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说京剧五花洞:一出大戏为何不常演了

凝梦娱娱 2024-06-09 15:35:36

又到端午节了,五月初五端阳节,有驱五毒的习俗,京剧舞台能够见到的关于‘五毒’的戏,就是今天要说的这出《五花洞》了。以前京剧界有个好传统,即到了说明节令,就会上演一些应节戏,即逢时过节, 剧团特意演出与节令相适应的作为庆祝的剧目。如端午节演《白蛇传》,七夕演《牛郎织女》,中秋节演《嫦娥奔月》等。

过去每到端午节,很多剧团会上演京剧《五花洞》,这是一出热闹的京剧丑角大戏,也是荒诞的应节大戏。所谓叫五花洞,即是妖怪洞府的名称,戏名干脆就叫了《五花洞》,(又名《十矮八金莲》,也有戏名称《三矮奇闻》,“三矮”者,真假武大郎与县官吴大炮是也。)

《五花洞》剧情是:五花洞有修炼千年之老妖,神通广大。一系蜈蚣、一系蝎子、一系壁虎、一系虾蟇、一系毒蛇。妖精们忽发奇想,蝎子与壁虎,幻一人形,溷迹于尘世间,以为游戏。遇到去山东阳谷县寻访武松的武大郎与潘金莲,夫妻俩因年月不好,武大郎与潘金莲由清河县至阳谷县,寻访乃弟武松。途中相遇,二妖遂变化其夫妻形状,面貌身体、衣服语言,无不毕肖。四人对观之下,谁真谁假,竟难辨别。

这妖精们变化成假的武大郎与潘金莲相戏,由于真假难分,扭至阳谷县衙,向知县吴大炮处诉告,互扭至县官处控告,真与假口供,一 一吻合,此时五毒精又变出一假知县与之哄闹,县令也难以断案,在阳谷县闹得不可开交。恰好包公巡查至此,县令吴大炮没办法,只能求助于“日断阳、夜断阴”无所不能的包公代为审问,包公拿着照妖镜,妖精逃走,包公请来了龙虎山的张天师,张天师派遣大法官降妖,张天师追至五花洞将五位妖精擒获。

清宫戏画中有三幅《五花洞》,其中有一张标的就是“三矮奇闻”。这张戏画里,一真一假潘金莲、武大郎,县令吴大炮跪在地上,旁边坐着包公,正中间“大座儿”是张天师,从画上来看,张天师扮相与后世不同,不是老生俊扮,而是勾红脸。

(顺便带一句额外的话:包公脑门上的月牙是向左还是向右?到底朝哪边?这个问题在网上讨论可是有年头了,月牙是怎么来的?大约有这样几种不同的说法:一:包公日审阳案,月审阴案,月牙开口朝右是老包阳间审案,若朝左则是包大人用游仙枕下阴曹审案的时刻,阴间朝哪边,阳间朝哪边…2:包公是星宿下凡,原本头上是满月,可以审人、鬼、神,神仙怕自已犯了事落在包公手里,就派出天狗把那起满月啃成月牙了。3:记得田连元评书说是他嫂子害他跳井在井沿儿磕的。4:包公额头有一月牙代表是青天大老爷的意思,又代表纯洁的人格和品性。5:在人们的传诵中有了月牙,寓意包大人明察秋毫、清正廉洁、公直不阿。:当然,从审美的角度看,这样也显得威严、神奇,符合包大人的身份。

至于是向左还是向右,看前辈花脸的剧照,向左向右都有,不管在阳间阴间,也没说出个所以然,现在一般认为在阳间左起左落,在阴间右起右落。)

此剧以花旦为主,在戏里,潘金莲和武大郎被妖魔幻化,可以一变四、一变六、一变八,最多的是由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研究生班演出的一变十。因此就需要有四个、六个、八个、十个旦角和丑角演员合作演出。也就有了《四五花洞》、《六五花洞》、《八五花洞》、《十五花洞》。

《五花洞》是一出剧情离奇却甚为风趣的玩笑戏,这出戏现在基本也快消失了。在唱腔安排上,运用了[西皮]“十三咳”唱腔。1931年,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在长城公司合灌了一张《四五花洞》的唱片。剧中潘金莲有一段“西皮慢板”,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合唱的《四五花洞》,每人各唱一句[西皮慢板],四人一人一句,后面合唱“十三咳”,一经发行风靡一时。

唱词如下:潘金莲【西皮慢板】:

(梅)不由得潘金莲怒恼眉梢,

(尚)自幼儿配武大他的身量矮小,

(荀)年荒旱夫妻们受尽煎熬,

(程)因此上阳谷县把兄弟来找。

(丑唱)你是个——

(旦角合唱十三咳)蠢精怪, 呐咿呀呀咳,变人形呀呼咳。

据前辈回忆,录音那天,各位全都到齐,尚小云提出他那第三句词唱着拗口,荀慧生主动调换,程砚秋爽快地让尚先生唱第二句,自己改唱第四句,这便成了后来唱片里的次序。录音即将开始,录音经理发现四位演员都带来了自己的琴师,他意识到,录音时不可能唱一句换一位琴师。他赶紧与四大名旦磋商,商议的结果是,四句唱由梅先生的琴师一贯到底。

我们现在听的这张唱片,就是涂兰沅操京胡,王凤卿操京二胡,效果确实非常理想。唱片制成后,录音公司对片心演员排名顺序又费尽心思,最终他想出一个圆满解决的办法,即:以片心为轴,等距离平分四份,四边平等地印上四位名旦的姓名,这样就分不出首尾来,四位名旦一致赞成皆大欢喜。

这张唱片虽然每位演员只唱一句,却荟萃了梅、程、荀、尚四种流派,而且,四大名旦一生合作的唱片仅此一张。无论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还是从保存音响资料的角度,都堪称弥足珍贵,这张唱片对“四大名旦”这一称谓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

图片说明:萧长华、曹二庚、罗文奎、慈瑞全、高连峰、贾多才分饰真假武大郎 后排左起:王幼卿、于连泉、尚小云、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分饰真假潘金莲(1928年3月北京铁狮子胡同张宗昌宅堂会)

这出《五花洞》,梅兰芳大师与姚玉芙、钱金福、杨小楼合作演出过,后来在北京的一次堂会,应主家烦请再演这出戏,除原有角色、演员未变外,又增加余叔岩扮演张天师,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小翠花、王幼卿等五位,连同原有的梅兰芳,同时扮演真假潘金莲,这样就变成了《六五花洞》,虽然演出近于荒诞,却大受看客欢迎。

这里说一段故事:1946年的上海,抗战胜利的欢乐气氛还没有完全消退。梅兰芳、程砚秋两位大师,在日伪侵占上海、北平时,都以高风亮节息影隐居,胜利后复出,恰恰又都在上海。

这时,蒋夫人宋美龄女士等,倡议在上海筹办赈灾义务戏,广邀京剧名角参加,当然包括梅、程二位。上海有很多热心朋友建议:这次义演,要特邀梅、程二位合演一次,还要带上杨畹侬(梅兰芳弟子)和赵荣琛(程砚秋弟子),戏码是《四五花洞》,梅、程两位大师欣然从命。 

1946年6月1日至3日在拥有数千座位的上海天蟾大舞台举行。报纸上刊登了大幅广告,刊明是蒋夫人主办的东北救济义演,由杜月笙、钱新之、王晓籁、徐寄颐、傅汝霖等及“恒社”协助,广告是一位鞋帽公司的王先生捐登的。票价虽然高达从两千元到三万元,但戏太精彩了,偌大的天蟾舞台挤得满坑满谷。虽说荀、尚二人没有加入,但有梅、程得意门生杨、赵两位补缺,可说已达到了四分之三的理想。

头天和第三天的《四五花洞》,除了梅、程、杨畹侬和赵荣琛饰四潘金莲外,还有马连良先生的张天师、马富禄先生的胡大炮、袁世海先生的包拯、江南名丑商四亮等人的四武大郎,李金鸿后面开打的武旦,多么齐整。前面开场有张云溪须、张世桐先生的《白水滩》,此时张云溪先生正值盛时,此剧又为其拿手杰作;倒第二是马连良、章逸云、马富禄、袁世海、马盛龙的《打渔杀家》。这样硬整的义务戏,票价再高,人们也争先恐后、趋之若鹜。

梅兰芳大师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对此剧有独创的见解,他说:“这出戏的剧情,固然荒诞不经……不过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潘金莲的性格,在旧戏里都描写她的风流浪漫,重在做派不重唱工,是由花旦来扮的。《五花洞》的潘金莲却是一个正派人物。你瞧她在这戏里有大段[慢板西皮]的唱工,就知道是要青衣来应行了……末场捉住妖怪,案情大白,又好像告诉观众说真潘金莲是个规规矩矩的女人,假潘金莲才是妖怪呢。她的冤枉,已经由大家公认,正直无私的包老爷替她洗刷清楚了。”

后来各地京剧舞台上常有《四五花洞》露演,大都沿袭早先四大名旦的戏路。近些年,这出戏已湮没无痕,唯有这张唱片保存至今。

0 阅读:11
评论列表

凝梦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