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报告|有限成本下音响性音乐性的取舍——BEMINES520试听报告

科技走在视听上 2024-06-28 08:50:53

“视听漂流活动”是本刊与厂商联合提供足不出户的线下试听活动。在去年年底,我们偶遇了一款千元级的书架式音箱,它的外观看上去普普通通,并不起眼,但开声听了一天感觉它还可以,有超越售价的表现,因此,我们通过“视听漂流活动”将它推荐给大家品赏。2024新年的第一漂就是这款超值的BEMINES 520 书架式音箱。

活动开始之后得到不少读者的关注,报名非常踊跃,一天内我们就召集到符合条件的9名试听员。这9名试听员的年龄介于31-50岁之间,其中有发烧初哥,也有中高级别的音响用家。

BEMINES 520 是一款为初烧打造的书架音箱,采用倒相式设计。低音是5寸“锅型”复合纸盘单元,橡皮边有较佳顺性,弹波的配合也到位;高音是Mylar“麦拉”材料振膜单元,其特点是可以有较高的刚性同时兼顾合适的阻尼特性,在有限的成本下,Mylar材料的高音更容易做到“刚柔并制”的效果。BEMINES 520的频响为55-20kHz,灵敏度为86dB,从实际的使用情况来看对功放的要求并不高。

在试用的过程中,BEMINES 520得到了不少试听员的褒扬,最后所有的试听员都提交了试用报告,BEMINES 520也收获了一波正面的评价。

本次活动,合作单位香港尊浪实业有限公司还向每位试听员送出BEMINES定制的发烧U盘1只,并提供BEMINES 520书架式音箱1对,用于奖励优秀试听报告的获得者,最后经过本刊编辑的评选,试听员“杨慧君”的试听报告获得优秀奖。

在此,我们感谢参加与关注漂流试听活动的每一位朋友!期待下次的漂流试听活动有你的参与。

有限成本下音响性与音乐性的取舍—— BEMINES 520书架音箱试听报告

文 / 杨慧君

1599元能买到什么?对于一名音响发烧友来说,可以是一对信号线,也可以是三四张黑胶,或是六七盒CD唱片。但如果想买一对声音靠谱可长时间欣赏音乐的书架音箱,我想那一定是不可能的。直到我参加了《视听前线》举办的BEMINES 520书架式音箱的漂流活动后,才认识到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

打开收到的双层纸箱包裹,内层的原厂纸箱非常扎实,给音箱提供了安全到位的保护,使用户一开箱就能感受到厂家严谨细致的态度。

▲ BEMINES 520书架式音箱

音箱很小很轻,正面还不及A4纸大。黑色网罩上粘贴着BEMINES商标,散发着柔和的金属光芒。箱体除去正面均采用PVC贴皮,但印刷的木纹图案色泽自然,纹理细腻,加上精湛的粘贴工艺,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原木贴皮。黑色亚光漆面的前障板摸上去有类似磨砂的颗粒感,比起光滑漆面更利于声音的扩散。

▲ BEMINES 520书架式音箱的背面

5英寸中低音单元十分小巧,防尘帽与振盆以相同曲率向内凹陷,浑然一体,厂家称之为“锅型”,确实非常形象。这种结构可减少振盆的振动分割。振盆采用复合纸盘制作并搭配经过顺性匹配的橡胶悬边。磁体采用磁路为80×15的高标号铁氧体和厚达5mm的华司T铁。高音单元面板上有美国老牌音箱厂家Infinity的LOGO ,应该是定制的产品。单元振膜为Mylar“麦拉“材料,28mm发声面积搭配13mm音圈,在高刚性与合适的阻尼特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音箱背板上的接线盒为常规制品,接线柱可兼容香蕉接头和Y型接头,朴实好用。倒相管位置比较特殊,与中低音单元在同一轴线上,这是设计师的神来之笔。这样的设计可在倒相式音箱工作时获得空气进出箱体的最短通道,从而使箱体内部的气压变化在最短时间内与中低音单元振盆的振动同步,有效提升瞬态响应,使低频收放更加自如。厂家还特别定制了棉毛混合吸音材料,细心地铺设在中低音单元和倒相管之间,进一步优化了箱内气流,使小小的5英寸音箱能发出富有弹性的低频。粘贴在背板下方的纸质铭牌标注着音箱的品牌、型号、以及技术参数。

▲ 作者的聆听环境

将520音箱摆放在君子重型脚架上。音箱底部和脚架之间垫上TiGLON和SUNSHINE联合出品的ABA三层金属避震板。首次开声的是英国Musical Fidelity 的M1系列器材:

CD转盘:M1CDT;

CD解码器:M1DAC;

前级放大器:M1SDAC;

后级放大器:M1PWR。

▲ 上面4台机器就是Musical Fidelity 的M1系列

接好喇叭线后播放TELARC公司出品的《红衫仔2》。开声后音箱发出的声音平淡无奇,毫无惊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播放到第三曲《埃及进行曲》后,我多少有些惊讶了,因为这么小的音箱居然能把大编制交响乐播放得有模有样!这种“有模有样”并不是说520音箱气势恢宏,动态强悍,音色迷人,而是指它播放的音乐具有非常不错的完整感。这种完整感不是出于三频的出彩表现,而是来自于声音中觉察不出有什么明显的突兀或缺失。这种声音还具有一定粘度,能使人毫无压力地一首一首继续听下去,直到播放完一整张CD碟。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就像一个微渴的人慢慢地吞下一杯常温的白水,虽然没有任何味道,但伴随着渴意的渐渐消退,舒适的感觉就自然升腾起来了。

为了搞清楚520音箱的短板在何处,我把喇叭线重新插回我一直使用的TANNOY Stirling GR音箱,播放的唱片还是刚才那张《红衫仔2》。显然这样的对比极不公平,甚至有些“无耻”,但这也无疑是效果明显的——两对音箱的巨大落差立刻显现出来。在Stirling GR的“降维打击”下,520音箱最大的短板出在低频的量感和质感,以及声音的透明度上,其次是声场的规模感和声像定位的清晰度。至于音色的走向却是和Stirling GR基本一致,也是一种偏暖偏厚的取向,当然它达不到Stirling GR那样的声音厚度。此外520音箱的声音有一种莫名的紧缩感,仿佛是一名没经过热身的短跑运动员在赛道上仓促地冲出起跑线的样子。

结束了这场虽不公平却有十分有意义的对比后,我开始冷静思考。

一、第一站试听员收到的是处于全新状态的音箱,仅试听了一周,因此,这对音箱肯定没有煲透,所以声音放不开。

二、搭配的功放功率有限,水准不够,导致对520音箱的驱动力不足,控制力欠佳。

三、系统中没有使用电源处理器,从而影响了声音的细节表现。

针对上述问题,我进行了以下调整和操作。

首先是煲箱。继续使用Musical Fidelity的一套M1西装器材以中小音量反复播放《雨果发烧碟1》。这张唱片不但收录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而且还刻录了25Hz-20kHz的测试讯号,这对煲箱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每天播放不小于8小时,持续了一周。

▲ KECES IQRP-1500电源处理器

完成煲箱后,在系统中增加了颇受好评的KECES IQRP-1500电源处理器,前级放大器换成了透明度极高的Design By Mr.K的PPA-02B无源前级,后级换成输出功率达230W的Musical Fidelity M6sPRX。这台功放不但功率充沛,而且在输出端装配了精心设计的扼流圈,对低频的控制力极佳。音源还是之前的M1CDT + M1DAC,但信号输出从非平衡COAXIAL接口换成了AES平衡接口,使用数字平衡信号线连接。同时解码器及前后级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模拟平衡信号线。所有器材电源线按各自的功率需求接入了电源处理器相应的输出区插座。

▲ Design By Mr.K PPA-02B无源前级与Musical Fidelity M6sPRX后级

一番操作后,放入穆特的《卡门幻想曲》,稳坐皇帝位并按下遥控器上的播放键。当思绪还停留在一周前的声音记忆中时,气势磅礴的合奏声突然扑面而来,宛如当头棒喝,令人猝不及防。接着绵延的小提琴独奏拉着九转回肠的旋律,挟裹着无尽的凄婉与悲怆如歌如泣——我瞬间震惊了!甚至怀疑眼前的这对520音箱并不是一周前收到的那对,因为它的声音进步实在是太大了,用脱胎换骨来形容都不为过!它发出的声音相当松弛,琴弓拉动时毛绒绒的质感清晰可闻,管弦乐合奏时大开大合的动态也有了更大规模感,声像的定位很稳定,各声部位置清晰。

换上安德烈·波切利的《OPERA》专辑,阳光般的男声厚实饱满,透明度很好,高音略微突出,稍显明亮,但并不过分。人声与伴奏高度融合,速度不徐不急,如山间流水潺潺。播放到大动态时,声场还能维持之前的规模,没有出现收缩,但低频就明显跟不上了。低频的量感在全频中的比例降低,反映在听感上就是不够震撼。之后播放的戴安娜•克瑞尔《The Girl In The Other Room》也有同样的感觉。醇厚细腻略显慵懒的女声听起来十分享受,大量清晰的唇齿音带来丰富的细节,但低频的不足使得伴奏的贝斯比其他乐器明显小了一号。重播之前用来煲箱的《雨果发烧碟1》,各种耳熟能详的曲目从520音箱涌出,时而流淌,时而倾泻,时而喷射,除了低频量感依旧不够,声音整体上是宽松自然且氛围感浓郁的,让人听起来非常放松。

▲ BEMINES 520书架式音箱与搭配器材的合影

说到人声播放,又怎能少得了优秀的300B单端胆机呢?换上关氏喀秋莎后,520音箱呈现出了另外一种风貌。人声厚度明显增加,声场相比之前小了一点,也后退了一步,但线条更清晰,结像更凝聚。低频量感虽没有增加,质感却提升了不少,特别是Q弹的感觉,非常讨好耳朵。细节方面保持了之前的水平,但空气感和活生感变化明显,声音变得灵动且富有热情。相比之下,之前搭配石机的声音反而显得冷静有余了。很显然,在人声播放上520音箱搭配300B胆机更甚一筹。

▲ 关氏喀秋莎300B单端胆机

520音箱的低频虽然有着明显的短板,但它的中频足够优秀,通过巧妙的取舍调配出了一种在整体感和平衡感上具有特殊魅力的声音。整体感之前有过描述,平衡感却并非发烧友普遍理解的那种基于音响性的高中低频三段均衡,而是音乐中各种声音元素的高度融合及整体的流畅感。这种魅力会让聆听者的注意力无声无息地滑入美妙的音乐河流中,而不是停滞在对各频段声音瑕疵无休止的挑剔上。这就是520音箱的特殊魅力——不完美却完整,不动听却耐听。这似乎是矛盾的,但是520音箱却做到了。作为“初烧的第一对音箱”,厂家的定位无疑是相当低调的,因为以520音箱的实际表现,显然不止于此。即使作为一名老烧,如果我要搭建第二套音响系统用于书房,520音箱也绝对是首选。

送走520音箱后,我不禁陷入沉思:如果一名发烧友受限于预算,在器材的音响性和音乐性间该如何取舍?回想520音箱用它那小小的躯体努力发出的美好声音,我笑了,因为我的心中有了答案。

0 阅读:0

科技走在视听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