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河北抗日武装遍地开花,近千负责人,只有一人得以善终

乐蓉说过去 2024-05-25 09:24:53

抗战时期,河北省损失人口548万,占全国损失人口比例高达15.6%还多。是损失人口最多的省份,也是抗战时期唯一人口负增长的省份。

这其中还不包括新中国成立后,河北划拨给京津地区的16个县。

河北损失的人口,绝大多数都是牺牲在战场上。

抗战胜利后,八路军总兵力超过100万,而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数量,并没有确切的说法,有人说估计是40万左右,显然这是不准确的。

河北平山县在抗战时期有12065人参加了八路军,其中9300多人没能看到鬼子投降。

灵寿县当时只是个人口不足十万的小县,其中5377人参加了八路军,最后只有1600多人看到抗战胜利。

冀中根据地素有八路军“兵库”的说法,饶阳县面积只有530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就这样一个县,参加八路军的人数超过万人,最后只有2800多人活了下来。

当年八路军在河北,有个硬性指标,“大县走团,小县走营”,大县每年向八路军补充一个团(1500人)的兵力,因为牺牲太大,新兵只能补充进老部队。

这种现象,在冀中、冀南、冀东、冀鲁边区各根据地比比皆是。

除了八路军,在卢沟桥事变中,打响全民抗战第一枪的西北军第29军,所部士兵也是清一色的河北子弟。

当世人目光都被规模空前的淞沪会战所吸引,孤军奋战的第29军,面对兵力和武器装备都占有绝对优势的日军,且战且退,将日军拖在河北整整四个多月。

大家只看到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池峰城等抗日名将的绝世风采,很少有人注意到,一将成名万骨枯,第29军十万燕赵子弟血染疆场。

其实无论是八路军,还是第29军,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幸运的,最起码他们有个烈士的称号,每到清明节就会有人去为他们扫墓。

而在战争中,面对日寇侵略,自发组织起来反抗强敌普通民众,他们使用最原始的武器,与武装到牙齿的日寇殊死搏斗,牺牲更大,也更惨烈。

只是这些人,不但牺牲了生命,姓名和籍贯也都牺牲了。

据不完全统计,自从“九一八事变”后,在河北,超过千人以上,自发的抗日起义就有384次,起义人数超过200万。牺牲人数难以统计。

最让人唏嘘不已的,组织抗日起义的近千名负责人,大多数以身殉国,有人被错杀,也有人叛变,只有一人善始善终。

小编参考了上百份有关资料,整理出一份流水账式的文章,用来缅怀那些已经被忘记,却不应该被忘记的抗日先烈。

河北是坚持抗战时间最长的省份,有人反驳说应该是东北三省抗日联军。

东北抗联条件很艰苦,也取得了许多堪称辉煌的胜利。但是在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军的联合绞杀下,最后一支抗联队伍于1941年春天离开东北。

在以后的四年多时间里,东北地区再也没有一支有组织的抗日武装。

而自发的河北抗日民军,几乎是与东北抗联同时出现的。

从东北进入华北,需要横穿燕山山脉,传统上有四条路径。

沿潮河河谷过古北口。第二条路是沿滦河河谷攻击喜峰口。第三条路是穿越青龙河谷后走冷口。另外就是大名鼎鼎的辽西走廊了。

其实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军就试图染指华北。最利于大兵团作战的辽西走廊,因为秦皇岛有英租界,所以日军没敢轻举妄动。

古北口和喜峰口两条路线,也因绕行热河路途太远而暂时放弃。

只有冷口方向,距离沈阳路途最短。也成为日军侵占东北后,进犯华北的唯一路线。

随着日军在冷口方向不断增兵,河北第一支自发的民间抗日武装:迁安县抗日义勇军第23路军,于1931年11月,在迁安县的杨各庄、青山院、徐留营等几个村正式成立。总指挥刘振邦。

河北抗日义勇军的番号,是与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一脉相承的。

三个月后,在冀东地区,“民众自卫义勇军”已经从开始时第23路,迅速发展到58路,合计人数将近20万人。

河北抗日义勇军从规模上,已经超过了东北地区。

3月底,刘振邦率领抗日民军20000多人出冷口关进入东北,一路畅通的抵达朝阳县羊山乡肖家店村。与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一军团第十二支队长高体干接洽后,抗日民军声威大震。

日酋司令香椎震怒,在天津向蒋介石提出抗议。

刘振邦奉命入关,被国民党军用计抓捕后,押解到北平后失踪。剩下的25个“民众自卫义勇军”指挥官,在以后不到一年时间,除了围场、丰宁两地的指挥官被日军特务暗杀以外,其余的都被国民党军冠以“通共”罪名,逮捕后予以处决。

1932年8月30日。高阳和蠡县农民发动起义,宣布成立河北红军抗日游击第1支队,支队司令湘农。

五天后,起义部队北上抗日,途中遭国民党军白凤翔骑兵第六旅的围攻,湘农以及四十多位组织起义的核心人员不幸遇难。

1932年10月,以王维刚、唐寿山为首,在磁县举行起义,“直南工农红军抗日游击第一支队”正式成立。几个月后,起义部队遭到国民党军优势兵力围攻,起义失利。

王维刚、唐寿山被捕后失踪。

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发。3月2日,康翁夫在迁安,组建了一支1500多人的“迁安抗日义勇军”,在冷口关与日军展开血战。

4月15日,冷口关失守,死战不退的康翁夫,以及他的“迁安抗日义勇军”全部壮烈殉国。

在喜峰口,由韩东征、高机先、韩绍丰等人组建了“抗日自卫团”,与日军展开激战,韩绍丰壮烈牺牲。一九七三年韩东征含冤而死,高机先殒命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1933年6月1日,吉鸿昌、方振武、邓文、李忠义等人在张家口张北,正式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兵力12万人。

7月7日,吉鸿昌亲率敢死队,经过5个昼夜的血战,成功收复由4万日军拒守的多伦城,成功将日寇逐出察哈尔。

与此同时,同盟军还成功收复了沽源、宝昌等战略要地。

日军再次向蒋介石提出“抗议”。

蒋介石随后命令。庞炳勋的第四十军,冯钦哉的第七军,孙德基的25师,以及孙德荃,关麟征,冯占海等各部,进驻下花园、沙城,怀来、延庆、土木堡、康庄一线,日寇联手,对“同盟军”形成夹击之势。

“同盟军”腹背受敌,在大、小砀山(汤山)一败涂地。

吉鸿昌被国民党军处决。方振武、邓文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心灰意冷的李忠义叛变投敌。

12月,孙永勤在兴隆县黄花川举行抗日起义,称“民众抗日救国军”,起义部队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拥护,很快发展到5000多人。

总队长张福义、年焕兴、关恒利、李连贵都身经百战,作战机智勇敢,打了不少漂亮仗,歼灭日伪军1.5万多人。

无奈之下,日酋梅津美治郎再次向蒋介石提出抗议。

1935年2月25日,在遵化茅山,“民众抗日救国军”遭到国民党军和日军的联合攻击,全军尽墨,孙永勤以及四位战功赫赫的总队长,血染沙场。

1934年1月22日,樊永春、樊顺在迁安县上梨树峪举行起义,成立“红军京东抗日游击队”,总兵力1500多人。

数日后,起义部队在青山口,遭到日军和国民党军的包围,最后只有30多人成功突围。

1940年,樊顺和樊永春,相继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1935年1月13日,高志远在滦县举行抗日起义,起义部队1300多人,主要活动范围在滦县南部沿海和乐亭交界处。

2月21日,高志远、陈宇寰在马城举行起义,胡各庄等168村联庄会积极响应,参加起义的部队有一万多人。

日军以及伪军刘佐周部三万余人,试图围歼起义部队,起义部队避敌锋芒,转移到渤海岸边,利用遍布芦苇荡的滩涂,与日军展开游击战。

同年五月,朱建华等人在冀南的巨鹿、广宗、威县、尧山、隆平等14县举行起义,起义部队7000多人,称“红军平汉线抗日游击队”。

在国民党军疯狂打压下,起义部队蒙受了惨重的损失,生还者不足300人,朱建华等人壮烈牺牲。

几个月后,起义部队残部东山再起,迅速扩展到1100多人,起义部队改称“华北人民抗日讨贼救国军”,国民党军动用三万多人进行围剿,起义部队再次失利,生还者寥寥无几。

1936年2月17日,任丘县牛文昌、牛文昌、牛文良兄弟三人领导的抗日游击队,遭国民党保安团围攻,三兄弟相继牺牲。

1936年6月,张北、沽源、宝昌、丰宁等地百姓,不堪忍受日伪政权的剥削,毅然发起抗日起大义,组织“国民抗日自卫军”,编有七个l军,总兵力1.7万人左右。随后起义部队遭到日伪军和国民党军的联合袭击,起义部队全军覆灭,十几个起义组织者,全部战死沙场,名字都没能留下。

8月5日,在冀东各县,几乎同时出现了一支名为“反殷自治军”的抗日武装,公开反对大汉奸殷汝耕。

“反殷自治军”实力不俗,兵力过万,军长名叫王道,军部设在马兰峪。

不过这十有八九是个圈套,因为清东陵就在马兰峪,日军顾忌伪满皇帝溥仪的面子,也不敢在清东陵里大动干戈。

在当地关于“反殷自治军”的传说很多,可是一直到日本投降,也没人见过那位传奇军长王道。就仿佛清初的朱三太子一样,让日军如鲠在喉,却又无能为力。

1937年3月,华北伪军张世英部1500多人,在万全县通告反正抗日。反正伪军被国民党军遣散,张世英被枪决。

5月27日,张北县和崇礼县4000多人举行起义,起义部队捣毁了日军特务机关。杀死日军特工多人。数日后,起义部队被国民党军缴械后遣散,起义负责人吴天昊被枪杀。

一个月后,张北、崇礼、康保等地一万多当地百姓举行起义,称“国民自卫军”三县境内的伪军、土匪尽数被起义部队歼灭。起义负责人李少英等人两年后战死沙场。

卢沟桥事变以后,安玉林、唐朴农在定县率领1600多人举行起义,起义部队称“抗日义勇军第8支队”。1944年安玉林战死。支队司令,八路军冀中军区第22团团长唐朴农,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归来后,转业到天津,担任红桥区图书馆副馆长,虽然得以颐享天年,可终究让人心意难平。

十月,无极、深泽、藁城等地3000多民众,在翟晋阶、刘洪涛、马玉堂等人的率领下成立抗日自卫军,全称“抗日义勇军第5支队”。

翟晋阶、马玉堂在抗战时期牺牲。刘洪涛被追认烈士称号。

1937年11月,赵月舫、樊毅然、曹万祥、邸英杰、刘霭亭、马再舟等13人组织“五县联庄会”起义,起义部队8000多人,起义部队后来被编成八路军第129师新385旅。

起义负责人除樊毅然叛变被处决外,其余或者战死疆场,或者下落不明。

11月,段海州率领8000多人在晋县举行抗日起义,起义部队被编入八路军第129师东进纵队。两年后,段海洲带领5个人离开部队。

1937年11月。规模空前的冀鲁边区起义爆发,其中包括盐山、沧县、宁津、庆云、乐陵、东光、南皮、新海、吴桥等13个县,起义人数将近14万人,自称“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

起义部队由杨靖远、邢仁甫、刘景良、于文彬、马振华、周砚波等27人负责指挥。

这27人绝对是命途多舛,杨靖远、于文彬等人壮烈牺牲,八路军教导六旅旅长邢仁甫等人叛变,周砚波等人或被追认烈士,或被恢复名誉,更无一人善始善终。

卢沟桥事变后,河北各地自发的民众抗日武装呈遍地开花之势。保定一带的民众抗日武装被八路军收编,统称“河北游击军”,全军6.9万人,比八路军三个主力师的兵力多了将近一倍。

游击军编为三个游击师,以及12路支队,还有一个小八路支队。

游击军中有二百多位发起起义的组织者,其中李晓初、侯平、段士曾、孟阁臣、刘克忠、高顺成等140多人被错杀。

赵玉坤、柴恩波、江东升等30余人叛变。

项修文等十余人被解除职务后下落不明。

游击军参谋长王志等近百名起义组织者,牺牲在战场上。

只有任丘县“48村联庄会”的总头目高士一,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担任陕西省的交通部长。是河北游击军中,唯一得以善始善终的。

创建平西抗日根据地的 赵侗,先是离开八路军,去做了国军少将,后来在战斗中遭日军偷袭,不幸牺牲。

1938年2月衡水景县邵北武率领2800多人举行起义,并成功攻占衡水城,起义部队称“河北民军二路”,后改称华北抗日联军第29支队。

后来邵北武后受特务拉拢,带着二十几人,投靠国军鹿钟麟部,四个月后,邵北武死于同僚之间的内讧。

1938年5月,震惊中外的冀东大起义爆发,参加起义的人数超过20万。起义部队称“冀东抗日联军”,攻克9座县城和几乎所有的村镇。

两个多月后,由于错估形势。起义部队开始向平西根据地转移。

这是八路军自东渡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出发时58,000多人,平安到达平西根据地的只有3000多人。

前文提到过的起义领导人高志远被错杀,另外两位主要负责人洪麟阁,陈宇寰战死沙场。

8月,周文彬,节振国,胡志发等人在开滦赵各庄煤矿,率领7000多矿工举行起义。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上述三位负责人相继战死。

1939年1月,孟阁臣以抗日的名义,在易县拉起一支7000多人的武装。后来这支武装被八路军收编,孟阁臣被镇压。

同年六月,来自定县、献县、河间的三个回民大队,合编为回民支队,总兵力2000多人,由马本斋、郭陆顺、马仲三等人统一指挥。

1944年,马本斋病逝。郭陆顺和马仲三,早已牺牲在战场上。

回民支队是河北大地上最后一支自发的民众抗日武装,截止到1939年7月,在河北大地上,几乎所有的自发民众抗日武装,大都被八路军收编。

在河北农村,除了稳固的抗日根据地,其他地区都是抗日游击区。各地也基本形成了主力部队,地方部队,民兵,妇救会,儿童团等完整的战时体系。

1939年以后的几年里,河北各地基本遵循着“大县走团,小县走营”的原则,把优质兵源,源源不断的送进八路军主力部队。

河北地形以平原为主,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地形,对武器装备落后的八路军意味着什么。

八路军在河北坚守了八年,用前赴后继都不足以表达其悲壮。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抗战时期,河北人用实际行动验证了这句话的悲壮。

南皮是冀鲁边区一个不起眼的小县,1949年全县人口也不过九万多人。

抗战时期,这个县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300多个,无名烈士不计其数。在当地县志中,仔细记录着被消灭的日军,是101个,其中一个是俘虏。

十三比一,这个数字触目惊心,可十有八九损失更大,无名烈士太多了。

前面记述的民众抗日武装,都是千人以上,规模较大的。

其实在河北,几十人,数百人的抗日武装,规模虽然不大,但数量之多难以统计,参与人数更是数以百万计。

十年前去世的作家张磊,在他的作品《永不磨灭的番号》中,记述的就是这段往事,只有有了番号,才是正规军,没有番号,就是抗日游击队。

游击队武器装备落后,缺粮少弹,没有统一的服装,更没有军饷,受伤了也没有可以疗伤的医院。

游击队注定要承受比正规军更大的伤亡,而牺牲在战场上的游击队员,烈士的称号都没有。

只有当事人才知道,那些遍布河北各地的抗日游击队,是多么渴望成为正规军。

当然,也有些抗日游击队,因为出色的战绩,被广为人知,诸如雁翎队,雁北骑兵连等等。

可是这些佼佼者毕竟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的抗日游击队,在战斗中全军覆没,什么也留不下。

至于无数个抗日游击队的负责人,活下来的寥寥无几,最后善始善终的,更是一个都没有。

32 阅读:5378
评论列表
  • 一畈 30
    2024-05-28 14:06

    河北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艰苦卓绝的牺牲,连日军的《朝日新闻》都通过数据对比指出,华北地区的抗日武装不论是战斗意志还是牺牲精神,都远胜当时的国民政府军,贺龙元帅当时对见到的河北参军抗日兵源的综合素质,给予了最高的评价,[点赞]

  • YGL 27
    2024-06-03 22:29

    向抗日先烈致敬[祈祷][祈祷][祈祷]

  • 2024-06-03 07:37

    这样看 蒋介石必须要战败

  • 2024-05-28 17:01

    蒋光头抗战时期经常对其他抗日武装发动袭击

  • 2024-06-03 15:31

    自古燕赵多侠士!

  • 2024-05-28 19:24

    燕赵多壮士,抗日呈英豪[点赞]

  • 2024-06-04 22:18

    都说保定出汉奸,可我母亲所在的保定地区很多人都参加了游击队,可以说每个村庄都有,这些都在人们的记忆中,口口相传,记住一个不屈的民族

  • 2024-06-04 22:49

    燕赵英雄儿女!

  • 2024-06-02 05:52

    燕赵自古多豪杰。

  • 2024-06-04 09:20

    这些抗日的基本都是老蒋害死的,你说这个人难怪不得民心!

  • 2024-06-02 14:55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致敬前辈

  • 2024-06-06 22:07

    咋还搞出竖版来了?[点赞]

  • 2024-06-04 14:47

    我舅爷就是当年冀南十县抗日联合司令,后重伤,经过抢救活了下来,可腰伤再也不能战斗,

乐蓉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