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俄军29架苏-34全部正常现身,乌克兰无人机袭击没有成功

角逐有星间 2024-04-09 05:33:25

4月5日至6日,乌克兰使用无人机,对俄罗斯腹地三座军用机场进行大规模袭击。按照“乌克兰情报总局匿名消息”,俄罗斯空天军(VKS)损失非常惨重:6架苏-34被毁、8架苏-34重伤,还有2架苏-25被炸成废铁、3架图-95MS“可能严重受损”。总之一句话,乌克兰不到100架无人机夜袭,取得的战果比过去两个月鏖战还大,VKS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美元,这可能吗?当然不可能。

一次性损失14架苏-34的传闻让VKS陷入被动

乌克兰说自己夜袭莫罗佐夫斯克机场,击毁6架苏-34并击伤8架的战绩,这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军用无人机虽然表现愈发出色,但现阶段制导精度并不高,这并非技术缺陷,而是先天设计考量。俄罗斯在2022年秋季启用伊朗“小摩托”,是人类第一次将远程自杀式无人机大规模应用战场,实战效果非常好。其展示的远程化、易操作和难拦截特性,也是随后爆炸式发展的根本原因。说白了,俄乌双方竞相发展自杀性无人机,关键在于制造简单、成本低,走的是以数量取胜的路线。高精度制导配件的高昂造价,使得其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在自杀性无人机上。

乌克兰新推出的远程无人机

再加上无人机载弹量低,除非运气极好、精准命中,否则常规战斗部,根本无法对VKS停在地面的战机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在使用无人机袭击俄罗斯机场的一年多时间里,乌克兰一直在无人机上挂载子母战斗部,希望通过覆盖性杀伤,来解决精度和威力问题。从结果来看,这种思路的效果还不错,每隔一阵子总是能有击伤战果。但以50多架无人机,一次性重创/击毁14架苏-34,也是不可能的。这个道理很简单,既无法保证打击精度,威力又有限的无人机,本身不可能对分开放置的苏-34机群,造成这么大破坏,除非是引爆现场弹药。

据称遇袭的苏-34进驻机场卫星图片

苏-34近期开始大量使用1.5吨重制导炸弹,一旦被无人机引爆,甚至产生连环殉爆,确实有波及多架苏-34的可能。但现场视频并没有这种级别的爆炸动静,前后能看到的只有一次当量不大爆炸,反倒是无人机被拦截的爆炸此起彼伏。这与罗斯托夫州州长戈卢别夫声称,当天有一架无人机被击落后,在机场附近爆炸的说法吻合。因此,尽管乌克兰声称自己战绩辉煌,但实际战果很有可能只有消耗的弹药,和那架无人机坠落后造成的8人受伤。

俄罗斯“铠甲-S1”防空系统是拦截无人机的主力

事实上,去年12月乌克兰无人机群,也曾袭击过这座常驻苏-34的军用机场,事后宣称击毁2架,击伤8架(毁伤比相对合理,但依然很难实现的数字),结果其实只轻伤一架。这也是现在远程自杀性无人机的典型困局——攻击距离够,但威力和精度太差。俄罗斯“小摩托”之所以效果那么好,也是因为其主要用来打击民用目标。像能源、电力等民用关键领域,体积又大又脆弱,一轮无人机空袭就足以让整座城市停水停电。

去年12月被无人机袭击击伤的苏-34

至于说这轮乌克兰无人机越境700千米,超远程空袭恩格斯机场,“可能重创三架图-95MS”,概率就更低了。惯性导航误差随距离增加而累计,700千米对现阶段无人机要求太高,精度无法保证。而乌克兰“可能”的措辞,其实就已经透露着心虚。至于在南线炸毁2架苏-25,只能说乌克兰方面忽视了苏-25结实的机身,这款原本定位于低空支援作战的攻击机,很难被无人机携带的子母弹彻底破坏。事实上,这一年多来乌克兰无人机袭击VKS的频率很高,但效果很差,寥寥几次有战果的,也是击伤一到两架,根本不足以影响全局。

袭击发生后机场与苏-34机群一切正常

当然,最决定的证据还是美国人拿出来的。美国“The Warzone”网站在当地时间6日下午,更新了“损失14架苏-34”机场的卫星图片。结果发现29架苏-34照常出现,机场核心区域未见弹坑和爆炸/燃烧痕迹,只有停机坪附近空地,出现了两个疑似弹坑,但距离机场设施和苏-34很远,“袭击没有成功”。“The Warzone”网站认为俄罗斯防空网络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成功进行拦截,但乌克兰无人机也还在不断发展,“这次不成功并不意味着未来也会如此”。按照美乌现在关系,这个结束语可以理解,但从技术发展来说,无人机远程空袭的成本权衡并不好解决。

0 阅读:1

角逐有星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