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开国上将——许世友

历史典录 2023-02-27 17:51:20
前言

人人都说许世友是个倔驴般的直性子,但谁能想到当年“打出胶东半边天”的许世友,在身旁一位秘书身上屡屡破例呢?

“打出胶东半边天”从何说起?

1938年12月,许世友和陈赓将军率领部队进军冀南,共同指挥香城固伏击战,歼灭日军200多人,活捉8人。

当时386旅的政委是谢同志,谢许二人处事风格不一,私交尚浅,为避免不必要的矛盾,陈赓只能把许世友送往上北庄的党校学习。

在党校学习时,许世友向朱德同志申请,自己不打算回386旅了。毕业后,朱德同志联系许世友,说组织答应了他不回386旅的请求,可以把他调到山东参加工作,前提是要求许世友要带上前妻雷明珍。讲到这里就不得不先讲一个许世友去山东前的小插曲了。

许世友有过一次婚姻,婚变后前妻雷明珍希望能冰释前嫌,雷明珍得知许世友要跟朱德同志出征了,去太行山,为了挽回许世友,雷明珍主动向组织申请去太行山。许世友极不情愿,周旋过后,许世友性子上来了,直接放话说自己就算不去山东,也绝不可能带雷明珍。朱老总见许世友如此激动且态度坚决,就算再有意撮合他们,也知道他们二人之间的感情已经没有挽回可能了,说再多也没有必要了。

陈赓、陈锡联都是许世友素日好友,交往甚多,再加上这些好友也一致认为,如果许世友雷明珍二人能和好的话会比许世友一个人幸福,于是他们联合起来把二人锁在一间屋子里,希望他们能够解开误会,敞开心扉。但许世友进门发现是两人屋子里是雷明珍,一脚把门踹开转身就走,没有留下任何余地。

1940年9月,许世友如愿调至山东,带领军队向胶东地区的日伪发起进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兵力深入到整个胶东地区多次带领战士们打退日军扫荡,并在战中击杀赵保原,随后又率领部队接连占领了除青岛外的整个胶东地区。

于是许世友凭借着自己的勇谋,“打红胶东的半边天”。

但直来直往的性子也让许世友在遇事时容易冲动。1947年,在孟良崮战役期间的某一天,许世友带领战士们没日没夜行军几十里地,却被野司来电让部队战士们连夜返回,如此突然,战士们的辛苦白费了。许世友再也无法忍受了,一把抢过参谋手里的话筒,毫不关心电话那头是谁,心疼得大声喊嚷道:“你们只知道在地图上一卡一卡的,当兵的是两条腿!”说完啪的一声把电话挂了。

对方是华野副司令员的粟裕大将,后来听说,粟裕大将当时气得满脸涨红,拿着话筒都蒙了,心里在消化刚刚发生了什么……

许世友的“焦躁”并不是毫无道理,在当时,我军的指战员和参谋员都是通过手掌在地图上判断距离,把拇指和食指最大限度分开,这么一拃约是15-16公分,对比例尺运用不精准。

如果放到现在1:10000的军用地图上,那这一拃就是15-16公里,可能人为一厘米的误差在地面上就是一公里,右手每一卡,部队都得多走一天。再加上地形、气候、辎重等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行军更是艰难了。

对于熟识许世友的人来说,他这次摔话筒、挂电话的做法虽然不尊重对方,但也并不让人意外,毕竟啊,许世友是一位有着“特殊性格”的将军,华野将军一众,估计也就只有许世友可以这样做了。但许世友毕竟是个老战士,服从命令是基本,再不满组织调动,也还是连夜返回原地了。

粟裕将军这一指令更没有错,部队就是要以高度灵活的机动性来引诱、调动敌人,这也是我们部队一贯最擅长的。

此事也只是华野诸事中的一个小插曲,没有谁对谁错,各位将军所站角度 也不同,无法一概而论。虽然两位将军当时“红了脸”,但此事并没有对他们的私人交情有多大影响,他们直到晚年都来往密切。

许世友重情重义,为秘书屡屡破例

尽管许世友带兵打仗,对待敌人从不手软,直来直去绝不拐弯抹角,实乃粗野豪迈之人。可在许世友的前线奋战生涯中,却一直割舍不下胶东的父老乡亲。以至于许世友后来在广州任职时,听闻秘书的妻子是胶东来的,许世友连忙邀请一同叙旧。

一切都要从1973年孙洪宪调来许世友身边做秘书讲起。

1973年,孙洪宪在广州军区已经入伍4年了,家里来信催他回家成婚,一切都已安置妥当,未婚妻申奎英等了这么多年,属实该完婚了。

孙洪宪兴高采烈地向领导打了报告,得到批准就马不停蹄地奔往车站,取上了第二天回家的车票,收拾行李时还情不自禁的哼着小曲儿,激动得毫无睡意,就等明天一早乘车回家了。

正当孙洪宪幻想着明天回家后结婚的场景时,政治部主任陈宝玉找到孙洪宪。陈宝玉思虑了一会开口说道:“孙洪宪同志,你的婚假被推迟了,你被选定为许世友司令员的秘书,即日上任。”

这个消息如同当头一棒,孙洪宪愣在了原地,过了些许时刻才回过神来。陈宝玉看他的模样也十分不忍,以为他在为耽误结婚的事情不满,于是又补充道:“孙洪宪同志,我知道现在向你下达这个任务对你和你的未婚妻有些不公平,但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等过段时间我给你批假回家结婚。”

其实孙洪宪对于个人婚姻问题并没有什么意见,真正让他久久无法平静的是他即将要担任许世友将军的秘书。孙洪宪深知自己才入伍四年,自己的经历还不足以胜任这一职位,深感荣幸。

孙洪宪当即立正向陈宝玉行了军礼,并开口回道:“保证完成任务”。

到这里或许大家要有疑问了,许世友为何要选一个缺乏经验且军龄如此短的秘书呢?

许世友来到广州军区任职,要在10天之内与南京军区完成互调任务。当务之急就是挑选一位秘书。他会选择资历尚浅的孙洪宪,自然有他的道理。

当时在挑选秘书时,许世友只简单描述了几个要求:第一要年轻有经验有文化,第二诚实可靠,如果前两项都能满足,如果是山东人的话就更好了。

军区领导按照许世友的要求开始一一筛选,共有30多名年轻军官入选。孙洪宪也因为是名单中最年轻的山东人而排在了名单首位。

许世友将军生平事迹浮雕墙

军中对许世友的传言邪乎得很,最邪乎的就是许世友的脾气火爆,孙洪宪的战友你一言我一语让他小心谨慎做事,如此一来孙洪宪原本不紧张,现在心里也开始犯怵了。

1973年12月29日这天,孙洪宪正式到许世友处报道,许世友刚好外出,接待他的是从南京军区来的秘书马寿生。

马寿生简单向孙洪宪介绍了基本情况,看孙洪宪的神情紧张,笑着说道:“来之前都听说了许司令的传闻吧,你别看许司令平时很严肃,经常大发雷霆,那都是因为他们工作出了错误,你调来以后说不定也会经历,不过千万不要往心里去。”

于是孙洪宪稍稍松了口气,接着马寿生叮嘱道:“等下见了司令不要不懂装懂,许司令更喜欢实事求是的同志。”

二人言语之间,伴随着一阵汽车的轰鸣声,马寿生一看:“首长回来了!”

许世友脚步轻盈,铿锵有力地走来,孙洪宪,快步上前迎着,走到许世友面前,郑重地向司令敬了军礼,许世友也立正,还以一个标准的军礼。二人亲切的握手视好,在双手接触的瞬间,孙洪宪感受到一股实打实的力量,激动地心里直突突。许世友边往屋里走,边问孙洪宪:“哪里人啊?”

孙洪宪用官方正式的用词回答道:“回首长的话,我是山东烟台人。”

“装什么斯文,前边那句去掉”许世友骂骂咧咧道。

孙洪宪内心一慌,没想到自己第一句话就惹到许司令,之后许世友语重心长的讲起自己曾经在胶东作战的经历,说着说着像是想起了什么,突然问道“你是什么家庭出身?”

孙洪宪这次干脆回答道“中农,抗战时我爷爷和父亲跟着抬担架、埋地雷他们都是您手下的民兵。”

许世友一听来了兴趣,问道“哦,你爷爷多大啦?”

孙洪宪依旧利落的回答道“69岁”

许世友陷入了沉思,想到了当年的胶东战场,眼中满是深情。回过神来说道“胶东人好啊,忠厚实在,没那么多花花肠子。”

过了一会许世友已经踩在楼梯上准备上楼休息了,突然回头问道“你多大了,结婚了吗?”

孙洪宪如实回答道“26岁了,本来打算回家结婚的,因为服从组织安排将婚期推迟了。”

“没出息年纪轻轻就想着结婚。”许世友一边上楼一边说道。

就这样孙洪宪在一问一答中通过了许世友的考核。

孙洪宪的心里激动不已,令人敬畏的许司令如此幽默风趣,真是百闻不如意一见。

让孙洪宪更加感动的是,自己随口的一句话,许司令竟放在了心上。

转眼孙洪宪已经在许世友身边三个多月了,老家的信件不断,催促他回家完婚,再不回去家里甚至都要怀疑他是想悔婚了,孙洪宪真是有苦说不出。一天上午,许世友处理完事务,在院子里溜达,孙洪宪一直在旁边跟着。

许世友可能是被跟烦了,停下回头对孙洪宪说:“孙胖子你别老跟着我瞎转悠了,还不赶紧回家娶你的媳妇去。”孙洪宪并不胖,只是略显壮实,许世友喜欢这样叫他。

孙洪宪成完亲回到部队时,行李大包小包,装着山东老家的特产花生、苹果、小米等等。许世友眼瞅着这些东西,别提有多高兴了,捧着这些土特产不撒手,像是见到了胶东的父老乡亲那般亲切。

许世友高兴地将土特产分给身边的朋友,还呢喃着:“当年就是吃这些东西闹革命,隔了这么多年还是这么熟悉。”

值得一提的是许世友习惯了身旁有人跟着,所以一旦少了谁,他准能发现。最近孙洪宪比往常来的要晚,这一反常引起了许世友的注意。他叫来警卫员问道“孙胖子呢?他人哪去了?”

警卫员笑眯眯地说“孙洪宪的老婆来营地了,来年该是要个大胖小子了吧。”

许世友碎碎叨叨地说“这小子也不跟我打报告,你去让他中午带着老婆过来吃饭。”

说完,许世友把厨房师傅叫来,交代师傅说“今天中午多做几样拿手好菜,口味重一点,尽量符合北方人的口味。”

中午孙洪宪带着妻子来到许世友的住处,让人震惊的是许司令竟在楼下站着,像是在等这夫妻二人,孙洪宪有些受宠若惊。

要知道许世友虽然待人热情,但也是有自己的规矩的。中将以下的客人他只需要在楼上等候,由此可见他对胶东乡亲的一片深情。

孙洪宪向许司令介绍了自己的妻子,许世友像是见到了许久未见的孩子,对申奎英展开问候:“孩子,你一个人跑了大半个中国来到广东,不简单呀!家里老人身体还好吗?今年收成怎么样?坐了几天车累坏了吧!”

申奎英第一次见许司令略显拘束,孙洪宪跟在二人身后都插不上嘴。三人边聊边走,一眼望去餐桌上一大桌菜竟都是山东菜,孙洪宪感受到了许世友的良苦用心,心头暖意油然而生。

大家落座以后,许世友亲切的对申奎英说道“孩子,到这里就像在家一样我在胶东打了半辈子仗我们也算是半个老乡了”

申奎英用别嘴的胶东话怯生生的应道“打鬼子的时候您就住在俺家,俺爹给您喂过马,他还让俺给您带个好呢。”

许世友一听到胶东的旧事,瞬间有了兴致,手舞足蹈得讲起了自己曾经在胶东打仗时的趣事,兴致高涨时端起酒杯说道“闺女,我敬你父亲一杯酒,回去替我向他老人家问好。”

吃完饭许世友赠送给申奎英一张自己亲笔签名的照片。孙洪宪当时也因为没有跟随许世友太长时间,并不理解这张亲笔签名照背后的重要意义。后来马寿生解释后孙洪宪才知道,那可是许世友此生最珍视的东西,绝不会轻易送给别人。由此可见,许世友对胶东父老乡亲深厚的情感。

许世友对孙洪宪多次破例,足以表现出二人情谊深厚。

直至后来许世友去世,当时在工作的孙洪宪脱不开身,还是谨记许司令生前的教导:“工作是第一位”,尽管自己想去送许世友最后一程,但也仍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许世友荣归故里,不忘初心

许世友从小离开家乡参军革命,战场上峥嵘大半生,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硬是打出一场又一场漂亮的攻坚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待人重情重义。可自古忠孝两难全,许世友离开家乡,跟母亲一别就是二十多年,常常思念母亲,却因前线战事无法在母亲身旁尽孝,建国后又忙着国防建设。终于在1952年,社会逐渐稳定步入和平时代,他终于等到了返乡的机会。

人常说近乡情怯,许世友老将军在回家的车上看往路边,看到自己儿时熟悉的村落感慨万千,回想起自己参军离家时还是毛头小子,如今返乡却已中年,想到家乡的朋友和亲人,老将军总是重温那些儿时的记忆。他在脑海中想象年迈的母亲在村口对他翘首以盼的模样,硬盼了二十多年才盼到儿子回乡的消息,想到这些不禁对母亲更是思念与愧疚。当车子开到村口时,许世友大老远就看到了乡亲们前来迎接他的身影,他内心也激动了起来。

许世友们下车后第一眼先看到老母亲,他喊出一声很久没喊过的“娘”,下一秒便跪在了母亲怀里,老母亲颤颤巍巍摸着他的头,也是激动地半天说不出话来,一句“儿啊”潸然泪下。母子俩抱在一起,千言万语都化作了眼泪,乡亲们看了都不禁泪目。后来在老乡们的安抚下,母子二人才慢慢平复了情绪。激动过后便是欢喜,许世友一一向母亲和乡亲们介绍他带来的朋友和厨师,想请家乡人痛快地吃上一顿,又让大家帮忙把车上的食材卸下来。

许世友此次回乡可以说是荣归故里,他成为了许家洼这个小村庄里的骄傲,看到许世友在前线立了功,升了官,还没有忘记他们,没有一点官架子,在乡亲们的眼里,当年那个“三伢子”又回来了。乡亲们也是开怀激动,纷纷前来搭把手,许世友家的院子里杀猪宰鸡的,好生热闹,大家个个都是眉开眼笑,老母亲激动地身子都轻盈起来,自己儿子功成身退也不忘记乡亲们,这样的儿子永远是她的骄傲。

许世友去世之后被安葬在母亲的坟脚下,生前为国尽忠,死后孝敬母亲,是没有被火葬的开国将领的先例。

0 阅读:34

历史典录

简介:中国历史犹如一窖烈酒,清冽而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