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野战军中,那支部队堪称第一主力

乐蓉说过去 2023-09-16 15:12:05

在很多人眼里,三野的粟司令就是军神,是常胜将军,无敌的代名词。其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出类拔萃,就是四野的101首长都有所不如。

粟之所以没能成为元帅,只是资历稍有欠缺,军事上,其出色的指挥能力,是绝对不容置疑的。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粟有三个不足,制约着他难以成为顶流的将帅。

首先粟裕缺乏担当。在战斗失利时,作为指挥官,粟不愿承担失败的责任。

第三野战军遭遇的最大的一次败仗就是金门战役。作为战役总指挥,金门之败粟难辞其咎。

战斗开始前,就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主攻金门的部队,是三野第28军,第29军的两个团,31军的92师是预备队。

可是战斗开始前,第二十八军的军长和政委都因病住院,前线总指挥由第二十八军副军长肖锋担任。

关于金门战斗的文章连篇累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战后,肖锋曾先后多次向粟做出检讨,最后得到的答复:

金门之败,不能归罪于叶飞,更不能归罪于肖锋。主要是不确定因素太多了。以后再打金门,我一定还点名28军打主攻。

但是1955年授衔时,红军时期就已经是主力团团长的肖锋,仅被授予大校军衔。最终还是肖锋承担了金门之败所有的责任。

同样的一幕也曾在东北野战军上演过,东北野战军在四平攻坚战中失利,所有参加战斗的东野将领,都等着接受批评。

可是101首长当着上千人的面,一连三次站起来做检讨:

这次四平没打下来,我负全部责任,跟大家没关,主要是我决心下得太快了。

在场的东野将士,无不感动的泪流满面。

101首长也有批评人的时候,但都是打了胜仗以后。他说:成绩不说跑不了,有问题不解决不得了。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打了胜仗,成绩是你们的。出了问题,责任都是101首长的。

可是翻看粟司令的战绩,都是胜利接着胜利,似乎很少有打败仗的时候。

可是这一连串的胜利背后,总感觉隐瞒了什么。

解放战争初期,新四军创办的两淮、苏北等根据地,被合称华中解放区,可不到两年时间,这些根据地都丢了。

华中解放区的部队,不得不进入山东解放区。这般走位,用某人创造的“转进”二字形容才最贴切。

关于这段时间战局不利,华野指挥部给出的解释:敌人太强大,而山东和华中解放区大量精锐部队,都抽调去了东北,从而造成这两个解放区兵力空虚,给了敌人可乘之机。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山东八路军调往东北一共5个主力师,还有些军区部队,一共5.1万人。

新四军三师2.8万人,三师从苏北出发时总兵力3.5万人,可一路上逃亡严重,到达热河时,全师还剩下2.8万人。这是三师黄师长到热河后向延安报告的数字。

而当时山东和华中解放区有多少兵力呢,截止到1945年10月,这两大解放区共拥有正规军52万,民兵及地方武装97万,这还不包括新四军第一纵队3万多人。

本来这支部队也已经起身赶赴东北,可不知为什么进入山东后,被留了下来。同时被留下来的还有山东八路军的聂凤智。

其实山东和华中解放区去往东北的兵力,并没有受到多大损失,当时我军主动放弃了江南8块根据地,从这些地方抽调出来的兵力,都补充进了山东和华中解放区。

在南麻、临朐两次战斗中,华东野战军遭到惨败,牺牲战士2.1万人,如果按照正常的伤亡比例(亡一伤四),还有八万多人受伤。另外再加上部分被俘人员,华野在这两场战斗中损失兵力超过十万。

但是遭遇惨败后的华野很快就恢复了元气,其兵力之雄厚由此可见一斑。

南麻、临朐战役结束后,华东野战军谭副政委写信批评粟司令:

你在军事上常常粗心大意,而且缺乏远见。如果只能看到一二步,在指挥数十万大军时是不够的,必须能往后看几步甚至十几步,不能看远是很危险的。

说实话,作为这两次战斗的指挥员,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粟也承认错误,但他直接把检讨送到延安教员手中。这也摆明了是对谭副政委的批评不服气。

教员回电安慰粟,并在电报中肯定了他的军事才能。

从此以后,在华东野战军,没人再对粟提出批评。三野的基层指挥官们,也都报喜不报忧。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总兵力58万人。兵力比1945年10月,仅增加了6万。解放区的面积比战争初期,还萎缩了不少。

当时华东解放区的人口超过5,000万,兵源要比总人口4,000多万的东北地区丰富的多。而且华东解放区很早就完成了土改,分到土地的青年农民,报名参军的积极性很高。

东北野战军的兵力,从开始时的11万人,到入关时已经发展到117万(其中留在东北34万)。

第三野战军扩军的力度,并不比第四野战军弱,甚至更多。但这些新扩充的战士去哪里了,就未为可知了。

第三野战军统计的伤亡数字是55万多,其中阵亡115959人。可真实的伤亡人数,可能远远的高于这个数字。

正是因为粟不愿为下属担责,造成三野将士对粟的态度,只是纯粹的上下级关系,远没达到四野将士对101首长的敬畏程度。

三野有将领评价粟司令带兵是严而不厉。

粟的第二个弱点,不是缺点,他不擅长练兵。这个练兵不是指单兵战斗技能训练,山东藉战士的单兵素质高,可是出了名的。

这里所说的练兵指的是战术配合。四野101首长非常注重战场战术配合训练,什么“三三制”、“四组一队”、“三猛战术”等等。

不打仗时就练战术,练得每个人都能在战场上,娴熟的运用这些战术。

四野南下时,北方战士不适应南方的气候,101首长又提出开展“兵强马壮运动”。

在海南岛战役前夕,战士们也经过了长时间的渡海训练。

经过严格战术配合训练的四野战士,在当时战斗力是全军最强的。

辽沈战役时,蒋军有个被打残的52军,从营口坐船逃掉了1万来人。在东北的蒋军序列中,52军指示之二流部队。可到了华东战场上,一跃成为超一流的存在。

在上海战役中,蒋军52军守卫月浦,攻击月浦的是三野的29军,上海战役三野损失了3万多人,其中超过三分之二,是在攻击月浦时损失的。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蒋军第52军,最后全身而退,连报仇的机会都没给三野留。

四野的101首长,很注重细节的观察。有一次他理发时,发现理发员腰里挂着一块一尺见方的兽皮。便问这东西有什么用?

理发员回答:冰天雪地里,把这东西铺到地上,坐上去,既保温又隔潮,不容易被冻伤。

101首长没等理完发,就召开现场会,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给野战部队的战士,都配发一块兽皮。

有了这东西,很少再发生冻伤。

四野将士的棉衣,里子都是白色的。这也是101首长的提出来的。

冰天雪地里把棉衣翻过来穿,就是最好的保护色。

101首长有个秘书姓季,当时不满28岁,不符合结婚条件。可他碰到一个女孩儿,两个人情投意合。就背着首长结婚了。

结婚时也没有声张,只是请女孩儿的父母,在饭馆吃了一顿饭。

秘书感觉这件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哪知101首长一见到他,就递过来一张签了字的纸条,让秘书去供给处把饭费报销了。101首长面露不悦,因为秘书违反了纪律。

以前101首长发电文,总是说:小季,记录。自从结婚后,就改口说:季秘书,记录。

而三野粟司令对这种细节上的事很少关心。华东野战军动用22个团攻击泗县县城,县城里只有两个团的守军。结果因为炸药受潮,不但县城没打下来,还损失了不少人马。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可南麻、临朐两次战斗,都是因为炸药受潮,导致作战失利。同样的错误连犯三次,也真让人无语了。

粟司令的第三个弱点,就是吃小灶。

众所周知,抗战时期,八路军的生活条件,远比新四军艰苦的多。

新四军的首任军长叶挺,就提倡团职以上军官带副官,吃小灶。而新四军政委项英,则坚持和普通士兵们一起吃大灶。

叶挺不但吃小灶,还有一个专职的粤菜厨师,经常宴请其他的新四军将领。

项英对吃小灶很反感,认为这是搞特权。

可实话实说,只要条件允许,谁不愿意吃小灶。

皖南事变后,项英遇刺身亡,叶挺被老蒋扣押,可是中高级军官吃小灶的传统,在新四军中已经司空见惯了。

粟司令在执掌华中野战军时,大家都吃小灶,习惯成自然,也没人说什么。

可是等由山东八路军改编的山东野战军也归入粟麾下时,这矛盾就出来了。而且这种矛盾很难调和。

山东野战军有士兵委员会,就是专门用来给首长提意见的。

有个士兵委员说:咱八路军不是讲究官兵一致吗,凭什么那些干部吃香的,喝辣的,普通士兵饭都吃不饱,这样的队伍,跟蒋军有什么区别。

虽然这话有着偏颇,可也有几分道理。

后来华野饱受诟病的“七月分兵”,吃小灶也是主要诱因之一。

1947年7月,华东野战军一分为三,其中只有内线兵团打的最好,取得了歼敌13.6万人的佳绩。

内线兵团都是山东的老部队,一连串的胜利,也让兵团司令老许变得膨胀起来。

实话实说,老许并非大家印象中的有勇无谋,在关键时刻,他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日本投降后,我军第一支进入东北的部队,就是老许派出的。

1945年8月24日,老许将蓬莱独立营,改编为“八路军胶东军区先遣支队”,吕其恩任支队司令,于26日从烟台登船,三天后在辽宁庄河登陆。

关于这支先遣队的人数,不同的资料记载不尽相同。东北野战军军史上记载是600人。其他史料记载是一个排,不过这些史料把吕其恩的名字写成了吕易。

老许和罗政委的关系很好,1945年11月中旬,老许还收到罗政委的命令,任命他去东北担任南满军区司令员。

但适逢蒋军在青岛登陆,老许忙于军务,耽误了行程。

1955年老许被授为上将,但是他认为自己的军衔低了,不服气粟是一方面,另外还不服气黄大将。

当时黄大将在东北,是西满军区司令员。西满军区只有一个主力纵队,南满军区有两个。

扯远了,继续说老许和粟的矛盾,在济南战役中达到了顶点。

粟司令集结了32万大军,用14万人攻打济南,18万人用来打援。

当时济南城里的王耀武有10万守军,另外济南还有完备的城防工事。

粟制定的计划就是佯攻济南,然后用主力部队在野战中消灭前来增援的蒋军。

担任攻城任务的主力,是山东兵团的四个纵队,总兵力10万人左右,另外还有4万人是地方部队,战斗力偏弱。前线总指挥是老许。

老许用三个纵队攻城,留下一个纵队,担任预备队。

攻城部队打得很猛,据守在西城区的蒋军整编96军军长吴化文,率领2万多人发动阵前起义。攻城部队终于顺利的抵达济南城下。

守军抵抗的非常顽强,9月20日,老许被迫将预备队投入战斗。

三天后,攻城部队在战斗中受挫。很多人建议停止进攻,撤出战斗。

老许请求增援被拒,据说当时把电话都摔了。

愤怒的老许坐镇九纵指挥部,重新作出作战部署。

9月24日凌晨2:25,九纵73团组织敢死队,终于在城东南角打开突破口,全歼济南城内守军10.4万人,活捉王耀武以下蒋军高级将领23名。

在战斗中,华野三纵八师师长王吉文,十三纵37师政委徐海珊不幸牺牲,由此可见济南战役有多惨烈。

而此时,老许对粟的不满也达到了极点。

其实很多人都对这件事充满了疑问,粟手握18万重兵,而且蒋军也没有增援济南的迹象,为什么不派援兵增援老许,真的让人很费解。

为了化解粟和许之间的矛盾,济南战役后,老许就离开部队,回后方“养病”去了。

第三野战军不擅长攻坚战,济南战役是唯一能拿得出手的。

关于哪支部队是第三野战军中的第一王牌,一直众说纷纭。

很多人说是华野20军,但更多人倾向于27军。

27军在济南战役中首先突破城防。在淮海战役中活捉兵团司令黄维。渡江战役中第1个突破长江防线。上海战役中第一个突破苏州河防线。抗美援朝战场上,著名的长津湖之战,也主要是27军完成的。

而这支能攻善守的劲旅,恰恰是老许一手带出来的。

写了这么多,小编并没有诋毁粟大将的意思。

实事求是的说,人无完人,如果单是从军事才能来评价,粟大将绝对是代不世出的天才,他运筹帷幄,用兵如神,创造了无数经典战例。

可凡事适可而止,说什么“逆境看粟裕”,可再想想,为什么粟总是会身处逆境,这难道和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吗。

明明在解放战争初期,在几大野战军中,粟的底牌是最出众的。

另外,一个出色的将帅,一定要赏罚分明,一言九鼎,不怒自威。可粟司令生性仁厚,杀伐不够果断。缺乏那种不怒自威的气质,很难让人心生敬畏。

战士们对粟司令是敬而无畏。

俗话说:三分感情不如一分怕情。想想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再想想辽沈战役时,不怒自威的101首长掷地有声说: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这种一言九鼎,舍我取谁的气质,恰恰是粟司令所缺乏的。

另外还有那要命的资历,粟司令生性淡泊,不刻意的去追求名利,始终没有属于自己的舞台。他崭露头角的时间太晚了。

4 阅读:1360
评论列表
  • 2023-09-17 00:37

    不知天高地厚,简直在胡扯!

  • 2023-09-16 22:32

    有资格后再评论,何况是无实事根据的评论。

  • 2023-09-16 23:12

    你在现场

  • 2023-09-17 00:23

    扯淡

  • 2023-09-17 11:21

    胡编乱造

  • 2023-09-17 13:28

    南临战役伤亡十万人,你怎么想的!满篇无真凭实据瞎写

乐蓉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