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是药三分毒”论调,既耽误自己,也祸害别人

祥一言 2024-05-02 21:02:43

下面的内容节选自网络,很有意思,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

网友甲:乙肝发病的危害是伤肝,吃药虽然能抗病毒,但是“是药三分毒”,药物本身也伤肝,所以我一直认为劝检查一切正常的人抗病毒的都不是好东西!

以下是网友乙对上述言论的批判,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内容如下:“国家对于乙肝的大政方针和治疗原则是应治尽治。世界卫生组织的治疗原则是建议所有年龄大于12岁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抗病毒治疗!”

“建议你在乱放屁之前,去认真学习一下国家相关的指南、共识,例如《谷丙转氨酶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关于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2022、《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还有世界卫生组织的乙肝相关指南。”

“整天说什么是药三分毒,不知道还有另一句话叫两害相权取其轻吗?现在的乙肝抗病毒药物,副作用已经很小了,并且产生副作用是小概率事件。退一万步讲,就算抗病毒药物三分毒,但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危害和终点事件是肝硬化、肝癌、肝衰竭!该如何选择,用脚趾头也能选对吧!”

最后一句话很解气:“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又无知又自以为是!!!”

2020年版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是这么描述药物的不良反应的:

少见、罕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口服抗病毒药物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但在临床应用中确有少见、罕见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肾功能不全(主要见于阿德福韦酯治疗)、低磷性骨病(主要见于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治疗)、肌炎(主要见于替比夫定治疗)、横纹肌溶解(主要见于替比夫定)、乳酸酸中毒等(可见于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应引起关注。建议治疗前仔细询问相关病史,以减少风险,对治疗中出现血肌酐、CK或者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并且伴相应临床表现者如全身情况变差、明显肌痛、肌无力等症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应及时停药或者改用其他药物,并且给予积极的相应治疗干预。

2022年版的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已经删除了这段内容,因为可能造成少见、罕见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如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已经淘汰出局,现在首选的药物比如恩替卡韦、丙酚替诺福韦、替诺福韦、艾米替诺福韦,长期服用的安全性总体很好。

当然需要明确一点,我并不是鼓吹现在的口服抗病毒药物安全无毒,和喝白开水、吃大米饭一样。不是的,的确有少数的患者会出现头晕、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但是这些问题,通过恰当的处理可以改善,通过换用其他药物可以解决。

1998年以前,慢性乙肝没有特效药物,因为乙肝相关的肝硬化、肝癌、肝衰竭造成的死亡病例太多太多!

1998年拉米夫定上市,此后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相继问世,慢性乙肝已经变成一个可以长期稳定控制的慢性病,经过规范的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健康长寿。

我亲自诊疗的慢性乙肝患者数以万计,我同时也是中西医结合的全科医生,我也治疗大量的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我的体会是,慢性乙肝远比这些常见慢性病要更容易治疗,也更有效。

相对于乙肝病毒持续或者间歇复制诱发的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衰竭、乙肝相关性肾病等等,这些所谓的不良反应,简直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抗病毒治疗的决策是建立在权衡利弊基础上的,利远大于弊,那就积极抗病毒治疗!千万不要被所谓的“是药三分毒”的论调给耽误了!!!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门诊部 王春喜

0 阅读:50

祥一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