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晚年心酸自述:小时候被宫女逼迫做此事,导致终生不育

强强谈历史 2024-06-13 02:55:0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1931年10月,距离九一八事变尚不足一个月,报纸上一则关于末代皇帝溥仪的消息再次震惊世人:

末代皇帝溥仪虐待皇妃,生理有病,同居九年,未得一幸,决议离婚。

所有看到报纸的人都自动忽略了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话,只记住并精简了中间三句话:

溥仪患有不育症。

为什么?作拥后宫佳丽三千的男人竟然患有不育症,这可太不可思议了!

这是真的吗?还是文绣为了离婚所编纂的谎言?

溥仪当时并没有出面回应。

接下来,日本人加紧了侵略步伐,这个疑问就这样悬而未解。

直到溥仪晚年,才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看完不觉让人心酸。

被下人欺侮

爱新觉罗·溥仪确实是没有生育功能,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竟是当时侍奉他的宫女太监。

1909年,年仅3岁的溥仪被慈禧太后抱上了龙位。

当时,年纪轻轻的光绪帝归了西,并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于是,弟弟载沣家的长子溥仪,就顺理成章成了下届皇帝人选。

消息传来,醇王府顿时发生一场大乱。

溥仪的祖母老福晋刘佳氏刚听完载沣带回来的懿旨就晕厥过去。

溥仪连哭带打不让内监抱走。

但是,他们的抵抗并不能抵过皇命,很快,溥仪就被带到了皇宫,做了“儿皇帝”。

可是,这个“儿皇帝”年龄实在是太小了,甚至刚刚才学会说话,走路还是踉踉跄跄的。

但他一旦登上皇位,生活势必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首先是身份,他是皇帝,此外的一切人都是臣子,溥仪亲近的父母、祖母,一夜之间全部变成臣民,全部要跪在他面前。

曾经那温暖的怀抱,如今只能是遥远的念想。

再次是住所,他是皇帝,必须住进皇宫,而他熟悉的父母亲人,还是居住在宫外的醇亲王府。

他晚上再也不能回家,不能与亲近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只能独自一人住在陌生的皇宫。

与他朝夕相处的人,只有侍奉他的太监和宫女。

但当时的他实在太小,身边也没有人撑腰,只能乖乖听从那些大人们的吩咐。

可是,身边这些太监宫女却没有一个会真心爱护他,纷纷将他当成了玩物。

小男孩天生精力比较旺盛,但是精力越旺盛,看护他的人越费劲,于是这些太监宫女就想出了个办法。

那就是使劲消耗他的精力。

白天,宫女们会给幼小的溥仪灌输龌龊思想,还教他玩一些乱七八糟的游戏。

晚上,宫女们又会轮番上阵,对他进行各种消耗。

就这样,日复一日,溥仪的身体开始吃不消了,就连去给太后请安时,也是眼冒金星。

但是,宫女们仍旧当做看不见,继续白天夜晚轮流作战,让溥仪每天都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

随着溥仪渐渐长大,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可是,天真的他并未怀疑到身边的太监宫女,反而将他们视为自己最信任的人。

他拉住贴身太监的手,恳切道:“我的身体好像出了问题,请你帮我找太监来看看吧。”

太监本就知道他身体为什么会如此,也知道事情一旦败露,他们所有人都会被砍头,也就自然不会真去找太医给溥仪瞧病。

于是,他便私下找来一些有刺鼻味道的药物拿给溥仪,并说只需吃几天这种药即可,都是小毛病。

听太监们这样说,溥仪也没有疑心,便拿起那些药吃起来。

直至晚年写回忆录时,溥仪才怀疑起那些药的真实性:

那些药丸,都有很重的刺鼻味道,闻起来就不像药材,也不知道是什么怪东西。

可惜,一次次的透支和欺骗之后,溥仪的身体早已严重受损,失去了生育功能。

此时的溥仪是否知道自己的病情,我们也不得而知。

很快,16岁的溥仪迎来了自己的婚姻。

失败的婚姻

此时,大清帝国灭亡已经10年,但清廷后人仍享受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议定的清室优待条件,依旧居住在皇宫,生活费由民国政府发放,生活质量并未下降,丝毫不输从前的皇帝待遇。

那天,一众女孩子的照片被推到溥仪面前,开始选妃了。

溥仪看着眼前这一张张美女照片,选了又选,最终留下了4张照片。

太妃们再次命令他选一个人,做未来的皇后娘娘。

溥仪选中了文绣,但太妃们并不满意,她们想让溥仪选择出身更好的婉容。

溥仪又选中了婉容。

不过,太妃们还是很善解人意,她们知道溥仪中意文绣,便提议让17岁的婉容做皇后娘娘,让14岁的文绣做皇妃。

1922年12月1日,溥仪大婚,迎娶一后一妃,场面一度十分壮观。

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军警、保安林立、军乐、鼓吹两班;

彩装的汽车队、马车队、洋车队、清室及亲朋随从人员不计其数,观者人山人海;

参加婚典的达官显贵、外国要员及中外记者共计数百人。

然而,婚礼有多隆重,观众退场后的寂寞就有多凄凉。

夜晚,溥仪未进入皇后婉容的寝室,也未进入文绣的寝室,独寝在养心殿。

第二日,消息不胫而走,太监宫女们议论纷纷,有说溥仪不正常的,有说婉容魅力不足的,也有说文绣木讷的。

不明真相的婉容和文绣只能独自伤心,溥仪内心蒙上一层阴影,真正的罪魁祸首却在逍遥法外。

居住在皇宫的溥仪以为,事情到此就结束了,但,他没想到,这才是开始。

很快,他终身不育的问题就波及到了婉容和文绣,一个出轨,一个离婚。

1924年,冯玉祥逼宫,他强行将溥仪及其家人赶出紫禁城,逼迫他们迁往醇王府。

离开皇宫时,溥仪的家人和随从们趁机带走了宫中的一些珍贵物品,包括金银珠宝、瓷器、书画等,这些宝贝被暂时存放在醇王府中。

随着离开皇宫,溥仪的皇位和尊号也戛然而止,如何活下去,是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他们不得不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打算。

此时的文绣,希望能和丈夫一起努力,摆脱眼前的困境。

可还未等文绣说服溥仪,奉系军阀张作霖的进京赶走冯玉祥,让溥仪又重新获得了自由。

不久,一个名叫郑孝胥的福建籍前清翰林学士,向溥仪提出可以借助日本力量复辟清王朝的计划。

文绣得知后,坚决反对,她警告溥仪日本人残暴无比,但溥仪并未听从。

1924年11月,溥仪在郑孝胥的策划下,秘密进入日本驻华公使馆,这让文绣感到极度恐慌。

几天后,溥仪邀请婉容和文绣前往公使馆团聚。

日本公使芳泽谦吉为他们提供了住所,并承诺保护他们的安全。

在公使馆内,溥仪组建了一个亲日的工作班子,积极策划借助日本的力量复辟帝位。

1925年,溥仪一家人在罗振玉和芳泽谦吉的安排下,离开了北京,迁移到了天津的日租界。

在天津,溥仪住在张彪的私人花园中的一座白色小洋房里,但他与文绣的关系却日益疏远。

文绣多次向溥仪提出忠告,警告他不要轻信郑孝胥等人的话,但溥仪不但没有采纳,反而开始厌恶文绣,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排斥她。

文绣在溥仪的冷落和婉容的排挤下,生活变得十分艰难。

她经常遭受太监和婢女的歧视和虐待,生活在泪水中。

在一个除夕夜,文绣因为无法忍受这种生活,试图用剪刀捅小腹。

但溥仪对此却不予理会,认为这只是她用来吓唬人的手段。

恰逢她绝望之际,文绣远房表姐夫女儿玉芬,来到她身边探望。

目睹姨姨的惨状,玉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与溥仪离婚,争取自己权益。

1931年8月25日,文绣与妹妹文珊乘车前往天津民国饭店,下定决心要与溥仪离婚。

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溥仪看到自己的隐疾被公开发表,被迫答应与文绣离婚。

至此,溥仪身边只留下了志同道合的婉容——二人同样渴望权利。

但是,很快,两人之间也出现了问题。

我的前半生

居住在天津的婉容并没有因文绣离婚,变得更好。

溥仪将与文绣离婚的愤懑迁怒到了婉容身上,婉容每日的生活很苦闷,没有孩子,没有爱情,她不得不用吸食鸦片的方式来排解苦闷。

后来,九一八事变,溥仪沦为傀儡皇帝,婉容也落入圈套。

曾经的她,一度想从日本人手里逃脱,但每次都未能如愿。

就这样,她一边继续吸食鸦片,一边疯疯癫癫寻求着自己的精神支柱。

最终的结果就是她有了身孕,直到接近临产,溥仪才知道......

孩子的爹是谁,我们不知道,但溥仪坚持说这不是自己的孩子,还狠心送走了刚出生的孩子。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结束,日本人无条件投降,溥仪知道自己成了罪犯,打算逃往日本。

不料,苏联红军更快一步,将溥仪抓获,送往苏联当战俘。

1950年,溥仪被引渡回国,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溥仪叫来了同在监狱里的侄子——爱新觉罗·毓岩和一众王公大臣。

他宣布自己的皇位以后由侄子毓岩继承,还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瓶子和三根草标做信物。

简直太荒唐,但又极其悲哀......

一生无子的溥仪,至死念念不忘自己的皇位和子孙。

不禁令人唏嘘。

若是当年的宫女太监并非如此龌龊,溥仪的个人生活或许能更有幸一些。

但是话又说回来,饶是溥仪有子女,也改变不了他是历史罪人的事实。

历史的车辙碾过,他也迎来新生。

新中国并未判他死刑,反而被送去改造,后又迎来特赦,溥仪迎来了新生。

那一刻,他涕泗横流。

他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

“1960年11月26日,我拿到了那张写着‘爱新觉罗·溥仪’的选民证,我觉得把我有生以来的一切珍宝加起来,也没有它贵重。

我把选票投入了那个红色票箱,那一刹那,我觉得自己是世界最富有的人。

我和中国六亿五千万同胞一起,成了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主人。”

他说,这辈子一共当了4次皇帝,其中第四次就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那刻,只有这次,才是他真心欢喜的选择。

时代巨变,溥仪的命运也随之跌宕起伏。

他的前半生,无疑是个悲剧。

年幼被人操纵,被下人欺侮,锦衣玉食却精神贫瘠,踽踽独行。

被恶人带跑偏的人生,自然不会形成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造就了他对权利的极度渴望。

也因此,他轻信谗言,不顾一切代价抓住权利,对国家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但到了后半生,溥仪却积极改造,改头换脸成为了一名政协委员,出版自传《我的前半生》,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虽然无法做到功过相抵,但整体基调终究是积极的。

但每每提起溥仪,人们对他的印象还是戏谑大于同情,这也是他最终的归宿,无法改变。

毕竟,有些事情做了就是做了。

所有命运对你的馈赠,都早已在背后标好了价格,不必急,不必等,迟早会来到。

您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评论转发。

0 阅读:225

强强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