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彭加木在罗布泊走失,失踪44年,家人为何拒绝DNA检测?

强强谈历史 2024-06-19 18:01:16



彭加木,到底去了哪?

44年来,这团疑云一直笼罩在不少国人头上。

以至于,每当在罗布泊发现不明干尸后,每个人都在猜想:“这是不是彭加木”?

关于他去哪了,流传版本实在太多,但大多都被辟谣,要么被反证,要么被事实打败。

但是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凭空消失。

所以,彭加木真的去了哪?

事情回到90年前。

那时候的彭加木,还叫彭家睦,是一位献身于植物病毒学研究的学者。

他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完成学业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科研世界中。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彭加木的研究脚步也遍及云南、福建、陕西、新疆等多个省份,也为他赢得了一份出国深造机会——那就是前往苏联学习先进的核磁共振技术。

然而,面对这样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彭加木却拒绝了。

他给时任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写了一封长信,说自己想要前往边疆工作,愿意在边疆的荒野中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也是在这一封信里,彭加睦正式将名字改为了“加木”,寓意着自己要做一架桥梁,为西北荒凉的戈壁滩增添生机。

组织批准了他的请求。

但不久后,彭加木被诊断出患有两种恶性肿瘤,需要定期诊疗。

于是,他就开始了边治疗边工作的时光,每当病情稍有好转,他就会立刻返回新疆,继续科研工作。

1964年3月,彭加木首次带领团队踏入了充满神秘的罗布泊。

他们此行的任务是寻找一种对国家至关重要的资源——重水,这是制造原子弹的关键材料。

在罗布泊的艰苦环境中,彭加木和他的团队历经数日的奔波,虽然没有找到重水,但却发现了罗布泊内流河中钾含量异常丰富。

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因为当时中国90%以上的钾肥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也因此这次发现,有望改变这一被动局面。

可是,这次考察结束之后,彭加木便被医生告知病危,生命只有三个月。

但彭加木却不信命,他依然坚强地与病魔抗争。

这一撑,就是15年。

1979年,彭加木再次踏上罗布泊。

他是《丝绸之路》摄制组的科学顾问,任务是带领团队重返罗布泊,那片神秘而又荒凉的土地。

这次探险,他不仅为摄制组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指导,更点燃了他对科学研究的热情。

1980年5月8日,彭加木一行人再次踏上了前往罗布泊的旅程。

然而,出发首日,队伍就遭遇了分歧。

驾驶员陈大化拐错了方向,与队伍失散。

彭加木所乘车辆的驾驶员王万轩多次建议停车等待,但彭加木急于赶路,并未采纳,这让王万轩感到困惑。

行进途中遇到了沙尘暴、车辆受损和迷失方向等困难,但科考队最终还是从罗布泊西南方向的塔里木河故道走了出来,并在720地点休整了三天。

5月30日,彭加木车队与陈大化车队汇合,决定再次穿越湖盆。

为了减轻车胎磨损,他们减少了携带的物资,由六人组成小队深入湖盆,其余人员和车辆则绕罗布泊外围前往米兰农场。

6月5日,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跋涉,彭加木一行六人终于抵达米兰农场,完成了科考任务。

他们在湖盆中采集了大量生物、土壤和矿物标本,为国家综合开发罗布泊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尽管队员们在庆祝这次成功的探险,彭加木却显得心事重重,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重返罗布泊。

彭加木认为,尽管已经完成了计划,但提前20多天就结束了任务,而且罗布泊东南角尚未探索。

他希望能够利用剩余时间开辟新路,深入探索。

然而,这个想法再次引发了队伍的分歧。

司机们不愿再次冒险,其他队员也认为应该得到上级的同意。

经过五天的争论,新疆分院最终批准了彭加木的提议。

尽管心中忐忑,队员们还是决定继续前行,但他们与彭加木约定,一旦物资消耗过半且未走完一半路程,就必须立即返回米兰农场。

可他们谁也没想到,彭加木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大漠中行走不易,首先是要确保充足的水分补给。

他们依靠一张前苏联时期的旧地图,计划前往库木库都克寻找水井,再不然,彭加木也有备选方案。

然而,罗布泊的恶劣环境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在前往库木库都克的途中,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暴袭击了科考队的营地,帐篷在狂风中摇摇欲坠。

那一夜,彭加木带领队员们紧紧抱住帐篷杆,共同面对着大自然的严峻考验。

到了探险的第六天,科考队的状况岌岌可危。

油和水的存量仅剩下原来的四分之一,而他们历尽艰辛到达的库木库都克,却是一片荒芜的不毛之地。

彭加木并不知道,库木库都克这个名字虽然意为“水井”,但几十年的地质变迁可能早已让那片水域消失在黄沙之下。

在极度缺水和食物短缺的情况下,科考队陷入了绝望,队员们提议向基地救援。

但彭加木很清楚,救援一趟就需要花费几千元,他不想给国家添麻烦。

但胳膊拗不过大腿,最终还是给基地发了求助电报。

收到求援电报后,基地立刻要求科考队报告具体位置。

6月17日中午12点,汪文先再次拿着电报去向彭加木汇报,却发现越野车内空无一人。

起初他并未在意,以为彭加木只是暂时离开。

但半小时后,司机王万轩在车内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彭加木向东寻找水井了,时间是6月17日。

然而,日期似乎被涂改过,原本的6被改成了7。

这一点,也为以后的争议埋下了伏笔。

看到纸条的队员们感到不安,尤其在下午3点的大风和黄沙中,彭加木仍未归来。

他们急忙驾车向东搜寻,在一公里外发现了彭加木的脚印,但进入盐碱地后,脚印消失了。

夜幕降临,他们只得返回营地,心中希望彭加木能够自行返回。

可回到营地后,还是不见彭加木。

队员们检查物资,发现彭加木带走了少量的水、食物、照相机和野外工具,却没有带走他的抗癌药物。

凌晨2点,队员们向基地报告彭加木失踪。

军方派出直升机,为科考队空投了500公斤的水,还冒险投下了三桶汽油,以供他们使用。

随后接着一部分队员乘坐直升机进行超低空搜索。

当时的飞行高度很低,能清楚地看到地面上的野兔,可是并没有发现彭加木的任何踪迹。

40分钟后,因油料消耗过大,不得不返回基地。

另一队由副队长汪文先带领,驱车前往彭加木脚印消失的地方,然后分头进行地面搜索。

下午4点左右,队员马仁文在营地东北方向大约10公里处发现了一个重大线索:

一个坐过的坑,周围的脚印与彭加木相符,还有一个彭加木喜爱的椰子奶糖包装纸。这些迹象表明,彭加木可能在这里休息过,然后转向了这个方向。

科考队在这一发现处重新集结,向不同方向扩大了搜索范围,但仍无所获。

可是,还未等他们找到,营地便遭遇了十级大风,眼看着黄沙蔽日,队员们心中的希望也逐渐变得渺茫。

6月20日,军方和当地政府再次组织了大规模搜索,一共配备一百多人、9架直升机、3架安-2型飞机,对60公里区域进行拉网式搜索。

7天过去了,彭加木依旧音信全无,搜救行动以失败告终。

10天后,第三次大规模搜寻行动启动,这次以地面搜索为主,空中搜索为辅。

搜救队特意调来了6名经验丰富的民警和6条警犬。

但由于7月的罗布泊高温难耐,警犬大多无法发挥作用。

直到8月2日结束,方圆4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没有彭加木。

这使得彭加木的失踪成了一个悬而未解的谜团,引发了众多猜测和神秘言论。

两个月后,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又将这一事件推向了全球。

1980年10月,香港一家报纸的头版头条爆出了一则震惊的新闻:

一位名叫周光磊的中国留美学生声称,在华盛顿的一家饭店见到了彭加木与两名美国人用餐,并称彭加木见到他后匆忙离开。

这则报道迅速在海外媒体中引起轩然大波,引发了关于彭加木叛逃的种种猜测。

为驳斥这些谣言,11月20日,第四次大规模搜索行动正式启动。

这次行动由8个单位联合组成,采用了前所未有的搜索方法:

拉网战术,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分组分段进行搜索。

搜索队员使用罗盘,保持不超过80米的间距,确保不遗漏任何一处可能的地方。

他们在搜索过的地方插上红旗,对低洼地带甚至使用钉耙进行细致的搜查。

可1个月后,搜索行动还是以失败告终,没有找到彭加木的任何踪迹。

当然,上次的新闻事件明显是有漏洞的。

北大校长周培源说并不认识周光磊,周光磊和大使馆工作人员也否认了这一说法。

更何况,库木库都克并非边境地区,要徒步穿越戈壁滩几乎不可能。

眼看着搜寻无效, 国家也就放弃了,将他被追授为革命烈士,在上海和新疆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在彭加木失踪地点竖立了纪念碑,以纪念他在科学考察中的不幸遇难。

之后,每当有人发现罗布泊干尸时,就会被怀疑为彭加木,彭加木后人也因此做了很多次DNA比对。

但每次对比后,发现都不是他。

彭加木后人也就不愿意再进行对比了,以免再次经历痛苦的失望。

于是,关于彭加木的传说就越来越多,越来越神秘。

第1个是,彭加木去罗布泊调查这种“夺命植物”时,发现了一块玉佩,它拥有复制生命的神秘力量,彭加木在一次实验事故中被复制,为了保密,对外宣称他失踪了。

第2个是,彭加木在找水的时候,出发了罗布泊的神秘磁场,穿越成了西汉的王莽。

第3个是,彭加木是被科考队其他成员杀害的,因为在央视节目中,一些科考队员提到与彭加木的分歧和争吵。

第4个是,彭加木因内疚或自我惩罚而选择独自出去找水,最终不幸遇难。

但是,细细分析后,发现这些推测都不能成立。

第一个,那个玉佩所呈现出来的两条鱼,实际上是一条。

第二个,目前的科学,还未证明有这种可能。

第三个,存在一定的疑点,因为如果真是科考队员所为,很难保证所有人都能保守秘密。

而且,科考队员们在节目中公开讨论与彭加木的争执,这反而减少了他们涉案的可能性,字条上的日期涂改也可能是简单的笔误。

第四个,如果彭加木真的是负气出走自杀,按照他的觉悟,留下的应该是一封忏悔书,而不是找水的字条。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可靠的说法:

1.彭加木在找水时身体不适,误食“夺命植物”,而后毒发身亡,被黄沙掩埋。

2.长期在沙漠中行走,很容易丧失方向,特别是当天还突降大风,一次,彭加木可能看到了信号弹,但最终还是无法找到回营地的路,而后累倒遭遇了不幸,尸体被流沙带到远处。

可惜的是,由于缺乏直接证据,这仍然是一种推测。

彭加木的失踪,让人们对罗布泊的神秘色彩有了更多的想象。

或许他真的化身成了罗布泊的一部分,静静地守护着这片他热爱的土地。

无论真相如何,彭加木的故事都成为了罗布泊不可分割的传说,让人们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和好奇。

0 阅读:11

强强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