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毛泽东被捕后押去处死,路上靠两银元脱身,后被农民搭救

强强谈历史 2024-06-14 20:04:34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前夕,毛泽东遭遇了他一生中最为惊险的一幕——被捕。

这也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被捕,而且被捕后,他的结局只有一个——被杀。

当时,我国处于白色恐怖时期。

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了残酷的清洗。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不得不四处转战,躲避敌人的追捕。

可即使他巧妙伪装了自己,伪造了身份证明,还是抵不过被捕。

当时,民团与国民党勾结,打算将毛泽东押送到总部处死。

在这生死攸关之际,毛泽东也不由得发起了愁......

不幸被捕

时间回到1927年的初秋,江西的山间小路上,三位风尘仆仆的旅人匆匆行走。

他们自称是安源煤矿的采购员,但那锐利的目光和坚定的步伐透露出他们与众不同的身份——他们是革命的火种,是被时代选中的人。

领头的那位,正是青年毛泽东。

当时,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了革命,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残酷的镇压。

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不得不化装成普通商人,秘密前往铜鼓,准备发动一场至关重要的起义——秋收起义。

9月5日,经过连日的奔波,毛泽东一行人终于到达了张家坊。

他们的双脚已被磨破,疼痛难忍,但为了革命的需要,他们决定在此稍作休息。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挑战。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客栈外突然传来了一阵喧哗,紧接着,一群手持武器的民团冲了进来。

这些民团成员,是当地地主组织的武装力量,他们在国民党的指使下,四处搜捕共产党员。

面对突如其来的搜查,毛泽东和战友们并未惊慌,他们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身份证明,试图以此蒙混过关。

然而,这次他们面对的民团队长似乎并不买账,他傲慢地下达了抓捕命令。

就这样,毛泽东等人在不明不白中被捕了。

他们在张家坊的客栈外,目睹了许多同他们一样命运的人。

这些人,有的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有的却只是无辜的百姓。

很快,毛泽东就知道了。

民团抓捕他们,并非出于对主义的信仰或对法律的尊重,而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望。

他们准备用人命来换钱。

有钱则放人,无钱则以共产党的名义处决,他们打算以此向国民党邀功请赏。

这让毛泽东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庆幸,也看到了逃脱的希望。

由于毛泽东在被捕时表现得十分合作,态度沉着,民团并未对他们施加绳索。

而正是这个小小的疏忽,成了帮助他们逃脱的关键。

团丁们押送着他们,一行人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毛泽东的心思却在不停地转动,思考着如何利用这个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团丁们的态度也从最初的警惕变得逐渐放松。

毛泽东观察着他们,发现随着接近总部的距离越来越近,团丁们的戒备心也随之降低。

他们开始抽烟、聊天,对被押送的人也不再像之前那样严密监视。

毛泽东知道,他等待的时刻即将到来。

他故意放慢脚步,与潘心源和易子义交换了一个眼神,低声询问他们身上是否还有可以用来贿赂的钱。

潘心源心领神会,但表示身上的钱不容易立即取出。

毛泽东听后,只能放弃拿钱,转而寻找其他逃脱的机会。

可是,到底怎么做,毛泽东心里还是没谱。

绝境逃生

虽然没有很好的逃脱办法,但却丝毫不妨碍毛泽东与押送他们的团丁交谈。

毕竟,只有先了解他们,才能找到出逃办法。

很快,他就发现,这些团丁并非都是铁石心肠,他们中的一些人也许可以被说服。

找好目标后,毛泽东就开始了他的计划。

他逐渐放慢脚步,装作受伤的样子,以此引起团丁们的同情和注意,当然也就借此落到了队伍最后面。

团丁们看着这个一瘸一拐的“犯人”,心中不觉生出了一丝松懈。

目睹这一切的潘心源,却立刻察觉到了毛泽东的意图。

因为他知道,毛泽东不会无的放矢,每一次行动背后都有深意。

他迅速地向易子义传递了信号,两人都做好了随时行动的准备。

毛泽东继续他的表演,他向团丁哀求:

“老哥,我这脚疼得厉害,你看能不能行个方便?”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哀求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仿佛是因为疼痛而无法正常行走。

他假装无意间,用脚提到了一块石头。

这时,口袋里的银元突然发出清脆的响声,这响声在寂静的山林中显得格外清晰。

团丁的目光立即被吸引了,他们的眼神中露出了贪婪的光芒。

毛泽东趁机与其中一个团丁交谈,他询问团丁的姓名和家境,表现得很亲切。

等取得信任后,他从口袋里掏出两块银元,递给团丁,请求他放自己一条生路。

团丁接过银元,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被贪婪所取代。

他低声告诉毛泽东,前方的山林是一个逃跑的好地方。

毛泽东心中一喜,他感激地道谢,然后迅速往回走了几步,放下一些铜板作为“伪逃跑路线”。

这是他精心设计的陷阱,为了让追捕者误以为他会继续沿着大路逃跑。

团丁们被成功误导,他们的目光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那些铜板上。

就在这时,毛泽东迅速拐进了山林,他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了茂密的树林中。

当“黄大哥”意识到毛泽东已经消失在视野中,他才恍然大悟,大声疾呼:“跑了一个,跑了一个!”

然而,这已经太迟了,毛泽东的身影早已融入了茫茫山林之中。

消息迅速传到了潘心源和易子义的耳中。

他们知道,这是他们等待已久的机会,是逃脱的黄金时刻。

如果错过,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重获自由。

毛泽东的逃脱不仅为他自己争取了生机,也为他们创造了混乱的局面。

正如毛泽东所预料的,那些追赶他的团丁在发现路上的铜板后,立刻被误导,认为他正沿着这条路线逃跑。

而此时,潘心源的一声怒吼,如同晴天霹雳,震慑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你们青天白日到处抓人,搞啥鬼名堂,我要到吴县长那里告你们!”

团丁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吼声惊得呆立当场。

易子义抓住了这个机会,他迅速地向稻田方向奔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掩护毛泽东,分散追兵的注意力。

民团队长见状,急忙吹响了哨子,试图恢复秩序,同时命令一部分团丁继续追捕“逃犯”,自己则带着一队人马朝着易子义追去。

潘心源见状,立刻大声呼喊:“弟兄们还不赶快跑啊!”

他一边喊着,一边带头拼命跑,整个队伍瞬间乱成了一团。

那些被无辜抓来的民众趁机四散逃命。

民团队长这时才恍然大悟,意识到那三个没有被捆绑的人才是真正的共产党。

很快,潘心源和易子义被抓住并捆绑了起来,民团队长这时才意识到,那个自称“张先生”的人,才是他们要追捕的共党头子。

团丁们在山林中搜了许久,却始终没有找到毛泽东,他们累得筋疲力尽,饿得肚子咕咕叫,只能在一个水塘边无奈地骂娘。

明明这边只有一条路,怎么就找不到那人呢?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毛泽东其实就躲在他们附近。

千万别被发现

原来,自知身份已暴露,毛泽东就开始往丛林深处逃跑。

可身后的声音越来越近。

此时,毛泽东的面前只有一片隐蔽的水塘。

没有办法,毛泽东只好纵身跃入水中,幸好这边的水草长得比较高,能够巧妙的遮住毛泽东的身影,帮助他暂时躲避了追兵的视线。

但是,追兵的脚步声并未远去,他们在这里停留了许久,毛泽东只能蜷缩在水中。

此时他的衣物已被冷水浸透,随着夕阳西下,寒意渐渐侵袭着他的身体。

他忍受着饥饿和寒冷,一动不动,只有心中的信念在支撑着他坚持下去。

夜幕降临,追兵终于放弃了搜索,四周恢复了死寂。

毛泽东这才从水塘中探出身来,身体已经僵硬,每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

他失去了鞋子,双脚被沙土磨伤,泥泞沾满了全身,但他的心依旧坚定。

在黑暗中,毛泽东摸索着前行,尽管身体已经达到了极限,但他的意志并未崩溃。

他知道,自己肩负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安危,更是整个革命的希望。

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反革命政变已经给共产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而他,不能让同志们的努力因为他而白费。

稍作休息后,毛泽东再次站起身来,尽管前路未知,尽管身体疲惫不堪,但他的脚步没有停歇。

他坚信,只要不放弃,就总有一线生机。

夜色中,他的身影显得更加孤独而坚定。

可是,一天没有吃饭的他饥渴交迫,体力早已耗尽。

他赤着脚,步履蹒跚,几乎每迈出一步都感到钻心的疼痛。

就在他几乎要支撑不住时,一个砍柴的农民出现在他的视线中。

毛泽东急忙加快步伐,追上了这位农民,用尽最后一丝力气问道:“老乡,您知道去铜鼓应该怎么走吗?”

农民看着眼前这位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人,露出惊讶的表情:“你已经到铜鼓了。”

得知自己已经到达目的地,毛泽东心中紧绷的弦稍微松了一些,但随即身体一软,险些摔倒。

农民赶忙扶住他,说道:“你这样撑不住的,跟我回家休息一下吧。”

毛泽东犹豫了,他不想给这位好心的农民带来麻烦。

但农民似乎看出了他的担忧,接着说:“你不是民团的人,应该是农民协会的吧,你们都是好人,我愿意帮你。”

就这样,毛泽东被农民带回了家。

农民家里并不富裕,但他们还是拿出了家里珍藏的食物。

毛泽东见状,从口袋里摸出了仅有的两块钱,递给了农民:

“这两块钱你拿着,帮我买些必需品。”

农民起初拒绝,但在毛泽东的坚持下,他收下了钱,为他买来了草鞋、伞和食物。

在农民家里休息了一晚,毛泽东第二天继续了他的征程。

几天后,毛泽东在铜鼓县发起了秋收起义。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队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我国革命开辟了新篇章。

而这次被捕事件,也是毛泽东一生唯一一次被捕。

此后,无论革命形势如何发展,他都没有陷入险境。

而这次成功脱困,除了他的智慧与勇气外,还得益于当时偶遇的那位农民。

这也再次证明了“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那句古话。

毛主席毕生革命为农民,农民自然也不忘这份鱼水情。

也正因此,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才能绵延不绝。

不吝啬善意,终将收获更多惊喜。

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持续积德行善的人。

这也正是毛主席“吉人自有天相”的原因。

0 阅读:143

强强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