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来临,记得:4事不做,3物不吃,家人少生病,为入伏做好准备

陈武评美食 2024-06-21 12:13:44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知不觉间夏季里的第四个节气——夏至,已经悄悄来临。

作为夏季里的第四个节气,夏至可是天气由热转向高温难耐的一个分水岭,夏至来临以后还有三个庚日就将入伏,而今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7月15日,所以今年的三伏天就从7月15日正式开启,而且也是超长的40天。

夏至是一年之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也是阳气达到鼎盛开始逐渐衰落的时候,因此有“夏至一阴生”的说法。

夏至节气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倍受重视的节气,因为来到夏至正是“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的时节,所以会有很多的习俗和讲究来迎接夏至的到来。

中国的老传统讲究“冬病夏治”,因此夏至来临以后,也是养护身体的好时候,而且夏至来临高温高湿的天气里,也是毒虫出没和病菌繁殖的季节,所以这个时候也是养护身体的关键期。

夏至来临,记得:4事不做,3物不吃,家人少生病,为入伏做好准备。

夏至来临,记得“4事不做”

一,夏至当日不理发

古人认为“头部是聚拢阳气的地方”,而夏至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尤其是今年的夏至正处在农历的五月十六日,而按照民间传统说法,这天是农历五月中的“九毒日”之一,因为古人认为“盛阳是万恶之源”。

夏至当天在老传统中也是一个祈福祭祀的日子,这个时节北方求降雨,而南方希望不要洪涝灾害,因此在夏至这样祈福安康的日子里,是不适合理发的。

虽然现在没有了这些讲究,不过夏至开始阳光炙热,头发也能帮助保护头皮不受太阳暴晒,所以这夏至不理发也就流传了下来,而且理发还需要洗和剪,夏至天热洗头后受凉也损伤阳气。

二,夏至不饮凉酒

夏至这天很多地方讲究“以热制热”,其中饮用夏至酒也是很多人的习惯,因为酒也被认为是“纯阳之水”,所以吃狗肉和喝白酒是很多地方的夏至习俗,有人认为这样可以排除体内的寒气和湿气。

不过夏至时节饮酒是不适合饮用凉酒的,这个时候正是冰镇啤酒热销的时候,而夏至要养护阳气,而且这个时候天刚开始热,人的脾胃还没有适应过来,这个时候喝凉酒或冰镇啤酒,很容易伤到脾胃,所以夏至如果不能控制自己饮酒的欲望,还是喝点白酒为好。

三,夏至来临不贪懒

每到天热的时候人就开始懒得动弹,喜欢在树荫下乘凉或久坐,不过夏至毕竟还没有入伏,这个时候还没有到暑热难耐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就贪懒不动,那么真正入伏的时候将会更加难受。

夏至来临以后,还是应该适当的多活动活动,避免久坐和久躺,而且要逐渐把作息时间调整成晚睡早起,中午的时候可以补补觉,这样会更有精神头,因为到伏天以后,天热人们不好入睡,这个时候要调整作息时间为伏天打基础和做准备。

四,夏至来临不喷洒过多的防虫药

来到夏至时节,正是蚊虫开始肆虐的时候,很多人受蚊虫的侵扰,喜欢在身上或房间里喷洒防虫药。

防虫药都有一定的毒性,以及防虫药也会有刺激的气味,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休息或生活,很容易没有驱赶得了蚊虫,自己反而受到这些防虫药的伤害。

夏季防蚊虫还是选用一些老办法为好,比如扇扇子和悬挂艾蒿,以及用蚊蝇拍消灭蚊虫,喷洒蚊虫药后回到房间,要及时的开窗通风,这样才能避免被蚊虫药伤害到。

夏至来临,记得“3物不吃”

一,水生植物

进入到夏至时节,正是一些水生植物开始逐渐成熟上市的时候,比如莲藕、茭白和茨菇等。

这些水生植物的根系都是在水中的淤泥中,因此很容易受到寄生虫和细菌的侵扰,况且这些水生植物也每到真正的成熟收获季,因此夏至来临这些水生植物还是少吃为好。

二,鸭肉

鸭肉在肉类中属于特例,因为鸭肉是凉性的食材,因此很多人喜欢在炎热的季节吃鸭肉,不仅能够补充蛋白质,还能够消暑润燥。

夏至讲究的“以热制热”,因此民间传统上讲究吃一些热性的食材,比如狗肉和羊肉等,大家认为可以补足阳气,而且还能够驱除体内的寒气和湿气,这个时候讲究吃热不吃凉,所以鸭肉不适合夏至时节食用,倒是入伏和立秋后是吃鸭肉的好时候。

三,螃蟹

螃蟹是深受大家喜爱的水产品,不过这个时节正处于休渔期,海里的螃蟹基本都是暂养的,而河蟹也每到成熟的时候,但是这个季节螃蟹的价格倒是极高。

螃蟹属于寒凉的食物,虽然蛋白质含量高和肉质鲜甜,但是也特别容易腐坏,在阳光炙热的夏至时节,并不是吃螃蟹的时候,因此这个季节就别花大价钱买螃蟹食用了。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夏至当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的白日达到一年最长,这个时节也是要养护身体的时候,记得:4事不做,3物不吃,家人少生病,为迎接伏天的到来做好准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