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47岁再得一女,决定亲自抚养,李讷眼中的父亲是怎样的呢?

历史典录 2023-02-28 17:41:11
前言

毛主席作为一代开国领袖,受世人尊敬与爱戴,是子女们的榜样,但子女们为何从不敢在外透露自己的父亲呢?这便要从毛主席对特殊待遇的来讲起了。

“我的孩子跟任何人的孩子一样,都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毛主席一生都在打破特权,因此,新中国成立后,旁人建议他搬至中南海,他极力反对,绝不做皇帝。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的党组织,如果有特权的存在,人民如何信服?这样一来,一个人党性和精神也就被腐蚀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毛主席以自身为表率,身体力行,要求自己的子女在外,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孩子,要让孩子们回到人民群众中去!就像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在结婚前才告诉男友自己的真实家庭以及家人的工作性质。连最为宠爱的小女儿李讷也是这般,没有特权可言。

李讷在毛主席47岁时出生,是家里最小的女儿。也许是因为年龄差距较大,毛主席对家人这个心态有所感念,想要自己的孩子在自己身边长大,所以对这个小女儿疼爱有加,之前的孩子都是送往苏联,或养在别处,毛主席破例将李讷留在了自己的身边,亲自抚养。正是因此,李讷身上有着像父亲一样的诗书气息,整天挂在嘴边的就是文史、书法,像父亲的翻版。

再加上李讷出生时,中国的抗战处于尾声,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毛主席指在前线指导着抗日战场,无时无刻不在担忧中国的抗日伟业,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做打算,食不饱、寝难安成了常态。当然了,常人身上背负如此的千斤重担,也是难以承受的。但主席不曾休息,一工作就是到深夜,身体无法得到充足的休息,身旁的工作人员都看不下去了,很是心疼。

也正因此,在这战争年代,能有李讷这样一个小宝贝在毛主席身边,对他来说是一个偌大的安慰,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毛主席的焦虑,让毛主席短暂的放心工作与战事。毛主席是疼爱李讷的,但并没有溺爱李讷。每当毛主席工作到深夜,仍不打算休息时,身旁的工作人员就把活泼可爱的小李讷放进毛主席房间,毛主席一看到这么可爱的宝贝女儿,很是欢喜,便放下手头的工作,陪女儿玩耍。这也就成了李讷记忆中自己的任务,就是让父亲休息。

而李讷也心疼体恤父亲,为了让父亲能暂时撇开繁重的工作,稍稍舒缓一下紧绷的神经和疲惫的身体,便想尽办法,李讷常常像父亲撒娇:“爸爸陪我去散步”,说完便用自己的小手牵着毛主席的手往门外走。

尽管李讷从小就在父亲身边,得到了不一般的疼爱,但是在“搞特殊”、隐瞒身份这一点上,毛主席觉得破例,对李讷不比别的哥哥姐姐来得宽松。他经常告诫李讷,不要跟别人说你是我的孩子。李讷谨记父亲教导,在学校从不提起自己的父亲。可这样让李讷在学校经常发生一些尴尬的事:当别的同学和老师热烈的谈论各自的家庭时,她总是沉默,不敢多说。甚至有时候,老师看她沉默不语,主动问起她的父亲是谁,李讷都默不作声。感觉委屈的时候毛主席也只是简单地安慰几句,可下次还会是这样。对于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孩子这个原则,主席自始至终没有过妥协。

毛主席从不期待自己的女儿李讷成为一个多么伟大、多么有所作为的人,只想让她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只因在毛主席的眼中,最值得尊敬的人不是别人,就是那些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李讷五六岁的时候在延安生活,毛主席就让年幼的女儿李讷和大家一样,都拿着自己的小碗到食堂排队打饭,吃一样的食物,不会因为李讷年龄小,更不会因为她是主席的女儿,就享受到任何的特殊待遇。毛主席这么做就是为了让李讷明白,只有付出汗水,去劳动,去奋斗,才能有饭吃。

主席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标杆

父亲对孩子的爱是有深意的,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李讷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建设,能抵挡未知的苦难。七十年代,李讷在人生失意的困难时期,肉也吃不起,都只能一毛钱一毛钱的买肉吃。但是正是从小受父亲毛主席的熏陶,她凭借强大的内心世界,挺了过来。后来对人说:“如果不是父亲从小要求我,让我习惯了过平凡的日子,我后来恐怕很难捱过来……”

李讷如此强大的内心世界,吃苦耐劳的体魄,确实是受父亲的影响。人人都知道毛主席的严格要求,但这要求并不仅仅是对子女,对家人,更多的是对自己。主席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着李讷。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得起中国人民,而在生活中,严以律己,吃喝有度,绝不铺张。说起毛主席的节俭,就不得不为大家讲一讲毛主席的睡衣了!

毛主席有件贴身睡衣,整整一穿就20年,破了补,补了破,简直是里三层,外三层,缝缝补补又三层,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要帮他换新睡衣,眼看着主席的睡衣都没个好地方,毛主席却极力反对,觉得旧睡衣穿的年代长了,贴身舒服, 换新的该不习惯了,仍然坚持穿那件补丁叠补丁的。工作人员也就此作罢。1971年这件睡衣光荣“退休”时,到处都是补丁,一眼望去都没个平整地方,密密麻麻都是缝补的针脚,工作人员起了兴致,数了数竟然有73个补丁。

除了这件穿了20年的睡衣,毛主席还有一双穿了好久的皮拖鞋,并且走到哪里都带着,主席对这个拖鞋甚是喜欢。从1949年开始穿,到1965年还没有换,那时在长沙,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感觉这双拖鞋实在无法满足基本的需求了,破得不得了,开口劝毛主席换一双新的,也用不了什么大价钱。毛主席仍没有同意,坚持着缝缝补补还能继续穿,不用再铺张换新的了。

而且毛主席还有个小习惯,一年四季常年都穿长筒袜,并不是因为喜欢他喜欢长筒袜,只是长筒袜破之后好缝补,直接剪开新缝上一层新袜底就能穿,这样一双袜子又能穿好多年。这就是毛主席,一生节俭的伟人。女儿李讷在回忆父亲时曾说:“父亲从小就要求我们不要特殊,不要有娇气和骄气,不要自以为是,不要翘尾巴。为人要有志气,要有毅力。可以说,没有父亲对我那样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我的今天。我非常感谢父亲言传身教般的教诲。”

正是毛主席的节俭,李讷都看在眼里,深刻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李讷晚年接受记者采访,回忆了许多有关毛主席以身作则,严以律己的日常小事,她讲到在而是世纪五六十年代,毛主席的卫生间里只有一块肥皂,其余新鲜的洗漱用品什么都没有,身上穿的衣服也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鞋底都快透了也坚持舍不得扔。李讷也耳濡目染了父亲这般节俭,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勤俭、朴素,严以律己,绝对不做浪费、奢侈的事情。

毛主席如此身份,什么样的人才能配得上主席的女儿呢?

大家一定都认为毛主席对女儿李讷如此关怀,那对女儿要嫁的人一定要求很高吧!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毛主席对女儿婚姻的态度,简直随和倒让人无法相信。毛主席认为,婚姻只要两情相悦就好,身份并不重要。只要李讷自己觉得好,他就支持。于是,李讷没有接受目前安排的婚姻,在干校劳动时,跟一个平民家的儿子两情相悦。尽管她的母亲看不起男方,担心男方给不了女儿想要的生活。但最后,李讷还是在父亲毛主席的支持下,与那个小伙子成了家。

婚后不久,李讷便怀孕产子。但不知为何,丈夫变得十分自大 ,搞起大男子主义。但李讷从小被毛主席带在身边,绝不是任人欺辱摆布的女人,最终,李讷选择结束这段婚姻,独自一人抚养孩子。此时,毛主席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最担心的就是女儿李讷的归宿。他时常叮嘱身边的人,要帮李讷寻一个好的归宿。

遗憾的是毛主席临终没能看到女儿成婚。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接下来李讷的妈妈也就此倒台。李讷本人也因这场风波被免职,勉强生活在警卫局的宿舍里。这一连串的打击,让李讷本就孱弱的身体倒下了。她的腿疾又犯了,每次发作都剧痛难受。可因为节俭惯了,去医院的路只能靠李讷步行,再搭乘公交车。这样艰难的日子,确实让李讷非常窘困。

所幸,毛主席以前的警卫长李银桥,受主席恩惠颇多,交往甚密,一直没有忘记毛主席的嘱托,给李讷寻一个好人家。在1983年,给李讷介绍了毛主席曾经的警卫员,名叫王景清。

王景清这个人生性善良,为人老实,做事稳妥,不骄不躁。最重要的是,他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王景清在李银桥手下做事,了解王景清的秉性,于是放心把他介绍给李讷,让两人相互接触,合适的话走向婚姻是更好的。

二人在相处中,除了彼此在生活上的体贴关怀,李讷更为惊奇地发现王景清还是个业余书法家,李讷从小在父亲身边习字,对书法颇有兴趣,而王景清的书法就算不是出师级别,也是有板有眼,自成一派的。两人以书法为切入点,有了更深一步的交往,一拍即合。最终,二人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王景清和李讷的婚姻是舒适的,十分实在的,不是顿顿大鱼大肉,就简简单单一桌家常菜,安逸幸福。二人婚后生活很是惬意和甜蜜。王景清比李讷大13岁,事事都让着李讷,在家里他承包家里几乎所有的家务,大修门修床,小到到洗衣做饭,李讷都不用操心。而且王景清是个心灵手巧的男人,因为李讷有腿疾,他给李讷做了一个高度合适的小椅子,让她坐得更舒服自在。这段感情是来的晚了些,李讷却感觉十分幸福。当然,李讷不止不用再一毛一毛的买肉,甚至连肉都不用她出门买。

为了二人有个小病小痛时不用走很远搭公交车去医院治疗,王景清决定买一辆三轮车。其实主要是王景清为了李讷买,王景清一个大男人,身强体壮,不觉得去医院的路多远多难走,但李讷腿脚实在太不方便。如果买个三轮车,李讷想出去,自己就可以用三轮车拉着她走,也省力方便些。

王景清跟李讷商量这事,李讷也感念到王景清的真情,便答应一同去看看。夫妻二人刚来到一家三轮车厂,开始挑选自己心仪的车辆。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从一开始走进工厂大门的那一刻,三轮车的厂长便认出了李讷,可能是晚年的李讷,和毛主席一样长得方额广颐,看上去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您是李讷同志吧?您的相貌,简直是和毛主席在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李讷沉默不语,不知如何应对。 “这辆车,如果您喜欢,我就直接送您了。你别跟我提钱,我可不要!能让毛主席的女儿坐我们厂的车,这是我的光荣!”

厂长语气非常坚决,李讷无奈,在一旁摇了摇头,说道:“这可不行,我不能占您的便宜。不管我是不是毛主席的女儿,都不能这样。”

但是,老厂长的态度却很是坚定,执意不肯收夫妻二人的钱。李讷一时有些为难,没了主意,不知道该如何生处理。片刻之后,李讷灵光一闪,说道:“老厂长,你这里除了展示的这些车外,还有什么更好更新产品吗?”

厂长没了招,挠了挠脑袋,向二人表示所有产品都在这里,其他的暂时还没有。一听这话,李讷便知事情处理成了,松了一口气,说道:“那么这样吧,等您有新的产品出来了,我们再来买。”说着就拉起了丈夫,快步走出了工厂的大门。从此之后,他们便不再光顾过这里了。当然,后来王景清和李讷从别的厂子买到了三轮车,带着李讷自由行动的梦想得以实现了。

这就是毛主席的后代,车可以不买,但百姓的便宜不可以占。李讷夫妻二人身上还发生过不少类似这样的情况。之前李讷生病,很多故人主动来帮忙,体念李讷的身体状况。因为是毛主席的女儿,人们感念毛主席的恩情,把这一切都回报在他的子女身上,有不少人主动为她捐款治病。

其中一位山区的农民,竟然一次性给李讷寄来了三千多块钱!有零有整,一看就是攒了一辈子的钱,全国的零星募捐,更是数不胜数。不知道李讷住址的百姓,便把钱寄到毛主席纪念馆,让他们代为转交。但李讷谨记父亲教诲,自己没能为人民做贡献,却要人民为自己掏腰包,李讷内心十分愧疚。小时候李讷发高烧导致昏迷,毛主席再是焦急万分,让人第一时间把李讷送去医院,仍然不忘记嘱咐工作人员:“名字不要用真名,别让大夫知道这孩子是我的女儿。”工作人员只好排队。如今自己上了年纪,更不能拖人民的后腿,绝不收人民的辛苦钱。

李讷心里知道,捐款是人们对父亲毛主席带领大家走向解放的一种感恩,这份情自己可以替父亲感念,但钱没得商量。她将这些捐款能退回去的都退了回去,不留姓名,退不回去的都捐给了慈善部门。无功受禄,她要是收了这些钱,日子怎能过得心安。

李讷只得尽自己的余力,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渺小的一份力量。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时,李讷几乎掏空了自己的家底,为灾区倾力捐款。人们纷纷感念,李讷仍和父亲一般,心系国家人民,不愧是毛主席的子女。

正是如此,毛主席对待子女看似严格,实则是一种深厚的父爱,把儿女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样子,有所成就。他内心清楚,严格要求孩子,孩子才能在独立的生活中面对苦难,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的父爱,是伟大且深刻的……

1 阅读:20

历史典录

简介:中国历史犹如一窖烈酒,清冽而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