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原飞骑

追寻一下历史 2024-05-18 20:22:43

1934年的冬季,完达山脉东麓的雪原上,出现了一支快速飞行的小部队。它一夜能行200多里路,日本鬼子追它追不上,“剿”又剿不到,白天还在百里之外,半夜就摸到据点,贴标语,打冷枪,闹得鬼子日夜不得安宁,大伤脑筋。这支神出鬼没的小部队,便是饶河反日游击队。

饶河反日游击队创建于1932年10月,开始是一支以朝鲜队员为主的部队,活跃在饶河、虎林、宝清、富锦、同江等县的抗日游击区,是虎饶地区战斗力较强的一支抗日武装。1934年8月,大队长张文偕在虎林三人班战斗中壮烈牺牲后,中共饶河中心县委决定李学福继任队长。

1934年9月,为了粉碎敌人的冬季“讨伐”,李学福把游击大队分成几支小型战斗队,分别派到各抗日游击根据地负责建密营,把守关卡、组织军事训练、准备冬季服装、筹集粮食等工作。入冬后,为适应冬季雪原作战的需要,他挑选出80余名年轻力壮的战士,进行滑雪技术训练。

滑雪队的装备完全是自己动手白手起家,没有材料大家凑;没有工具向群众借;没有经验自己摸索。经过不断研制,不断改进,终于把滑雪板制作出来。没过几天。80余人的滑雪队便全部装备起来了。

大东沟是天然滑雪场。滑雪训练刚开始时,战士们穿上滑雪板,两只脚就不听使唤了,有的还没迈步就先摔起跟头来有的棍子一撑两个板子就向前分了岔。仰面朝天的,碰上树茬的,两人“撞车”的,滚下半山腰的,各种姿势都有。只要一打滚,浑身就糊上一层厚厚的白雪,只剩两只眼睛露在外面。这时大家就哄笑起来:“看哪!看白熊呵。”“欢迎!再来一个!”话音未落,自己也滚了下去。就这样,滑雪训练场笑声荡漾,此起彼伏。

经过一个多月的勤学苦练,每个战士都熟练地掌握了滑雪技巧,能够在雪地上自由地飞行。说声出发,把身子向前一倾,棍子往后一撑,一溜烟就飞出十来里地,过去要走一夜的路程,现在一转眼的时间就飞到了。被战士们视为第二号敌人的风雪,如今,却成了滑雪队最惬意的盟友了。常常是几个队员晚上一气滑到敌人据点附近,迅速贴上标语再飞快离去。

白天敌人发现后又撕掉,晚上又贴上去。有时还向据点里的敌人放冷枪,等到大股敌人出来讨伐时,战士们早已返回宿营地舒服地躺在热炕上了。有时滑雪队在一个屯住下,故意放个风出去引诱敌人,待日伪军疲于奔命地赶到时,游击队战士早已远走高飞。有时部队分散成许多小股,漫山遍野地滑来滑去到处留下滑雪队的踪迹,敌人像钻进迷魂阵,弄不清游击队的人数和去向。

这年冬季,队长李学福采取“敌人集中,我军分散,敌人分散,我军集中”的战术,率领饶河反日游击队在爆马顶子、大叶子沟、大洼河、十八垧地、关门嘴子等地与敌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游击战,使日伪军受到很大打击。

1935年1月中旬,敌人不甘心失败,又从佳木斯等地调来800余名日本精锐的步兵和骑兵,继续进攻游击队。这时,游击队改变战术,把分散的队伍集中到大旺砬子一带,迎击敌人的进攻。1月29日,敌军前来进攻,游击队在李学福和崔石泉的指挥下,埋伏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同时让十几名滑雪队员埋伏在积雪较深的险要地段,以便出奇制胜。

然后游击队派部分队伍诱敌深入,当敌军进入伏击圈时,游击队战士发起猛烈袭击,滑雪队迅速接近敌群,勇猛冲杀,敌人顿时兵慌马乱,游击队立即发起全面攻击。战斗持续一天,敌军大量伤亡,包括冻伤在内约达百余人,游击队仅伤6人。2月10日,李学福又率队夜袭爆马顶子,击毙伪军连长以下百余名,其余全部缴械。这次战役获得许多军需物品,最后收复了爆马顶子。

至此,敌人的冬季“讨伐”不得不暂时收场。游击队不仅保住了根据地,而且数量增加到250余人。饶河游击队反“讨伐”的胜利,鼓舞了人民群众和其他反日武装的斗志和信心,在饶河地区树立了一面胜利的旗帜。

——贾雪虹

摘自黑土风云录

0 阅读:1

追寻一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