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廖锡龙:资历平平,对越反击战中少有的表现出色的将领

仲歆史说 2023-06-03 08:55:38

一提起对越反击战,最为人所熟知的解放军将领肯定是许世友将军,但实际上许将军因为战斗中部队的巨大伤亡一直为人诟病,他在越南的表现并不算我军将领中十分出色的。而提起廖锡龙上将,别看参战前他在军中默默无闻,最后反倒成为了一名表现出色的将领。

平平无奇的廖锡龙

廖锡龙并非出身将门,他的家庭十分普通,战争岁月里,廖锡龙随家人一直过着逃避战乱的流浪生活。新中国成立以后,廖锡龙和家人总算安定下来,还在国家的帮助下上了学,他一直没有忘记战争带给他的阴影,决定长大后参军,用手里的钢枪保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廖锡龙最初只是军营里的普通一兵,但他训练刻苦,身体条件又很不错,很快就成了部队里的尖子,还曾在全军大比武中夺得过昆明军区第一的好成绩。由于廖锡龙军事素质过硬,他深受部队领导的喜爱和重视,慢慢走向了干部岗位,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前,廖锡龙已经升任副团长一职。

其实对于廖锡龙这样从普通战士晋升上来的干部,副团级已经算是天花板了,想要更进一步,除非有特别的立功表现,但军人是用来打仗的,和平时期没有那么多立功的机会。廖锡龙也没想到,国家承平已有20年,自己居然正好赶上了一场大战。

1979年爆发的班绕散战斗廖锡龙的第一次实战,别看他此前从来没上过战场,却表现得游刃有余。当时我军拿下主要战场的胜利后,开始按原定计划撤军,被打残的越南守军开始沿线反扑骚扰我军,越南兵的黑枪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杀伤,

廖锡龙的部队接到任务,要组织官兵掩护大部队撤离,将越南追兵的威胁消灭在萌芽中。廖锡龙将自己过去受到的严苛军事教育与实战情况相结合,拿出来一套战术非常漂亮的作战方案,得到了部队上下的一致称赞。

廖锡龙的部队与越军激战了整整三天,在自身损失不大的情况下,足足消灭了300多名越军士兵,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因其优异表现,廖锡龙得到了火线晋升,成为了解放军11军31师91团的团长。

从这时候开始,廖锡龙真正完成了从兵到将的蜕变,他的军事生涯迎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未来更是有着无限可能。廖锡龙同样知道这一点,但他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在团长位置上潜心磨练了三年,最终被部队安排进入军事学院深造,廖锡龙将会得到国家和军队的重用。

一战成名

从1979年解放军撤军到中越边境风云再起,中间有几年的时间差,廖锡龙借着这个时间完成了军事学院的学习,他的战役战术指挥能力过去完全是基于战场情况的随机应变,但现在有了军事理论的加持,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随着中越边境冲突再次爆发,廖锡龙迎来了展现自己军事指挥能力的机会。此时他已经是31师的副师长,而31师又被安排为收复者阴山的主攻部队。廖锡龙正是在这一战里打出了自己的威风。

廖锡龙接到主攻命令的时候,心情其实是很忐忑的,他了解越军在者阴山的布防情况后,立即意识到这仗不好打。一是因为者阴山这个地方本就易守难攻,越军又在这里修建了完备的防御工事,我军还处于低打高的不利位置,所以硬拼肯定会给部队造成极大伤亡,只能智取。

二是当时31师虽然是主攻部队,但却处于缺编状态,进攻作战急需的炮兵部队无法伴随步兵参战,火力还没者阴山上的越南守军充裕。要知道炮兵是解放军的主要压制火力,中越的几场大战解放军之所以能取胜,炮兵都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战前情况对我军不利,但廖锡龙并没有放弃,他数次亲临前线侦察敌情,为的就是找到破局的办法。廖锡龙要的不仅是拿下者阴山,还是在我方伤亡不大的情况下取得胜利。在对于前线情况了熟于心后,廖锡龙最终出手了。

在主攻发动以前,廖锡龙让手下部队不断骚扰越南守军,在者阴山四周到处制造动静,搞得越军不堪其扰,最初还会提高警惕进入战斗状态,次数一多了反倒放松警惕,不再把解放军的袭扰当回事。

廖锡龙要的就是这么一个效果,他笃定狼来了的虚假警报会让越军疲于应战,等到越军防范意识最松懈的时候,就是解放军真正发动总攻的时机。为了迷惑越军,廖锡龙还抽调了一部分炮兵部队没事就给者阴山来上一轮轰炸,时间持续快一个月,再精锐的越军老兵此时也要被逼疯了,见时机成熟,廖锡龙下达了总攻命令。

越军起初根本没把解放军的动作当一回事,类似的佯攻他们已经经历了十几次了。所以等到解放军官兵逼近阵地,越军再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解放军用了不到2个小时就肃清了者阴山上越军的所有阵地,部队损失比廖锡龙战前估计的还要小。

者阴山大胜不光让廖锡龙声名鹊起,连中央都被惊动了,邓小平同志甚至还找到军队负责人要求整理一份廖锡龙对越作战的报告。在读完廖锡龙的过往履历后,邓小平对这样一位出身微末的指挥员极为欣赏,亲自指示要破格提拔廖锡龙,先让他当个军长试试。

廖锡龙是当将军的士兵中的典范,他的晋升没有一点人情世故,完完全全是靠着战功累积起来的。他最终升至上将军衔,成为了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为国家和军队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阅读:5

仲歆史说

简介:以史为鉴,从古人身上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