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168出车押韵、注释、古音、今韵

坡路课程 2024-05-28 21:08:36
诗经168-1出车押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u+i

□□●□,□□●□。□□●□,□□●□。□□●□,□□□■。□□●□,□□□■。o+i

□□□◆,□□□◆。□□□◆,□□□◆。□□□□,□□□◆。□□□◆,□□□◆。ng

□□□□,□□□●。□□□□,□□□●。□□□□,□□□●。□□□□?□□□●。u

□□□◆,□□□◆。□□□□,□□□◆。□□□□,□□□◆。□□□◆,□□□◆。ng

□□□◆,□□□◆。□□□◆,□□□◆。□□□□,□□□◆。□□□□,□□□◆。i

附注:

1、本诗押韵极不规整。前两阙的每一阕为两个韵,后面四阕均为单一韵。

2、大体上,本诗为偶数句押韵,奇数句非必要押韵。

3、第一阕前贤多误以为:牧-来-载-棘押韵。其实这是受整齐划一思想的影响。在本诗中,最后四阕是严格的偶数句押韵,也即2468句押韵,但是前两阕的押韵并非这么简单。

4、第一阕的韵脚: 来-载-棘(押韵i),车-牧(押韵u)。

5、第二阕的押韵可分为两部分:

①前半阕的韵脚: 郊-旐-旄(押韵o)。

②后半阕的韵脚:旐-悄(押韵o),旆-瘁(押韵i)。为交叉押韵,也即,13句押韵,24句押韵。

6、关于旆-瘁押韵,在南阳方言中,瘁读作cei,旆读作pei,押韵ei。可推定旆古音bi,瘁古音di。

但是,瘁从卒,古音du,可见,瘁在诗经年代已经发生了i o二象性。

卒组字在诗经年代存在i元音的例子,在诗经中不止一处,例如

①诗经第132篇《晨风》: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

其中,棣-檖-醉押韵i。

②诗经第141篇《墓门》: 墓门有楳,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谇之。谇予不顾,颠倒思予。

其中, 楳 -萃- 谇-顾-予押韵u。但也有可能:梅( 楳 )- 萃- 谇 押韵i。

所以说,在本诗中, 旆从巾(沛),古音bi,是可信的。由此可知,在本诗中, 瘁为i元音,这的确与卒古音du发生了冲突,足以证明在诗经年代,卒组字已经发生了i o二象性。

诗经168-2出车注释1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u+i

□□●□,□□●□。□□●□,□□●□。□□●□,□□□■。□□●□,□□□■。o+i

□□□◆,□□□◆。□□□◆,□□□◆。□□□□,□□□◆。□□□◆,□□□◆。ng

□□□□,□□□●。□□□□,□□□●。□□□□,□□□●。□□□□?□□□●。u

□□□◆,□□□◆。□□□□,□□□◆。□□□□,□□□◆。□□□◆,□□□◆。ng

□□□◆,□□□◆。□□□◆,□□□◆。□□□□,□□□◆。□□□□,□□□◆。i

附注:

1、我出我车,于彼牧矣 。

①我车,指的是诗人自己的战车,说明了上古车兵的征兵制度,也就是士兵(军官)自己准备盔甲和战车,然后应召参战。

同时,说明诗人为贵族,因为古代的战车需要几匹马拉,而且一辆战车配三个人在车上,还有随从的步兵,以及后勤补给人员,也就是说,一台战车需要几个团队协作。

②彼牧,指的是田野。彼,远指,意思是距离家乡很远。可以联想到牧野之战。在商朝时,牧为远郊,从朝歌城由内向外,分别称作城、郭、郊、牧、野。《尔雅》:「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 」

2、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①这句话显然是其他将领的话,主语是其他人,并非诗人。

说这句话的人,从周天子(或商朝天子)的都城来,奉天子之命,应为大将军或司令(也可能是天子本人,因为后文提到天子命令我。但亦然可能是大将军,因为大将军奉天子之命,所以大将军对其他将领的任命,也是天子之命)。

②谓,说。动词。司令说:你可来了!

这表达一种喜悦,期盼之后的满意。表明司令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诗人盼来了。反映了诗人地位的重要。

③矣,哎呀。感叹词。在这里突出司令的喜悦和赞叹。

3、召彼仆夫,谓之载矣。

①召,=招聘,号召,招兵买马。

②仆夫,=随从、马夫、伙夫,一般指的是后勤补给人员,而非作战人员。

③载,=车载,乘车。看来诗人要招聘其他士兵与其同行,同坐一辆战车。这样说的话,就不是步兵或后勤补给人员了,而是同坐一辆战车的士兵。

可能这也是符合上古历史事实的,由于步兵和车兵不是一个兵种,可能步车协同需要更高一级将领的命令或安排,包括后勤安排,都需要指挥官做出部署。而车兵只负责车兵自己的组织。

4、旐-旄-旟-旆,从方(㫃yan),与旗帜有关。

① 旄从毛,同时为声符和义符,指的是用牦牛尾巴制作的军旗,以前分析过,见: 诗经37-2旄丘注释2 ;

② 旐,从兆,同时为声符和义符,战国文字(甲骨文和金文尚未出土)兆的本义为龟壳烧裂,用于占卜。

龟蛇为旐,县鄙建旐。——《周礼》

根据《周礼》,远郊的行政机构建立这种旗帜。这也符合本诗在郊区发兵,可见,本诗符合周礼,发生的时间应在周朝或更早的商朝。

只不过, 旐从兆,为龟甲,何以=龟蛇旗?这个蛇,从何而来?我认为是误解,因为乌龟除了龟壳,其头尾的确像蛇。可能在上古绘画中,龟蛇常常混淆,画龟而似蛇。

这与古代玄武形象吻合,但汉代之前的玄武画的只是神龟,但汉代之后出现了龟蛇结合的图腾。

可见,关于龟蛇之说,应为汉代之后伪托。《周礼》应为东汉或之后的伪作或部分伪作。而本诗中, 旐应为龟旗,并没有蛇形,后世注释为龟蛇旗,应为汉儒之误。

③ 旟 ,从與(与),與从牙,古音do。应为声符。指的是用鸟的羽毛装饰的旗帜。鸟古音do。可能旟字本写作:㫃+鸟,or 㫃+隹。其中,鸟/隹同时作为声符和义符,但后来讹变为:㫃+與,改变了声符。说明:当时的鸟或隹字已经不是d辅音。

州里建旟。 ——《周礼》

在本诗中,发兵位于郊野,所以不存在州里,这一点与《周礼》的等级有别,也可能不同的旗帜代表着不同的军事单位,例如:旄=一个连队, 旐=一个团, 旟=一个师。

④ 旆,丰沛也。应该指的是旗帜随风飘扬,如同丛林之丰沛,树木之茂盛。这种形容草木茂盛之沛,在诗经中多有表达,例如

(1)诗经第140篇《东门之杨》: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

其中,肺=沛,丰沛,随风飘扬。

(2)诗经第16篇《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

其中,芾=沛,丰沛,茂盛。

(3)诗经第188篇《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

其中,芾-沛,同上。

(4)诗经第39篇《泉水》: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其中,毖=沛,丰沛,充足。这里是形容泉水丰沛。古音bi。

由此可见,在本诗中,旆=沛,指的是旗帜像树叶一样充沛,随风飘扬,比喻军队庞大,遮天蔽日,气势浩大。

5、 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①悄,古音do,通忧、愁。以前分析过,见: 诗经10-2汝坟注释1 ; 诗经26-2柏舟注释1 ; 诗经102-2甫田注释2; 诗经149-2匪风注释1 ;

②瘁,从卒,古音du,但在本诗中,已经发生了i o二象性,旆-瘁押韵i。分析见上文押韵一节。

③况,虚拟语气,尚且。诗人的随从尚且心力交瘁,何况是诗人?因为仆从是跟随诗人打仗的,操心的事相对较少。而且,仆从与诗人同坐一辆战车,按理说体力消耗程度是一样的,可见诗人操心更甚。

有的注释家认为:仆从是跟着马车随从的步兵或后勤补给人员,这是不对的,没有看清全诗的上下文。如前面关于「载」的分析,不表。

诗经168-2出车注释2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u+i

□□●□,□□●□。□□●□,□□●□。□□●□,□□□■。□□●□,□□□■。o+i

□□□◆,□□□◆。□□□◆,□□□◆。□□□□,□□□◆。□□□◆,□□□◆。ng

□□□□,□□□●。□□□□,□□□●。□□□□,□□□●。□□□□?□□□●。u

□□□◆,□□□◆。□□□□,□□□◆。□□□□,□□□◆。□□□◆,□□□◆。ng

□□□◆,□□□◆。□□□◆,□□□◆。□□□□,□□□◆。□□□□,□□□◆。i

附注:

上一节分析了,本诗为战争诗,诗人作为将领,驾驶着自己的战车,前往郊野,接受王命出征。由于篇幅所限,第一节只分析了前两阕,这里接着分析。

1、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①王,天子,在本诗中,应该指的是同一个人,为周天子或商天子。

②南仲,姓南,排行老二,仲=伯仲叔季之仲。

在本诗中,南仲vs我,形成类比,表明诗人的地位与南仲类似,都是司令(或天子)下面的高级将领。

③朔方,=北方。后世经常使用该词。

④于方,=盂方。是商朝的一个地名,以前在解析甲骨文的时候,遇到过,见: 甲骨文合集36512的释读 ; 册=简本字考、音变考、义项流变考 ;

由此可以判断,本诗描写的不是周朝之事,而是商朝之事。天子、王,指的是商天子,而非周天子。

⑤城,守城、戍卫。名词作动词。

往城于方vs 城彼朔方,其中,彼=远指,可见,于方(盂方)距离都城较近,朔方较远。

2、出车彭彭,旂旐央央。

①彭彭,=蓬蓬,灰蒙蒙的一片,形容车多。古音bong,也可以理解为:=茫茫。以前分析过,见:

(1)诗经第79篇《清人》: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 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具体分析,见: 诗经79-2清人注释1 ;

(2)诗经第105篇《载驱》: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具体分析,见: 诗经105-2载驱注释1 ;

②央央,=泱泱,形容众多,气势磅礴,如今义。泱泱大国。也可理解为:=洋洋,形容水体浩渺,在本诗中将旗帜迎风飘扬比喻为水波洋洋,形容气势宏大。如,洋洋洒洒,洋洋大观。

3、玁狁于襄。 其中,

①于,=在那里,表示地点,状语。诗经中多有这种用法,例如

(1)诗经第13篇《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2)诗经第150篇《蜉蝣》:

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3)诗经第31篇《击鼓》: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其中,爰=如何,于=哪里。

②襄,=攘,攘除,驱赶。通假字。古音dong。

4、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

①思,=兮,语气词,古音di。 昔我往矣 - 今我来兮,这种句式诗经中多见,例如

(1)诗经第167篇《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诗经第207篇《小明》: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还?岁聿云莫。

表示今昔对比,说明诗人现在已经回到家乡,本诗是回忆。这一点如同《采薇》。

②方华,=正在开花。华,=花,名词作动词。

黍稷,一般指的是小米和高粱,这两者开花的时候都是夏天开花(阳历8月份)。说明诗人离开家乡是在夏天。

③ 雨雪载途

载,=乘坐。说明诗人一路乘车,雨雪相随,下了一路。突出两点:诗人回来的时间是冬天,雨雪纷纷。降雪的范围很大,一路都在下雪。

5、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这里,简书,应该指的是天子的命令,指的是守卫城池。

怀归,=心里想回家。

畏,=畏惧。

6、 不遑启居。

不遑=没有空。

启居=开门进门,表示正常居住、作息。

不遑启居=没有空在一个屋子里进进出出,类似于现在口语:没有空屁股沾上座位。

形容很忙,连坐下来喝杯茶的时间都没有。显然这是夸张,说明战事吃紧,无法休息。

诗经168-2出车注释3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ng

□□□◆,□□□◆。□□□◆,□□□◆。□□□□,□□□◆。□□□□,□□□◆。i

附注:

前两节分析了,本诗为战争诗,诗人奉商天子之命出征,在朔方驻扎。与诗人一同出征的还有南仲将军,率军在盂方驻扎。诗人夏天出征,冬天回乡。本诗写在回乡途中,有感而发。

由于篇幅限制,前两节分析了1-4阕,下面接着分析最后两阙。

1、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①草虫vs阜螽,都是同一类昆虫,草虫=草丛里的蟋蟀,一般指的是蝈蝈,叫声也是coco, 喓从要,要从角,古音co,所以, 喓喓=coco=蝈蝈。以前分析过,见: 诗经14-2草虫注释1 ;而且,《草虫》一诗中,也出现: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看来,《草虫》与本诗《出车》应有继承关系,或者为同一个作者。

在《草虫》一诗中,已经分析:阜螽=土里生长的蟋蟀,一般指的是蛐蛐。常见于室内灶台里,或者卧室的门窗边或床底。

② 趯趯 ,从走,辵,应为跳跃之义,《草虫》一诗已经分析。应该不是鸣叫声, 喓喓 vs 趯趯 形成类比,草虫vs阜螽 形成类比,应该是同时修饰,鸣叫和跳跃同时修饰草虫或阜螽,也就是说,这些昆虫又叫又跳,要不热闹。

但是这些蟋蟀是在阳历8月份开始鸣叫,而诗人上文已经说了,自己是冬天回乡。所以,本阕描写的不是诗人回乡的事情,而是南仲将军讨伐西戎,旗开得胜。这个秋天就是南仲将军战胜西戎之时。

这个夏天的时节也符合本诗开头所述的发兵之时, 说明诗人与南仲将军同时出发,是在谷子和高粱开花之时,一般是阳历8月初,(加入黍=稻谷,而非小米,基本也是这个时间开花)。而南仲将军战胜西戎,是在蟋蟀鸣叫时,也是在阳历8月份。也就是说,南仲将军旗开得胜,不费吹灰之力,这符合本诗的措辞: 薄伐西戎。

其中,薄=甫,刚刚之义,古音bo。关于薄=甫,在诗经中很常见,以前讨论过很多,见: 诗经2-2葛覃注释3:言=而/尔/乃=焉,薄=甫;诗经8-2芣苢注释1;诗经13-2采蘩注释1;诗经26-2柏舟注释1;诗经102-2甫田注释3; 诗经105-2载驱注释1 ;

2、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由上可知,这里的君子=南仲将军。但是这里的第一人称我,指的是诗人吗?诗人作为与南仲将军同时出兵的将领,镇守朔方,按理说,南仲将军即使凯旋,也不应见到诗人,所以,这个我,可能指的是天子或司令。但这样会引起上下文第一人称我的混乱。

最好的释读是:我=诗人,君子=传递捷报的通讯兵,或者更具体而言,=代表南仲将军的传令兵。

其中,降=降服,心悦诚服。《草虫》一诗分析过。

3、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这里描写的是早春,仓庚=黄鹂。蘩=白蒿,一种很像艾草的蒿草,南方以此为艾草,常用来做饭、蒸馍时使用,作为调色或香料。

这里说的是南仲将军平定猃狁而归的时间。

4、 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其中,

①讯,=俘虏。

②丑,=俘虏。那么,讯-丑之间有何区别?有的释读为:讯=女俘虏,丑=男俘虏。我认为不妥。

根据字型,讯从言,讯问,可知,讯=舌头,有审问价值的俘虏。丑从手,古音do,意思是反绑着双手的俘虏,很可能只是有劳动力价值的俘虏。

③夷,=平定。同今义,如:夷灭三族。

④薄,=甫。刚刚,紧接着。

⑤言,=而,同音通假。表示连续的动作。说的是南仲将军平定了猃狁之后,班师回朝。关于言=而通假,诗经中有很多例子,见: 诗经2-2葛覃注释3:言=而/尔/乃=焉,薄=甫;诗经8-2芣苢注释1;诗经13-2采蘩注释1;诗经26-2柏舟注释1;诗经39-2泉水注释1;诗经44-2二子乘舟注释1;诗经50-2定之方中注释5;诗经54-2载驰注释1;诗经58-2氓注释3;诗经59-2竹竿注释1;诗经62-2伯兮注释1;诗经82-2女曰鸡鸣注释1;诗经108-2汾沮洳注释2; 诗经128-2小戎注释3 ;

⑥于,=在那里,地点状语。上文分析过。

5、综上可见,本诗最后两阕主要描写南仲将军的赫赫战功,而诗人自己却省略不写,可见诗人之谦虚,而出征之时,明明诗人与南仲将军各领兵马,各守一方,而诗人应该较早凯旋回乡,所以才能见证南仲将军的两次捷报。由此可推定,诗人其实更加勇猛,战功更加显赫,只是诗人故意隐去不说,抑或是用南仲将军作为比照,南宫尚且如此战功赫赫,何况诗人呢?

历史记载,商纣王曾经多次讨伐盂方(盂国),结合南仲将军战胜的西戎,这个盂方很可能是 商末被文王所灭的邘国(河南焦作市沁阳县邘台镇、西万镇一带) ,见: 殷商古国——盂国,国名来自一种器皿,商王灭了它元气大伤;

这个地方位于安阳以西,靠近山西和陕西,在商朝属于西戎,符合本诗。

而诗人驻守的朔方,很显然位于安阳以北,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境内,甚至更远,可见,诗人要面对的战争更加残酷,归程更加遥远,可诗人在本诗中丝毫不提自己的战绩,可见诗人之自信,不屑于提。

诗经168-3出车上古音大概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co du co du, cu bi bu di. di ding di do, co co bi di. do bi bu bo, co di di di. cong di do dong, ci ci di di.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co du co du, cu bi co di. do di do di, cong bi bo di. bi do do di, cu bi bi bi? do ding do do, bu bo cong di.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cong bing dong dong, cong dong cu bong. du du bong bong, ci do cong cong. ding di bing co, dong bi do bong. co co dong dong, cong cong cu dong.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do co cong di, du ci bong cu. cing co bi di, co do di du. cong di do dong, bi cong ci cu. ci bi ci ci? ci di cong du.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co co do dong, do do bu dong. bi dong cong di, do ding dong dong. ci dong cong di, co ding di cong. co co dong dong, bu bo ding cong.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dong ci di di, ci bu di di. dong cong ci ci, di bong di di. di dong co do, bu cong cong ci. co co dong dong, cong cong cu di.

□□□●,□□●□。□□□□,□□■□。□□□□,□□■□。□□□□,□□■□。u+i

□□●□,□□●□。□□●□,□□●□。□□●□,□□□■。□□●□,□□□■。o+i

□□□◆,□□□◆。□□□◆,□□□◆。□□□□,□□□◆。□□□◆,□□□◆。ng

□□□□,□□□●。□□□□,□□□●。□□□□,□□□●。□□□□?□□□●。u

□□□◆,□□□◆。□□□□,□□□◆。□□□□,□□□◆。□□□◆,□□□◆。ng

□□□◆,□□□◆。□□□◆,□□□◆。□□□□,□□□◆。□□□□,□□□◆。i

附注:

1、谓从胃,胃从卤,古音co。发生了i o二象性。

2、彼从皮,皮在先秦也已发生i o二象性,例如,坡波。我认为皮最早读作bo,=剥。甲骨文皮画的是剥皮,以前分析过,见: 皮=剥本字考 ;

3、旟从與,與从牙,古音do。发生了d辅音零化。

4、旆从沛(巾),古音bi。

5、瘁从卒,古音du,卒组字在诗经年代显然发生了i o二象性。在南阳方言中,瘁读作cei,为i元音。碎读作sei,醉读作zei。

6、华(華)从芈,最初读作bi,在诗经中華组字存在i o二象性,比如,华在诗经中为u元音,但華组字可能是i元音。以前分析过,见: 诗经164-1棠棣押韵 ; 诗经163-1皇皇者华押韵 ;

7、简从间,古音cong。

8、趯从翟,翟从隹(鸟),古音do。其实隹也存在i o二象性,最初通鸟,古音do,但在上古已经发生了i o二象性,do→di。趯今音yue,通躍(跃),发生了d辅音零化。

9、祁从示,古音di。发生了d→q,辅音顎化。

10、讯从卂xun,南阳方言:syun,可推定古音dong。但在甲骨文金文中,讯并非从卂。

甲骨文讯从口,从人(卩,跪着的人),从午(杵,棒槌),应为象形表义,指的是拿着棒槌威胁一个跪地求饶的人,让他口吐真言,这就是讯的本义,即:讯=审讯。

但在金文发展过程中,午(棒槌)演变为丝,跪着的人演变为女,这也是为何郭沫若或其他古文字学家或经学家认为:讯=女俘虏。他们认为,女人纺丝,被俘虏了也是从事纺丝工作。其实,这是不符合甲骨文的构字,完全是后世根据金文的愆变揣测,因为有的金文并没有发生午→丝(糸)的讹变。例如下图圈起来的部分:

11、夷从大,古音di。发生了d辅音零化。

12、归(歸)从帚,古音bi。但发展到歸时,应该已经是c辅音。这里取古音ci。

此外,歸从垖( dui),画的是马鞭,以前分析过,见: 師追官歸声符义符考析 ;并不表音,只是表义,以马鞭代指马,以马代指行路。

13、昔古音do,今音syi,也发生了i o二象性。如:错措厝,昔惜。

诗经168-4出车今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惟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伺,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王命南仲,往城盂方。出车茫茫,旂旐泱泱。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攘。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兮,雨雪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啯啯草虫,跃跃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甫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济济。执讯获丑,甫而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u+i

□□●□,□□●□。□□●□,□□●□。□□●□,□□□■。□□●□,□□□■。o+i

□□□◆,□□□◆。□□□◆,□□□◆。□□□□,□□□◆。□□□◆,□□□◆。ng

□□□□,□□□●。□□□□,□□□●。□□□□,□□□●。□□□□?□□□●。u

□□□◆,□□□◆。□□□□,□□□◆。□□□□,□□□◆。□□□◆,□□□◆。ng

□□□◆,□□□◆。□□□◆,□□□◆。□□□□,□□□◆。□□□□,□□□◆。i

附注:

1、维→惟。 通假字。只有,只是。

2、斯→厮、伺。通假字。伺服。以前经学家误认为斯=兮,为语气词,不妥。因为上一篇诗经第167篇《艾薇》: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其中,斯也是动词,=厮、伺。表示服务。

3、襄→攘。通假字。攘除。

4、于方 →盂方。通假字。国名。

5、彭→茫。通假字。形容众多,灰蒙蒙一片。

6、央→泱。通假字。形容众多,气势大。

7、思→兮。通假字。语气词,古音di。

8、趯→跃(躍)。异体字。跳跃。

9、薄→甫。通假字。刚刚。

10、言→而。通假字。连续动作。

11、喓→啯。拟声词。蝈蝈的叫声。可以不改,因为喓-啯音近。

12、祁→漆、济。通假字。形容黑压压的一片。诗经中多次出现。见: 诗经13-2采蘩注释1; 诗经13-4采蘩今韵 ;

以上只考虑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并未考虑古今音变,可视为版本一。

13、第一阕的韵脚: 来-载-棘,在现代汉语中,来-载仍然押韵ai,但棘ji不押韵,需要修改。

棘→ 歹。厉害、歹毒。意思有所区别,但有相关性。原义为棘手、难办。歹既可以指代敌人歹毒,也可以形容情况不好。

第一阕的次要韵脚:车-牧,在现代汉语中不押韵,在棋盘上,车读作ju,仍然押韵。可以不改,但如果必须要改,可以改成:

车→舆。近义词。车驾。同时,在现代汉语中,舆-牧押韵u。

14、第二阕的韵脚: 郊-旄,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押韵ao。无需修改。

第二阕的次要押韵:旆-瘁,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押韵ei,因为ui=wei。何况,在南阳方言中,瘁读作cei,本身与旆pei押韵。 旐-悄,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押韵ao。无需修改。

但在有的版本中,第二阕的: 彼旟旐斯→ 彼旟旂斯。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旋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施施?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旂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这样的话,第二阕的押韵可能就发生了变化:旂-旆押韵i(或者,斯/伺-旆押韵i), 悄-瘁押韵o/u。 例如,于夯注本就这样。这是要分辨的,需要结合更古的版本,例如楚简版,进行勘正。

15、第三阕的韵脚:方-茫-泱-方-仲-攘,在现代汉语中,方-茫-泱-方-攘押韵ang, 只有仲ong不太 押韵,但由于南仲是人名,不应修改,而且处于奇数句,非必要押韵,因此综合来看,本阕不必修 改。

16、第四阕的韵脚:华-途-居-书,在现代汉语中,途-居-书仍然押韵u, 但华hua 不押韵,需要修 改。

华一馥,花香,近义。同时,在现代汉语中,馥-途-居-书押韵u。

17、第五阕的韵脚:虫-蚤-忡-降-仲-戎,在现代汉语中,虫-金-忡-仲-戎押韵ong, 只有降ang不押 韵。需要修改。

降一倾,倾心。在现代汉语中,ing=yeng,ong=weng, 可视为押韵,因此,虫-金-忡-倾-仲-戎, 可押韵eng.

18、第六阕的韵脚:迟-萋-喈-济-归-夷,在现代汉语中,迟-萋-济-夷押韵i, 但 喈jie-归gui 不押 韵,需要修改。其中, 喈位于奇数句,可以不必修改。但归位于偶数句,必须修改。

归→里,之。里=故里、故乡。之=虚词。这样替换词义均有变化,但总体意思不变,均为还乡。这样的话,里-之仍然押韵i。

喈→叽。鸟鸣声。虽然叫声略有区别,但不至于误解。同时,叽,今音仍为i元音。

于是出现版本二,20240528中午12:15

我出我舆,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惟其歹矣。

我出我舆,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伺,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王命南仲,往城盂方。出车茫茫,旂旐泱泱。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攘。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兮,雨雪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啯啯草虫,跃跃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甫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叽叽,采蘩济济。执讯获丑,甫而还里。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0 阅读:0

坡路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