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墓到底有多少水银,来自哪里?可能是重庆一个寡妇开采的

老一国之君研究 2024-04-05 04:54:21

《史记 秦始皇本纪》: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用水银制作成千川百溪和江河大海,使用机械互相灌注流通,墓中上面各种天象齐备,下面有地上景象万千,利用人鱼(娃娃鱼或鲸鱼)的脂肪制作蜡烛,估计很长时期不会熄灭。

《荀子 礼论》: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秦始皇陵墓中的水银是用来模仿真实世界中的千川百溪和江河大海,古人事死如事生,意思是死后只是去了另一个世界(阴间),仍然要像阳间的时候一样生活。

尤其是帝王,去世后会仿造生前的建筑、仪仗、衣冠、用具、车马放进陵墓之中,比如兵马俑,就是陪葬用来护卫阴间的秦始皇。

那么问题来了,秦始皇陵墓中到底有多少水银?

秦始皇陵

刘士毅、袁炳强、吕国印、段清波、宛守成应用高精度重力、磁法测量、高密度电法测量、放射性氡气、地震、地温、测汞、核磁共振等测量手段,科学地测试了秦始皇陵墓的范围、布局与尺寸,并写出《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探测秦始皇帝陵地宫中的应用》的论文。

直接上结果,对秦始皇地宫的测量结果是:地宫长约 140m,宽 110m,高 30m, 距封土堆顶约 40m,地宫面积为15400平方米。

其中墓室尺寸为:长50m,宽80m,高15m,墓室面积为4000平方米。

如果地宫中有水银制作的河流,那要减去墓室的面积,也就是11000平方米,假设水银河流占据地宫面积的十分之一,那水银面积就是1100平方米。

假设水银河流的厚度是5厘米,水银的密度是13.59×10的3次方千克/立方米,根据公式质量=体积*密度,计算出地宫中的水银总质量为:1100*0.05*13.59*1000=747450千克,1吨=1000千克,水银总重就是747.45吨。

但也有不同意见,陕西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学理推断,秦始皇陵墓中的水银有一百吨左右。

秦陵地宫

也有专家推断为300~1500吨之间,在秦始皇陵墓没有挖开之前,所有的数据都是推断。

即使陵墓中有水银,水银是有挥发性的,在密封空间挥发性很低,但两千多年了,挥发性再低也有可能挥发掉,如果打开秦始皇陵墓,水银河流很可能干涸了,也有可能剩下的水银会瞬间挥发。

而且还有可能挥发到其它物质内部去了,比如挥发到土壤之中。

1981年12月物化探研究所的常勇等[4-5]在秦始皇陵的封土堆上以 10m 间距在 30~0cm 深处采集土壤样品,并用研究所自制的测汞仪对样品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秦始皇陵封土堆上存在非常明显的汞异常, 水银含量一般在7×10^-8 以上,最高达千万分之几。

秦始皇陵墓周围的土壤中水银的正常含量在 7×10^-8~3×10^-8 之间,而自然界土壤中水银含量平均在 4×10^-8~5×10^-8 之间。(^-8表示负8次方)

可见周边的土壤是正常的,封土堆上的土壤是异常的。

水银制作成江河湖海

但不管水银是否干涸,显然秦始皇陵墓的水银用量不会少,这是个恐怖的数字,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有无可能生产出如此之多的水银呢?

根据中国现有的资料,已经探明的汞矿总含量是8.14万吨,汞矿含量最高的是贵州,储备占比38%,也就是3.09万吨。

其次是陕西,储备占比20%,也就是1.63万吨,排第三的是四川,占比16%,也就是1.3万吨。

如果从矿山来说,离秦始皇陵墓最近的汞矿就是陕西旬阳市公馆镇的旬阳汞矿,这个矿场储备有1.47万吨,离秦始皇陵墓有100多公里。

我国大规模开发汞矿是从1950年开始的,当年产量仅3吨,不过发展很快,1951年的产量就达到52吨,到1959年时产量达到巅峰,为2684吨。

此后产量开始下降,2013年及2014年,汞矿产量都只有1600吨。

从时间上看,秦始皇陵修建于秦王政元年(即公元前247年),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竣工,历时39年。

水银

假设秦始皇陵墓的水银总重是747.45吨,修建了39年,那平均每年只需要产出19.2吨就可以满足陵墓所需。

《明史 志 卷十八》:洵阳(州东。元末省。洪武三年复置。五年二月来属。东北有水银山,产水银、朱砂。南有汉江,东有旬水流入焉。)

洵阳即今陕西省旬阳市,史书上提到旬阳东北有水银山,出产水银和朱砂。

2012年11月13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安康旬阳古汞矿遗址进行考察,现场收集到了铁器、陶器、瓷器、骨骼、竹尺、火烧土、矿石燃烧物等标本。

考古专家在旬阳市方圆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开采水银的古代矿洞达2000多个,还有1000~2000个矿洞被人为损坏或封堵。

虽然不能确定这些矿洞是不是秦朝时期开采的,但考古学家多推断此处开采的水银就是提供给秦始皇陵墓用的。

有证据表明,旬阳的汞矿开采从先秦时期就开始了,从旬阳到骊山,需要翻越秦岭,当时已经有子午谷道了。

秦始皇陵墓堆土水银分布

此外,旬阳到关中还有水路,从旬阳公馆河下游小河街沿乾佑河入镇安、柞水,走库谷道可到达秦陵,这条路是先秦时期所修,汉代已经废弃。

从逻辑上说,旬阳出产的水银离秦始皇陵墓最近,当时的人没必要舍近求远。

《神农本草经 中品 玉石部 水银》:味辛寒。主疥瘘痂疡白秃,杀皮肤中虱,堕胎,除热,杀金银铜锡毒。熔化还复为丹,久服神仙不死。生平土。

《名医》曰:一名汞,生符陵,出于丹砂。

案《说文》云:澒,丹沙所化为水银也。《广雅》云:水银谓之汞。《淮南子》地形训云:白澒,九百岁生白澒,白(上兴下石),九百岁生百金。高诱云:白澒,水银也。

根据古代的医学书《神农本草经》的记载,水银的味道辛寒,可以治头癣,杀皮肤虫虱,可以堕胎,除热,杀金银铜锡中毒,熔化可以炼为丹,经常服可以像神仙一样不死。

水银还有另一个名字,叫汞,出产于符陵,符陵就是涪州,今重庆涪陵区,是用丹砂矿炼出来的。

可见在秦汉时期,水银(汞)这些名字已经在用了。

中国汞矿分布

除了旬阳之外,重庆涪陵也是出产水银的,比如江口水银矿就在涪陵,不过这里离秦始皇陵墓就比较远了,有1400多里路。

《新唐书 地理志》:溱州土贡丹砂。

溱州即今重庆市綦江县,除此之外,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也产朱砂,可见重庆产朱砂的地方不少。

《史记 货殖列传》: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巴郡寡妇清的先祖自得到朱砂(丹砂)矿,竟独揽其利达好几代人,家产多得不计其数。清是个寡妇,能守住先人的家业,用钱财来保护自己,不被别人侵犯。秦始皇以上宾之礼待她,为她修筑了女怀清台。

史书还记载了秦始皇时期生产朱砂矿的巴郡寡妇清,巴郡就在今天的重庆,寡妇清是一个名字叫清的寡妇,她可不是普通的寡妇,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字的女商人。

寡妇清的祖先得到朱砂矿,她们就世代经营,非常有钱,而且秦始皇以上宾之礼对待她,并且为她修筑了女怀清台,台址在今重庆市长寿区江南镇龙山寨。

秦始皇与巴寡妇清

所谓的女怀清台,其实就是贞节牌坊,一个皇帝为一个寡妇修筑贞节牌坊,唯一的可能就是寡妇对秦始皇有重大贡献。

寡妇清的贡献就是为秦始皇开采了大量的朱砂矿,这是提炼水银的原材料,朱砂既能提炼水银,还能做为颜料,秦始皇陵墓中陪葬的兵马俑本来是五颜六色的,要用到大量的颜料,也就是朱砂,就是寡妇清提供的。

朱砂还能当中药,上文提到的《神农本草经》中已经说了其功能与主治。

朱砂还有宗教作用,可以制成粉末,撒在陵墓周边,起到辟邪的作用,在山东滕州前掌大商代晚期任氏薛国贵族墓葬中,M4 棺底铺一层6 厘米厚的朱砂,朱砂间夹有大量海贝,M3 棺底铺也铺洒一层朱砂。

重庆地区的朱砂矿很可能是寡妇清家族开采的,至于陕西旬阳的朱砂矿是不是寡妇清开采的,史书也没有记载,有可能是,有可能不是。

可以肯定的是,巴寡妇清为秦始皇陵墓的水银提供了最大的供应量,她是唯一一个记载在册被秦始皇所嘉奖的女生企业家,甚至有可能是女强人。

根据现代提炼工艺,一吨朱砂矿石能提炼最少2KG水银,一百吨水银就需要开采5万吨朱砂矿,这是非常恐怖的数字。

传说中的地宫

秦朝有这个条件吗?

秦始皇为自己修陵墓,发动了70万民众,修了39年,没有什么是不可阻挡的,5万吨朱砂矿如果开采39年,每年就要开采1282吨朱砂矿,这似乎是很难完成的。

我个人倾向于秦始皇陵墓中的水银不足100吨,史书往往有夸大的成份,用水银制作江湖湖海,也不可能像真的江河湖海那样,只是达到某种效果而已。

至于真相如何,只有等到秦始皇陵墓被打开的那一天才知道。

0 阅读:0

老一国之君研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