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人对战13万人,并吃掉3万人为代价的睢阳之战,究竟有多惨烈

吖胖来了 2024-04-12 08:12:50

唐朝的没落,“安史之乱”是关键。

而“安史之乱”中最惨烈的战役当属“睢阳保卫战”。

将领张巡仅用6800余人,对抗叛军尹子奇13万大军,以数十倍的悬殊力量,将叛军打的节节败退。

苦战十月,为大唐最终取得胜利奠定基础。

这场战役中张巡功不可没,但战后却颇受争议,甚至有人指责他毫无人性。

本该受封行赏的英雄,为何会在当时的朝堂引起众人褒贬不一?

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步步紧逼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仅仅数月后,安禄山就凭借手上的精兵强将迅速攻陷东都洛阳,并立即称帝,国号“大燕”。

几天后,位于河北的重要城镇常山被攻陷落,作为名臣的颜杲卿不幸被俘。

当在洛阳见到逆臣安禄山时,颜杲卿火冒三丈,目眦欲裂,不断破口大骂,最后被安禄山将舌头割断,肢解分尸,惨死洛阳。

公元756年6月,一代名将哥舒翰在潼关落败,二十万大军死伤惨重。

相信这肯定是唐玄宗一生最后悔的决定,原本哥舒翰坐镇潼关,凭借地形优势以及强大的防御工事,大可将叛军死死挡在门外。

不料,唐玄宗却听信宰相杨国忠的谗言,命令哥舒翰出关迎战,最终导致惨败。

长安城岌岌可危,唐玄宗不得已带着重臣亲兵前往蜀地避难。

抛妻弃子远离家园,士兵无不怨声载道,途中经过马嵬坡,愤怒的火焰再也无法压制。

将宰相杨国忠当场处死,进而逼迫唐玄宗下旨,赐死“红颜祸水”杨贵妃。

眼看事情已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唐玄宗只能妥协,将杨贵妃的断魂永远留在马嵬坡下。

回望战火纷飞的长安城,唐玄宗知道昔日繁华鼎盛的大唐已成过眼云烟,等待这片土地的将是持续数年战火的无情摧残。

神兵天降,书生弃文从武

早在洛阳称帝时,安禄山就已经部署好反叛进攻的路线,共派出两路大军,从东西两路分别围攻。

西路进攻潼关,东路则直取睢阳。

随着长安被攻陷,唐太宗李世民与太子李亨仓皇逃亡,西路大军取得全面胜利。

眼下只要再拿下东边,将江淮一路收入囊中,彻底断了大唐的后路,那么距离一统大唐江山便指日可待。

据了解,江淮一路经年久未发生战乱,人民富足,将士自然会懈怠一些,可以说攻下江淮轻而易举。

作为大唐的粮仓,江淮的地位举重若轻,实乃兵家必争之地。

反叛的大军一路高歌猛进,沿路无数城池自动投降时,却有一书生选择弃笔从戎,给叛军迎头痛击。

此人就是当时的谯郡真源县令,张巡。

张巡虽为文人,却酷爱阅读兵法谋略,此番大战,正是他一展身手的好时机。

面对势如破竹的叛军,张巡不曾想过临阵退缩,他不愿投降,为了破碎不堪的大唐江山,他愿意拼死一搏。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打仗需要人,可张巡目前手上仅仅只有千余人,面对比自己多数十倍的敌人,张巡的处境无疑十分严峻。

在途经雍丘时,张巡的队伍遇到另一支友军,贾贲部。

对方不过也是千余人,两军合起来也仅有两千士兵。

当得知雍丘县令令狐潮已经投降叛军后,两人愤怒不已,一气之下将令狐潮的妻女杀害。

杀子之仇不共戴天,令狐潮在得知全家被灭后立即找来万余名叛军报仇。

贾贲部在战役中不幸身亡,仅剩张巡一人带领两千士兵血战万人敌军,最后居然取得胜利。

两方兵力如此悬殊,张巡却能用兵如神,四两拨千斤,说是神兵天降也不为过。

首战兵败,令狐潮怀恨在心,不仅没有为家人报仇,反而折损了不少兵马。

不久后,令狐潮再次集结四万叛军,誓要将张巡人头拿下。

此时张巡手下也不过三千人马,但他对待手下将士却是极好,身先士卒,永远挡在战火的第一线,手下人对他极其敬仰,并心甘情愿誓死追随。

经历过一次战败的令狐潮深知张巡用兵如神,所以他改变策略,试图用围困的方式逼张巡投降。

被围困于城中的张巡,渐渐地粮草不足,为了不让士兵饿肚子,他便派出奇袭小队,抢夺令狐潮的粮草,抢不走的就地焚烧。

很快,兵器也捉襟见肘,张巡便利用草人,将敌军数十万支箭羽借来一用,也就是后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原型。

其后,两军又有数次交手,张巡凭借过人的才智,此次出其不意,将令狐潮耍得团团转。

用几千人马,整整守住雍丘一年的时间。

然而,这仅仅只是张巡创造奇迹的一个开端。

睢阳血战,数次围攻皆化解

虽然雍丘在张巡的驻扎下得以保全,但周边城池的战况却不容乐观。

为了大局考虑,张巡不得不放弃雍丘,选择退至睢阳,与当时的睢阳太守许远联合,共同抵御叛军。

深知江淮一带对于统一大业的重要性,公元757年,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出大将尹子奇,共率领13万大军,直取睢阳。

自此,睢阳保卫战正式拉开帷幕。

话说,张巡到了睢阳才发现,自己与许远的人马,合起来才6800余人。

面对尹子奇率领的十余万大军,无疑是螳臂当车,守住睢阳的艰难程度更是比雍丘之战艰难百倍。

即使知道自身已经深陷如此困境,张巡也从未退缩,他深知睢阳对大唐的重要性,就是拼死,也要与脚下的土地共存亡。

尹子奇二话不说立刻展开强攻,认为敌寡我众,速战速决才是上上策。

面对尹子奇的攻略,张巡利用己方拥有城墙的优势,进行箭雨还击,铺天盖地的箭矢射出,导致叛军损伤惨重。

并且利用步兵优势,在箭雨的配合下进行突击,以少胜多,越战越勇。

反观尹子奇,非但没有吸取战败的教训,认为自己坐拥十余万大军,心高气傲,依旧固执地采取强攻模式,丝毫没有改变。

仅半月时间,张巡一方便击杀叛军2万余人,俘虏将领60余人,彻底打了尹子奇一记响亮的耳光。

利用出其不意的巧妙布局,将尹子奇的大军打的节节败退。

这次退军,也为张巡一方赢得了短暂喘息的机会。

尽管张巡的胜利守住了睢阳,但纵观整个战场,叛军依旧占据优势。

唐军在长安陷落后,曾几次派兵想要收复,却收效甚微,现实依旧不容乐观。

为了不给张巡休养生息的机会,尹子奇在短暂的退兵休整之后,再次攻打睢阳。

有了前面失败的惨痛经历,尹子奇不再选择强攻,而是打算从内部瓦解张巡的防守。

他利用人性的弱点,劝降了张巡手下的某个将领,里应外合进行突击。

不料张巡料事如神,一早便发现自己这边的内奸,使出一招将计就计,打的尹子奇措手不及。

他让部下率领士兵,佯装投降的将领,趁乱混入敌营,迎头痛击,结结实实给尹子奇上了一课。

张巡善用奇兵,想到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他觉得要想以少胜多,需要先将尹子奇拿下,好让敌军乱了阵脚。

可敌军人数众多,且尹子奇为人慎重,每次都混在众多士兵中,张巡实在不知尹子奇身在何处,于是他心生妙计。

将一根竹子现做的箭射出去,使叛军误以为他们已经弹尽粮绝,立马禀告尹子奇。

尹子奇大喜过望,一时暴露了身份,张巡抓住时机一箭射中尹子奇左眼,导致叛军大乱,暂且休战。

待养好伤势,尹子奇已经恨极了张巡,不仅以少胜多,打的自己毫无招架之力,甚至还赔上了一只眼睛。

公元757年7月,为报仇,尹子奇迅速征兵数万,誓要将张巡一举拿下。

以身报国,无奈食人引争议

此时的张巡,最大的挑战不是已经围攻而来的尹子奇大军,而是要面对日渐弹尽粮绝的困境。

本该丰收的麦子,却在之前被敌军抢走一半,仅剩的一半还被调往其他军营,留给张巡的几乎所剩无几。

为了节省粮食,规定手下的士兵每人每天只能分得一勺米,虽然不知道当时的勺子有多大,但饿肚子是肯定的。

如果一勺米吃不饱,就只能去吃草根树皮来充饥,甚至还会将纸张用水煮来吃。

尹子奇在得知消息后,觉得机会来了,立即举兵攻城,但饶是如此,却依旧未占到便宜。

眼看睢阳久攻不下,尹子奇放弃了攻打的计划。

尹子奇派兵围住睢阳,打不死你就选择饿死你。

日子一天天过去,别说粮食,就连树皮都快要吃完。

快要饿死之际,有手下人提议不如突围出去,总比当个饿死鬼好。

张巡听后痛心不已,手下每天都有士兵因支撑不住而倒下,他不得已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据《新唐书》记载,张巡为了让手下人有东西吃,便将自己的妾室杀了,以供食人肉。

他对将士们说:“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

太守许远被张巡的行为感染,也将自己的奴仆献出,给士兵们分食。

将士们无比感动,痛哭流涕,不忍心吃人肉,却在张巡的命令下,填饱肚子。

此后士兵更是将能吃的都吃了,不论是任何动物,还是战马,都只能沦为口中餐,甚至是作战的盔甲,也难逃一劫。

“初杀马食,既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可见当时睢阳城内的惨烈程度,堪比人间炼狱。

几个月后,实在是弹尽粮绝,饿死的人无数,总共仅剩数百士兵,人人皆面如死灰,形同枯槁。

张巡深知大势已去,再无力对抗叛军,他愧疚的向着都城的方向俯身叩拜:“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

睢阳已无作战能力,尹子奇终于破城,并将张巡在内的30余名将领俘虏。

看到张巡,尹子奇百感交集,在战场上他是可敬的对手,却也是仇深似海的敌人。

他问张巡:“你为何每次督战都目眦欲裂,甚至将牙咬碎?”

听到尹子奇的疑问,张巡冷笑:“我恨不得把逆贼生吞活剥,无奈力不从心啊。”

尹子奇听后大怒,将张巡斩杀,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张巡死后,尹子奇为验证传言非虚,便将张巡的嘴撬开一探究竟,没想到竟真的只剩几颗牙齿。

看到此景,尹子奇心中大为震撼。

而后,其他将领无一人投降,纷纷以身殉国,正应了那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睢阳之战也在英魂的热血中,落下帷幕。

早在睢阳失守前一个月,唐军终于收复长安,睢阳战败后不久又收复洛阳,叛军被打的毫无招架之力,只能投降。

久经战火摧残的大地,再次成为李唐天下。

战后,唐太宗李亨对战时的有功之臣论功行赏,生者可享荣华富贵,逝者也被追封。

唯独张巡却引起争议,有人认为他以一己之力,守住睢阳,功不可没;另一部分人却觉得他吃人的行为实在又悖人伦礼法,简直毫无人性。

为了家国大义而牺牲城中妇女老人,值得吗?应该被提倡吗?那些被牺牲的无辜百姓何错之有?

孰功孰过至今争论不休,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9

吖胖来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