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人生|自以为接近最好声的耳机听音

科技走在视听上 2024-06-26 11:05:08

搭配清单 (此清单可能会让烧友看官不解:耳机听音系统怎么还加入了前级放大器?) ■ 音源:Pioneer先锋D-C88 DAT机(录音座);Marantz马兰士SA-10 SACD机(兼解码器) ■ 前级:G&W清逸伦T-6.6S(西电摩机顶级收藏版) ■ 耳放:Original原创OPA-2A(电子管) ■ 耳机:HiFiMAN海菲曼HE1000V2;Sennheiser森海塞尔HD800S ■ 周边:清逸伦TW-DB500K电源净化器,所有线材都为单晶铜镀银

▲ HiFiMAN海菲曼HE1000V2和Sennheiser森海塞尔HD800S

事情缘起

本人听音室内有4台耳放,6只耳机。除了耳放,万元以上的音源器材和功放(计8台)自带的耳机接口也有很好的音质;万元以下器材设置耳机接口的还有多台,因无价值从未使用。

在4台耳放中,晶体管机2台,前胆后石1台,胆机1台。耳机动圈4只平板2只,都为开放式,其中万元以上的即清单中的2只。

▲ Original原创OPA-2A 电子管耳放

电子管耳放原创OPA-2A的功率输出胆管是2只2A3,2A3的音质非常好(特别是听小编制),但它的输出功率只有每声道3W,听大部分耳机没问题,但对于有些比较难推的耳机喂不饱,组合中的森海HD800S虽是高阻但也是高灵敏度,用OPA-2A推有不错的效果,而HE1000V2虽然制造商说比较好推(比自家的HE6系列肯定好推),但我在用OPA-2A听音时,电位器打在10点、11点的位置,都达不到理想状态,声音有些绵软,虽说不上有气无力但底气明显不足,到12点好了一些,却还不是底气十足,我于是后悔买这台耳放,觉得应该选择同牌后续推出的每声道8W的300B耳放。

有一天我忽然想到,如果在音源和耳放之间加入前级,等于信号有两次放大,是不是可行呢?于是我请教了T-6.6S的设计师吴刚老师,当时我设想的是耳放的电位器放在12点位置不动,然后用前级调音量。吴老师的答复是,这样做完全可以,但耳放的电位器不应该放在12点位置,而应该打到2至3点之间,才能达到全部功率的一半,我自然照办。当连接妥当并将耳放电位器放在2至3点位置,用HE1000V2听音,T-6.6S电位器旋至10点位置时,惊喜来了:耳机内传出的乐声非常饱满!以前我从未把耳放的电位器放到超过12点,认为那样有些力竭超过了合理量,觉得会出现噪声或失真,实际上真的不是,实践后感到那声音底气足了,清晰、细腻度却丝毫不减。若是遇到原始电平低的歌曲乐曲,前级还有很大的余量可调节。

关于胆前级

几年前购买这台胆前级也有特定的原因,在购用马兰士PM10功放后,发现它不仅是合并功放,还竟然有纯后级功能(切换到后级即完全脱离自身的前级,音量控制也无效而只由另接的前级控制),之所以选择了T-6.6S是基于三个前提,一是对清逸伦T-2.6F前胆后石耳放的好感,而且实际连接听了它作为前级的声音(厂家设置此耳放可当前级用);二是受托测试清逸伦与奥世影音联合研制、推出的一款解码耳放一体机,此机可在运放输出(奥世影音设计)和电子管输出(清逸伦设计)之间进行切换,实际听音感到两组输出的音质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即胆输出的声音比另一组好很多;三是细看过某知名音响论坛版主对音响市场上多款主流胆前级产品进行集体测试后对其中售价最低的清逸伦T-6S(T-6.6S的普通版本)的高度评价。基于这些前提以为有充分理由相信,清逸伦对胆前级的设计、制作功力十分了得。其实这台前级也可算是我定制的,当时我的要求是不计成本只要好声。

▲ G&W清逸伦T-6.6S西电摩机顶级收藏版前级

马兰士PM10是5万元级的功放,以其前后级各一半的成本说前级部分也超过2万元,但作为合并机的演绎与作为纯后级连接T-6.6S的声音比较,可明显感到T-6.6S比PM10的前级更好声(当然T-6.6S当时的价位也接近2万元)。近几年,清逸伦又推出了多款无源前级和锗前级等产品,且好评如潮,但似乎都是中价位,我以为不会超过我这台西电摩机顶级收藏版,也就没再过多的去关注。

这套耳机听音设备加入T-6.6S胆前级有三个好处,一是增加了推力,二是把胆前级自身的音色融入到了音乐表现中,三是胆前级有多组输入,可连接更多的音源。

关于DAT

搭配清单中音源只列主要的两组,其实除了这两组音源直接连接胆前级外,前级的另外两组是由2台多入一出的音频切换器接入,且马兰士SA10的光纤输入是与一台有多组输入的光纤矩阵相连接,USB的B型接口与电脑连接,同轴输入与双9018S解码器连接,因此,实际上这套耳机听音是能够聆听本人听音室内除了黑胶以外的所有音源的声音(另一台DAT和多台CD、S-VHS、Hi8、PC、数播、MD、卡座、网络收音头、FM调频等)。由于我有自录和购买的DAT音乐带近300盘(每盘3小时),所以现在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听音的主要载体是DAT(也是我的所有音源种类中音质最好的)。在此我还想再尽量简捷的说几句DAT——虽然我知道现在发烧友主要听数播、CD、黑胶,赏玩DAT的很少。

多年前我曾受一篇文稿中的一句“MD淘汰了DAT和DCC”的话误导,直到多年后才知道MD淘汰的只是DCC(DCC是为了与DAT抗衡研制推出的,但最后归于失败),也才对这个只生产了10年就停产的过往器材有所了解。DAT是唯一的一种以旋转磁头读取磁带音乐信号的数字音源及录音设备(同为旋转磁头的立体声录像机,其音频部分是模拟的。然而DAT虽是数字录音设备,却也有明显的模拟音乐味),产品上市后由于不仅能够毫不失真地拷贝CD且重播后有比CD更好的听感(DAT录音采样频率有32、44.1、48kHz供选择,先锋的几款产品高达96kHz,天琴的DA-45HR能够以24bit位宽进行录音,这些都超越CD),所以受到了全球所有CD制造商的联合抵制,迫使DAT发展协会设计一套加密系统,只允许DAT拷贝一次。DAT克服版权问题后走入专业领域,曾与开盘机一起成为CD的母带音源(同时也有少量低版本的民用产品)。

我第一次听DAT时很惊讶它竟然有那么好的音质,曾想若早些年感受DAT有多好,后来知道即使在当时就了解DAT也没用,因为DAT的产品售价极其昂贵(人民币几万至十几万),我不可能买得起(国内可能只有少数专业机构拥有和使用到专业DAT),现在过了二、三十年,二手机成色好的几千元可购得,爱乐者若拥有一些或原版或拷贝或自录的DAT带,即可享受曾经的辉煌。

本人日常听音是在听音箱和听耳机之间变换,耳机听音系统在加入胆前级后,那种好听到欲罢不能的深切感受,似乎让我觉得这就是世界上最好听的音乐,当然我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贵价器材多得是,但我依然认为我听到的音乐与“最好声”似已无限接近,有此感受就已经获得了满足达到了目的。

0 阅读:57
评论列表
  • 2024-06-26 21:46

    你这器材可以扔了,我的八级滤波电容都花了10个多W

科技走在视听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