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超额收益,否则为啥买主动基金?

正好的 2024-04-29 06:30:27

去年以来,当万得全A指数多数时候在“水下”挣扎时,中证红利指数/上证红利指数却悄然走出一条坚挺的曲线。

在权益市场泥沙俱下之时,嗅觉敏锐的资金已先一步做出了选择。一批洞察先机,早早开始布局高股息个股的主动权益基金,也渐渐得以显山露水。

高股息板块获得市场高度关注,参与人数众多,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如,截至4月3日,自3月上旬开始调整的红利策略指数,净值表现仍然平平。

那些获取超越参考指数的基金,凭啥表现出众?

有的是靠选股精准有效。我关注的一个基金经理,他认为所谓高股息一定是“可持续的”,其前提是拥有商业模式的保护。而银行是高杠杆特征非常明显的行业,其商业模式未必能保证可持续分红,因而银行业不算特别理想的投资标的。

也有基金经理准确认识到,一些明显呈周期属性的个股已经丧失投资性价比。像是煤炭,焦煤价格自去年11月触及阶段高点后持续下跌,但煤炭股却持续上涨,这种资金面和基本面的偏离一定会得到修正,唯一问题是股价能不能在基本面发力前维持住当前点位。

有的是靠看公司眼光精准。选股的核心还在“选公司”。有的基金经理侧重选择的企业主要是细分行业内有着较深护城河与竞争优势的大型龙头企业,持仓整体ROE水平较高,凭借如此持仓,获取了超额收益。

也有基金经理关注商业模式能否提供稳定现金流,这样不论是成长期还是成熟期,都能保证企业经营的相对稳定。

有的是靠风险控制能力强。有的经理对估值非常看重,其持仓整体估值水平相对不高,行业企业估值合理性是他确定拟选标的和调整持仓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投资观点上,重视在好公司与好价格之间寻找平衡点。

也有基金经理从持仓上控制风险,投资组合表现出行业分散、个股集中的特征。

总体而言,我们花了更高的管理费用,就是为了基金运行平稳,能够稳稳当当地获取超额费用。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在选择基金上多花功夫,尤其是选择基金经理上。

0 阅读:23

正好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