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165伐木押韵、注释、古音、今韵

坡路课程 2024-04-29 02:52:24
诗经165-1伐木押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2.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3.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4. 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5.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6.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ng+u

□□□□,□□□◆。◆□◆□,□□□◆。◆□◆□,□□□◆。ng

□□□●,□□□●。□□□□,□□□●。□□□□,□□□●。u

□□□●,□□□●。□□□●,□□□●。□□□□,□□□●。o

□□□◆,□□□◆。□□□◆,□□□◆。□□□□,□□□◆。ng

□□●□,□□●□。□□●□,□□●□。□□●□,□□●□。u

附注:

1、本诗押韵不整齐。除了第一阕之外,其余每阙只押一个韵,第一阕押两个韵。

2、第一阕的押韵是两两押韵,也即,12句押韵、34句押韵、56句押韵。

3、第二阕的韵脚一部分在句末,一部分在第二字、倒数第二个字。关于这一点,我在编写《周音》时,并未察觉。现在纠正。

4、第六阕的韵脚均在倒数第二字。

5、第五句末字构成纵向押韵:矣-之-来-来-德-矣,押韵i。这一点,在编写《周音》时已经备注,但在上图并未画出,怕引起视觉上的混淆。

6、第二阕至第六阕,基本上遵循偶数句押韵,奇数句非必要押韵。

诗经165-2伐木注释1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2.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3.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4. 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5.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6.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ng+u

□□□□,□□□◆。◆□◆□,□□□◆。◆□◆□,□□□◆。ng

□□□●,□□□●。□□□□,□□□●。□□□□,□□□●。u

□□□●,□□□●。□□□●,□□□●。□□□□,□□□●。o

□□□◆,□□□◆。□□□◆,□□□◆。□□□□,□□□◆。ng

□□●□,□□●□。□□●□,□□●□。□□●□,□□●□。u

附注:

1、迁,=移动。这里讲的是鸟儿从山谷中出来,落在高大的乔木上鸣叫,寻找同伴。

第一阕应该是拟人,用鸟儿求友比喻人之求友。

2、神,=审。仔细查看。通假字。

神之听之=审之听之=仔细观察,仔细聆听。

3、相,=像。类比,打比方。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一致,例如

像郭德纲,就是单口相声的一员大将。

4、矧,从引,引从弓,古音cong,发生了i o二象性,可能也发生了c→d辅音演变。

如果矧古音cong,则矧=况的本字,古音cong。作为连词,表示递进。

5、藇,=郁,指的是郁金香草,古人用来制作香酒。以前分析过,见: 诗经158-2伐柯注释1 ;

6、羜从贾,古音cu,但可能在先秦已经发生了c→d辅音演变,例如:贮。以前分析过,见: 从贾贮音变看cd辅音转变 ;

但也可能在诗经年代, 羜应为c辅音,读作cu,可能 羜 =羔的本字。指的是小羊。

7、牡从丄(雄性器官,与父同源,古音bo、bu),指的是公马或公牛。 也可能指代其他雄性动物,例如:

诗经第34篇《匏有枯叶》:

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其中,牡指的是公鸡。

8、速从束,古音du。邀请之义,例如:不速之客。

9、诸父,=父辈,父亲的兄弟,包括叔叔和伯伯。

诸舅,=母辈,母亲的兄弟。

第三阕和第四阕讲的是好吃好喝招待父系和母系的长辈。其实,无论牡=牛还是马,在上古都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一般不用来吃,既然能吃牛马,说明诗人是地位很高的贵族。但贵族会自己动手伐木么?如果放在现代,当然不可能,但在上古是可能的,伐木的情节在诗经中多次描写,例如

诗经第112篇《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这里,主人公可能是古公亶父,秦国的始祖。

10、微,从妇(婦),婦从帚,古音bi。在这里,微=非、不,古音bi,为同音通假。

宁适不来,微我弗顾。……宁适不来,微我有咎。=宁适不来,非我弗顾。……宁适不来,非我有咎。

接近白话:如果(叔伯或舅舅)有事不来,那可不是我不管他们,可不能怪我。

这里,宁=竟,结果。宁从丁,古音ding。竟从辛,古音ding。两者可能同音通假。表示一种结果,诗经中多次出现,例如

①诗经第29篇《日月》: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其中,宁=竟然。

②诗经第91篇《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其中,宁=结果,竟然。

此外,适=外出,往外,在本诗中可能有讽刺义,指的是借故外出,故意不赴宴。

可见,本诗为讽刺诗。讽刺的是人心不古,诗人作为晚辈活得没有面子,即使有好吃好喝打算宴请长辈,也被长辈找借口拒绝。这种孤独之感也呼应了上文的鸟求友声。同时,也衔接了下文的礼崩乐坏,民之失德。

11、 於粲洒扫,也有版本写为: 於粲洒埽。埽=扫通假。

粲,=白米,引申为亮白色。这里可能表示庭院打扫得很干净,像去皮的大米一样白。

於, 表示方向或目的。

12、簋,古文多写作:朹匭㔲,均从九,古音co。

但甲骨文和金文簋=㿝xiang,可推定古音cong,存在鼻音。不知道簋-㿝之间的关联是古文字学家误导,还是果有其事,我并不确定,以前帖子里也提到,见: 南阳-襄阳地名缘起 ;

且不提簋-㿝之间的联系,在汉代以来的异体字中,簋(朹匭㔲)从九,并无鼻音。可能是鼻音脱落,而簋从艮,古音cong,也是有鼻音的。说明簋在造字时从艮,有鼻音,而异体字 朹匭㔲从九,并无鼻音。可以倒推,簋造字早于 朹匭㔲,待考。

诗经165-2伐木注释2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2.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3.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4. 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5.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6.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ng+u

□□□□,□□□◆。◆□◆□,□□□◆。◆□◆□,□□□◆。ng

□□□●,□□□●。□□□□,□□□●。□□□□,□□□●。u

□□□●,□□□●。□□□●,□□□●。□□□□,□□□●。o

□□□◆,□□□◆。□□□◆,□□□◆。□□□□,□□□◆。ng

□□●□,□□●□。□□●□,□□●□。□□●□,□□●□。u

附注:

上一节分析了,本诗为讽刺诗,诗人以深谷鸟儿鸣叫求友,暗示自己的孤立无援,渴求朋友,但现实令人寒心,诗人宴请长辈,却被婉言拒绝。诗人应为年幼的周王,需要仰仗姬姓诸侯国的叔伯,以及姜姓诸侯国的舅舅们。历史上最符合的是周成王。当时周武王很早去世,周公旦辅佐周成王,恰好发生了三监之乱(周成王的叔伯叛乱)。

篇幅所限,上一节只分析了前面四阙,这里接着分析:

1、衍- 践-愆,均应为贬义词,是贵族到平民均已失德的表现。以前分析过,见: 诗经158-2伐柯注释1 ;

衍=过多,衍生,敷衍。愆=过错,衍变。践=践踏。三者均有贬义,指的是礼崩乐坏。前贤多将践=摆放,认为:衍-愆-践均为褒义词。前贤的释读单从字面上讲,无可厚非,但对本诗的讽刺义置若罔闻,应为最大不妥。

2、兄弟无远。

前贤释读为:兄弟快来赴宴,不要走远!

这种释读是失当的。首先,从古音上讲,兄弟勿远=兄弟不要走远。但勿古音bi,无古音bu,两者并不通假。即使到了后来的毋,从母,古音bi,仍然与无并不通假。所以,在诗经年代,无-勿-毋并不通假。

我认为:兄弟无远=兄弟相距不远。是陈述一种现状,并不是祈使句或命令句,并不是命令兄弟不要走远。

姬姓诸侯国都是姬姓王子分家出去的,那么对应本诗,兄弟无远,应该指的是诗人的兄弟仍留在周国,没有分封出去,所以才导致内乱。如果王子们都开疆扩土,分封到外地,建立了自己的王国,那么就不需要觊觎同一个宝座了。这一阙突出的是国内矛盾,与前面不同:第三阕和第四阕写的是周王与姬姓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周王与姜姓诸侯国之间的矛盾。而第五阕写的是周国内部王子之间的矛盾。

3、餱,异体字:糇。干粮。可能通喉,指的是噎人。而噎从壹,壹-壶同源,古音cu。所以,很可能餱(糇)=喉=噎的通假字。

此外,侯从石,古音do。这里可能也存在c→d辅音演变,这符合商音理论。

4、酾,shai,从丽,古音di,发生了d→sh辅音顎化,i→ai元音演变。

南阳农村仍有酾酒(俗字:筛酒)一词,指的是用铜壶温黄酒。而古文中的酾酒,指的是用竹筐过滤黄酒。

5、湑从胥,胥从足,古音do、du。 前贤注释为过滤黄酒,但与上文的酾有何区别?有的人认为:酾酒=用竹筐过滤黄酒, 湑=用茅草过滤黄酒。

在用茅草过滤黄酒这个义项上,湑=莤=薮。毛传: 以筐曰釃。以藪曰湑。

对此,我认为合理。

6、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最后这一阙,字面意思不难,但前贤大多理解错。前贤认为:湑我=我湑,酤我=我酤,鼓我=我鼓,舞我=我舞。为主语倒装。

如果光从这些句子本身的结构来看,确实可以这么理解,但这并不符合最后一句: 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诗人明明没有空闲,没有饮酒,那么前面的有酒湑我≠有酒我湑。也就是说,这里喝酒的人并不是诗人自己,而是别人,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兄弟。如此一来,

(别人)有酒湑我,(别人)无酒酤我。(别人)坎坎鼓我,(别人)蹲蹲舞我。=我有酒时,别人让我过滤。我无酒时,别人让我买酒。别人高兴了捶打我屋里的鼓。别人高兴了,来我家里跳舞,或让我家里的舞姬跳舞。而我自己却不能支配自己的身体和意愿来喝自己的酒,捶自己的鼓,命令自己的乐队跳舞。我真是个大怨种!

如此,则呼应了上文的叔伯不亲,舅舅不爱,兄弟无礼貌相待。最后这一阙是升华了这种内心的疏远:他们占我便宜,我无可奈何,只能自己有空了自己一个人喝闷酒。现在我忙,不能掌握和照顾自己手里的资源(被架空)。

说到这里,诗人越发符合周成王的特征了。一个傀儡。

诗经165-3伐木上古音大概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bo bu ding ding, do bing cing cing. du di co cu, ding cu co bu. cing ci bing di, do ci di ding.

2.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dong bi do di, do do di ding. cong di cong di, bi do di ding? ding di ding di, dong co du bing,

3.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bo bu du du, di do di du. ci di bi du, di du du bu. ding di bi bi, bi co bi cu.

4. 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cu dong di do, dong ci bi co. ci di bi bo, di du du do. ding di bi bi, bi co di co.

5.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bo bu cu bong, di do di cong. bing do di dong, cong di bu cong. bing di di di, cong co di cong.

6.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di do du co, bu do cu co. cong cong cu co, dong dong bu co. di co cu di, cing di du di.

□□□◆,□□□◆。□□□●,□□□●。□□◆□,□□□◆。ng+u

□□□□,□□□◆。◆□◆□,□□□◆。◆□◆□,□□□◆。ng

□□□●,□□□●。□□□□,□□□●。□□□□,□□□●。u

□□□●,□□□●。□□□●,□□□●。□□□□,□□□●。o

□□□◆,□□□◆。□□□◆,□□□◆。□□□□,□□□◆。ng

□□●□,□□●□。□□●□,□□●□。□□●□,□□●□。u

附注:

1、愆从衍,衍从行,古音cong。但愆从心,古音ding。并且,在南阳方言中,愆读作ts'ian,可推定古音dong、ding。到底是c辅音还是d辅音?

愆的金文似乎从侃,侃今音kan,可推定古音cong。并且侃从行,古音cong。侃从人,古音cong。

综上,可暂定愆从侃,侃从行,古音cong。

2、洒(灑)从丽,古音di。

3、陈从东,古音dong。

4、声(聲)从殸,甲骨文殸为象形表意字,画的是敲打石磬,发出声响。鉴于磬今音qing,可推定古音cing。然而声今音sheng,可推定古音ding。这里存在c→d辅音演变。

5、嘤从婴,婴从女,古音cing。存在鼻音阶段。见: 女汝乃尔你您同源考 ;

6、舅从臼,古音do。

7、藇从与(與),与从牙,古音do。牙-臼同源。

8、酾从丽,古音di。今音shai、shi,存在明显的d→sh辅音顎化。

9、洒(灑)从丽(麗),不从西,从西为简体字。西古音存在di、ding两种。麗古音di。以前分析过,见: 丽=猁的本字考;

10、饮-坎均从欠,欠今音qian,可推定古音cing。此外,饮从今,古音cing。

11、矧从引,引从弓,古音cong。但矧今音shen,可推定古音ding、dong。这里存在i o二象性,也存在c-d辅音混淆。

引组字: 吲矧纼蚓靷粌紖訠鈏

读音: yǐn shěn zhèn yǐn yǐn yin zhèn shěn yǐn

可推定古音ding。但是,这的确与引从弓,古音cong,相差太大。有可能引从弓,并不是表音,而是表义。但是,也不排除c→d辅音演变,i o二象性。

我更倾向于:引从弓,古音cong。后来逐渐演变为ding音。

12、馈从贵,贵从臾,臾从双手,古音do,这里体现了c-d辅音混淆,以前分析过,见: 权舆=权贵浅说 ; 但这里贵取ci音,为i元音,这是根据貴gui今音推定,并无实证。

13、簋从艮,按理说古音cong,并且簋的甲骨文金文为㿝(香),可推定古音cong。但在本诗中,簋押韵o,可能为鼻音脱落。前面押韵一节分析过。

诗经165-4伐木今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2.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况伊人矣,不求友生?审之听之,终和且平。

3. 伐木许许,酾酒有郁!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非我弗顾。

4. 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非我有咎。

5.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6.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ng+u

□□□□,□□□◆。◆□◆□,□□□◆。◆□◆□,□□□◆。ng

□□□●,□□□●。□□□□,□□□●。□□□□,□□□●。u

□□□●,□□□●。□□□●,□□□●。□□□□,□□□●。o

□□□◆,□□□◆。□□□◆,□□□◆。□□□□,□□□◆。ng

□□●□,□□●□。□□●□,□□●□。□□●□,□□●□。u

附注:

1、矧→况。古音cong。通假字。连词,表示递进。

2、微→非。古音bi。通假字。否定词。

3、神→审。通假字。

4、藇→郁。通假字。郁金香草。上古的鬯酒。这里指代香酒。

以上只考虑古今字、通假字,并未考虑古今音变。

5、第一阕的韵脚:丁-嘤-鸣-声,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押韵eng,因为ing=yeng。无需替换。

第一阕的次要韵脚:谷-木,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押韵u。无需替换。

6、第二阕的韵脚:声-人-生-听-平,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人en不押韵,需要修改,其他为ing-eng韵,因为ing=yeng,视为押韵。只需要修改人字。

人→?

伊人→人生。有所区别。伊人泛指一个人,并不指代女人。因为诗经第164篇《棠棣》: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这样一来,生为eng韵。

7、第三阕的韵脚:许-郁-羜-父-顾,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押韵u。无需修改。

8、第四阕的韵脚:簋-舅-咎,在现代汉语中,舅-咎仍然押韵iu、you。簋gui不押韵,需要修改。

簋→卣、酉,含义有很大区别:酉-卣均为酒器,簋为碗,但为了押韵,这样修改也并不离谱。酉-卣为you韵,可与舅-咎押韵。

扫-牡,其实也是韵脚,但位于奇数句,在现代汉语中与iu(you)韵差别太大,暂不考虑。

9、第五阕的韵脚:衍-践-远-愆,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押韵an。无需修改。

10、第六阕的韵脚:湑-酤-鼓-舞-暇-湑,在现代汉语中,除了暇xia不押韵之外,其他均为u韵。需要修改一个字。但处于奇数句,可以不改。

暇→裕,含义有所区别,但有暇裕一词,表示空闲。并且,裕=充裕,可近似替代。同时,裕为u韵,与湑-酤-鼓-舞押韵。

11、每一阕第五句,纵向押韵:矣-之-来-来-德-矣,押韵i。在现代汉语中,来lai、德de已经不押韵,需要修改。

德→礼。近义替换。

来→至。近义替换。

于是出现版本二,20240428中午12:07

1.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2.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况人生矣,不求友生?审之听之,终和且平。

3. 伐木许许,酾酒有郁!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至,非我弗顾。

4. 於粲洒扫,陈馈八酉。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至,非我有咎。

5.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礼,乾餱以愆。

6.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裕矣,饮此湑矣。

0 阅读:0

坡路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