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县印象

坡路课程 2024-04-25 22:01:27

上周,我进了一趟桐柏山。这是我第一次到桐柏县。

小时候,我家的第一台电风扇(八十年代),就是桐柏山牌落地扇,但听说这个电扇厂二十年前就关闭了。

车从南阳市区进入唐河县,道路很平整,但一到桐柏县境,道路就变得非常差。这个差不仅仅是道路很窄(双向单行道),而且路面铺设很差,坑坑洼洼。当天下着小雨,路上布满了坑洼,大小不一,大车小车必须挂一档蜗牛爬,而且为了躲避坑洼,必须不停地左右摆动方向盘,否则一不小心,就会磕磕绊绊,颠簸得屁股疼。

车轮溅起的水花洒在玻璃上,有石灰的颜色,我有点纳闷:为什么道路基底这么多石灰?石灰多了不是不够结实吗?(到达目的地之后,玻璃上的水花干后,的确是石灰。)

除了溅起的大水花飙得车上到处都是白点之外,溅起的水雾弥漫在空气中,形成一种灰蒙蒙、雾茫茫的景色。不一会儿,前挡风玻璃就看不清了,急着用雨刮器,也需要清洗多遍才能将石灰擦除。我也为住在附近的居民身体健康担忧。长期这样的石灰沙尘,应该比尘肺病的威胁厉害多了。

在唐河到桐柏县的312国道这一段路程,并不是所有道路都是坑洼路,但至少一半是这样。不过,作为补偿,路边的风景不错,尤其是进入山区之后,在这个季节,路边的桐树正在盛开,百十年的老柏树一排排的,像卫兵一样列在道路两旁的山坡上。

可以说,我在桐柏县国道上的感受是很差的,因为在南阳地区的其他县,国道都是很好的路。这应该不是山区难修的问题,因为有一些路段修得也很好。在邻近桐柏县城的路段,路面显然更加平整。我没有进县城,因为目的地是一个偏远山村:北杨庄。

从国道下来,拐弯就进入乡道,路两旁是江南水乡一样的景色:家家户户门前有水塘和流水。我的心随着水流声安静下来,车很少,人也很少,很有桃花源记的印象。如果我早半个月来这里,恐怕就真能看到漫山遍野的桃花了。现在只能看到桐花、紫藤花。但漫山遍野的大树已经让我这个没进过山区的平原人惊喜了。

乡道到村道,倒还是不错的,虽然更窄了,但路面很平整,只是偶尔有几小段路仍在修,露着黄土。但比起来我老家镇平县的乡道和村道,桐柏县的道路要好多了,在于铺设的厚度和用料扎实。也就是说,桐柏的国道不如其他县,但桐柏的乡道和村道反而比其他县好得多。

我在想:造成这种滑稽差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的目的地北杨庄是一个贫困村,由十来个小村庄构成,这与平原村落十分不同。现在的北杨庄都是统一的仿古式建筑,身临其境,犹如进入一个镇子,而非村子。村子内的房子都是2-3层的仿古楼房,空心砖,临街的很像店面和铺子,路面都硬化了,俨然旅游景点,附近还有小公园和免费的公共停车场,这是我老家的村子不曾见的景象。不说别的,仿古房子的修建,加上基础设施,没有几千万的投入是不行的。这个村子才200户,平均到每户就是几十万。这个钱到底是县里出的,还是南阳市出的,我不知道。但我猜测,既然桐柏县的国道修得那么差,那肯定是南阳市里出钱。但这也是解释不通的,因为其他县的农村,并没有这样搞。

村里有一辆共享的商务车,可能是7-9座,每天定时通往县城,是免费的公交车。这点,我老家镇平县的村子不存在这种东西:20年前,村里通了公交车,但属于私营性质,司机是附近村子的,沿路村子的人进出县城,都要乘坐他的车,是付费的。再往前,村民出行非常不便,没有这种走村串巷的私营公交车,村民必须行走几公里到达国道乘坐乡镇到县城的公交车。无论是公营的公交车,还是走村串巷的私营公交车,都是收费的(由于私家车增多,现已停办)。然而,北杨庄这种村营公交车,却是免费的。

这种免费公交车,其他县的农村没见过,但我确实构思过,还没有沟通实施,想不到这一步棋桐柏县早已经实施。这是惊喜之处,也验证了我一些想法是对的。

0 阅读:1

坡路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