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主力南下,第42军被留在河南;陈再道坦言:豫西匪患太猖獗

乐蓉说过去 2024-04-21 10:42:39

平津战役结束后,四野第40军、43军来不及进行大战后的休整,组成先遣兵团,星夜兼程南下,配合二野、三野即将发起的渡江战役。

四野主力部队直到4月11日才大举南下,兵锋直指江南。

4月28日,四野指挥部进驻开封。

当时河南的安阳、新乡两座城市还控制在蒋军手中,严重威胁南下四野大军侧翼的安全。

其实四野第42军对安阳的攻击,早在半个月前就开始了。

安阳的守军,大都是些作恶多端的惯匪,这使得战斗异乎寻常的困难。

第42军本来准备三天拿下安阳,可足足打了半个月,外围据点还没有清理干净。

101首长来到开封,指示正在前线苦战的第42军将士:拿下安阳的关键,就是想方设法用炸药摧毁守军的工事。另外要做好巷战的准备。

第42军休整两天后,改变战术,仅用5天时间,于5月5日攻克安阳。但101首长预料中的巷战,并没有发生。

土匪们守城时表现的特别顽强,可一旦城破,土匪就表现的不堪一击。如此巨大的反差,让101首长对河南土匪有个新的认识。

就在攻克安阳的同一天,守卫新乡的蒋军,宣布起义,新乡和平解放。

就这样,第42军成为四野12个主力军中,唯一一个在河南,拥有实战经验的主力军。

5月22日,河南军区司令员陈再道,来到四野指挥部,向101首长讲述了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河南军区是2月11日成立的,下辖南阳、确山、许昌、潢川、淮阳、商丘、陈留、郑州、洛阳、陕州等十个军分区。

河南军区下辖部队九万多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地方部队升级上来的,武器装备简陋,战斗力不强。

河南军区下辖各部队,平时要维护治安、保护运输线、保护仓库、兵站和各重要部门,兵力使用捉襟见肘。能够用于机动作战的兵力,只有一万多人。

而当时河南匪患猖獗,土匪的来源,主要是散兵溃勇、地痞流氓、惯匪恶霸。据保守估计,散布在各地的土匪数量将近20万。

土匪活动频繁的确山县,全县四百多户农民被灭门,三分之一还多的耕牛被土匪吃掉,全县20多万亩,良田惨遭抛荒。

这还仅仅是确山一县,在土匪活动更猖獗的伏牛山区,情况更糟糕。

因此陈司令员向101首长请求,四野派兵协助河南军区,执行剿匪任务。

101首长斟酌再三,在安阳战役中,他看出河南土匪战斗力不弱,如果不能尽快的消除匪患,就会给他们死灰复燃的机会。

江南的白崇禧,陕西的胡宗南,都对河南虎视眈眈,期待这片土地有有利于他们的奇迹发生。

当天夜里,101首长致电中央军委,建议将在安阳战役中表现突出的第42军留在河南,执行剿匪任务。

考虑到第42军成立时间较短,战斗力较四野兄弟部队偏弱的实情,101首长还建议,将驻守承德的四野第五骑兵师,调往河南。

6月3日,中央军委回复:

42军之4个师及热河骑兵师,留置河南境内,归河南军区指挥,配合河南原有地方武装,执行剿匪、发动群众工作,与必要的机动。

第42军以及骑兵第五师,共五个师,总兵力七万人,本来已经准备南下了,现在把他们留下来剿匪,有很多人是不情愿的,打土匪缴获的战利品,远不及打蒋军正规军丰富。

为此,101首长指示第42军军长吴瑞林,政委刘兴元:务必做好思想工作,不能轻敌,更不能把消极情绪带到战场上。

第42军接到剿匪命令6天后,蒋军暂编第三纵队起义计划受阻,本来准备起义的两万多人,绝大多数叛变,起义组织者刘希程所部支持起义的将近四千人,在灵宝县城惨遭叛军围歼。

最后刘希程身边只剩下一千多人,幸亏陕州军分区独立团及时赶到,这才避免了被全歼厄运。

蒋军第三纵队起义,先前已经筹划了几个月。现在起义失败,河南军区面对的土匪,又陡增了两万多人,形势愈发严峻。

6月12日在广州,白崇禧在广州断然拒绝了章士钊、邵力子提出的和平建议。和平解放大西南的计划落空。

两天后,四野指挥部离开开封,前往武汉。

6月16日,河南军区召开会议,开始部署具体的剿匪作战事宜。

大家一致认为,将不久前叛变的匪第三纵队,作为首选的打击目标。

此时匪第三纵队的司令,是豫西一带有名的悍匪李子奎。

李子奎本来不姓李,1907年他出生在灵宝县马家砦一户姓马的农家,他母亲死于难产,他父亲将还不满周岁孩子,卖给了焦村乡辛关村的地主李可奇做继子,取乳名闲娃,也不知是不是游手好闲的意思。

7岁的时候,李闲娃被送进私塾,取学名李子奎。

按理说,传承千年的科举制度,在1906年就已经停止了。可是在李子奎的家乡,居然还有私塾存在,这也足见那片区域的闭塞与落后。

灵宝县位于豫西,与山西、陕西两省交界。是那种“天高皇帝远,神仙不敢管”的地方,自古民风彪悍,盛产趟将和竹子。

趟将是豫西土匪对自己的称呼,普通百姓则称呼土匪为刀客。

豫西出趟将最多的,是与灵宝县相邻的洛宁县。甚至境内拥有少林寺的嵩县都自愧不如。

在不到三十年时间里,洛宁县出名的匪首,从丁老八到梅发魁,再到吉长升、张寡妇,每隔三五年就崛起一位,前前后后总有十几个。

这些匪首都手握重兵,势力最不济的张寡妇,手下的土匪都超过一千人。

洛宁的土匪头目们,都严格遵守“兔子不吃窝边草”的规矩,横竖是不肯在洛宁作案的。

作为洛宁县的邻居灵宝县,可就倒了霉,所有洛宁县的匪首,都在灵宝县留下过不光彩的记录。

好在灵宝县的普通百姓,也不甘心就这么引颈就戮,纷纷组织起民团,敢于和洛宁的土匪们决一死战。

李子奎读书的时候,正赶上灵宝县民团和洛宁县土匪折腾的最厉害的那几年。

李子奎家是无权无势的小地主,也是土匪们最喜欢下手的目标。

在连续两次遭到土匪洗劫后,李子奎家道中落,再加上他读书的私塾,学生接二连三的被土匪劫走,私塾只得将学生遣散,关门大吉。

李子奎并没有因为辍学感到忧虑,他没有多少读书的天分,私塾先生都看他不顺眼。

挣脱了束缚的李子奎,东游西逛的混了一年,期间几次被人饱以老拳。挨打次数多了,反倒激起李子奎的反抗之心。

当时少林寺被土匪头子樊钟秀给烧了,精通武艺的少林武僧,开始到处开馆收徒,因此李子奎不愁找不到“名师”指点。

经过几年的锤炼,李子奎虽然没学到什么真本事,可也练得身强体壮,力大绝伦。

李子奎16岁那年,因为被师傅教训了两句,竟然翻脸,从背后下手,把师傅给打伤了。

虽然伤的不重,可再也没有人给李子奎当师傅了。这厮是个白眼狼,记仇不记恩。

李子奎文不成,武不就,又没有什么养家糊口的手艺,只能选择去做土匪。

当时正值军阀混战时期,军阀张敬尧、吴佩孚、胡景翼、憨玉琨等人在豫西很是打过几仗,所以豫西一带兵多,散落在民间的枪多,当土匪的也多。

李子奎很轻易的就弄到了一条快枪,他枪法不错,敢对着人开火,当时一些拿不出赎金的人质,都由李子奎处死的。

另外李子奎还干着杀手的勾当,收钱索命,认钱不认人。

灵宝县的土匪底子薄,很难做大做强,更不敢到邻县去作案。一些股匪刚崭露头角,就成为其他周边各县大股土匪的盘中餐。

因此李子奎折腾了好几年,身边也只有二十几个土匪,而且都想当老大,相互之间互不服气。

1928年初,李子奎这伙土匪偷袭了尹庄镇李村寨,抢了东西杀了人,还糟蹋了几个年轻女子。

土匪们做完案子回山去了,他们的行为,惹恼了一个小学老师李学正。

李学正当时26岁,小时候曾被土匪绑做人质,家里为了赎他,几乎倾家荡产。这一回土匪们又把他媳妇给糟蹋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李学正一怒之下来到省城开封,控告豫西土匪的累累罪行。

李学正文采飞扬,说话头头是道。

时任河南省剿匪总司令韩多峰,对李学正欣赏有加,不但任命他为虢镇区的区长,还亲自陪同李学正,到灵宝县督办剿匪事宜。杀了不少罪大恶极的土匪。

韩多峰不可能一直留在豫西,他走后,蒙受了惨重损失的土匪们,不肯善罢甘休。

1929年4月中旬,洛宁、灵宝、卢氏和永宁等几个县的土匪联合起来,攻进虢镇。大肆的烧杀淫掠。

这次匪乱,土匪们在虢镇杀了86个人,其中包括两个副区长。

侥幸逃脱的李学正怒不可遏,1930年,他带领一个连的正规军,再次回到灵宝县。然后又招募了一些新兵,组成民团。李学正自任团长。

李学正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不给土匪们联合喘息的时间。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150多名匪首,在灵宝县街头丢了脑袋。

躲在山上的李子奎战战兢兢,生怕李学正杀上山来,

总躲着也不是办法。李子奎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先稳住其他土匪,然后以打探消息为由,下山找李学正报告匪情。

然后李子奎带路,李学正带人杀上山来,山上的二十几名土匪,还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就全都稀里糊涂的丢了脑袋。

李学正对李子奎的行为大加赞赏,直接任命他做了警卫连的连长。

李学正在灵宝县大开杀戒,自然会触犯一些人的利益。

灵宝县许多有权有势的士绅联合起来,跑到开封,联名上告李学正滥杀无辜。

韩多峰自然不肯相信,反而提携李学正,升任陕(洲)灵(宝)卢(氏)阌(乡)永(济)渑(池)新(安)七县剿匪司令。

李学正麾下民团人数,也达到5000多人。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受到几路军阀围攻,兵力捉襟见肘。

为扩充实力,蒋介石把目光投向了豫西的土匪武装。他派张钫前往豫西,收编了8个师的土匪,老蒋把这些收编的土匪武装整编为第二十路军。

灵宝县情况比较特殊。由于李学正不久前将土匪剿得太厉害,无论如何也凑不够张钫指定的征兵人数。

最后李学正一咬牙,自己带着民团加入到第二十路军。

李学正民团的任务就是剿匪,可现在跟一群土匪混迹在一起,八个师的师长,横竖都看他不顺眼,不肯接纳李学正。

无奈之下,李学正的民团,被改编为第20路军独立团。

李学正很窝火,可又无可奈何。

不过他没有难过太长时间,像这种另类,就是充当炮灰的最佳人选。

三个多月后,李学正的独立团,被调遣到千里之外的潢川执行作战任务。

与李学正对阵的,是红军著名的将领徐海东和许世友。

战斗结果没有悬念,李学正一败涂地,他也身受重伤。

是李子奎舍命,背着他逃出险境,好歹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李子奎也因此当上了营长。

然而好景不长,张钫的第20路军,人数虽多可战斗力不强,老蒋下令将这支部队缩编为两个师。

至于富裕出来的那些师长什么的,对不起,从哪儿来回哪去,原先干嘛再继续干嘛?

李学正被调走了,李子奎没了靠山,只能灰溜溜的回到灵宝,继续干着土匪的勾当。

不过他当过国军少校,还肩负着灵宝、阌乡两县剿匪的任务。这才是最好的护身符,当地百姓就算吃了亏,也找不到申冤的地方。

李子奎横行霸道,鱼肉乡里,视当地百姓的生命为草芥。

自从1933年冬天回到灵宝县,在以后十几年时间里,至少有500多无辜百姓,惨死在李子奎手中。

李子奎妻妾成群,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

1944年日军,曾经攻入灵宝县,占领了李子奎的住宅,其住宅的面积,豪华程度,让鬼子们都舌桥不下。

一个多月后日军撤走,李子奎看着烧成一片白地的住宅,咬牙切齿的说:两个月以里,把房子照原样重新给我盖起来,我看他们还能烧几次。

李子奎1933年是少校营长,当时他才20多岁,也算是少年得志。

可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已经年逾不惑的李子奎,还是个少校,别人怎么看他不知道,反正李子奎心里挺别扭的。

1947年8月,二野陈赓兵团挺进豫西,连续解放了渑池、灵宝、阌乡三座县城。豫西根据地正式成立。

11月,蒋军集结重兵,企图夺回战略要地大别山。情况紧急,陈赓兵团奉命东进增援。

豫西根据地兵力空虚,李子奎带着一众土匪卷土重来,在根据地内残杀农会干部和土改积极分子700多人。

李子奎的残暴,受到蒋军嫡系将领胡宗南的赏识,委任他为“灵阌自卫军”指挥官。

李子奎仿佛拿到了尚方宝剑,更加不可一世,他在灵宝、卢氏、阌乡等地擅自派粮、派款、派丁,疯狂的扩充他的土匪武装。

淮海战役之后,刘希程在陕州搜罗蒋军的残兵败将,土匪流寇,正式组建起蒋军“暂编第三纵队”,下辖三个师八个团,再加上几个保安团,总兵力达到23000多人。李子奎任第一团团长。

他能得到这个位置,还是因他手下人多,一个团有3600多人,相当于三个保安团。

这个刘希程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什么李子奎这样的惯匪,都甘心情愿的听命于他。

刘希程是河南人,但他的家乡并不在豫西。

刘希程是黄埔一期的,这绝对是金字招牌。陈赓、徐向前、左权等著名将领,都是黄埔一期的。另外胡宗南也是黄埔一期的,念及同窗之情,扶持刘希程一把还是很必要的。

另外刘希程以前做过国军第98军的军长。

抗战时期,第98军前军长武士敏,在中条山英勇战死,98军也在战斗中伤亡殆尽。

第98军重建后,刘希程就是这个军的军长。后来第98军在广西吃了败仗,番号给撤销了。

可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第98军是冤枉的,他在战争中战功赫赫,老蒋裁掉第98军,有排除异己的嫌疑。

作为第98军的末代军长,很多人对刘希程都抱有同情之心。

就是因为上述两点,刘希程才得以顺利的在豫西组建暂编第三纵队。

暂三纵成立以后,最不满的就是李子奎,他手下人最多,可感觉职务太低。

为了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李子奎暗自行动,将手下人兵分两路路,向卢氏卢氏进发,其目的就是要占领县城。

河南军区司令员陈再道闻讯后,向陕州军分区下达命令:一定要确保卢氏县城的安全。

陕州军分区只有两个独立团,总兵力还不到两千人,一个独立团只有三个连,远不及来犯的李子奎。

陈再道亲自部署守城的事宜,他派一个连和一个重重机枪排,守卫北关制高点。然后派另一个团,埋伏在城西权家窑和城东的南窑、石岭头。

等李子奎的人攻到城下,埋伏在城东和城西的部队左右迂回,将敌人包围,不让敌人摸清虚实。

另外还有两个连,留在城中做预备队。这完全是打正规军的战术,现在用来对付李子奎这群乌合之众,胜负已无悬念。

敌人被压缩在北关到十里铺之间的狭窄路段上,进退失据,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战,敌人丢下440多具尸体,仓皇溃逃。

我军乘胜追击,一举收复敌军重兵盘踞的陕州。

这次战斗李子奎损失了700多人,而我军只伤亡了9个人。

经此一战,李子奎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也正是由于李子奎的惨败,让刘希程对他的暂编第三纵队有了重新认识。继而派出联络员,与我军指挥员沟通,商议起义事宜。

刘希程手握重兵,感觉可以以此为筹码,为自己以后谋得好前程。

刘希程有私心,又不肯直接讲出来,因此关于暂编三纵和平起义的谈判进程,一直被故意打乱。

直到6月6日,刘希程得知四野42军和一个骑兵师,进入河南执行剿匪任务的消息后。刘希程意识到,已经没有继续犹豫下去的资本了。

当天晚上,刘希程宣布暂编三纵起义,行动时间,定在几天后的六月十日。

刘希程也知道,起义计划一定会遭到有些人的反对,李子奎肯定是其中之一。

为了确保起义顺利进行,刘希程召集团职以上军官开会。

在会上刘希程公布了起义的计划。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有人出面反对,当场拿下。

可出人意料的是,李子奎表现的非常积极,并说他早有此意,只是碍于同僚的面子,才没有单独行动。

李子奎成功的骗过了刘希程,平安的回到驻地,然后第一时间将情况向胡宗南做了汇报。

胡宗南大吃一惊,随即下令由李子奎取代刘希程的职务。

狡猾的李子奎,又给刘希程打了电话,信誓旦旦的表达了他支持起义的决心。

6月10日,是刘希程宣布起义的日子,可是头天晚上,刘希程的指挥部,和将近四千名支持起义的士兵,突然遭到李子奎的偷袭。

李子奎暗中联络了将近8000人,打了刘希程一个措手不及。

李子奎使用炮火,轰炸了刘希程的指挥部。

刘希程带人浴血奋战,在陕州军分区一个团的接应下,终于突出重围。

本来准备起义的部队有两万多人,现在只剩下一千多人。

刘希程戎马一生,想不到被土匪出身的李子奎给坑的差点全军覆没。

思前想后,刘希程竟然痛哭失声。

刘希程起义被破坏以后,他组建的暂编三纵也宣告解散。胡宗南对李子奎的承诺,也成了空头支票。

为了安慰李子奎,胡宗南给了他一个师长的头衔。

就在这个时候,李子奎又见到了一个老熟人,他当年曾经舍命救过的老上司李学正。

李学正这些年混得也不咋地,30年代初他就是团长,20年过去了,平津战役时,他还只是个杂牌军的师长。

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李学正被四野39军活捉了。

也许四野胜仗打得太多,有身份的俘虏抓的也多,竟然对李学正这样的师长不屑一顾,把他弄到北平,经过简单教育后,发路费给释放了。

李学正刚回到豫西,就受到老乡,蒋军中将王凌云的邀请。

当年成立于豫西的第20军中,王凌云是混得最好的。

王凌云邀请李学正做了一个新编军的军长,可这个所谓的军,人数不过四五千人。

李学正急于扩充实力,便想到了手握重兵的李子奎。

最后李学正还是被李子奎拒绝了,原因很简单,两个人此时实力差不多,李子奎没有再继续效忠李学正的理由。

李学正失望的走了,几个月后,他带人来到镇巴、通江等地。

他纵兵抢粮,结果被奋起反抗的老百姓打死了七十多个人。

李学正一怒之下,在事发的八个村庄,屠杀无辜百姓三百多人。

至此,李学正已经完全沦为土匪了。

不久后,李学正再次成为剿匪部队的俘虏,再后来就不知所踪了。

和李学正见了一面,李子奎倒也不是全无收获。

他从李学正口中得知,四野部队的战斗力,比二野部队厉害的多。

李子奎当时挺嘴硬,说“我的人都是本乡本土的,为什么要怕外来的东北兵”。

话虽如此,李子奎还是有些担心,带着手下数千土匪,流窜到阌乡县以南的米阳镇一带。

李子奎的谨慎帮他逃过一劫,当天夜里,四野42军第374团和军直属警卫营奔袭而来,发现扑空后,剿匪部队没有休息,有向米阳镇方向突进。

李子奎感觉剿匪部队在兵力上没有任何优势,可他却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所有优势。能不能以逸待劳,与远道而来,人困马乏的剿匪部队打一仗。

只要打赢这一仗,他李子奎就可以在胡宗南面前扬眉吐气了,再提拔自己当军长,就没人说三道四了。

说干就干,李子奎开始周密部署,他胜券在握,占尽了所有的优势,没有战败的理由。

李子奎挺有信心,可他手下的土匪们,有不少是被释放回来的俘虏。这些人听说将要对阵的是四野部队,一枪未放,丢下阵地逃走了。

等李子奎意识到大势已去,剿匪部队已经杀到近前了。

这仗没法打,李子奎在投降和逃跑之间选择了后者。

山高林密,层峦叠嶂,复杂而又熟悉的地形,让李子奎有信心,甩掉紧追不舍的剿匪部队。

然而李子奎又错了,剿匪部队似乎没有遇到任何困难。

李子奎带人首先向西南方向逃窜,但不久后他吃惊的发现,在他的身后不但有剿匪部队,在前边的大路上,也发现有剿匪部队在活动。

李子奎惊出一身冷汗,马上带人折向西北方逃跑。

李子奎所部急行军三百多里,终于来到秦岭东北的上下东蔡地区。

这一路狂奔,半路上掉队和逃跑的土匪不计其数。

李子奎惊魂未定,剿匪部队已经将上下东蔡包围。

李子奎下令突围,在大小湖峪,留下负责垫后的土匪两个支队,悉数被歼。

李子奎侥幸逃脱,这一仗李子奎所部土匪被击毙1748人,受伤、失踪、被俘、逃走的不计其数。李子奎元气大伤,可他带着一群残兵败将,在伏牛山北部的大山里东躲西藏。

剿匪部队抽丝剥茧,不放弃任何蛛丝马迹,终于又在卢氏县五里川,再次取得剿匪700余人的胜利。

李子奎股匪势力最盛时,有8000多人,可仅仅两个多月时间,他身边只剩下六七百人。

李子奎被逼无奈,只得沿崤山南麓向西逃窜。

在伏牛山七亩街一带,李子奎和手下一众土匪,落入剿匪部队重围,最终全军覆灭。

李子奎用钱买通了当地一个放羊人,再次逃出生天。

李子奎走投无路,只得伪装成叫花子,逃到灵宝县马家砦,躲进村外地主建治安家的砖窑中。

十月初,第42军接到命令,所部126师在大别山区剿匪,第125师离开河南,负责川陕交界大巴山的剿匪任务。第124师和155师以及军直属部队,配合二野进入四川作战。

李子奎在砖窑里躲了两个多月,终于露出马脚,陕州军分区所部独立八团三营八连,奉命赶赴马家砦,执行抓捕任务。

八连派出一支12人的小分队,秘密潜入砖窑中。

砖窑面积很大,里面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时年27岁的阌乡县大队侦察员卢文焕,突然被一支手枪顶在头上,然后就听到扣动扳机的声音。

万幸是颗臭弹,卢文焕情急之下,伸出双手将对方按倒在地,两个人在黑暗中扭打起来。

战友们闻声赶来,手电光中,蓬头垢面的李子奎满脸是血,正抬手遮住刺眼的光芒。

李子奎被生擒活捉,在他藏身的砖窑中,小分队又搜出了两支短枪和一支冲锋枪,还有一箱手榴弹。

1950年正月初七,剿匪部队在灵宝县虢镇召开公审大会,作恶多端的李子奎被公开处决。

6 阅读:614

乐蓉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