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现9个亿,前三大股东集体逃离,把赚钱的公司卖给了国资

灰鸽观看 2024-06-10 19:55:52

既然是赚钱的公司,为什么还要卖掉?

没办法,与资本收割相比,靠实业赚钱的速度太慢了,股权一卖,N个亿进帐,要是只靠公司挣利润分红,那得凑多少年才能用上“亿”这个单位啊。

日前,上市公司瑞联新材发布公告,前三大股东集体逃离,拟向青岛国资转让股权,并放弃部分表决权,而交易完成之后,青岛国资将成为新的实控人。

瑞联新材实控人的变更,正是“经营公司不如卖公司”的真实写照,而且,卖了个好价钱。

根据公告的股权转让协议,转让价55.93元/股,而签协议之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过才36元/股,溢价率高达55%。

如果55.93元的交易价很公道,那就是股民不识货了,瑞联新材上市4年来,一直在破发中度过,瑞联新材的大股东们太委屈了。

资料显示,2020年瑞联新材IPO时发行价113.72元,以发行价为参考的话,青岛国资都算是半价接盘,捡了大便宜了。

当然,到底是不是股民不识货、国资捡了大便宜,只有留给时间去证明,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瑞联新材的IPO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为了卖公司而来。

其实,瑞联新材的前身原本就是国资企业,这兜兜转转一圈,又绕回来了,但身价却是倍增。

1999年,西安高华电气与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共同出资组建了西安高华近代电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就是瑞联新材的前身。

后来改制变民营,经历了一段纷繁的历史,2015年才完成股份制改造,2016年成功登录新三板。

在新三板待了两年,然后尝试创业板未能成功,之后科创板开板,才于2020年得以成功上市。

瑞联新材的股东结构有些与众不同,主要是投资机构领衔控制了公司,而真正经营公司的管理团队的持股比例并不高。

当然,IPO的时候大家是一片祥和的,创投与管理团队缔结成了一致行动人,但创投之所以叫创投,IPO就是终点,是不太可能跟上市公司长相思守的,于是协约期满后就又各自为政了,瑞联新材回到无实控人的状态。

都不想当实控人,可能很大原因是实控人减持太受限制,而如今青岛国资接手成为实控人后,创投们减持套现就更无拘无束了。

股东信息显示,前三大股东合计持股约37%,但本次拟转让给青岛国资的股权只有11.74%,套现了近9个亿,而剩余股权即使按照二级市场30元的价格慢慢卖,也还能再套现至少11个亿。

这个账很容易算,卖公司可得20亿,而且是即时到账。

而瑞联新材上市4年来累计分红4.26亿,相当于平均每年1.06亿,以前三大股东37%的持股比例测算每年可到手大约4000万,靠分红凑20个亿要50年。

当然,创投机构挣的就是这个快钱,也合理合法,只是苦了当初被瑞联新材的故事忽悠进场的股民们。

发行价113元,只有IPO的前4天股价超过了发行价,之后就一直破发,前4天抱着长期投资理念进场的股民应该都是哭着离场的。

如果还有一直持股到现在的,那肯定是真爱,只是这个爱的代价有点不菲。

当然,该跑的跑了对于瑞联新材也不是件坏事,从无实控人到有实控人,从民营变成国资,这就有了靠谱的责任主体,国资也会对瑞联新材的发展做长远打算。

不管怎么说,国资是相对负责的,股民也就不用再担心三天两头控股股东会跑了。

客观地说,瑞联新材的底子并不差,主营液晶、OLED显示材料,这是长久生意,瑞联新材原本的技术和份额在全球市场范围内也居于领先地位,国资有发挥的基础和空间。

目前有挣钱能力,上市4年来每年都有过亿的净利润,账面上也不缺钱,足有近10亿的货币资金,也没有什么借款,整体负债率只有10%。

能挣钱、无债务,这可能也是三大股东敢于溢价55%叫卖的底气,但一级市场的交易价不代表二级市场的认可度,接下来瑞联新材如何走,就要看青岛国资的手段了。

1 阅读:2868
评论列表

灰鸽观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