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晚年病重,多次询问女儿李敏:娇娃,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

历史典录 2023-03-07 17:27:36
前言

毛主席在外是国家主席,一代领袖,但在家庭上,毛主席更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身为人父,再不过是看着子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对于子女的教育,毛主席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

但在婚姻方面,毛主席却十分宽松。这便能够从毛主席得知女儿恋爱的反应说起了。

得知女儿恋爱后的反应

1958年,毛主席女儿李敏考到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就是在这里,她与自己未来的丈夫相遇了。他是北京航空学院的高材生,叫孔令华,二人曾经共同在八一学校读书。由于二人是旧相识,长大之后重逢相处了一段时间,二人都觉得有说不完的往事和聊不尽的未来,越发被对方吸引,最后走到了一起。

李敏、毛主席

二人确定心意后,李敏就决定将自己恋爱的事情告知自己的父亲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毛主席第一反应是开心的,觉得这对娇娇来说是件大好事,自己的小娇娇长大了,有了心仪的对象。欣喜过后,毛主席开始了正题,问李敏:“那个男孩子叫什么名字?”“孔令华”李敏眼里满是骄傲地答道。“那他父亲是谁?做什么工作的呢?”毛主席继续问道。

李敏一时间语塞。虽然和孔令华认识时间不短,两人谈恋爱也有一段时间,二人之间也算亲近,彼此非常熟悉。但对他的家人、他的家庭情况,李敏竟从未问过。所以,面对父亲的问题,李敏也来不及反应。

毛主席看到李敏一脸懵的反应,也猜出了李敏对人家的家庭一无所知,一时也有些着急。他批评李敏:

“你怎么跟人家谈的恋爱啊?连人家父亲是谁,做什么工作都不知道。”

李敏委屈道:“我是跟他谈恋爱,又不是跟他父亲谈恋爱。”毛主席无奈地叹了口气。

李敏突然想到自己和孔令华是八一小学同学,便告诉爸爸:

“小时候,我们都是在八一小学读书,那里面都是干部子弟,他爸爸应该也是个干部。所以,我就没有去打听他爸爸具体是做什么的。”毛主席也不愿意听这不确定的事情,说道:“你要问清楚,再跟人家谈。”

当然,毛主席之询问对方家人的情况,并不是要看对方的条件和地位,只是想知道对方家人的人品和家风,替女儿把把关,生怕女儿看错人以后不幸福,后悔不及。

毛主席和李敏夫妇

只因李敏是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孩子中唯一活着的。李敏的童年历经艰苦,刚出生时,她又瘦又小,让人很是怜爱,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更是亲切地叫她小娇娇。毛主席也因此插曲,想到《西京杂记》中“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如芙蓉”这句话,就给女儿取名“姣姣”。但邓颖超她们还是习惯叫李敏“娇娇”。

在李敏还不懂话的时候,妈妈贺子珍就以去苏联求学为由,远走他乡。当时的贺子珍已经怀上了孩子,在苏联生下孩子十个月,孩子就不幸夭折,这也一度让贺子珍精神崩溃。每天雷打不动跑到孩子的坟上痛哭,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做的不好,为什么没有照顾好孩子,自己不配当一个母亲。

毛主席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了帮助贺子珍尽快走出失去孩子的痛苦,决定将自己与贺子珍4岁的女儿李敏送到苏联,陪伴贺子珍走出阴霾。

李敏、孔令华

在苏联,李敏和妈妈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但后来由于生活压力大,为了维持生计,贺子珍每天只能没日没夜的洗衣服、织毛衣。

正因生活的繁琐,贺子珍的脾气越来越暴躁,李敏也觉得妈妈越来越没耐心,会因为一些小事动手。即便李敏知道妈妈并不是真的想打孩子,只是想让孩子听话懂事一点,但年幼的李敏仍很害怕,甚至觉得妈妈好厉害,好狠心。直到自己长大为人妻为人母,才知道妈妈的不易,与妈妈藏在心底的爱。

在苏联时,李敏得了肺炎,贺子珍急坏了,火急火燎把孩子送进医院。但医疗水平有限,医生只交代贺子珍,孩子已经没救了,打算把李敏送进太平间副室。贺子珍崩溃了,为什么自己的每个孩子都要离开自己,她也不相信自己的娇娇会离开。于是,她倔强的把李敏带回家,守在她身边亲自照料。

毛主席和李敏(右一)

每天四处奔波,用自己种的菜去换别人的牛奶,给娇娇补充营养,在娇娇生病那段日子里,硬是没断过一天的牛奶。在贺子珍的几近疯狂的照料下,女儿李敏奇迹般地被她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之后便有人说贺子珍疯了,被强行关进精神病院,李敏又开始了一段孤儿般的生活。

正因女儿童年的羁绊,毛主席对这个女儿非常心疼。所以在李敏婚姻大事上,就算再支持自由恋爱,他也不想因为自己的马虎,而断送女儿一生的幸福,最起码要替李敏把关对方的人品。

李敏也深深知道父亲是为自己好,于是在毛主席的提醒下,李敏了解清楚孔令华父亲的名字。毛主席得知自己未来亲家是孔从洲后,总算松了口气,笑着说道:“孔从洲我认识,挺好的。”

孔从洲是位开国中将,西安事变时多亏了他。到后来还指挥了解除南京国民党的行动,助力张学良与杨虎城活捉蒋介石,战功赫赫。抗日战争结束后,还是毛主席亲自批准他加入共产党的。在周恩来的指示下,孔从洲和家人从老家搬到了解放区,孔令华也因此在八一小学读书,与李敏成为同学,成就了良缘。

一直以来,孔从洲在毛主席眼里就是个老实人,老实人好啊,可靠。再加上孔从洲教子有方,毛主席越是非常满意这门亲事,放心地将女儿交给孔令华。

婚礼上一反常态频频敬酒

得到了父亲的认可,李敏和孔令华就决定结婚了。但毛主席工作繁忙,实在空闲时间少,于是便给李敏提了一个小要求:结婚可以,但婚期我来定。看得出来毛主席是十分想参加女儿婚礼的,于是李敏应了父亲的要求。

当时正赶上庐山会议,毛主席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要李敏等他开完会再举办婚礼。原定的会期只有一周,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最后竟拖了一个月毛主席才赶回来,可以说是着急忙慌火急火燎了。可见,毛主席对女儿的婚礼多么重视,想要亲眼见证女儿的幸福。

在庐山开会时,毛主席与22年未见的贺子珍见面了,谈话自然围绕着女儿的婚事。毛主席此刻的身份并不是主席,是父亲。他询问贺子珍对女儿这门亲事的想法,贺子珍得知毛主席已经同意并准备结婚了,便也没了意见。

一个月后,会议结束,毛主席赶紧返回,在中南海的家里,亲自为女儿操办主持婚礼。

毛主席在李敏婚礼上与众人的合照

婚礼上邀请了30多个人,都是较为亲近的人,有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以及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等。当然,在毛主席眼里就算自己的女儿结婚这样天大的喜事,都绝不铺张浪费。酒席只办了三桌,每桌八个菜。这八个菜中,荤菜也只有鸡鸭鱼肉。

在女儿大喜的日子,毛主席心情格外的畅快,平时不怎么喝酒的他,竟与客人们举杯畅饮,开心得与大家合影留念。

婚礼上,毛主席仍不忘叮嘱二位新人:“你们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最后他还对女婿说了一句:“不用忧来不用愁,二人心意两相投。”惹得众人哈哈大笑,热闹极了。

作为父亲,希望自己的女儿婚姻生活幸福,夫妻二人能够相敬如宾,携手白头,李敏自然懂得父亲话语里的深意。

婚宴结束后,客人离席,毛主席特意留下亲家孔从洲,到书房进行了一场老友间的交谈。期间,他们聊到了子女的教育,又谈到了孔从洲战场上的经历。毛主席感叹道:

“杨虎城将军是真的信任你啊!抓蒋介石的前一晚,就跟你说了,别人都不知道。这件事如果保密工作没做好,可不得了,你做的很不错!杨主任对你很是赏识吧?”谈及自己曾经的老领导,孔从洲也激动得与毛主席谈天说地,毛主席表示认可。最后,二位父亲相谈甚欢,愉快散场。

婚后李敏与丈夫孔令华的生活一直很幸福。公公婆婆也给了李敏无微不至的照顾,生活中李敏不用操心家务事,工作中也尽力帮忙,努力为李敏营造了一个充满爱的生活环境。

当然,李敏从小在毛主席的教导下,待人有礼,谦卑实在,保持谦虚,低调做人。即使是对那些年龄不大、甚至与李敏年龄相差不多的卫士们,李敏都叫他们叔叔。更不用说在对待孔令华家人方面,她非常孝顺、尊敬公婆。

孔东梅、李敏

当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像毛主席一样在婚姻观上如此开明。李敏班上有一位女同学,跟另一位同学谈恋爱,两人感情好且稳定,有了结婚的打算,但却因门不当户不对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仔细了解过后得知,二人的父亲在官职上差距过大,一个是部长,另一个是小厂书记。人们觉得,部长与书记差别不只是等级,而是生活环境与质量。女方的父亲怕女儿嫁过去吃苦,不习惯,而男方的父亲,也不愿儿子娶个小公主回来,格调多,要求高,不好满足,时间长了家庭不和谐。

对此,李敏很想帮助她的朋友,而自己也是就结过一次婚,对这些也没有解决办法,便跑去找父亲帮忙解惑。毛主席得知后只说了一句话:

“娃儿们的事,当家长的不要管那么多,就像我的娇娃一样自由多好!”

李敏将这话转告给朋友,两个朋友积极与双方家长沟通,最终顺利结婚。

一年后,李敏怀孕,与孔令华有了爱的结晶,毛主席喜当外公,乐得合不拢嘴,高兴地亲自给外孙起名字,在纸条上一一写下备选字,李敏选了一个“宁”字,孔从洲选了一个“继”字,孩子因此得名为孔继宁。

孔继宁和外婆贺子珍

轻松快乐的生活总不长久,1963年,李敏与孔令华已经结婚许久,该搬出中南海,自立门户,独自生活了。这对生活技能较少的李敏来说,无疑是令人头痛。

李敏不会生火做饭,只能慢慢尝试,常常为了生火把自己熏得直流眼泪,滑稽极了。对食物生熟没有概念,煮出来的米饭常常都是有生有熟,总是熟不彻底,馒头也是蒸成面疙瘩,乱作一团。

而且,自从李敏夫妇搬出中南海开始工作,毛主席便不再给她补贴。毛主席常对李敏说:

“人民给了你待遇,你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即便生活压力大,毛主席也没有破例补贴。

最后悔的事:搬出中南海

李敏最大的遗憾便是父亲毛主席晚年病重,自己没能在身旁尽孝。最后悔的就是搬出中南海。但没能尽孝并不是李敏所想,这一切都要从后妈说起。

1949年9月,江青带着一个和李敏年龄相差不大的孩子住进了中南海,别人说这是她的新妈妈。李敏清楚的记得,江青一开始对她是十分亲近的,甚至为了让李敏叫她一声“妈妈”,不惜花费大把时间去照顾她感化她。然而,在李敏慢慢长大后,江青对她的关爱也逐渐消失了,二人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这也成为了李敏与父亲晚年相见的最大阻碍。

李敏婚后搬出中南海,本可以凭通行证自由往来陪伴父亲。但在江青的安排下,李敏中南海的通行证被收回了,没有通行证,她想要再次进入中南海,就得按照正常流程递交层层申请,得到批准后才能进入。

19世纪70年代后,毛主席的身体越来越沉重。甚至还因肺心病休克,尽管在极力抢救下,医生终是胜过了阎王,毛主席转危为安,但生老病死乃人间常态,毛主席上了年纪,身体还是大不如年轻时硬朗了。

人到老年,更加渴望家人子女的陪伴,毛主席抛开主席的身份,也是一位慈祥的父亲、爷爷,也渴望儿女陪伴身旁。然而,在毛主席病重到去世的这几年,李敏仅仅只见过父亲三次。每次见面都问她同一个问题,她却无法言语。

第一次是在陈毅追悼会上,毛主席好不容易见到自己的女儿李敏,拉着她的手说道:“娇娇,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你要常来看我啊。”李敏当然想见父亲啊,可父亲上了年岁,她不想把这些恩怨说出来给父亲徒增烦恼,有苦难言,只能默默含泪点头。

第二次相见是在父亲病重时,堂弟给李敏打电话,李敏尽最快的速度赶过去,可却父亲的卧室的门口被拦下,江青只许她远远地看上一眼,冷眼说道:“主席抢救过来了,好多了,你走吧。”

面对后妈数次的为难,李敏这次十分强硬,坚决不肯离开,一定在这个时候守在爸爸身旁。

江青根本不把李敏当回事,冷冷地说道:“你待在这里,主席出了问题,你负得起责任吗?”

父亲病重,女儿守在一旁尽孝,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多好的一段佳话啊!毛主席从小教导李敏要低调,要融入人民,李敏用尽一生都在努力的践行着,成为一名“普通人”,可到头来,竟连为父亲尽孝如此普通的事情都做不到.....这对李敏来说是极大的悲哀!

最后一次见面是毛主席临终前,意识都不清晰了,走在生命尽头,但李敏站在远处,毛主席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的娇娇。

“娇娇你来看我了?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毛主席躺在床上,颤颤巍巍地牵起女儿的手,又一次委屈的问出了那句话,真是让人泪目。

李敏感觉到手上传来的温暖,第一次意识到父亲也会有如此脆弱的一面......

对于其他人来说,父亲是领袖、是主席,但在李敏面前,他永远只是父亲,他也渴望着在生命的最后,仍有子女们陪在身边。

李敏满肚子的心疼和委屈,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只能眼含热泪不断朝他点头。

后来,李敏哽咽的回忆道:“我真想向他哭诉,可我却什么也说不出口,只用颤抖的双手,捧起他那衰弱无力有些发凉的大手,贴紧在我胸口。”

在很多人的眼里,身为毛泽东的子女是一件很幸福骄傲的事情。

但对于真正的毛泽东女儿的李敏而言,这层身份成为了她的枷锁,让她在很多事情上都身不由己,不堪重负。

2 阅读:37

历史典录

简介:中国历史犹如一窖烈酒,清冽而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