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都监血溅鸳鸯楼:八月十五的月光,成为捆住武松的最后一根绳索

居士不红爱红楼 2024-06-17 08:48:41

武松是水浒里有名的精细人,施耐庵给他设置的绝大故事情节,基本都对这种“精细”有或直接或间接的刻画。

无论是武松杀嫂的冷静,还是十字坡酒店躲过蒙汗药的机智,亦或是醉打蒋门神的运筹帷幄,只要是细心的读者都会发现,武松看似粗野的表现之下,藏着无与伦比的精细。

武松唯一一次失手,是第二十九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他败在了张都监的手下,被算计得相当彻底。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的精细从来不曾落败,为什么这次出现了纰漏?

押沙龙在《读水浒:人性的十三种刻度》里认为,武松之所以马失前蹄,是因为他骨子里有对官僚阶级的敬畏,以及向上爬的向往。

武松打死老虎后,阳谷知县让他当都头,武松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

施恩的父亲请武松吃饭,武松唱喏道:“小人是个囚徒,如何敢对相公坐地。”

武松后来见到了张都监,先是拜见,然后叉手立在侧边,非常规矩。张都监让他做亲随,武松马上跪下称谢:“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以执鞭坠镫,服侍恩相。”

每到这个时候,武松总是口齿伶俐,很会来事,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进入官府、向上爬的机会。对官员这个身份,他确实充满了渴望,一旦拥有了,又非常自豪,这种渴望甚至成了武松的软肋......疑心病如此重的武松,到了张都监这儿,怎么就一点怀疑都没有呢?说到底,还是太渴望进入体制了,太渴望被领导提拔了。对于武松这样的底层草根来说,这个诱惑力实在太大,根本就舍不得猜疑。——《读水浒——人性的十三种刻度》

押沙龙的说法有没有道理?有,但他的分析并不精准。他犯了一个错误,便是以点概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企图用一个一劳永逸的原因,解释武松这次失手。

武松大闹飞云浦

只要深读“武松大闹飞云浦”这一章,慢慢品味个中细节,就会发现武松的失手几乎是必然,因为张都监蚕食武松的心理防线,简直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工程,远不是押沙龙所说的那么简单。

就以张都监命人去请武松来家做客为例,原著是这么写的:只见店门前两三个军汉牵着一匹马,来店里寻问主人道“哪个是打虎的武都头?”

不红君初读此处,还觉得很奇怪,两三个军汉牵一匹马,这马要怎么骑?看至后文才明白,这马原来不是给这三个军汉的,而是让武松骑的。

也就是说,在前往张宅的一路上,武松一个人骑着高头大马,这两三个军汉就在旁边服侍牵马——张都监的计划,从这里就已经开始施行了。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在之前的文章里,不红君曾分析过武松的性格特点,他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好面子。

景阳冈打虎,武松看到官司榜文,确定山上有虎,却担心原路返回会被酒保嘲笑,居然硬着头皮上了景阳冈,所以鲍鹏山教授在《新说水浒》一书中,就此事评价武松是“面子比性命还重要”。

站在武松的角度,自己只是一个囚徒,张都监专门派人来邀请,而且一路上自己骑着高头大马,几个军汉却只能牵马,从旁服侍,这极大程度满足了他的虚荣心,这是张都监的第一招。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武松来到张都监家里,张都监见面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闻知你是个大丈夫,男子汉,英雄无敌,敢与人同死同生。我帐前现缺恁地一个人,不知你肯与我做亲随梯己人么?

张都监这话对武松心理的杀伤力太大了,正如批书人金圣叹所说:武松平生一片心事,只是要人叫声好男子,乃小人之图害之者,早已一片声叫他做好男子矣。千古多有此事,君子可不慎哉!

要想得到武松的芳心非常简单,只要称呼他是“好汉”、“好男子”,他就会相信你是识货的同道中人。

“十字坡”一节,武松提起拳头刚要打孙二娘,张青叫一声“好汉息怒”,武松立马就停手了。

刺配孟州牢城,武松初见施恩,施恩倒身下拜,一句“久闻兄长大名,如雷贯耳”,就让武松一听倾心,当即就要帮施恩出气。

武松醉打蒋门神

所以,张都监算计武松,事先一定经过详细的思考和论证,在确定武松的性格弱点之后,才对症下药,一点一点蚕食武松的心理防线,甚至连武松爱喝酒,张都监都考虑在内。

武松在张都监府上,第一次见面就亲自赐酒,叫武松吃得大醉,之后早晚间,都让武松进后堂吃饭喝酒,直到最后中秋节那晚,张都监更是放出豪言“大丈夫饮酒,何用小杯”,命人拿来大银赏钟给武松斟酒。

金圣叹对此评曰:投之以所好,小人之巧真有如此,写得活画。

这些细节都透露出张都监的阴险狡诈,施恩笼络武松的手段,他也学着使用,而且比施恩笼络得有过之而无不及。

无三不过望

从时间来算,武松从新秋到中秋,在张都监府上住了大概一个月左右,施耐庵为什么要这么设置?为什么不让张都监立刻陷害武松,而要拖一个月?

读至后文,看到武松大开杀戒,血溅鸳鸯楼一节,武松不仅杀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还杀了许多看似无辜的人,比如张都监的夫人、丫鬟、亲随、马夫等等,武松大开杀戒的答案,就藏在这一个月里。

如果武松刚进张都监府里,就被立刻陷害,那么武松的怨恨还不会这么强烈,问题的关键在于:整个府里的所有人,都在欺骗武松。

武松被捉拿下狱后,一双手脚全被锁住,半点宽松不得,这一过就是两个月,在那暗无天日的牢狱里,武松有充足的时间思考目前发生的一切,他终于想明白了许多事。

武松拒交常例钱

为什么张都监要在中秋节那天拿下自己?

因为那天月色晴朗,张都监的亲随们躲在暗处,只有武松在月光下暴露得格外分明,所以原著里写的是:武松复翻身出来,不提防黑影里撇出一条板凳,把武松一交绊翻,走出七八个军汉,把武松一条麻索绑了。

如果是月初或月末,没有月光的照明,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下,七八个军汉要准确拿住武松,当真是十分困难的,说不定混乱中稀里糊涂就会抓错,八月十五的月光,就是最好的帮手。

武松还会想明白,为什么那晚自己在前厅廊下休息,却能听到后堂吆喝的“捉贼”声?因为人家就是吆喝给他听的,而且那么响亮的喊声,自己在前厅都听到了,可整个府里居然无人出来帮忙。

武松从前厅走到后堂,遇见奴婢玉兰,又让他去后花园,后花园的七八个军汉正躲在月光的阴暗处等着武松,趁他不备,一举拿下。

张都监的这个计划,需要所有府里人的配合。

武松威震安平寨

武松大闹飞云浦之后,半夜潜入张都监府内,先从马院进入,他抓住负责草料的后槽,这个后槽见到武松,大惊失色,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哥哥,不干我事,你饶了我罢。

就这一句话,足以证明整个张宅的人都知道张都监的计划,中秋节那晚,他们必须配合,闭门不出,只让武松一个人去,否则府内家丁齐来捉贼,人群混乱之下,单捉武松基本是不可能的。

武松在狱里的两个月,足以让他明白:自从自己来到张都监府上,所有人、所有事都是假的,在算计武松这件事上,张宅没有哪个人敢说自己是绝对的无辜。

在这场骗局之前,武松是个好面子的精细好汉,这场骗局弥补了武松最后的缺陷,施耐庵可能也觉得武松的修行到此为止,就安排他上了二龙山,武松最后的天真,毁于八月十五的月光,从此再无武二郎,只余下一个武行者。

本文乃“不红居士”独家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2 阅读:5

居士不红爱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