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女怎么发泄欲望?寂寞者都会选择“对食”,是什么意思?

趣史談过去 2024-06-10 14:26:43

“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高墙绝红尘。”在封建时代,这是后宫妃子宫女们的常态。一旦进入皇宫,便基本与外面断绝联系,要在高墙内度过余生。

对于妃子们而言,要想在高墙内有出头之日,就必须要赢得皇帝的宠爱。

或为了自己宠辱不衰,一路“打怪升级”朝着皇后的位置努力,或者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有机会能够坐上最高的那个位置,都不得不争。

但是,对宫女而言,却不是如此。有人觉得“后宫佳丽三千”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有的朝代,数量远远不止这些,甚至超过三千。

秦朝时期,宫女的数量相对较少,从几十到几百人不等。西汉早期,后宫之中宫女数量也只有数十人。

而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宫女数量开始猛增至千余人,到了东汉时期,宫女更是多达五六千人。

而要说在所有朝代中,后宫妃子最多的要当属唐玄宗李隆基,在鼎盛时期,包括嫔妃在内,其后宫女子竟高达六万余人,可以说,整个后宫完全就是“女人的海洋”。

宫女虽然地位低下,生活在皇宫内的最底层,但如果能够有幸得到皇帝的宠爱,也可以“飞上枝头变凤凰”。然而,皇帝毕竟没有三头六臂,几千甚至几万名宫女妃嫔,肯定宠幸不过来,大多数宫女甚至一生都难以见到皇帝一面。

宫中规矩森严,大到行礼动作,小到睡觉姿势等,都有严格的规范,常常令她们喘不过气。那么,在这种时候,她们是怎么排解情绪的呢?

在古代,宫女通常在10岁左右进宫,24、25岁左右才能出宫。以清朝为例,10余岁的旗人女子必须参与选秀。

其中,能被皇帝选上的就封妃,选不上的就会被沦落为宫女,到年龄后才可以出宫嫁人。因此,对宫女来说,宫中生活占据了她们人生的大部分。

正值大好年华的她们,难免有忍不住孤独和寂寞,有内心需求的时候,皇宫内除了皇帝外,便只剩下侍卫和太监。侍卫一般在前朝当官,而宫女们一般都只能待在后宫,不被允许去前朝,便只剩下太监了。

严格来说,宫中的太监并不能算是“完整的人”。因此,很多人认为太监和宫女之间没有爱情。

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太监和宫女也有爱情,自古以来发生在他们之间的爱情也被称为“对食”。

所谓“对食”,很好理解,在最开始的意思为搭伙相对而坐,吃饭之意。发展到后来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宫女和宫女之间同性之间的爱,也被称为“磨镜”;二是宫女和太监结成“夫妻关系”。

“对食”这一词最早源于汉代,据相关野史记载,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巫著男子衣冠帻带,素与皇后寝居,相爱若夫妇。”后因为此事东窗事发,被废除皇后之位。

其实,一提到“对食”,总让人觉得有些不光彩。毕竟太监身体原因,多少有些令人难以启齿。但实际上,这一现象在古代后宫中,极为普遍。

在明朝之前,历代统治者对“对食”都比较宽容,基本上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对不闹在明面上的行为,采取默认的态度。

而妃子们对这一现象更是乐见其成,毕竟这样的行为越多,她们也就少了一个“竞争者”,不会威胁到她们的地位。唐朝时期,还有皇帝为太监赏赐宫女的记载。

但明朝时期,由于朱元璋对宦官权力的限制,对“对食”更是严令禁止,宫女、太监人人自危。

直到朱棣登基后,才再次“死灰复燃”。到明中期,几乎所有的太监和宫女都有对食对象。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个新的词叫“菜户”,菜户和对食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所不同。

简单来说就是对食更有点类似于如今处对象,而菜户则需要宫女、太监二人结成夫妻关系,生活在一起。

不管是太监还是宫女,都是封建皇权下的产物,虽然地位卑微,但也是鲜活的生命,会有生理需求,选择“对食”也是人之常情,你认为呢?

15 阅读:13337
评论列表
  • yme 16
    2024-06-13 20:55

    主要还是心里的安慰。算是夫妻。

  • 2024-06-12 12:45

    罪恶的封建统治,毫无人性。

  • 2024-06-14 16:55

    继续忽悠[呲牙笑]

  • 2024-06-16 13:47

    说得好像自己已经百无聊赖

  • 2024-06-18 12:54

    磨镜

  • 2024-06-21 18:44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哭笑不得]

  • 2024-06-17 11:05

    皇宫里故宫算最大的吧?能住六万宫女?

趣史談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