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匪王凤岗诡计多端,他的辖区内,我军连吃败仗,难以立足

乐蓉说过去 2024-03-16 11:06:12

“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勾(狗)腿子”,这句话让很多人火冒三丈,并给出种种匪夷所思的解释。

其实这句话最早出自清代文人白方祺的著作《人鬼辨》,嘲讽的是雍正第一宠臣李卫。

李卫做过六年直隶总督,直隶总督府就在保定。

李卫不怎么识字,花钱买的官。就是这个不学无术的李卫,砍了大侠甘凤池的脑袋,搞的金庸先生的祖先查嗣庭丢了性命。年羹尧是李卫出面赐死的,顺便还抄了曹雪芹的家。

李卫做了直隶总督,大小官员都战战兢兢,深怕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找上门来。

恐惧之余,还有着强烈的不满。李卫只不过是皇帝的奴才,仗着一张巧嘴,随意对饱读诗书的官员生死予夺。简直就是狗仗人势。

历史上对李卫的评价毁誉参半,没想到他死了200年后,保定府出了个悍匪王凤岗,自称是李卫转世。

王凤岗无恶不作,残暴不仁,用探照灯在他身上都找不到闪光点,若是李卫知道自己后世投胎变成这么个货色,只怕会气的从棺材里爬出来。

王凤岗家住河北新城县(今高碑店)双铺头村,村子不大,只有百十户人家,王凤岗家是村里最大且唯一的地主。

1923年,七岁的王凤岗,被他爹王自高送进在县城南关行宫完小读书。

王凤岗书读得不怎么样,可惹是生非确是把好手。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很快王凤岗就在学校找到了35个臭味相投的富家子弟,并结拜为异姓兄弟。因为新城县属于大清河流域,所以王凤岗等人自称“大清河36天罡”。

这三十六个纨绔子弟家里有钱有势,在学校里也横行霸道,就连校长都惹不起他们。

但是很快,这些害群之马就被学校开除了。他们在大街上公开调戏女同学。

女同学生的温婉可人,挨了欺负除了哭还是哭,可女孩的父亲是个军官。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秀才都不成,更何况一群不学无术的小流氓。

女孩的父亲带着一群大兵冲进学校,将冒犯他女儿的一众小流氓用绳子捆了,每人赏了一顿皮鞭。

王凤岗被打的皮开肉绽,痛得他后悔自己被生出来。

看着一群被打得奄奄一息的小流氓,那女孩她父亲兀自不肯善罢甘休。当场提了三个条件。

(一)为了维护女生的名誉和安全,惹事的学生全部开除。

(二)被开除学生的家长,限期到军营赔礼道歉。

(三)如果这些混账东西,再敢冒犯他的宝贝女儿,一律格杀勿论。

这明显就是打了人,还要敲竹杠。可王自高他们又不敢不听。

王自高备了一份厚礼送进军营,结果礼收下,王自高又白挨了17军棍。

看着同来的人也一瘸一拐,愁眉苦脸,王自高这才知道,原来女孩的父亲,给送礼的人们弄了一个排名。送的越多排名越高,排名第一的只打一军棍,第二挨两下,然后以此类推。

王自高挨了打还沾沾自喜。倒霉的人,总是笑话比自己更倒霉的。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两个多月后,打人的军官换防离开新城县,女孩也跟着父亲转学了。

王凤岗等人,这才有机会重新回到学校。

有了这次惨痛教训,这所谓的大清河36天罡,再也不敢张牙舞爪了。

常言道“有钱能使鬼推磨”。王自高只是个土财主,估计那实力想让鬼推磨有些困难,但是给不学无术的王凤岗买一张县办师范学校的文凭,绝对是绰绰有余。

1935年,22岁的王凤岗,终于如愿以偿的拿到了一张师范毕业的证书,并顺利的到附近村里小学当教员。

那年6月,保定又重新成为河北的省会,仅仅4个月后,日寇侵占了冀东22县,这对河北人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为了抗击日寇,当时河北各地小学都配发了枪弹。

王凤岗自诩文武双全,可这真枪实弹的还是第1次摸到。这厮心高气傲,感觉使用枪械也能无师自通。

事实好像也是如此,王凤岗把步枪翻来覆去的摆弄了一天多,终于“砰”的一声,打出了他人生中第1颗子弹。

好巧不巧,学校里一个杂役,正在井台挑水,子弹打进那人的胸膛,人当场就挂了。

王凤岗误杀了人,他家里有钱,赔给苦主几个钱儿,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

官府没有追究责任,可让一个杀人犯为人师表,学生家长们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所以王凤岗失业了,而且附近学校也不会再聘用他。

王凤岗自己感到无所谓,他爹却一直想让儿子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手艺。

王家是地主,所以王凤岗最初的任务,是带着长工们下地干活。

王凤岗看不上那些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力,更不屑与他们为伍。

长工们也看不上这个眼高手低的地主羔子,于是找机会把王凤岗狠狠的收拾了一顿。

无奈之下,王自高又把县城里的油坊,交给王凤岗来经营。可他掺假兑水,把油坊经营的一塌糊涂。气的王自高直骂儿子是个废物。

卢沟桥事变以后,为了抵御日寇,大清河沿岸36村自发组织联庄会。

因为王凤岗开枪打死过人,这种经历不是什么人都有的,所以他成了联庄会的副会长。

联庄会正会长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虽然没有带兵打仗的经历,可他认识的达官显贵却很多,轻而易举的就给联庄会弄来了一百多条枪。王凤岗终于有机会随心所欲的玩枪了。

1937年9月19日,日寇在新城县史家镇残杀无辜百姓31人,当地也有联庄会,可是鬼子一开炮,联庄会的人就做鸟兽散了,根本没形成有效的抵抗。

但是仅仅一个多月后,河北的藁城、赵县、晋县(晋州)、束鹿(辛集市)、宁晋等五县组成五县联庄会,总兵力达到8000多人。五县联庄会首战藁城,一举攻克县城,打死日军130多人,另外还抓了44个日军俘虏。

联庄会没有优待俘虏的习惯,直接用铡刀将被俘的鬼子都给铡了。

这个消息王凤岗在报纸上看到后,又得到活跃在新城县一位八路军将领的确认。

王凤岗还知道了五县联庄会是八路军领导的,已经编成八路军新385旅。

王凤岗渴望一鸣惊人,他没有犹豫,就带人参加了八路军领导的抗日游击队。

八路军要搞土改,可王凤岗是大地主,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王凤岗参加八路军的目的,是保护他家的财产,他经常给八路军首长提出作战计划,可无论作战理由多么冠冕堂皇,归根到底还是要保住他家的财产不受损失。

像这样一己之私的建议,是不可能被采纳的。

王凤岗怀恨在心,于1939年四月叛变投敌,他临走时留下一张纸条:是赵括还是廉颇,战场上定会见真章,你们会因轻视而尝到苦果。

王凤岗这样的叛徒,最受日寇器重,直接给了他200多名伪军。

王凤岗一心想实现自己所谓的“抱负”,直接跟日寇提出,他的人有单独行动的自由,日军不得干涉。并信誓旦旦的保证,让八路军永无宁日。

被八路军搞的焦头烂额的日军,死马当成活马医,竟然同意了王凤岗的要求。

王凤岗指挥的伪军,每人脖子上围一条白毛巾,所以当地百姓都称呼他们“白脖军”。

王凤岗投降前,就处心积虑对付土改,现在他终于得偿所愿了。

八路军擅长发动群众,而王凤岗反其道而行之,他更善于拉拢地主。

他认为,地主和佃户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因为地租高和高利贷,如果地主不那么贪婪,把地租降下来,让辛苦一年的佃户到年底小有积蓄,那么就没有人愿意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去搞土改了。

王凤岗给地主们规定,地租最高不能超过土地产出的三成,虽然看上去还是不低,可相比起以前的六成或者七成,只收三成已经让很多佃户心满意足了。

不是所有地主都愿意听从王凤岗,这厮又想了个馊主意,派几个白脖军冒充八路军去搞土改,把不听他话的地主杀掉。然后王凤岗再出头,把参与土改的积极分子全部杀掉。

被杀地主的土地,也就顺理成章的落入王凤岗手里。

前后不到半年时间,新城县的抗日形势急剧恶化,八路军在当地的一举一动,都会有人及时的报告给王凤岗。

王凤岗投靠日本人一个多月后,他收到情报,八路军五联区区长马炎,带领36名战士,当天晚上在平辛庄过夜。

王凤岗带领200多人,连夜将平辛庄包围。经过激战,马区长杀出重围,同来的战士伤亡了20多人。

王凤岗食髓知味,没过多久,又带领200多名白脖军将杜辛庄包围。由于正值是深夜,在村里宿营的八路军战士没有发觉危险,结果导致副区长陈九霄等17人不幸被俘。

王凤岗将被俘的陈九霄等人,都交给鬼子邀功请赏。后来这些被俘的战士都失踪了,有人说他们被鬼子给杀了,也有人说他们被送去北海道,做苦力挖煤去了。

尽管王凤岗对鬼子忠心耿耿,可日军对他并不信任。

鬼子担心王凤岗势力大了不好驾驭,于1939年9月,将他调往涿县任伪警备队副队长。

王凤岗离开家乡新城,没有了乡亲的顾虑,彻底露出了獠牙。

王凤岗刚到涿县,就带领200多名白脖军,偷袭了涿县东代屯,当时涿县抗日政府县长张乃东,县工委书记樊干以及县大队23名战士在此过夜。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樊干和4名战士杀出重围,安全脱险。张乃东及以下十七人壮烈牺牲。

在门头沟潭柘寺,有一小片抗日根据地,由周围26个村庄组成,由于群众基础好,交通又很不便利,所以日军对这块根据地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

王凤岗利用他所谓的“成功经验”,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就把这片让鬼子头痛不已的抗日根据地,面积缩小了一倍多,最后只剩下深山沟里13个小村落。

就在王凤岗摩拳擦掌,准备将根据地剩余部分彻底铲除之际,他又收到调令,回新城县。

鬼子为了显示诚意,特别允许王凤岗的白脖军扩编到1000人。

王凤岗将手下人编为四个大队,其中一个大队专门冒充八路军,到处烧杀淫掠,不遗余力的败坏八路军的名声。

到了后来,新城县人人自危,就算最坚定的抗日分子,夜里听到八路军敲门,也不敢把门打开,担心是王凤岗派来的冒牌货。

王凤岗作恶多端,八路军专门组织了锄奸队,由区长杨铁带队,秘密潜入距离县城只有几公里的兀术营。

结果当天夜里王凤岗就收到消息,带人袭击了兀术营,杨铁等二十多人不幸遇难。

王凤岗还擅长搞长途奔袭,二百多白脖军冒充八路军,夜间乘火车奔袭一百多公里外的雄县昝岗,致使七十多名抗日军民不幸遇难。

随后每个月白脖军都要搞几次这样的行动,最远的一次,是四百多里外的马踏营。

王凤岗为了震慑抗日军民,白脖军杀人后,通常还要割下人头示众。

1945年四月,王凤岗敏锐的觉察到,作为靠山的日军败局已定,他做了一个让人费解的举动。

将永定河上的十里铺大桥堵死,汹涌的河水,通过引水渠注入白沟河。随后王凤岗命人掘开白沟河大堤,致使洪水泛滥。新城、雄县、定兴、霸县等地五百多个村庄被淹,一百多万亩麦田绝收。

王凤岗通过人为行动,制造了一个百年不遇的“荒年”。

对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灾民,王凤岗提出免除当年的地租,并向饥民开仓放粮。

王凤岗用这种卑劣的手段,获得了许多不明真相老百姓的称赞。

日本投降后,冀中八路军发起反攻,此时手握重兵的王凤岗,下令收缩兵力,就连拥有完备的,永久性防御工事的重要据点白沟,都主动放弃了。

王凤岗把手下4000多伪军,都集中在新城县城。

王凤岗主动放弃的三十几个据点,没有留下一粒粮食,来不及带走的,就放火烧掉。

八路军兵不血刃收复失地,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救济近百万饥民。

王凤岗趁此机会,通过贿赂,结识了负责接收河北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孙连仲。

孙连仲是抗日名将,台儿庄战役他是前线总指挥。

孙连仲和王凤岗虽然是老乡,可他打心里看不起这个铁杆汉奸。

但王凤岗引起蒋介石的注意,因为日酋冈村宁次说:王凤岗对付八路军很有一套。于是老蒋给了王凤岗八个字的许诺:只问行为,不问职守。

王凤岗做汉奸的行为没有被追究,作恶多端的白脖军摇身一变,变成了蒋军的先遣部队。

1945年九月初,蛰伏已久的王凤岗,派人潜入冀中根据地,使用反间计,搞的根据地内人人自危,就连驰名冀中的八路军名将马仁初,也被以叛徒的名义抓了起来。

期间中计被错杀的,高达3300多人。

幸好赴东北上任的林总路过河间,及时制止了这场悲剧。他说:你们肯定中计了,抗战时期,冀中的条件那么艰苦,都没有出现多少叛徒。现在鬼子投降了,却突然被你们杀掉这么多叛徒,这其中肯定有问题。

战事紧急,林总没来得及揪出元凶,就离开冀中。

10月10日,王凤岗主动向冀中八路军发起攻击。他带人偷袭白沟镇,干部战士17人遇难。

随后王凤岗又采用长途奔袭战术,频繁袭击方圆200公里以内七个县的不同目标。所到之处,不但残杀八路军干部战士,对那些土改积极分子,更是赶尽杀绝,制造了700多起灭门惨案。

王凤岗仅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得到蒋介石的器重,任命王凤岗担任国民党新城县长兼保安司令;又兼新城、固安、雄县、容城、定兴“五县联防司令”、保安第十六团团长等职。

随后王凤岗又继续得到刻意提拔,1946年3月,年仅32岁的王凤岗,就当上了国民党河北第十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

第十专区包括新城,容城,雄县,霸县,新镇,固安,定兴等七个县。保安团的数量,也由一个扩充到7个。

王凤岗在十专区一手遮天,并继续推行他所谓的土地制度。

真正让王凤岗名声大噪的,还是臭名卓著的“王凤岗防线”。当时和这个齐名的,还有“陈明仁防线”。

后者说白了就是巷战,利用空中支援补充弹药和粮食,利用来不及疏散的市民做人质,使得攻城部队有所顾忌,不能充分发挥炮火优势。

而“王凤岗防线”,则是欺负攻击部队没有重武器,只能使用人工爆破进行攻坚。

“王凤岗防线”简单的说,就是以一个一丈多高的碉堡为制高点,周围是四个两米多高的子碉堡,子碉堡周围是八个半米多高的地堡。

各地堡和主碉堡之间,都有砖石结构的密闭通道,通道上留有大量射击孔,地堡外围是一百多米的开阔地。

最外围是一道六米多宽,三米多深的壕沟,沟里注满了水,水里是蛇形铁丝网。

开阔地和各通道之间的空地,都埋设了地雷。

晋察冀军区的一个团,在攻击位于米家务的一处王凤岗精心构筑的防御阵地时,牺牲了30多个爆破手,一个地堡都没打下来。

1947年春天,冀中军区两个个团,奉命攻打容城,双方激战九天九夜。却始终没能攻破防线,此时孙连仲亲率援军已经赶到,攻城部队只能含恨撤退。

说实话,蒋军的高级将领,根本看不起“王凤岗防线”。蒋军正规军都有重炮,王凤岗费劲巴拉构筑的工事,用重炮打掉那些碉堡、地堡什么的,就全线崩溃了,都不用使用步兵。

可蒋军的高级将领们,都忽略了一件事,除了东北野战军,关内的野战部队,普遍存在炮火严重不足的情况。攻坚几乎完全依赖人工爆破。

所以当孙连仲献宝似的,向其他蒋军将领介绍“王凤岗防线”时,除了胡琏等少数人,经过仔细勘察后啧啧称赞外,其他人都一笑置之。

很快,华东野战军在南麻战役中吃了胡琏的大亏,胡琏在战斗中使用“王凤岗防线”,并配属远程炮火,致使华东野战军损失兵力1.4万多人,而蒋军损失的兵力,还不到6000人。

华东野战军此前没有听说过“王凤岗防线”,于是把胡琏的阵地,称之为”梅花形子母堡集团工事”。

其实中原野战军也吃过几次大亏,具体战例就不一一列举了。

1947年11月初,晋察冀野战军攻克了华北重镇石家庄。

蒋介石大发雷霆,飞赴北平调查失败的原因。在军事会议上,难辞其咎的孙连仲,主动提出辞职。老蒋欣然同意,随后安排傅作义接替了孙连仲的角色。

新官上任三把,傅作义行武多年,自然知道头把火烧到哪里最能惹人瞩目。

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法再多,手头上要有足够多的兵力才行,但是现在傅作义能够调动的兵力,只能用捉襟见肘来形容。他当时控制的城市包括北平、天津、张垣(张家口)、归绥(呼和浩特)、保定、唐山……哪一个不是战略重地,哪一个不需要重兵把守,哪一个也不容有失。

想想孙连仲,傅作义都感到心里一阵的发冷。

就在这个时候,王凤岗给了傅作义一个意外之喜。

王凤岗报告说、北平、天津、保定,大清河以北的广大区域,都控制他手里,这片区域的华北野战军,都被挤了出去。

傅作义大喜过望,亲自到王凤岗的驻地去看望他。如果事实如他报告所说,就把集结在这片区域的蒋军第13、16两个军调离。

此时的王凤岗果然称得上是兵强马壮,他现在手下有两个旅零七个团,另外还有大量的民团,这实力,完全可以保证北平以南的安全。

前后不到两个小时,困扰傅作义几个月的难题,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傅作义评价其貌不扬的王凤岗评价说:我观此人,不像个纯粹的军人。他心思狠毒,有不少鬼名堂。

傅作义这一手太拉风了,蒋军在各个战场上都处于劣势,唯独王凤岗一枝独秀,这真是兔子走大运,三枪打不着。王凤岗想不出名都难。

1948年5月5日。北平机场降落一架飞机,一脸茫然的傅作义,看着王凤岗得意洋洋的上了飞机。心里很不不舒服,这么大的事,事先竟然没人通知他。

接王凤岗的专机,降落在南京机场,当天晚上,王凤岗见到了头发比他还稀疏的蒋介石。

老蒋把王凤岗接到南京的目的,是因为老蒋在南京办了一个训练团,有资格进这个训练团的,都是蒋军中的亲信军官。王凤岗的任务,就是向训练团军官们讲述他的“成功”经验。

王凤岗其貌不扬,口才也不咋地,再加上他浓重的地方口音,所以他在课堂上讲授“成功”经验,让那些毕业于正规军事院校的蒋军“精英”感觉很不爽。

于是王凤岗刚下飞机时,对记者所说的第一句话:“飞机上震的俺得耳朵可不轻行啊”。成为训练班学员们茶余饭后嘲笑王凤岗的谈资。

王凤岗的南京之旅很快就结束了,临行前,老蒋再次约见了王凤岗。

受宠若惊的王凤岗口无遮拦,竟然自称是李卫转世。

王凤岗的本意,是想像李卫一样,得到老蒋的器重。

可器重李卫的雍正皇帝只活了59岁,老蒋当时差不多也这个岁数。

老蒋不愿成为雍正,而且对王凤岗自诩李卫转世的目的起了疑心。

傅作义对老蒋深怀戒心,王凤岗在南京的行为,惹得傅作义大为不满。

本来老蒋准备提拔王凤岗担任华北剿总副司令,由于傅作义的强烈反对,最后只得作罢。

王凤岗控制的七个县,也让华北野战军感到如鲠在喉,一直想方设法解决这块狗皮膏药。

王凤岗设计的防御工事,对缺乏重武器的华北野战军来说,难以攻克。

但王凤岗的部队战斗力并不强,只要想办法把他从老巢中引诱出来,就有把握解决他们。

华北野战军第十九、二十、二十一旅佯攻保定,傅作义命令王凤岗前去解围。

王凤岗纵然有一万个不愿意,可官大一级压死人,只得听命行事了。

王凤岗带人走到雄县板家窝,遭到华北野战军第75团的顽强阻击。

第75团只有1500多人,面对王凤岗所部8000多人的进攻,竟然杀的难解难分。

就在双方激战之际,佯攻保定的部队,突然杀了个回马枪,准备围歼王凤岗的部队。

王凤岗见势不妙,使了个金蝉脱壳的诡计,留下战斗力最强的伪保安第一旅打阻击,他自己带着数千散兵溃勇逃往新城县城。

事实证明,王凤岗的部下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他逃走4个多小时后,号称“王牌”的伪保一旅3800多人,就全军覆没了。

王凤岗大败之余,士气低落,他引以为傲的防御工事也形同虚设。

灰心丧气的王凤岗,只得放弃盘踞多年的县城,向良乡、丰台方向逃窜。

王凤岗惊魂方定,有人给他送信来,说华北野战军没有在在新城县城驻军。

王凤岗马上安排心腹王秀山、刘杰,带着一千多人,重新占领了县城。

可是没过多久,东北野战军进关了,兵锋直指平津。

傅作义担心平津有失,也开始集结兵力。王秀山和刘杰在新城县只住了一个多月,又回到丰台。

傅作义集团的军火库、物资仓库都在丰台,所以丰台不容有失。

傅作义用兵很有一套,他命令朱占奎、王凤岗、邢仁甫、胡惕若、王植范等人联合守卫丰台。

这几个人都是叛徒,邢仁甫投靠日本人之前,是八路军教导六旅旅长,朱占奎叛变时,是冀中八路军第十军分区司令员。

傅作义坚信,面对强大的东北野战军,这些人没有退路,只能顽抗到底。

事实也是如此,负责攻打丰台的是东野第五纵队,守军的顽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其惨烈程度,甚至超过了辽沈战役。

王凤岗在丰台也修了不少他最拿手的防御工事,可曾经让华北野战军束手无策的王凤岗工事,在东北野战军面前不堪一击。

经过血战,东北野战军攻占丰台,王凤岗的手下伤亡殆尽,所剩无几的残部,被编入蒋军第110军。

不甘寂寞的王凤岗殚精竭虑,弄出一个北平防御作战计划,简单说就是和东北野战军打巷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削弱东野炮兵的威力。

其时傅作义已经决定和平起义,所以对王凤岗制定的作战计划,敷衍了事。

失落的王凤岗,感觉马上就要大难临头,于是带着一家七口,乘飞机逃往南京。

渡江战役后,王凤岗先是逃往广州,后来去了海南岛,最后逃往湾湾,担任台北县县长。

老蒋知道王凤岗擅长防御,派他去澎湖,给胡宗南做副手。却把他老婆宋大婷以及家人留在台北做人质。

1958年,王凤岗给朱占奎写了一封信,信中流露出悔意和对老蒋的不满。

结果这封信被截获了。老蒋认为王凤岗是内奸,要杀掉他。但得到国民党高官陈诚的力保,最后将王凤岗监禁在距离湾湾七十海里的绿岛上。

王凤岗没有心情唱那首脍炙人口的《绿岛小夜曲》,他懊悔、沮丧、愤恨,怨天尤人,终于积郁成疾,于1962年病死在监狱中。

0 阅读:70

乐蓉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