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为何是华夏始祖之一?他与炎黄二帝是什么关系?你是谁的后裔

老一国之君研究 2024-04-07 19:58:41

《史记 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史记》中这一段话记载了蚩尤、黄帝、炎帝之间的战争。

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裔已经衰弱了,诸侯之间相互攻伐,而神农氏没有力量讨伐他们,有点天下陷入动乱的感觉。

于是黄帝习兵练武,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诸侯这才来归从,而在诸侯当中,蚩尤是最为凶暴的,没有人能去征讨他。

炎帝想进攻欺压诸侯,诸侯都来归从黄帝,于是黄帝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种植五谷、安抚民众、训练士兵,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大战,先后打了三次,才征服炎帝。

黄帝

后来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的命令,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的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蚩尤。

此时,诸侯们尊奉轩辕为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率军前去讨伐,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开,从来没有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这段话透露出以下几个意思:

1、黄帝之前是神农氏统治的天下,神农氏的后裔衰弱之后,黄帝才强大起来,并相继打败了炎帝和蚩尤。

2、黄帝、炎帝、蚩尤三大势力是彼此敌对的,而且经常发生战争。

3、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了炎帝,在涿鹿之战打败了蚩尤,继而成为天下共主。

4、黄帝似乎是游牧民族,并没有固定的住所,不停地游走。

《山海经 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在《山海经》中,也明确记载了黄帝杀死了蚩尤,不同的是黄帝派部将应龙攻打冀州的郊野,这里的神话色彩比较浓厚,最终结果是杀死了蚩尤。

蚩尤剧照

很多古书都记载了黄帝杀死了蚩尤,那么蚩尤是谁,来自哪里?

《太平御览》卷二百七十引《世本》言:“蚩尤作兵”,宋衷注曰:蚩尤,神农臣也。

《逸周书 尝麦篇》:昔天之初,诞作上后,乃设建典,名赤帝。 分政之卿,名蚩尤。

第一种说法,是说蚩尤是炎帝的大臣。

赤帝就是炎帝,《逸周书》说蚩尤是分管政治的上卿,其地位显赫。

罗泌《路史·后记·蚩尤传》曰:“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好兵而喜乱……逐帝而居于浊鹿,兴封禅,号炎帝。”罗苹注曰:“《阴径遁甲》云蚩尤者,炎帝之后……故祭蚩尤文云:将军敢以牲牢祭尔炎帝之裔,蚩尤之神。蚩尤出于炎帝,代弗知也。

《山海经·海外西经》注引《玉函山房辑佚书》 : 蚩尤者, 炎帝之后。

第二种说法,是说蚩尤是炎帝的后裔,号阪泉氏,阪泉这个地方在哪里,有很多争议,有说在河北省涿鹿县,有说在山西省阳曲县,还有说河南省扶沟县。

炎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名称,也是部落首领的名称,类似于后世称最高统治者为皇帝一样。

《三皇本纪》:神农纳奔水氏之水曰听妃詙为妃。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

第一代炎帝是神农氏,生儿子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

炎帝

前面的“帝”字是他的职务,后面的字才是名字,炎帝的世系是这样的:神农氏→魁→承→明→直→氂→哀→克→榆罔,这九代人一共是530年之久。

第九代炎帝榆罔就是跟黄帝打仗的炎帝,上面讲到的炎帝世系是直属帝王的世系,他们不可能才一个儿子,因为他的子孙后裔是很多的,而蚩尤就是其中某一位炎帝的后裔。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龙鱼河图》: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乃仰天而叹。

据说蚩尤有兄弟81人,长着野兽的身体,能说人语,铜头铁额,吃的是沙子和石头,能造兵器,因而威震天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打不过他,仰天而叹息。

蚩尤显然不可能是野兽的身体,吃沙子和石头,根据一些学者的分析,在上古时期,华夏先民都是靠狩猎获取动物的皮毛,然后穿着兽皮制作的衣服,戴着兽毛制作的帽子,因而被误以为是野兽的身体。

蚩尤的81个兄弟也被视为他的81个兄弟部落,可见蚩尤的势力很强大的,并不比炎黄二帝差多少。

《国语·梦语》注:“九黎,蚩尤之徒也”。

《史记正义》孔安国注:九黎之君号曰蚩尤。

据说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首领,所谓的九黎指的蚩尤和他的8个兄弟,除蚩尤之外,分别是:黎巨、黎禄、黎文、黎广、黎武、黎破、黎辅、黎弼,蚩尤也叫黎贪。

蚩尤是九黎族部落首领

九黎加上蚩尤同族兄弟72个,一共是81人,也就是九黎族一共有81个分支部落,这就是蚩尤强大的实力。

蚩尤与黄帝作战失败被杀后,他的部落一部分投降黄帝了,被黄帝迁移到各个地方居住,另一部分则不愿意投降黄帝逃走了。

《国语 郑注》: “有苗复九黎之德”,三苗, 九黎之后也。

三苗也称有苗,是五帝时期的一个部落,与欢兜、共工、鲧合称为“四罪”,经常被五帝讨伐,比如大禹曾经征伐三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

尧舜禹都是黄帝的直系后裔,三苗则是九黎族的后裔,也算是蚩尤的后裔,这部分三苗应该是蚩尤被杀后,投靠黄帝的九黎族后裔,仍然被黄帝的后裔所针对。

三苗的部分后裔演变为后来南方的苗族,成为华夏的一部分。

《王子年拾遗记》:“轩辕去蚩尤之凶, 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 恶者于有北之乡。

黄帝杀了蚩尤之后,把九黎族中善良的人迁到邹屠这个地方,凶恶的人迁到有北之乡,有北之乡指的北方比较寒冷的地方,也就是如今的漠北,后来演变为荤粥。

蚩尤

荤粥就是匈奴人的祖先,也叫熏粥,夏朝的时候叫淳维,商朝叫鬼方,周朝叫猃狁,汉朝叫匈奴,也就是说匈奴有一部分人也是蚩尤后裔。

邹屠之地据说是今山东境内,那此九黎族中的善良者被迁到山东,这些人以地名为自己的姓,演变出邹姓、蚩姓,这部分则融入了汉族。

《后汉书 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

西羌出自于三苗,三苗出自九黎,羌族也是蚩尤的后裔之一。

除此之外, 藏族、黎族、 壮族、 畲族都有三苗、九黎、蚩尤的后裔,说蚩尤是华夏人文始祖并不为过。

《史记 封禅书》:一曰天主祠天,二曰地主祠泰山,三曰兵主祠蚩尤。

汉朝时期,刘邦就已经有“祠黄帝、祭蚩尤”的祀祭礼俗,而且汉朝在祭祀时,把蚩尤放在天与地之后祭祀,可见蚩尤的重要性,不过汉朝祭祀蚩尤,是因为蚩尤是兵主,也就是军队的统帅。

炎黄二帝

历史学家任昌华先生提出“三祖文化”,将黄帝、炎帝、蚩尤三人并列在一起,作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炎帝部落联盟+黄帝部落联盟+九黎族部落联盟=华夏(中华)民族。

《国语 晋语》: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按照《国语》的说法,黄帝和炎帝(榆罔)都是少典与有蟜氏的儿子,黄帝在姬水边长大,所以姓姬,炎帝在姜水边长大,所以姓姜,而蚩尤也是姓姜,与炎帝同族。

《史记 夏本纪》: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帝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帝的孙子。

《史记 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

商人的祖先是殷契(xiè),他的母亲名叫简狄,是有娀(sōng)氏的女儿,是帝喾(kù)的第二个妃子,而帝喾是黄帝的曾孙。

夏商周的统治者都是黄帝后裔

简狄等三个人去到河里去洗澡,看见玄鸟掉下一颗蛋,简狄就捡起来吞了下去,因而怀孕,生下了契。契长大后,辅佐禹治水有功。契被封在商地,赐姓子氏。

《史记 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周人的祖先后稷,名叫弃,他的母亲是有邰氏的女子,名叫姜原。姜原是帝喾的正妃,后来生了个儿子,取名为弃。

从《史记》的记载来看,夏朝、商朝、周朝的统治阶层全部是黄帝的后裔,还包括他们所分封的诸侯国,基本上也是黄帝的后裔,所以黄帝是华夏的人文始祖。

炎帝被黄帝打败之后,其部落大多融入黄帝部落,本身两人就是兄弟,融入也相对容易,炎帝有一部分后裔则出走,或者建立诸侯国,或者与其他民族融合。

华夏三祖:黄帝、炎帝、蚩尤

夏商周时期,有一些诸侯国是炎帝后裔,比如莱国,最初居住在陕西武功县、眉县一带的姜水流域,夏朝时东迁到山东莱阳一带,商朝和周朝时,迁到山东临朐县,后被齐国吞并。

商周时期的齐国、牟国、箕国、孤竹国、纪国、邢国、沈国、似国、藤国、黄国、申国、吕国都是炎帝后裔,最有名的就是姜性齐国,开国之君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亡商朝因功而建国,齐国在战国晚期被秦国所灭亡。

炎帝的后裔还包括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蚩尤氏等,与黄帝并称为炎黄二帝,他们的后裔则构成了炎黄子孙的主角,再加上蚩尤的后裔,三人合称为中华三祖。

0 阅读:49
评论列表
  • 2024-04-07 20:08

    三个村子的村斗被吹得神乎其神

老一国之君研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