然也有人,即便主食吃得少,体重还是雷打不动的超重肥胖,因为他没少吃肉。

也有的人,低碳水饮食,是为了不运动就能把血糖控制住,理由是反正吃得少,血糖升高不多,也懒得运动,只要餐后血糖达标就好,对于血糖波动差值是大是小不在乎,糖耐量有没有改善不在乎;

或者说根本就不敢做任何运动,因为吃得少,只要一运动,就会觉得体力不支,低血糖的反应纷至沓来。

低碳水或断碳水饮食的糖友,都忽略了一个严重的事实,那就是糖耐量的递减变化。不管你血糖控制得好还是不好,请注意观察分析你的糖耐量是变好了还是变得更差了,大部分人的糖耐量都存在严重下降的现象。

糖尿病人的饮食模式不应该从这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得病之前胡吃海喝,得病之后过度节食,甚至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但还是有不少糖友担心,一旦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血糖就会失控。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碳水化合物含量并不是绝对的影响因素。

糖友们应该正确认知血糖作用,摒弃对碳水化合物的偏见。

有些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本身的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碳水化合物转变成血糖的速度相对缓慢,吃这样的食物,餐后血糖应答相对缓和可控。

从饮食的角度来看,影响餐后血糖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两个: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和食物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单纯考虑食物的升糖指数或者碳水化合物含量都有些片面,要把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考虑饮食。(饮食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在这里略过)

在合理摄入必需碳水量的基础上,降低整餐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很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建议糖友们做主食的时候要粗细粮结合,粗粮和细粮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并不大,一般都在百分七十左右,但不同粗粮和细粮的血糖生成指数差异较大,比如大米饭升糖指数80~90,糙米煮饭升糖指数70左右,大麦粒煮熟后的升糖指数仅为25。

同样的副食配菜,搭配主食是大米饭还是大麦饭,餐后血糖毫无疑问差别很大。单独吃大米或者单独吃大麦都不可取,前者升糖高,饱腹感差;后者升糖低,饱腹感强,但是对胃肠不友好,长期单吃也容易营养不良。

如果将大米和大麦按照一定比例混在一起煮饭做成主食,餐后升糖、饱腹感、胃肠消化、碳水供能等各方面都能得到折中优化。如果吃纯大米饭糖耐量能接受的量是50克的话,吃这样的混合主食的话,吃75克应该是可以的。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除了大米、小米这样吸水快的谷物,像燕麦、青稞、大麦、豆类等吸水慢的谷物豆类在煮饭前要提前浸泡几个小时,否则煮出来的饭夹生,口感很差,也影响消化吸收,对胃肠黏膜损伤比较大。

糖尿病人的主食不要太单一,最好是在细粮里掺杂一些其他的粗粮谷物豆类,让主食稍微粗一些,杂一些,即使主食的碳水化合物还是比较高,但可以把食物的整体升糖能力降下来。

另外,做出来的主食要干一些,不能做成连汤带水像八宝粥那样的汤泡饭,煮饭的时候适量加水,保证主食颗粒吸饱了水分,煮熟就好。

吃饭的时候,盛出来的主食不要太烫,温度降下来一点再吃。

除了考虑主食本身的升糖能力,还要考虑肉类蔬菜等副食搭配对整餐升糖负荷的影响,无论主食和副食都要适量合理,不要因为副食碳水含量低就无节制。

吃主食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补充碳水,补充能量来源,同时调节体内血糖浓度。很多糖友认为吃主食无非是为了“填饱肚子”,吃肉和蔬菜同样可以“填饱肚子”,吃主食还容易让餐后血糖不好控制,索性不吃或吃的很少,这是不对的,相关原因已经在前一篇文章里说得很清楚。

有一部分糖友的情况比较特殊,明知道自己主食的量不足,但只要主食碳水的量略有增加,餐后血糖就会失控,不同个体的情况不同,分析得出的原因也不同,相关问题和原因会在下一篇文章中探讨总结。

0 阅读:18

糖尿病健康管理师

简介:糖尿病健康管理师,分享防糖、控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