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重压之下,合资已经开始军心大乱

汽研聊汽车 2024-06-13 07:28:23

这几年,合资阵营可以说是肉眼可见的在崩盘。只不过,每一个派系、品牌的处境和应对策略都有所不同。比如在去年,以雪铁龙为代表的法系就第一个掀桌子,作为价格战的发起人,11万的雪铁龙C6直接出圈,只可惜,法系的这种掀桌子不可持续,更多也是为了清库存;尔后,韩系也加入了价格大战,索纳塔刚换代就卖到了12万多。而相比法韩系,德日美这些合资主力的动向更加令人关注。

先来看日系,不可否认,相比其他合资,日系一开始是表现的最为嘴硬的一个派系,毕竟在这之前它实际已经取代德系成为合资老大了,略低于德系的销量加上更为可观的利润,让它有了嘴硬的资本。比如从最开始丰田抵制甚至反对电动化,到其他日系品牌不紧不慢的转型节奏都是如此,而从它们掌握的混动和氢燃料技术来看,不愿转纯电倒是没啥难以理解的。整体来说,之前日系除了终端优惠之外,很少对如今内卷的局势主动出击。

但从今年开始,一直嘴硬的日系终于开始认怂了。以丰田为代表,从赛那到汉兰达,还有新上市的凯美瑞,都开始主动官降,或者定更低的指导价,比起以前那种终端优惠的模式这显得更加有诚意。而且不仅是降价,新品推出的速度也更快了,不再是以前那种北美、欧洲上市了很久,国内才开始有动静的节奏;此外,像丰田还把一些全球技术最领先的工厂,也搬到了国内。可以说,丰田以前是怎么讨好北美市场的,它现在就是怎么对待中国市场:更低的价格、更快的节奏、更好的质量,这种认怂,对于消费者倒是个好消息。

只不过,日系也并非动向一致,在丰田开始主动适应国内节奏的时候,双田之一的本田却并没有太多动作。比如在今年,动静最大的就只能算那个名为烨的电动化品牌了,可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了e:NS(极湃)和e:NP这两个品牌,加上灵犀,本田的新能源品牌已经够多了。这个时候再去看作为本田亲儿子的烨品牌,从技术、设计到产品都没有任何让人觉得可以力挽狂澜的可能,本田粉也很难为缺乏亮点的品牌再次狂热。

这种策略,看似是多生儿子好打架。实际既不符合本田以前那种出一款就所向披靡的精品路线,多品牌互相套壳、搞双胞胎车型,换汤不换药的玩法纯粹是在继续耽误战机……更何况,在主力市场,连丰田都开始主动官降了,闷声不吭的本田就只能更加难卖。

而跟日系同时搞出大动静的还有德系。只不过,比起日系的降价、认怂,德系却反而涨价了。比如前不久上市的途观L PRO就是一个例子,敢在这个人人都内卷的时代,让新款车型涨价,只能说上汽大众勇气可嘉,要知道,老款车型已经给出了5万多的终端优惠,销量还是远不如当年;而且作为一款主打大五座和燃油动力的SUV,价格反而比大七座+混动的新汉兰达还高,也真是让人一言难尽。

事实上,在如今这个年代,别说是加配置、主打2.0T这样的常规操作,很多最新一代的混动技术,该打价格战也还得打(像比亚迪的秦L、海豹06就是典型),对于途观L PRO的这波操作,只能说它在最该认怂的时候选择了叛逆。不过,从目前上汽的处境来看,通用一跌不起的销量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上汽各大自主系又依然需要时间成长,作为唯一的利润来源,也只能再辛苦一下上汽大众了。

至于最后的美系,它们的确到了触底的状态。不管是已经退出国内的Jeep,还是在坚持的福特和通用,美系处境不比法系、韩系好多少。但不同的是,通用目前仍处于一个跌跌不休的状态,它的过往也令人惋惜:在终端,谁都知道它是打折最狠的合资之一,但官方却一直不肯把这个事情挑明,也不肯花大力气去拯救已经崩盘的设计,所以到最后,品牌逼格是一点也没了,当其他品牌也加入价格战后,销量也同样没了……毕竟,在这个人人都打折的年代,更多人还是愿意选择略贵一点的BBA和丰田大众,或者干脆选自主,而不是不上不下的凯迪拉克或者别克雪佛兰。

相比之下,福特整体相比以前虽然也是触底,但它却处于触底反弹的阶段。把之前大量的工厂、产能转手之后,它也丢掉了巨大的负担。所以,别看如今福特的销量还是只有万把台一个月,还不如虎落平阳的通用,但它实际已经盈利了,整体销量也处于平稳、缓慢的增长;而且再加上福特纵横的皮卡、越野那些个性化产品,先一步衰落,也先一步找到了解决办法的福特反而是挺了过来。

从这认怂的日系,触底的美系,再到叛逆的德系,曾经一律能把自主踩在脚下的合资,如今却是各有各的忧愁,也拿出了不同的策略。那么对于这三大合资派系,你更认同谁的态度,又觉得谁能走的更远呢?

0 阅读:0

汽研聊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