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的隐居姑娘:还没等到“修道成仙”,却先败给了山上的房租

阿智通鉴 2024-06-25 06:18:19

前言

在这个世俗繁华的都市中,总有一些人会向往大自然的山水之间,想要过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生活。

许多人抱着“归隐山林”的想法去了终南山,结果却与想象中大相径庭。

先不说能不能通过修行“得道成仙”,山上的高额房租就给了那些想要隐居的人狠狠一击。

让人们明白,穷人甚至都“不配”隐居修行。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道教圣地终南山

终南山,这座矗立在陕西秦岭北麓的群山,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山"。它不仅地处古都西安的南侧,更是南北分野的重要地理界线。

作为修道隐居的道家圣地,终南山可谓名不虚传。

在这片青翠欲滴的山川之中,仿佛有一股淳朴的灵气流淌,久违了的心灵宁静在这里慢慢复苏。

不难想象,古时高僧们为何把这里视为"天下修道之首"。

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据说曾在这里留下过足迹。他的独子及口授心传的徒弟尹喜,更是在山间隐居数十载,潜心探索真理。

西周时期的谋臣姜子牙,或许就是在这片青山绿水间,找到了开疆拓土的智慧。

汉初的张良老先生,或许也在潺潺的溪水中听到了那句"胸怀坦荡"的箴言。

唐代,王维这位"诗佛"在这里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每一个字都娓娓道来着大自然的芳香。

诗人笔下,终南山仿佛就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滋养了几代人的心灵。

对于那些身怀抱负却屡遭打击的读书人来说,终南山也曾是一条“捷径”。

相传唐代进士卢藏中举后屡屡碰壁,便于是隐居在这座俗世之外的名峰,冥思苦想,最终获重用。

从此"终南捷径"一词应运而生,成为无数仕进之人的期许。

在这片终年苍翠的群山之中,游人仿佛时光穿梭,重返田园诗般淳朴的世界。

松涛阵阵,溪流潺潺,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芳香。是啊,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模样。

“隐居”文化盛行

直到今日,终南山依旧是个桃花源般的世外桃源。在这个浮躁喧嚣的时代,谁都向往一处遁世之所,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

当代人逃离钢筋水泥的牢笼,奔向在这座自然的禅院,不过是为了重拾内心的自由。社会的快节奏让人喘不过气,回归这片净土,就成了重新充电的绝佳方式。

然而现实却远非诗中所说的那般美好。

2006年,一本名为《空谷幽兰》的书,生动描绘了终南山现代隐士的生存现状,引发了一阵隐逸文化的热潮。

书中写到,虽有隐逸高士的梦想,但这些隐居者往往居无定所、衣不蔽体、甚至连明天的口粮都难以为继。

这份淳朴的生活,恰恰是许多现代人所无法想象的。

不过,隐士文化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却远非金钱可以衡量。

从魏晋时期开始,祖国就曾掀起一股隐逸之风。那时政局动荡、战乱频仍,文人们藏身于山林之中,不仅躲避了残酷的现实,更在孤寂中修炼了自身的心性。

正是这批人,用他们笔下流传的诗文,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时代更替,环境变迁,但隐士文化的核心理念始终弥足珍贵。在如今名利场上,我们常常会迷失自我。

在现代社会,尽管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传播速度飞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一种与世隔绝、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这就是现代隐居文化的兴起。

尤其在城市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人们寻找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归宿,隐居成为了一种逃离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选择。

被租金劝退的修行人

自2015年开始,随着社交媒体的发达,终南山的名声越来越响亮。瞬间,这里就不复从前的宁静祥和,有着数不清的人蜂拥而至。

他们有的是真心追求修行的,有的是为了暂时逃避现实的烦恼,更有人是打着"隐居"的幌子,想在网上一夜成名。

就这样,原本传统隐士数量稀少的终南山,数字突然增长至超过3万人。

可想而知,原本宁静的环境是如何被彻底破坏。那里哪里还有一丝一毫的世外桃源的影子?

房租和物价的飞涨,更是将这里的理想之地彻底击碎。

有的房东直接将一年的租金定在1.5万到2万元,还有霸道的要求租客一次性付清5年10万元的租金。

日常的饮食费用也是水涨船高,一年下来光是维持基本生活,就需要3万到4万元。

对于像小楠这样一个曾经怀揣梦想隐居在终南山的年轻姑娘来说,这无疑就是一记重击。

她原本是为了逃离现实的打击,在2014年时辞去工作,来到这片土地上寻求心灵的放松。

起初,小楠只花了400元就租下了一间小屋,日子过得清苦却自在。

她整日在山间漫步,看云观景,读书种菜,仿佛真的活成了古人笔下的闲情逸致。

可好景不长,转眼两年,终南山的房租已是昂贵无比,光是一间毛坯房就要2万元一年的租金。

小楠再也支撑不下去,只得收拾行囊,离开了这个所谓的"世外桃源"。

临行时,她无不感慨地说:"哪里有什么诗和远方,不过是靠钱撑着罢了。"

商家们为了赚钱而无度开发,让本就不富裕的隐居者们生活日益拮据。理想就这样,一点一点被残酷的现实生活所蚕食,最终化为乌有。

然而,这里如今再难寻觅到从前的踪影。

一味开发建设,导致了过度商业化,动辄数万租金与高昂物价,将最后一丝宁静也彻底击碎,最终将终南山变为了一个哗众取宠的"网红打卡地"。

物非人非,往日心中向往的理想家园,已经彻底消失在世俗之下。

隐居生活所向往的平和与自在,如今更像是一场奢侈的遥不可及的梦。在这里,已经很难再寻到从前那种纯真。

真隐士还是假隐士

除了修行的物价很贵以外,终南山还潜藏着另一个问题:真隐士假隐士傻傻分不清楚。

当社会由农业时代徐徐走向工业文明,“自我修行”这些曾经极负盛名的古老学问,开始逐渐失去用武之地。

到了热兵器时代,刀光剑影的年代远去,人们的眼中更多追捧的是新潮的科技力量。

于是,隐士这个词汇也慢慢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变成遥不可及的记忆。

然而命运向来说变就变,就在人们以为隐士文化将彻底消失的时候,它却在这个世界上重新出线了。

一切要从近些年田园生活的火爆开始说起,李子柒通过自媒体,让许多人领略到了返璞归真的别样生活。

于是,大量人开始蜂拥前往深山老林,期望在那里寻得一方世外桃源。

从此,隐士村、隐士人群应运而生。

一时间,各大山区都成了无数“伪隐士”的聚集地。其中不乏被利益给冲昏了头脑的一干人等,他们借着隐居的幌子,其实只是想要沽名钓誉。

比如有些人就是看准了隐居的神秘色彩,希望通过打造自己所谓的"隐士人设",赚足了眼球,说不定还能一夜爆红走上致富之路。

可叹他们贪得无厌,对隐士文化的内核精髓却了解不多。

这些所谓的隐士,在真正的隐居路上是怎样的光景呢?我们不妨来看一看。

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里,他们或是耀武扬威地在山间搭帐篷,亦或摆出一付游击装备,透过手机镜头展示所谓的"隐居生活"。

旁人看来确实神秘莫测,却不知这不过是虚有其表的奢华装点。

更有一些伪隐士则干脆在山间摆地摊,兜售一应水晶、道具、符咒之类。看着这一付符号隐士的打扮,路人啧啧称奇,殊不知内里空空如也,全然虚构。

当夜风凛冽、寒气深深时,假隐士们却往往落荒而逃,仓皇回到城中的温暖怀抱,于是赤裸裸地暴露出自己的虚伪面目。

诚然,在大自然严苛的考验之下,修行之人是赤子之身。

可偏偏这等艰难,正是让修行者修出坚韧之操、淬出不世之志的磨砺。岂是那些贪慕虚名的投机者能够驾驭?

他们唯利是图的行径,无疑是对隐士文化的彻底亵渎。难怪真正的隐士们见之,少不得怒发冲冠,痛斥那是对隐居之道的亵渎侮辱。

其实,隐士之道从来都不是简简单单的换一身装束,换一种生活方式。

它讲求的是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一种对生命内在规律的觉察,一种与自然合璧的胸襟和格局。

正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纵使身处闹市,依旧可以怀一颗宁静的心。有诗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尽了隐士的率真本质。

那些唯利是图、目空一切的伪隐士,却是与这隐士之道背道而驰。生命中缺乏独立的精神力量,贪求虚名实属可悲。

真正的隐士从不将目光仅止于市井的得失名缰,而是以宏阔的胸怀、纯净的心灵,超越名利,回归自然,最终达到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

参考资料

1.姑娘辞职隐居终南山 两年后付不起房租回归现实——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2018年12月28日发布

2.终南山房东:我劝退过不少隐居的年轻人——新周刊,2021年3月8日发布

3.终南山房租上涨是修道成仙第一劫难?——上海城隍庙,2019年1月17日发布

0 阅读:80

阿智通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