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区司令对调,许世友不愿离开南京,主席摆开象棋:只好老将先动

品读古今 2024-04-05 16:08:3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共设立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中南和华东六个大军区,军区内党政军呈一体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合理、更高效的调配资源。

1955年,经过朝鲜战争和剿匪战争后,我国的安全形势已经大大好转,经济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原有的军区体制逐渐不适用。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委在六大军区的基础上,重新划分设立了沈阳、北京、内蒙古、兰州、新疆、西藏、成都、昆明、广州、武汉、南京和济南12个大军区,后鉴于台湾海峡的局势日益紧张,又成立了福州军区,辖福建和江西两省。

1967年和1968年,内蒙军区和西藏军区先后被降为省级军区,最后形成了11个一级大军区的格局,此后这个格局保持了很多年。

第一代大军区司令员基本上是各野战军的主力战将,他们或是兵团级司令,或是担任过王牌军军长,具备丰富的军事和政工经验。

各个军区司令员的任期时间各不相同,任期时间较短的有福州军区司令员叶飞,前后任期时间大约一年。昆明军区司令员谢富治,前后任期时间大约两年。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前后任期时间大约三年。沈阳军区司令员邓华,前后任期时间大约四年。成都军区司令员贺炳炎,前后任期时间大约五年。

剩余的八位大军区司令员的任期时间,都超过了十年以上。其中的南京军区第一任司令员许世友,在任时期18年,是军区司令员中任期最长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军区原隶属于华东军区,1955年军区改革时,老华东军区被一拆为三,分别是南京、济南和福州军区。

一直以来,华东军区的领导机构主要来自三野,老三野下辖四个兵团,兵团司令员分别是王建安、陈士榘、宋时轮、叶飞,都是开国上将。

而且,这次军改的主要负责人又是粟裕,按理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南京军区司令一职从以上几人中产生比较合适,但是为何最后反而给了长期在山东军区主持工作的许世友呢?

其实,许世友能担任南京军区司令是有原因的。

济南战役后,许世友被任命为山东军区司令员,此后一直镇守山东,缺席了解放战争后期的历次重大战役,这对性烈如火、喜欢打仗的许世友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遗憾。

因此,朝鲜战争爆发后,许世友就一直主动请缨,强烈要求上前线打仗。不过中央考虑到山东的重要性,一直没让他动。直到1953年才任命许世友为3兵团司令,赴朝参加了夏季作战,不过不久后战争就结束了。

第二年许世友一回国,就被任命为华东军区的第二副司令。当时陈毅是华东军区司令,被调到中央国务院做副总理了,华东军区第一副司令是粟裕,也去中央做了总参谋长,所以华东军区的工作大半是由许世友主持的。

后来许世友又成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要知道副总参谋长和资深的大军区副司令员,在部队级别里属于二等二级,而正兵团级属于三等一级。

可以收,此时的许世友,已经和三野四大兵团司令拉开了距离,因此在1955年华东军区改编为南京军区时,许世友担任司令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许世友主持南京军区工作后,做了不少实事。在部队积极练兵,大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并且改革试验成功。

在特殊时期,许世友顶住压力完成了长江大桥的建设,为了验证大桥质量,许世友特意调了一个坦克装甲团从桥面上走过,大桥丝毫无损。

虽然各军区司令员在任上都干出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毛主席从更高的角度考虑,如果军区司令员一直由同一个人担任,不仅容易产生懈怠情绪,还很有可能滋生山头主义,这对军队建设和国家发展非常不利。

由此,毛主席萌生了让军区司令对调的想法。

1973年,邓小平恢复工作,从江西回到了中央。对于邓小平的归来,毛主席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邓小平回到北京没几天,毛主席就在自己办公室召见了他。两人平时都是烟不离手,毛主席主动递给邓小平一根烟,随后就国内外形势聊了起来。

快结束时,毛主席向邓小平问道:

“现在让你干工作,你还敢干吗?”

邓小平果决而有力的回答道:

“敢干!”

毛主席又接着问道:

“你打算怎么干呢?”

邓小平回答道:

“实事求是。”

毛主席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说到:

“如今我们军委共分管着十一个大军区,其中三个军区成立不久,其余八个军区的司令都是老将了,位高权重!”

毛主席虽然没有明说自己心中的忧虑,但是邓小平他立即明白了毛主席话里的意思。

从古至今,手握重兵的将军总是会受到防范,因此往往一旦进入和平时期,统治者们便会开始削弱将领的权力。

虽然我军在很早就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彻底杜绝了将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现象,但是就像前面所讲,一个人在同一个职位上待久了,难免会出问题。

于是,邓小平回答到:

“主席,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是有所关注的!我有一个建议,让八大军区司令对调!”

这正是毛主席想要听到的,他抬头想了一下,随后对邓小平说到:

“看来将你这个军师请到北京来工作,是个很正确的决定,你的建议很好,具体谁和谁对调,你仔细研究一下,给我一个章程!”

就这样,八大军区司令对调拉开了帷幕。

很快,邓小平出好了军区司令对调的方案,为此,毛主席召集十一个军区的司令和政委来北京,召开在政治局会议。

会上,已经八十岁高龄的毛主席对着各个军区司令和政委直言不讳地说到:

“一个人在同一个位置上待久了,就变油了,工作也开展不好了!”

众人都听出了毛主席话中的意思,心里暗暗捏了一把汗。随后邓小平宣布了八大军区司令对调的方案,具体为:

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和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和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和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对调。

剩余的三个军区,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都刚刚上任不久,保持不动。

对于这份调令,各个司令反应各不一样。

有的对毛主席和中央的决议积极配合,比如北京军区司令李德生。李德生当时不仅是北京军区司令,还是毛主席亲自提名的国家副主席,毛主席特意找李德生问道:

“我准备将你调到沈阳军区,和陈锡联互换!可是这边才刚刚当你当国家副主席,这样一来对你来说变动会很大啊!”

李德生笑着说道:

“毛主席!您只管下令,我明天就先辞掉副主席的职务,听您的任命,直接去沈阳军区上任!”

李德生的话让毛主席很是欣慰。

不过也有人对这个调令不太乐意,比如许世友。许世友在南京军区司令任上待了将近20年,他就不愿和广州军区司令丁盛对调。对此,许世友说:

“毛主席曾经答应过我,让我永远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我可以不和丁盛对调!”

其实,毛主席确实说过这样的话不假,不过那是在特殊时期。当时许世友受到四人帮冲击,毛主席为了保护他,曾让他搬进中南海住了四十多天,还向许世友保证:你许世友永远是南京军区司令。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形势不同当初,况且八大军区司令对调,本就自毛主席的意思。

对于许世友,毛主席是很了解的。许世友早年在少林寺当过和尚,学的一身武艺,性格直率,嫉恶如仇。

红军时期,许世友受张国焘事件牵连,受到了一些不公正待遇,是毛主席出面处理了这件事情,还了许世友和红四方面军大批将领一个清白。

从此,许世友是打心眼里崇拜敬重毛主席,他不止一次说过,他最服的人就是毛主席。

毛主席也知道,许世友不愿对调,不是存心要和中央作对,而是脑筋一时没有转过来,于是笑着说道:

“这个许和尚!倔脾气就是改不了,你们去通知许世友,就说我要见他!”

几天后,许世友来到了中南海,见到了毛主席。许世友知道主席这次叫他来,是因为军区司令对调一事,所以心中有点忐忑。

见了面后,毛主席亲切的和许世友寒暄了一阵,然后让人摆了盘象棋,邀请许世友一起下象棋。

许世友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毛主席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这时也不好推脱,只好硬着头皮上。

毛主席让许世友先走,许世友盯着棋盘看了看,将一个小卒拱过了河。毛主席看了许世友一眼,意味深长的说到:

“一上来就想过河,还真像你许大司令的风格啊!”

接下来该轮到毛主席了。毛主席想了很久,然后把自己的将往前走了一步。

毛主席的下法让许世友感到十分奇怪,他知道毛主席是下棋高手,但是第一步就走将却是他没有见过的,奇怪的问道:

“主席!象棋上将帅不能见面,哪有第一步就挪动自己的将的!您这下法我看不懂哦!”

毛主席笑着说道:

“哎!人老了!人老了!指挥不动人家了,那我这个老将只好先自己动动了!”

许世友顿时懂了毛主席的意思,也明白了毛主席的良苦用心,他立即站起来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说到:

“毛主席!我永远是您的兵,您指到哪里,我许世友就打到哪里,绝对不会有二话!”

见许世友如此表态,毛主席也会心一笑:

“这就对了嘛!”

当即让人把棋局撤走,这盘棋已经没有再下的必要了。

许世友回去后,立即收拾东西赴广州军区上任。在八个军区中,他和广州军区司令丁盛的交接速度是最快的。

广州军区担负着守卫我国南疆的重任,当时越南已经有蠢蠢欲动的迹象,许世友到任后,立即着手军队建设,加强边境防卫。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许世友作为开国上将,又是广州军区司令,顺理成章的担起了指挥重任。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为许世友的军事生涯再次添上辉煌的一笔。

后来邓小平还和许世友开玩笑说:

“许和尚!如果当初不让你去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你哪有机会指挥这场大仗啊!当初你还不乐意去广州上任呢!”

许世友憨憨一笑说道:

“首长用心良苦啊!如今我老许才反应过来!”

在这件事情上,毛主席展现出了高超的智慧。面对许世友的疑虑和不安,毛主席并没有用命令威压许世友,而是通过下棋将自己的意思巧妙的传达出来,取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真可谓高明!

0 阅读:106

品读古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