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要害,深交所“连发十二问”,湖南富豪哑口无言

灰鸽观看 2024-06-13 09:11:59

可别小瞧了交易所的问询函,虽然只是问话,但已属于监管措施之一,尤其对于“心中有鬼”的上市公司来说,问询大多就是“遭殃”的开始。

近日,上市公司*ST和科就正面临着来自深交所的“十二连问”,每个问题都直击要害,搞得*ST和科哑口无言,前后1个月的时间,始终没想好怎么应答,已经向深交所申请了3次延期回复。

关于为什么要延期,*ST和科说:

“由于所涉事项众多,公司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相关资料,为确保回复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ST和科说的也没错,深交所一连十二问,所涉事项确实很多,但这也正是问题所在,上市公司的核心就是主动披露,都披露了,也就不会问了,既然深交所还能问出这么多问题,可见*ST和科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交待清楚。

经验告诉我们,不清不楚的,大多都不那么清白。

虽然深交所连发十二问,但重点非常突出,灰鸽以为,最核心就一点:你*ST和科到底有没有造假?2023年的收入到底是不是真的?

之所以直击业绩是否造假,因为这关系到*ST和科还能否继续作为A股的成员之一存在。

2022年,*ST和科因为扣非利润为负,且扣非营业收入不足1亿,被披星戴帽,背上了退市风险警示的标签。

按照规矩,如果*ST和科2023年利润仍然为负,且营收仍然不足1亿的话,就将被终止上市。

如果按照*ST和科的2023年报数据,营收1.44亿,已经完美过关,但深交所对于这1.44亿的来路却是耿耿于怀。

比如,前三季度营收只有6650万,第四季度却一下子蹿出了近8000万。

比如,前五大客户销售总额占了84%,但前一年五大客户销售总额占比才48%。

比如,水处理设备并非公司主业,2022年营收只有1200万,但2023年一下子蹿到了1.12亿。

一句话,惊喜都凑到一起了,这也太巧了,*ST和科确实不好回答。

而在业绩是否造假之外,深交所还提出了灵魂一问:*ST和科已经连续5年扣非亏损,这样一家公司,真的有持续经营的能力吗?

实际上,哑口无言的不只是上市公司,还有实控人赵丰,这个以资本猎手的身份收购了*ST和科的湖南富豪,正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中,实在没有颜面对公司的业务评头论足。

对于赵丰,不管有没有内幕交易,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板,如果心思都放在炒股上了,很难让人相信他能经营好一家实体企业。

而从赵丰的经历来看,本身就脱胎于券商公司,曾是“资深保代”和“投行骨干”,擅长的就是资本运作,但这些技能,恐怕很难在实体企业中发挥出实质性作用。

2020年,赵丰曾出人意料地空降上市公司东方网力董事长,任职一年多,没什么建树,东方网力因财务造假退市,赵丰个人也被罚款150万。

而离开东方网力后,赵丰就搭建起了自己的资本平台“丰启系”,2021年6月收购了兴民智通,2022年9月又拿下了和科达(就是现在的*ST和科)。

两家公司控股权收购一共耗资5亿,赵丰哪来的钱呢,当然是借的,要不怎么叫资本运作高手呢,深交所的问询函中也问到了赵丰的借款情况:钱到底还了没?

这背后也有个巨大的坑,如果赵丰没法还钱,对方一起诉,股权就可能被司法冻结并处置,而*ST和科就可能换实控人。

看起来,目前的赵丰是深陷资本漩涡,正应了那一句“淹死的都是会水的”,5亿的投入成本,目前折合市值仅剩3亿,已浮亏两个亿。

而最麻烦的是,*ST和科目前正面临终止上市的风险,如果过不了这一关,赵丰在*ST和科的投入恐怕就要打水漂了。

不过,相比赵丰目前的窘境,*ST和科之前的两任实控人们却是赚得盆满钵满。

*ST和科全名“深圳和科达精密清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上市的时候原本有3个实控人,现在看来,他们IPO就是来卖公司的。

2019年,三年限售期刚过就开始筹划卖股,2020年就实现了成功清仓,三人把合计29.99%的持股卖给了江苏富豪金文明,套现6.6亿。

而接盘的金文明也是个做倒手买卖生意的,执掌了两年后也开始找下家,就迎来了第三任实控人赵丰。

当时赵丰只受让了16%的股权,交易价4亿,金文明手里还留下了13.99%的比例,但之后通过其它套现方式也卖得差不多了,最新股东信息显示,金文明持股仅剩5%,以减持区间的股价来测算,应该是已经收回当初6.6亿的投入成本了。

击鼓传花,最后一个人买单,接下来,就看赵丰如何脱身了。

当然,最无辜的还是普通股民,甭管怎么传,都是兜底的。

0 阅读:6

灰鸽观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