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头疼啊,波音飞船又又推迟返回,只因印度扯后腿:太能凑合了

特友自然 2024-06-21 12:02:52

波音的飞船再次推迟了返回的时间,目前确定最早返回时间在6月26日之后。此前,两名航天员乘坐波音飞船开展了第一次载人飞行,原本计划在6月12号左右返回地球,但是由于飞船发射后出现了多达5次的漏气,且不知道漏气量是多少,NASA再三推迟了飞船的返回时间,从6月12号推迟到6月18号,又从6月18号推迟到22号,现在又推迟到6月26号。

由于漏气的问题始终没有获得解决,波音和NASA将返回时间推迟也是无奈之举,以便航天员和地面可以配合查找飞船的问题。地面对问题的排查主要集中在阀门上,而太空航天员却需要配合地面进行飞船的各种检查、测试活动,以确保飞船处于安全的状态。尽管早前波音声称,氦气足够70小时的飞行,而返回地球过程中飞船只需要飞7小时,所以无大碍。

可接连的问题出现,让波音和NASA也无比头疼,问题不解决始终存在风险,可能导致推进系统的压力不足进而影响到燃料的输送,这对于飞船的姿态控制有着很大的风险。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航天事故的发生,而美国历史上发生过几次重大的事故,造成了十多人的遇难,这也由不得NASA不谨慎了。

印度人的思路似乎与别人不同,波音的管理层中不乏印度人

而地面对于飞船零部件的排查却触目惊心。由于波音成本管理的问题,波音放弃了部分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转向外部供应商,他们使用的一种阀门,是由印度生产的。原本这类零部件需要用钛合金打造,钛合金强度高、韧性好,而且还耐极端环境。可是印度也为了省钱,最终用断桥铝制造了这批阀门,进而导致波音飞船的漏气。

印度人的这个脑回路也实在是清奇,航母上用拖拉机拖飞机也就罢了,上太空的飞船零部件也这么能凑合。但印度的问题也只是一部分,关键在于波音。由于采取了广泛的外部采购,加上多方沟通的问题(波音、NASA、印度制造商),增加了沟通的成本和时间,而NASA确定的各种计划,已经多次延期了。最终,NASA和波音没办法,在地面发射前已经漏气的情况下,强行让火箭发射。

而关于这批阀门的处置,印度的供应商也没有给出方法,他们并不认为阀门有问题。而说道问题可能是由于印度阀门导致的,这也是波音一方面的说法,飞船需要用到很多零件,在飞船已经飞进太空的情况下,仅靠地面上的测试就确认问题全部来自于阀门,似乎也不是很恰当。但是,可以知道的是,波音这个飞船的故障还需要延迟很长时间。

供应商的问题在未来似乎也难以解决,印度人在波音等大型公司的占比或许会越来越多。印度人挺喜欢拉帮结派,波音管理层中出现了印度人,他们就会录用更多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印度裔工程师,尽管印度这些年在工程技术等方面出现了不少的人才,但是印度的文化背景使得他们做事不是很严谨,在航天这样举世瞩目的大事件中也如此能凑合。

关于印度人太能凑合这件事,网上有过很多讨论,实际上有一些可能是因为资源不足,而不得不利用现有的设备设施去凑合,但是印度人不严谨的习惯却也经常成为人们吐槽的点。比如印度人寄予厚望的光辉战机项目和阿琼坦克项目,印度原本是想通过它们实现国防科技的提升,但是由于自身的研发能力不足,为了快速完成阶段性任务或试用,印度军方可能选择了外购的设备,然后发现技术和操作适配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改进设计。

而这也可能反映出美国目前的政策。原本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材料或者零部件,美国可以从中国购买,可是现在美国的贸易政策、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使得他们需要采取其他的供应商。但是能在波音提供的预算范围内,以比较高的性价比生产航天用阀门的国家,其实并不多,而波音很不幸地选择了印度。

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按照美国的说法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和技术优势,但也导致了对某些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链中断,为了降低对中国的依赖,美国和其公司需要寻找新的供应商来满足需求。波音等公司在选择供应商时,必须考虑预算限制,选择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供应商是必要的。

然而,高性价比并不总是意味着高质量,这可能导致产品在性能和可靠性上的问题;在新的供应商加入供应链时,质量控制成为关键。对新供应商的生产流程、材料使用和质量保证进行严格监控,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必要步骤。质量问题导致的项目延误和成本增加,不仅影响到具体任务,还可能对整个计划产生连锁反应。

可以说,波音飞船这个事,往小了说就是印度供应商和波音的不靠谱,往大了说就是美国政策的深远影响。这美国的舰艇、飞机制造方面,也面临着供应链的问题,例如F35依然采用了中国产的钕磁铁,曾经F35因为这一部件而全面停飞。

波音的管理问题暂且搁一边,依靠波音的飞船航天员到底能不能回来

波音的飞船已经多次漏气而推迟返回的时间,在地面上飞船就已经出现过漏气,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掉,NASA和波音最终决定飞船起飞,在太空中5次漏气,进一步推迟了返回的计划。 事实是波音的飞船可能已经很难靠得住了,在地面上火箭和飞船的整理整备就需要用到很多的设备、人力,花费大量的时间。

而在太空中或许航天员有时间配合检查飞船的问题,但是空间站中设备不足,检查飞船的问题可能还需要出舱,出舱穿着笨重的舱外服,也很难进行精细的操作,以便去处置飞船的问题。而这次发现飞船的阀门可能有问题,飞行的时候有没有备件,可能还需要地面往空间站运送专门的配件。地面上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指望2名航天员在空间站也很难做到。

空间站上的氧气通常由电解水产生,也有备用的气瓶供应,在人员增加和停留时间延长的情况下,需要确保电解系统和备用气瓶能够提供足够的氧气,可能需要降低非关键活动的氧气消耗;额外的停留时间可能会超出计划内的食物储备,航天员需要更加谨慎地分配和使用现有的食物储备,可能会调整饮食计划;空间站上的水资源系统有其处理能力限制。

在此前的一次准备出舱的活动中,两名航天员已经换好了舱外服,航天员感觉到了不舒服,最终NASA决定取消出舱,后边让另外的航天员出舱以帮助检查飞船。而在这期间,气闸舱报道了一次压力不足的事故,监测系统认为航天员可能患上减压病,事后NASA说这次报警是误报警,对航天员没有影响。

现在对于NASA和波音,使用波音的飞船就陷入两难的境地,使用飞船就面临着再次故障的风险,甚至面临更大事故的风险,比如飞船爆炸航天员遇难等;但是不用的话,空间站上又没有其他的飞船可以供美国NASA和波音去应用。联盟号停泊在俄罗斯的舱段,且不说联盟号的空间有限,计划外的飞行计划,美国需要和俄罗斯去商讨。

而美国搞载人飞船,部分原因就是要摆脱对俄罗斯飞船的依赖,最后又乘坐俄罗斯飞船返回的话,NASA和波音这么久不是白忙活了?而利用龙飞船返回,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是波音和NASA也有苦衷,马斯克多次吐槽过波音的飞船及管理等问题,可是NASA为了平衡,也采用了波音的飞船,这下顶着漏气强行起飞,再用龙飞船返回,面子实在挂不住。

波音的飞船,或许会进一步推迟美国的重返月球计划

波音的星际飞船项目是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它主要用于国际空间站的载人和载货任务,但其测试数据对阿尔忒弥斯计划中的载人飞行至关重要,星际飞船在低地轨道上的载人任务能够收集大量关于飞行、生命支持系统、导航和安全措施的数据,这些数据对未来的深空任务(如阿尔忒弥斯2和3)非常宝贵。

阿尔忒弥斯1是一项无人绕月飞行任务,用于测试Space Launch System(SLS)火箭和猎户座飞船(Orion),尽管是无人任务,但由于技术和管理问题,已经多次推迟;星际飞船的延迟会影响到阿尔忒弥斯计划的各个环节。每一次推迟都会导致计划的时间表被迫重新调整,影响后续任务的准备和执行。频繁的推迟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会导致资源重新分配,给NASA和相关合作伙伴带来预算和资源管理的压力。

0 阅读:2

特友自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