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名红军在贵州离奇失踪,中央寻找70年未果,他们到底去哪了

强强谈历史 2024-06-21 15:55:37



1934年秋,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遇挫败。

生死存亡之际,毛主席力挽狂澜,宣布:长征。

此时的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锋,率先踏入了贵州深山,探查前行的道路。

然而,正是这一场征途,让800名红军神秘消失。

此后的70年间,尽管中央多次派出调查组深入调查,但始终一无所获。

直至2001年,一次偶然的发现,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团,让尘封了70余年的历史重见天日。

那么,这些英勇的红军战士们究竟遭遇了什么?

他们的失踪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在1934年的秋日,中国工农红军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蒋介石背叛革命以来,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中华大地,无数共产党员遭受无情追杀。

蒋介石视革命根据地如眼中钉,接连发起了五次惨无人道的“围剿”。

然而,在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下,红军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战术,屡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成功抵挡住了前四次的“围剿”。

可是,1934年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军遭遇了惨败,陷入了生死存亡边缘。

毛主席挺身而出,提出了长征的宏伟计划。

在这场空前绝后的战略转移中,红六军团作为先遣队,勇敢地踏上了征程。

他们翻越崇山峻岭,渡过湍急河流,突破层层封锁线,终于抵达了贵州。

然而,这里并非安全之所,桂系军阀早已设下天罗地网,等待着红六军团的到来。

红六军团在石阡县遭遇了敌军的埋伏,但并未退缩。

在萧克将军的指挥下,红军战士们展开了殊死搏斗。

首日交锋,他们非但没有落入下风,反而还消灭了大量敌军。

然而,敌军早有预谋,他们封锁了各个路口,切断我军后勤补给,使得红六军团陷入危机。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萧克深知必须组织突围。

但是,谁又来掩护主力部队突围呢?

经过激烈的讨论,这个艰巨的任务最终落在了第18师第52团的肩上。

52团,这是一支在红军中享有盛誉的劲旅,尽管人数仅有800余人,但他们每个人都是英勇无畏的战士。

在历次反“围剿”中,52团始终担任着开路先锋的角色,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

接到命令后,18师师长龙云和52团团长田海清郑重地立下了军令状,誓言不惜牺牲一切代价,坚决完成任务。

几天之后,桂军果然倾巢而出,52团迎着敌人的猛烈炮火,毫无惧色,他们一边与敌人浴血奋战,一边为主力部队开辟一条生路。

在52团的英勇掩护下,主力军的压力大大减轻,犹如破茧而出的蝴蝶,迅速突破了敌人的层层包围,成功撤离了石阡县。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追赶大部队时,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在了龙云面前。

红六军团撤离后,南下的路口已被敌军封锁,52团的前路变得异常艰险。

更为严峻的是,敌军的追击从未停歇,一旦52团冲破封锁,敌军很可能紧随其后,找到红军大部队,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时,摆在龙云的选择有两个。

一是继续当前的行军路线,二是与大部队方向相反,确保红军主力能够顺利抵达安全地区。

第一条路显然是行不通,第二条路意味着52团失去所有支援和补给。

毫无疑问的,52团将士选择了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选择了第2条路。

他们一致决定向反方向出发,绝不回头,一路向北,很快便到达了当地著名的险峰——困牛山。

困牛山,地形奇特,两侧山脉狭窄陡峭,宛若天堑,其余三面环抱的皆为巍峨高山,山脚下还有幽深的峡谷。

远远望去,整座山峰犹如一头巨兽,气势磅礴,然而当你走近它时,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危险和挑战。

困牛山的名字来源于一段历史故事。

据说,曾经有一群疯狂的野牛被困在此地,无论它们如何挣扎,始终无法逃脱。

这个传说给困牛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也让人对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时,52团的将士们并不了解困牛山的特殊地形,而敌人却早已熟知此地的险恶。

当52团的战士们踏上山顶那刻,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条无法回头的道路。

面对敌军的步步紧逼,52团的将士们并没有退缩,不愿告诉他们红军主力的位置。

可是,敌军并不愿就此放过52团的将士们,他们抓来了当地的百姓。

他们利用无辜的民众作为盾牌,使得红军无法施展拳脚。

看着那些无辜的民众站在敌军面前,红军将领龙云心如刀绞,他毅然决定,命令52团全体将士停止射击。

正在这时,敌军趁机发动猛攻,52团不得不仓皇撤退。

在这场混乱的战斗中,团长田海清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

这时,士兵们也知道,全团突围已然无望,于是他们坚决请求师长龙云率领部分人员先行突围,为52团保存力量。

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龙云只好带领200名勇士拼死杀出重围。

他们攀越陡峭的山峰,跨越湍急的河流,尽管伤亡惨重,但龙云终究率领部队成功逃脱了困牛山的包围圈,向着北方继续挺进。

剩余的100多名士兵则选择留下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吸引敌军主力。

当他们得知龙云已经顺利撤离之后,他们放心了。

这时,桂军逼迫百姓向52团靠近,士兵们虽然多次举起手中的步枪,但最终都没有扣动扳机。

他们宁愿被敌人的炮火所吞噬,也不愿伤害那些无辜的百姓。

敌军见此情景,更加嚣张跋扈,一边向前推进,一边怂恿百姓抢夺红军的武器装备。

经过几个小时的殊死搏斗,52团最终被逼至悬崖边缘,无路可退。

这时,他们又面临一个两难选择。

一是为求自保,对百姓开枪,二是坚守信念,接受死亡。

这时,一位年轻连长挺身而出,纵身跃下悬崖。

之后,其他战友纷纷跟随他的脚步,跳下悬崖。

这一幕,引得百姓们震惊又后悔。

然而,这自愿牺牲的100名战士,并没有换来52团其他人的安全。

不久,龙云带领的200名战士,也因弹尽粮绝,不幸落入敌人手中,被囚禁在监狱里,遭受酷刑。

而包括龙云在内的200多名将士,始终守口如瓶,并未透露红军主力的行进方向,在狱中悲壮离世。

52团的壮烈牺牲,红六军团毫不知情。

萧克曾派遣人员回来寻找,但都一无所获。

由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接踵而来,军队战事紧张,寻找工作不得不暂时搁置。

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央对这些战士的下落还十分关心。

特别调查组多次走访石阡县,但找遍资料,但是始终未能找到任何关于他们的详细记载。

他们仿佛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留下了一段传奇般的传说。

然而,就在快要放弃希望之际,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

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每年重阳节前后,当地村民都会自发地前往困牛山进行祭奠活动!

这一调查才知,原来,这些村民都是为了纪念那些在困牛山上英勇就义的红军战士。

他们深深地为自己过去的过错感到懊悔,于是决定在每年的重阳节这天,来到这里,向这些伟大的烈士表达他们最崇高的敬意。

这个习俗已经延续了几代人,成为了当地人民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当重阳节来临之际,人们都会聚集在困牛山脚下,点燃香烛,献上鲜花,缅怀那些为了革命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红军战士。

这些英勇的红军战士,他们的名字或许早已被时间所淹没。

但是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信仰,会永存不朽,时刻激励着今人前进。

0 阅读:0

强强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