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李讷三十而立仍旧单身,主席得知后直言:“找个农民也行”

历史典录 2023-03-31 16:24:30
前言

毛主席一生有十个孩子,因革命年代战争的混乱,子女们大多都无法陪伴在主席身边,有的更是走丢,流浪在街头,然而作为毛主席最小的女儿,李讷很幸运的在毛主席的膝下长大,度过了一段幸福的童年时光,但是长大后的李讷婚姻却让毛主席头疼,更是直言说道“找个农民也行”,这是为什么呢?

延安出生,饭桌前的教育

1940年8月,毛主席在延安迎来了自己最小女儿的诞生,取名叫“李讷”,毛泽东转战陕北的时候,毛主席化名“李德胜”,江青过去也姓李,叫做李云鹤,毛主席取名字采用《论语》中的“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李讷晚年后还回忆,爸爸给我和姐姐取名“敏”“讷”,就是希望我们俩“少说话,多做事”。

毛主席,江青和幼时李讷

1941年,毛主席将大女儿李敏送到了苏联她的妈妈贺子珍那里陪伴,人们常说:“父母最疼的是小儿”,对于这个小女儿,主席也是如此。主席深知自己的儿女很多都无法陪伴在自己身边,所以李讷的到来让主席十分欣喜,也舍不得李讷离开。

当时,延安的保育院,儿童院十分火爆,但是毛主席却没有将李讷送进去,多年后李讷回忆:在延安的时候,我不到入学年龄,再说我的父亲身边也需要一个孩子,我的哥哥姐姐都不在,所以爸爸身边需要有我来陪伴和活跃气氛,所以我连保育院和托儿所都没进过。

1943年, 毛泽东和江青、李讷在延安枣园

1942年,李讷跟随毛主席从杨家岭搬到枣园,这时的李讷已经两岁,从牙牙学语到现在的蹒跚学步,两岁的李讷天真活泼,对此,毛泽东称呼李讷为“大娃娃”,李讷叫毛泽东为“小爸爸”,父女之间其乐融融,她常常爬到主席的的办公桌涂写乱画,也会缠着爸爸给她讲故事。

毛主席很疼爱李讷,无论工作多么忙碌,主席总是耐心的放下手中的文件,把女儿抱在怀里,逗她一会儿,李讷也喜欢和爸爸的同事们玩耍打闹,主席的同事们也非常喜爱她。为此,主席和妈妈总是教导李讷要有礼貌。

每次散会时,李讷总会牵着父母的手,礼貌地说道:“伯伯再见!叔叔再见!”

1943年毛泽东和女儿李讷,右边为叶子龙的女儿叶燕燕

1946年,毛主席居住在延安王家坪。

有一次,毛主席住的窑洞窗户坏了,管理科派了一位近80岁的老木工来修理,窗户修好,吃饭的时候到了,毛主席留下了老木工吃饭,跟往常一样,小李讷也会跟随主席一直吃饭。那时候她只有五岁半。

饭和之前一样,是“金银元宝饭”,这是毛主席给起的名字,因为小米里面掺着大米饭,当然也少不了辣椒,毛主席那天很高兴,一直关心老木工,问他是哪里人,问他什么时候参加的八路军,老木工刚开始一直很拘谨,但很快就谈笑自如,谈着谈着老木工说起了小时候父亲打他的事,他说:“小时候经常挨父亲的打,有时候打了也不知道自己为啥挨打”,他还说道:“同村有几个孩子也会遭受父亲的挨打,有一次,把同村一个孩子的眼睛打坏了,事后他的父亲很后悔,竟然一病不起”。

这些事引起了李讷的注意,她听得入神,同情的望着这位木工,竟然忘记夹菜,当老木工谈过之后,稍过了一会儿,李讷天真的说:“我爸爸好,我爸爸一下子都没有打过我。”,大家看着她天真活泼的样子都笑了起来,但是毛主席却没有笑,严肃的指着桌子上的饭说:“如果你爸爸没有这个,也会打你的。”言语间是主席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李讷听了毛主席的话,差点就哭了出来。

1946年毛主席在延安窑洞前教李讷识字。

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攻打延安,李讷跟随毛主席转战军旅之中。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毛主席不得不和女儿分开,就这样毛主席北上转移,李讷则跟随中央机关东渡黄河进入山西。

同年十月份,陕北的形势有所好转,李讷的妈妈也从河东接回了李讷,李讷的童年是在战争中度过的,正是因跟随毛主席转战于军旅中,才磨练出李讷日后坚韧的性格。

主席“严厉的爱”

党中央迁到西柏坡后,毛主席的工作愈加繁忙,根本无暇照顾李讷。周恩来说:“李讷7岁多了,该上学了。”毛主席点点头:“现在没有正规的学校,等到环境稳定了再说吧。”

毛主席天天忙碌,只有抽空的时候才会去辅导李讷读书,每当闲暇之余,或者战场前方传来胜利的消息时,毛主席便会给李讷背诵很多古诗词,让李讷学习。

少女时期的李讷和毛主席

1949年,李讷跟随毛主席到达北京,居住到中南海,毛主席把李讷送到了育英小学读书,后来又成为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学生,当时她非常朴素,总是身着蓝黑制服,脚踩黑蓝布鞋,留着学生短发头,那时候的她总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由于受毛主席的影响和熏陶,李讷对中国的古典文学和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由于酷爱读书,初中的时候,她谈吐优雅,思想之先进,见解之独特,待人之礼貌,完全不像她那个年龄的作风和心智,因此人们总是夸奖她。

毛泽东和女儿李讷在北京北海公园赏荷

1959年,李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入大学后,李讷一直保持着朴素的作风,同所有普通人家子女一样,睡上下铺,吃食堂。

在上学前,毛主席对她约法三章,去了学校不准说自己的爸爸是毛泽东,不准说自己爸爸在中南海居住,上学放学一律骑车或坐公共汽车,不准坐专车。

北大在市西北郊区,距离中南海有一段距离,即使骑车也要一个半小时,坐公共汽车至少要换乘两次车,有时候学校的活动多,放学很晚,一个女孩儿一个人走夜路总是不安全,有一次李银桥就偷偷开车去接李讷。

毛主席和李银桥

李银桥将车停到了校外僻静的地方,偷偷地将李讷从宿舍里喊了出来,李银桥认为这般低调,学校的同学和老师不会引起注意,但是这件事还是被毛主席知道了。

主席严厉的批评了李银桥,李银桥不服气,争辩道:“天太黑,一个女孩子走夜路不安全”,毛主席说道:“别人家的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

随即,李银桥反驳到:“谁让她是毛主席的孩子呢?”“别人的孩子敌人不感兴趣,但是毛泽东的孩子敌人可是很感兴趣啊”,说罢,毛主席愣了一下,笑了笑,显然他对敌人的侦探观念很满意,但是毛主席还是不松口,很严肃的对李银桥说道:“以后还是让她骑车子回来”。

北大读书时期,从左至右:李讷,林立衡(林彪的女儿),聂力(聂荣臻之女),陶斯亮(陶铸之女)

就这样,李讷每天都骑车回家,挤公共汽车,跟大家一起劳动,学习,穿着上,还是跟以往一样,从不让自己身上带有任何鲜艳的色彩,如果不是熟人,别人肯定不会认为这个朴素的女孩儿就是毛主席的女儿。

主席从来不搞特殊化,这种严厉的爱对李讷的成长确实有着很大的帮助。生活上,毛主席对她的饮食要求很高,不能多吃一个面包,也不准多拿一块钱去买零食。,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毛主席也不会纵容李讷多吃一粒米,时刻保持节俭的作风,同全国人民共同克服困难,多年之后,李讷曾回忆道:“我怎么能去怪他呢?爸爸选择这么去做,一定有他的理由……”

毛主席深爱自己的小女,但他不溺爱,不宠爱,而是将她放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炼意志,这是父母少有的特殊的“严厉的爱”。

30岁仍单身,主席着急询问

1965年,李讷在北大毕业,毕业后被分配到解放军编辑部,一年后,年仅26岁的李讷就当上了总编辑。

那时,饱读诗书的李讷在工作和生活中可谓是如鱼得水,但她在恋爱婚姻上却是不尽如人意,看着姐姐结婚,这可急坏了毛主席。

为此毛主席便将李讷叫到自己身边,对她说道:“我的娃娃,你找个人,成个家。你的婚姻大事是父母的心事,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你的婚姻问题不解决,爸爸心里轻松不起来呀。”

李讷在听到父亲的话后,便说道:“我知道您的苦心,结婚这个事情,我自己会上心的,爸爸您就别操心了。”

李讷和毛主席一起散步

时间转眼来到1970年,北京中南海的夏天蝉鸣阵阵,毛主席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跟工作人员交谈起来,大家都说到了李讷的婚事,对于子女婚姻大事,毛主席一直持开明的态度,但是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李银桥夫妇很是着急,嘱咐毛主席多注意李讷的婚事,这年李讷已经30岁了,毛主席意味深长的说:““她的婚姻,我不干涉,找个工人也行,农民也行。”

对于李讷的婚姻大事,毛主席又一次找到李讷谈话。

毛主席说:“讷娃,你都30了,该找个对象了。”

李讷苦笑的说道:“我找不到啊,总不能去大街上随便抓一个吧。”

毛主席皱着眉说:“你高高在上的,谁敢靠近你,你把姿态放低点,找个工人,找个老师,找个医生,或者找个农民都行啊。”

话虽这么说,但是李讷一直想找一个志同道合的,跟自己思想在一条战线的男人,她曾经在北大读书的时候也爱慕过一个意气风发的男生,李讷发现那个男生也对她有意,但是由于自己身份特殊,那个男生也有顾虑,而自己婚姻也不是自己做主,所以至此以后,李讷就放弃了这个念头,这一等就是十年。

成年李讷

1971年,李讷来到江西“五七干校”劳动,由于李讷特殊身份以及内向文静的性格,她很少与外界交流,这时,一位年轻小伙子闯入了她的生活。

小伙子姓徐,工农家庭出生,是中共办公厅内部的一名服务人员,小徐虽只有高中文化,但性格开朗,长得一表人才,小徐的出现让李讷的生活增添了一丝色彩,面对小徐的热情,李讷如同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子,还未张口,便羞红了脸,小徐经常约李讷出去散步,打球,一起干农活,聊天……不久后俩人坠入爱河。

李讷和小徐的恋爱很快传到了江青那里,江青认为小徐跟李讷身份不匹配,差距太大,当即否定,李讷随即向毛主席起草了一份申请结婚的报告,毛主席尊重女儿的自由选择,简单的询问了小徐的情况,得知小徐踏实肯干,工农家庭出生,又和自己的女儿情投意合,便在报告上写下:”同意,转江青阅”江青看到毛主席的批准,也自然不会在反驳。

五七干校

于是,同年李讷和小徐在江西的干校里举办了婚礼,这场婚礼很是朴素,没有大红喜字的张贴,没有奢华的婚礼现场,一个新的家庭诞生了,主席还用自己的稿费为他们添置了家具和生活用品,毛主席还送给二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作为新婚礼物。

事实证明,小徐是一个很适合结婚的男人,婚后,他很快就进入到生活的柴米油盐里,一年以后,他们爱的结晶出生了,取名“徐小宇”,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徐和李讷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小徐认为应该踏踏实实过日子,而李讷认为还应该有更远大的抱负。

认识到在兴趣、性格、思想、文化和精神层次的追求上迥然不同,李讷认为与其这样不如放以对方自由, 1972年李讷和小徐正式离婚。,孩子归李讷抚养,改名为“李小宇”。

当毛主席得知李讷离婚的消息,很是难过,说道:“讷娃的婚事太草率了”,但是毛主席对于李讷的离婚决定也是持尊重的态度。

晚年毛主席

离婚后,李讷便带着襁褓中的儿子独自生活。

1976年,是对于李讷黑暗的一年,这年九月,最爱自己的爸爸毛主席去世了,随后十月份妈妈江青也被抓了,李讷精神受到了强烈的打击。李讷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即便生活困难,李讷也不接受组织上任何经济上的帮助,几十年,她一直在简单地生活着。毛主席逝世后,有人给李讷介绍过几个对象,但李讷都拒绝了。

晚年再寻幸福,携手朴素人生

本以为李讷以后就应该这么简单的生活下去,没想到李银桥和夫人韩桂馨很快就带着李讷的晚年幸福来敲门了。毛主席逝世后,李银桥夫妇很关心李讷的生活,李银桥夫妇认为李讷应该摆脱过去不幸婚姻的阴影,重新建立家庭,她是毛主席的女儿,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有权利再次享受夫妻生活的幸福和温暖。

图 晚年李讷

李银桥夫妇有一次找到李讷,他们闲谈之中有意将话题引到找对象上,李讷惆怅地说:“唉,我妈妈的背景,谁肯找我啊”,李银桥夫妇赶紧安慰道:“别这么说,你爸爸毛主席是伟大领袖呢”正当这两位“媒人”因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而犯愁时,王景清的到来点燃了他们的希望。

王景清曾是李银桥中央警卫团工作时的老战友,现任昆明军区的参谋长,老战友见面自然是无话不说,侃侃而谈,当谈论起婚姻时,王景清意味深长的告诉李银桥他和他的妻子都是争强好胜之人,生活中总是争吵,到最后出现感情破裂。

图 王景清

得知王景清已经离婚,综合考虑,李银桥夫妇认为王景清很适合李讷,无论是在年龄,性格和思想方面二人都是很般配,就这样,李银桥夫妇穿针引线,把李讷的情况介绍给王景清,王景清也觉得很合适。随后韩桂馨便主动找到李讷同她谈了王景清的情况,李讷当即表示可以见面了解一下。

两人初次见面,是在李讷家里,王景清的到来让李讷很是欢喜,简单的交流过后,李讷也很满意王景清,随着见面次数不断增多,感情逐渐升华,爱在人生的黄昏里悄悄地到来。

王景清当时在云南工作,为了能够经常见到李讷,经过组织同意,他临时住在北京,每次见面,李讷都安静地等待王景清的到来,虽没有年轻人的激情,但她的内心却发生了变化,她不在如之前般忧愁,无尽的烦恼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喜悦和热情。

王景清和李讷

一年后,他们在北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他们没有大肆宣扬,只摆了一桌酒席,邀请了李银桥夫妇以及毛主席之前身边的工作人员,大家都纷纷祝福他们。党内的一些“老人”听说后都不断前来恭贺李讷和关心李讷。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有一次见到李银桥夫妇,拉着他们的手说:”你们为李讷办了一件大好事啊”。

婚后,他们夫妻二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过着平凡而又幸福的日子,思想上,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爱好,常常互相读书写字练习书法,生活中,王景清对于李讷更是照顾有加,王景清在家几乎包揽了所有家务活,为她精心烹饪一日三餐,李讷在王景清的照顾下脸色也逐渐圆润起来,每次提到丈夫对自己的照顾,李讷总是高兴的说道:“在家里我是清洁工,老王是大师傅,干什么都是他。”言语中充满了感动。而对于李讷儿子更是视如己出,李讷的儿子经常夸他为“好爸爸”,最后儿子也将名字改为“王效之”。

王景清、李讷和王效芝

王景清和李讷从不讲究穿戴,王景清总是穿着一件几乎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李讷也是穿着跟年轻时候一样朴素,蓝黑色的褂子,生活上也极简朴素,从不接受组织上的任何帮助,即使是这样,俩人也乐在其中,数十年如一日过着人间烟火朴实的生活。

随着年纪的增长,李讷的身体越来越差,王景清就买了一辆三轮车,专门接送李讷,李讷看病期间,在北京305解放军医院门口,经常会看到一位穿着军装的老人载着自己花白的妻子慢慢地向夕阳的方向驶去。

王景清深沉的爱着李讷,由于他的努力,使李讷享受到了作为一个普通妻子的快乐。对此,她曾这样说道:“我和老王在一起后,我可享福了!”

王景清追悼会

2021年3月,王景清去世,享年94岁,李讷很悲痛的说道:“我的大师傅走了”.....这对夫妻风雨携手三十余年,他们诠释了爱情的意义,也用时间告诉我们:因为有你,平凡的日子里,就变得不再平凡。

0 阅读:62
评论列表
  • 2023-04-03 20:24

    心里不踏实的事太多了

历史典录

简介:中国历史犹如一窖烈酒,清冽而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