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奇人:王殿明和他的汉字庄园

帝王将相史 2024-05-24 05:44:48

作者 刘标玖

他叫王殿明,是一位有着 30 多年军龄的退休军官,也是一位有着 50 多年党龄的老党员,

还是一位军地多部委联合表彰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他正在做的事,是创建一座“汉字田园”,一座集图书馆、博物馆、体验馆为一体的创新教育综合体。放眼全国,独一无二。

2019年,王殿明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后,荣誉的光环让他更显魁伟、睿智。他频频出席各种庆祝场合,被邀请到各地、各单位宣讲模范事迹,鲜花和掌声萦绕在他的周围,尊崇与崇敬频现于他的眼前……

这时,在公众的眼里,王殿明已经获得了退役军人的最高荣誉,所属企业每年都有不菲的利润,且还完了银行的全部贷款,算是名利双收的成功人士了。有亲友甚至说:“你现在什么也不用干了,吃喝玩乐,休养好身体就行了。”

王殿明喜欢探索,到世界各地转一转是他的愿望之一。按说他有这个经济实力 , 可以随时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更有朋友说:“你把全世界转一圈也不发愁花费,为何不出去转转呢?”

但王殿明有他自己的想法,他觉得自己虽有一定经济实力,却没有时间。自从得了几次重病,做了两场大手术后,他越来越觉得时间的紧迫,他想集中时间和精力做事,哪有时间去游山玩水。而且因多年一直奔走事业,劳碌奔波致健康水平有所下降,他觉得有些疲倦了,不仅不愿再远游,连做事也想立足石家庄了。他认为,自己住在石家庄,热爱石家庄,必须为石家庄做点事,为石家庄增光添彩。然而,具体做什么呢?夜深人静时,他几番琢磨思考。

作为一所中学的名誉校长,又多年从事高校后勤工作,王殿明首先想到的还是教育。作为一位兼带孩子的老人,他的 2 个孙辈孩子都在上学,“啃书本”的效果却不好。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创建一个像图书馆、博物馆一样的教育辅助机构,让孩子更快更好更快乐地学习。

“孩子们太难了。”王殿明说,“我创建汉字田园的初衷,就是辅助孩子们学习,让孩子们在这里边玩边学,边学汉字边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有了基本思路,他便进一步拓展思维,也与朋友们交流,到小学或幼儿园调研,甚至找教育专家咨询。

他发现,孩子们最难的是学习汉字,而汉字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汉字的字形复杂且数量极多,诵读时还有抑扬顿挫的

各种声调。而且有许多生僻字及成语等,初学者往往感觉很难。此前,孩子们识字大多是在室内看图识字,老师在黑板上讲写识字。如果能看物识字,在立体字上玩字识字,在蹦床、网绳、滑梯、玻璃栈道上运动识字,在汉字迷宫里游戏竞赛中识字,用字的零部件组字,用粮食农产品加工制作字,用螺母、磁铁、锅碗瓢盆甚至体育用球组字,让孩子们在运动娱乐中体验感受,那一定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诱发孩子们的思维、启发孩子们联想,达到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的效果。

王殿明越想越兴奋,一个寓教于乐的汉字田园便在他脑海里初步形成了。在这同时,他还另有想法,他想为退役军人也创建一个教育培训基地、为石家庄的英雄建一座纪念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一座碑、为乡村振兴多做一点贡献、为石家庄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可是,要建造这样一个田园,首先要有地,而且占地面积还不能太小。

在寸土寸金的省会石家庄,找一块合适的地可不容易。再说了,王殿明也不愿考虑市区,

他要把项目带到农村,支援“三农”建设,为乡村振兴做些贡献,也让项目更接地气。于是,他把目光瞄准了近郊区县的村庄,开始了艰难的寻找。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王殿明已经奔波了很久,很久。

王殿明 1952 年出生在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万庄村,一个历史悠久、民风纯朴的小村庄。儿时,家里很穷,母亲却拿出家里仅剩的半块

窝头送给乞讨的老人,父亲又追出去送给老人半块咸菜疙瘩,这些都在他的心灵深处播撒下了善良的种子。

1970 年,王殿明光荣入伍,来到石家庄的北京军区军医学校服役。这所军校后来改名为白求恩军医学院,崇尚白求恩精神。他也在学“毛选”、学雷锋、学白求恩的氛围中成长,还曾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陆续资助 36 名贫困学生,还经常帮助家庭困难的战友。他在这里工作了31 年,做过通信参谋、军需科长、军务处长,还做过军事教员。他把电话线的明线全部改到地下,后又多次进行扩容,从 30 门陆续增加到1000 门,被评为 “全军后勤三年通讯建设先进个人”;他主持成立了服务中心和采购中心,大搞岗位练兵,使学校的供应保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他注重抓军事训练、兵员管理和部队日常行政管理,由学校受训女学员组成的“女兵方队”,在国庆 50 周年庆典阅兵中收获好评,军务处也被北京军区后勤部评为军队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他本人更是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王殿明乐于助人,最初是通过捐助、扶持等简单的方式进行的。他捐助的汇款单有厚厚的一沓,金额加起来达到 5.6 万元,可部队集资建房时,他个人需要缴纳的 5 万元却拿不出来,不得不借款 4 万余元。

2001 年,王殿明从部队退休,走进了纷繁复杂的社会。他惊讶地发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亟需大量人才,而教育发展却相对滞后,青年人辍学打工的现象很普遍。于是,他选择了继续从事教育事业,并积极响应国家高等院校“扩招”号召,兴学助教,创建高校园区,为高校提供后勤服务。他创办了河北青华苑高校服务有限公司,先后与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特色关爱教育学校等 5 所院校合作办学,创建了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河北现代冶金工业学校等多所院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也以《以育人为本,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题对他的事迹予以报道。

办公司赚了钱,王殿明首先想到的是回报家乡。他看到村里的路面坑坑洼洼,乡亲们一直在喝苦涩的浅井水,就出资为村里铺了水泥路,打了深水井,还给孤寡老人定期送温暖。

可是,他发现,村里原有的纯朴风气也弱化了,家庭矛盾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违法犯罪的苗头。他认识到,只改善家乡的物质生活条件远远不够,必须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于是,他利用村里废弃的坑塘地,开发建设了万和宫,兴建了中华孝道园、中华传统美德石碑、四美公园等旅游景区,创建了“华夏和谐文化第一村”,还组织了“中华新二十四孝”评选,河北省政府研究室调研后发表《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范》一文,对他反哺农村、建设农村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当地乡镇领导说:自从建了万和宫,乡里没有了违法犯罪和上访告状,社会和谐、家庭和睦、人心向善的事越来越多。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论构想,王殿明作为一名老党员,立即投入到宣传“中国梦”的实践中。

他投资在北戴河兴建了一座圆梦园,树起了一座独一无二的“中国梦”碑,并建起了“知青园”“美梦园”“中国梦馆”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景点,自觉宣传、展示、讲解中国梦的精神内涵。中宣部新闻局退休老领导武家奉参观后大为赞赏:圆梦园能让更多人读懂、理解党中央政策方针,体会、明白中国梦的实质内涵和伟大目标,对“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一种敬仰之心、认同之感。

这座圆梦园,是王殿明和公司里的 18 名退役军人一起兴建的,饱含着为党为国的赤胆忠诚和挚爱情怀。因而,每逢有部队、学校组织来参观,他都格外激动,像是迎来了“娘家人”,听到战友们的赞叹,他的心里更是如蜜甜。毛泽东的警卫员兼保管员张正午参观了圆梦园,称赞道:“圆梦园是一个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好阵地,也是一个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在北戴河兴建了一座圆梦园 地生根的涵养基地。”刘少奇的长女刘爱琴参观后,也感慨地说:“在圆梦园系统学习了中华传统和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

多年来,他还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创办了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主编中国第一部《中国和学年鉴》,创作或主编了《和之说》《和千问》《中华新二十四孝》等著作。

他热心慈善事业,先后向全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红十字会、石家庄市和平东路小学以及省市爱心机构、个人累计捐款 500 余万元。全力支持石家庄第十七中学,并担任终身荣誉校长,还长期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自 2019 年初秋起,王殿明便多方奔走,寻找他心目中的那座“汉字田园”的落脚之地。

有个朋友一段时间没看到王殿明,还以为他真的到世界各地旅行了,却又听说他只是在城郊农村转来转去。这位朋友问明了缘由,便给他推荐了一个地方,元氏县的万年村。

王殿明驱车前往,在村前村后转了一圈,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并选定了靠近红旗大街的 300 亩地,与村里正式签订了土地使用《协议书》。可是,就在他基本做好规划,并投入上百万元资金做出开发准备后,却得到了《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再次修订的消息,生态环境保护再度升级。王殿明知道,南水北调工程有明确的环保要求,他也刻意避开了水源保护区的范围。此时,他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的进一步落实,环保政策肯定还会不断升级。于是,在深思熟虑后,他选择了放弃在此地开发项目。放弃虽然有很大的经济损失,总比开工或建成后再受限制要好,损失也要小得多。他认为,自己是在做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如果可能对水源造成影响,那就得不偿失了。他要把这个项目带到更合适的地方,让项目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于是,王殿明继续寻找,栾城、行唐、灵寿、藁城,石家庄所属区县的土地上,留下了他一个个坚实的脚印。这期间,他创建了河北传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为即将开启的新征程铺路蓄力。经过近一年的详细考察和比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好地方。

(待续)

0 阅读:0

帝王将相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