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排位,薛宝钗的位置,为何隐隐压了林黛玉一头?

居士不红爱红楼 2024-06-06 21:26:33

《红楼梦》又曾名《金陵十二钗》,足见这十二位女子的份量,正如水浒有“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曹雪芹也对这十二位女子进行了排名。

十二钗的排名是:钗黛、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李纨、秦可卿。

贾宝玉阅看十二钗册子

正如警幻仙子所言:金陵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

可见这个排名具有优秀等级排列的意味,而且曹雪芹在排名时,更多参照的是他个人的主观感觉,而非全凭政治地位,否则贾元春才应该位列第一位。

其中争议最大的是钗黛,她俩双峰鼎立,并列第一,其证据来源于第五回太虚幻境的判词。

其他金钗都是一人一首判词,唯独钗黛合用一首,其词曰: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众仙子迎接贾宝玉

如果要在两人之间,再分出个高下,在大部分读者的阅读期待里,往往希望林黛玉是第一名,可曹雪芹偏偏不满足我们读者的期待。

除了薄命司的判词,钗黛并用一首,其他文本证据,似乎都偏向于薛宝钗。

比如太虚幻境演绎的红楼梦曲第一首《红楼梦引子》,其唱曰: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怀金在前,悼玉在后。

开生面曲演红楼梦

另有针对每位金钗设计的单人曲子,除了开篇《红楼梦引子》,末尾《飞鸟各投林》,共还有十二首曲子,恰恰对应十二钗,在红楼梦曲里,钗黛不再合一,而是各有独曲。

可《红楼梦引子》之后的第一首,便是薛宝钗的《终身误》,第二首才是林黛玉的《枉凝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又或者说:曹雪芹为什么要把薛宝钗放在第一位?

贾宝玉拜别贾政

我们之所以想不通这个问题,是因为《红楼梦》没写完,目前的前八十回里,林黛玉的个人魅力非常之大,她和贾宝玉的木石姻缘,更让读者魂牵梦萦,流泪感慨。

可《红楼梦》终究是要有结局的,根据脂砚斋、畸笏叟等批书人的提示,林黛玉的最终结局毫无疑问是泪尽而逝,黛玉去世后,二宝成亲,金玉良缘才成为现实,而不是高鹗续书中所说的二宝成亲当夜,林黛玉凄惨病逝。

用今天的流行用语来说,林黛玉并没有活到大结局,她早早就下线了,但曹雪芹笔下的故事并没有因为林黛玉的病逝而结束。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宝钗、宝玉成亲后,还要面对山崩地裂般的抄家,宝玉夫妇流落民间,过着“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生活,最终贾宝玉大彻大悟,丢下了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彻底遁入了空门。

因此第二十一回,脂砚斋批下如此一段评语: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换言之:林黛玉早早去世,薛宝钗的故事线还很长,她嫁给贾宝玉,又陪伴他度过贫寒的日子,最终又要被贾宝玉抛弃,这就是她的红楼梦曲《终身误》的含义。

桃花林宝黛共读会真记

薛宝钗的故事线贯穿始终,她又是一直陪伴在贾宝玉身边的那个人,由于结局的缺失,我们读者对此并无太深的感受,但曹雪芹作为创作者,他明白薛宝钗的份量,并在排列名次时,将钗黛并列为第一,在设计红楼梦曲时,又把第一曲的位置,留给了薛宝钗。

当然,这并不代表林黛玉比薛宝钗差,钗黛的判词前两句: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宝钗在前,黛玉在后,可后两句又是: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变成了黛玉在前,宝钗在后。

故而欧丽娟在《大观红楼》里就提出这样的观点:我们应该注意到,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所见到的人物图谶上,正册第一幅“钗黛合一”中判词描述的顺序,其实薛宝钗和林黛玉是交错并行、互为领先的。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对于钗黛并列之一的解读,还有另一种说法,庚辰本《石头记》第四十二回有一段钗黛合一的评语,写道是:

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缪矣。

由于结局的缺失,我们无法准确判断,脂砚斋这里提到的“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的真正含义,但这段批语还是令我们读者惊诧不已。

是否曹雪芹的神话设置里,林黛玉和薛宝钗共同构成了绛珠仙草,她俩本就是一个人?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今天坊间褒黛贬钗,或是褒钗贬黛的种种说法,皆成了笑话,可惜这个问题,永远得不到明确的回答了。

本文乃“不红居士”独家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0 阅读:35

居士不红爱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