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达赖:白天是西藏权力最大的王,晚上化身贵族公子做风流情郎

阿智通鉴 2024-06-27 06:42:39

他是西藏的佛教精神领袖,却也是红尘中的浪子;他是虔诚的佛门弟子,却写下了最动人的情诗。

白天,他端坐在布达拉宫的金座上,接受万人朝拜;夜晚,他却化身风流公子,在拉萨街头寻欢作乐。

他就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一个充满矛盾又不失魅力的传奇人物。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转世灵童仓央嘉措

1683年,雪域高原上,一个平凡的门巴族家庭迎来了不平凡的孩子。

传说,他出生时有"黄光照柱、七日同升"的异象。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小仓央从小就与众不同。三岁时,他就开始痴迷于读书写字,常常自称是阿旺洛桑嘉措,说将来要住进布达拉宫。

村民们私下议论纷纷,觉得这孩子可能是活佛的转世。

消息传到了当时的掌权者桑结嘉措耳中。他派出两位僧侣,踏上千里寻访之路。在仓央家中,僧侣们悄悄地进行了一场特殊的测试。

他们将五世达赖的遗物与其他物品混在一起,让年仅两岁的仓央辨认。出人意料的是,小小的仓央一眼就认出了属于五世达赖的物品,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被选为转世灵童后,仓央最开始并没有被接到拉萨。他继续在乡间生活,过着放羊劳作的普通生活。

在田间地头,他不仅体验着普通人的生活,还要跟着格鲁派的高僧学习一些相关的佛教知识。

春天,他可能会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在山坡上采野花;夏天,他或许会在清凉的溪水中嬉戏。这样的生活,与后来布达拉宫里的清规戒律形成鲜明对比。

十四年的乡野生活,仓央深深地爱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他目睹了门巴族男女平等、自由恋爱的风俗,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情歌创作埋下了种子。

仓央特别喜欢和他的青梅竹马一起玩耍。两个孩子常常手牵手,穿梭在金黄的青稞田间,分享着童年的秘密和梦想。

仓央的家乡信奉宁玛派,这个教派相对自由,也是允许信徒们谈恋爱结婚的。

所以,随着年岁渐长,少年少女的心中悄然萌生了一份懵懂的情愫,如同春天里刚刚抽芽的嫩叶,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然而,命运之手无情地打断了这份纯真的感情。就在仓央和青梅竹马憧憬着未来的时候,一群陌生的僧人突然出现在村子里。

他们要带走仓央嘉措,1686年5月,仓央被正式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被迎请到措那宗居住。

就这样,出身贫寒的门巴族男孩仓央嘉措,成为了藏族历史上唯一一个非藏族和蒙古族出身的达赖喇嘛。

成为西藏的王

其实仓央嘉措并不喜欢当掌权的王。

14岁时仓央被带到了布达拉宫后,周围的一切都让他感到陌生和不安。高耸的宫墙仿佛要将他与外界彻底隔绝,庄严的佛像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在一场庄重而神秘的仪式中,仓央的长发被剃去,换上了沉重的袈裟。当他坐上那个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宝座时,内心却充满了迷茫和恐惧。

从此,仓央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自由自在的少年,如今被困在金碧辉煌的牢笼里。

每天清晨,他都要在僧侣们的注视下诵经礼佛。即便是想去庭院散步,也会有老经师如影随形,絮絮叨叨地教导他佛法。

仓央常常站在宫殿的窗前,眺望远方的雪山,思念着家乡的一切。他怀念和伙伴们在草地上奔跑的日子,怀念和青梅竹马在月光下窃窃私语的时光。

然而,这些美好的回忆只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成为无法诉说的秘密。

随着时间流逝,仓央渐渐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复杂。他发现,自己虽然名义上是黄教的最高统治者,实际上却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

真正掌控大权的是藏王桑结嘉措,而他自己不过是一颗用来制衡清朝的棋子。

这种认知让仓央感到深深的绝望和愤怒。他开始厌倦每天机械式的学习和礼佛,内心的烦躁和不安与日俱增。

有时,他会故意违反一些清规戒律,比如偷偷喝酒或者与宫女调情,仿佛这样就能找回一点自由的感觉。

然而,这些小小的反抗并不能改变什么。因为仓央的一举一动都在桑结嘉措的严密监控之下。

每当他想要出门,总会有人找出各种理由阻拦。即便是独处的时候,仓央也能感受到无形的目光在注视着自己。

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中,仓央开始寻找精神的寄托。他开始认真研读佛经,试图从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有时,他会在深夜独自爬上布达拉宫的屋顶,仰望满天繁星,在心中默默诉说着自己的苦闷。

布达拉宫的生活如同一座金色的牢笼。

白天,仓央嘉措端坐在高高的宝座上,接受信徒的朝拜;夜晚,他却辗转难眠,思念着远方的家乡和那个未能道别的女孩。

他开始思考,如何在这重重枷锁中寻找一丝喘息的空间,如何在不违背本心的同时履行自己的职责。

晚上当情郎 写下情诗无数

渐渐地,他开始寻找逃离的方法。

月光如水的夜晚,仓央嘉措悄悄脱下袈裟,换上华丽的俗家服饰,化身为"宕桑旺波"。他翻越宫墙,融入喧嚣的街市。

在酒肆里,他与友人把酒言欢;在歌舞场上,他尽情舞蹈;在月下,他邂逅了美丽的卓玛,开启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

然而,这段偷来的快乐很快就被打破。一个雪夜,仓央嘉措的秘密被发现,卓玛惨遭杀害。失去挚爱的痛苦如同利刃,刺穿了仓央嘉措的心。

他将悲伤化作诗句:

"西风吹谢花成泥,蜂蝶每向香尘泣。情犹未了缘已尽,笺前莫赋断肠诗。"

这些充满情感的诗词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称他为"世间最美的情郎"。

失去卓玛后,仓央嘉措仿佛变了一个人。他开始蓄起长发,夜不归宿,沉迷于酒色。

白天,他依旧是庄严的达赖喇嘛;夜晚,他就是风流倜傥的贵公子,在繁华的街市中穿梭,与形形色色的女子相会。他是佛门的化身,却又难以割舍红尘的牵绊。

他的诗作如同清泉,源源不断地流淌而出。"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句脍炙人口的诗词,道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结语

然而,政治的风暴终究还是席卷而来。1705年,桑结嘉措在权力斗争中败北身亡。

新的掌权者拉藏汗急于铲除异己,向康熙皇帝告发仓央嘉措是"假达赖喇嘛",酗酒好色,不理教务。康熙震怒,下令将仓央嘉措押解进京。

1706年的一个清晨,拉萨城中一片哀嚎。民众们得知消息,纷纷涌上街头,试图阻止军队带走他们敬爱的活佛。

仓央嘉措站在布达拉宫的高处,望着下面哭泣的人群,轻轻叹了口气。为了避免流血冲突,他主动走出宫门,随军北上。

面对这样的困境,仓央嘉措似乎并不在意。

押解途中,仓央嘉措依然保持着超然的态度。他依旧在诗中倾诉着自己的情感:"我飞升成仙的那一刻,只为了能保佑你平安喜乐。"

据说,当队伍行至青海湖畔时,他要求停下来打坐念经。就在这片碧波荡漾的湖边,24岁的仓央嘉措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关于他的最后时刻,民间流传着诸多版本:有说他被秘密处死,有说他逃走后云游四方,更有人坚信他只是返回了“天界”。

仓央嘉措的肉身消逝了,但他的诗歌和传奇却在民间生根发芽。

人们传颂他的诗句,讲述他的故事。甚至连康熙皇帝最终也不得不顺应民意,重新承认了仓央嘉措的六世活佛身份。

三百多年过去了,仓央嘉措的魅力丝毫未减。

他是叛逆的僧人,是多情的诗人,是无奈的棋子,更是不屈的灵魂。在藏族的文化中,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永远闪耀在雪域高原的夜空中。

参考资料

1.仓央嘉措——海北祁连山报,2018年2月1日发布

2.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百度百科

0 阅读:3

阿智通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