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艺术家王晓棠:痛失儿子后丈夫又早逝,伤痛伴随她一生

鲍宁说街坊 2024-06-12 09:33:35

88岁的王晓棠独自坐在窗户前,看着窗外的落日余晖。她那双曾经有如芭蕾舞者般明亮的眼睛,现在黯淡无光,充满沧桑和疲惫。

阳光在她脸上勾勒出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每一条都似乎在诉说着她经历过的艰难岁月。

王晓棠无法自拔地陷入回忆的漩涡。过去的事情像走马灯一样在她脑海中闪现:童年时期战火纷飞的日子,颠沛流离的家庭,一直默默支持她的丈夫言小朋,天资聪慧的儿子言群……以及她那辉煌的演艺生涯,主演了无数的经典影视剧作品。

然而,命运却残忍地夺走了她最亲爱的人,只留下她独自面对孤独的晚年。

泪水从王晓棠的眼角滑落,她的内心酸涩、痛楚和遗憾交织在一起,她多么希望能再次拥抱丈夫和儿子。可惜,过去的一切都已经化作永恒的遗憾。

现在,所有的荣誉和成就都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她最珍视的亲人已经永远离她而去。

王晓棠默默地擦去泪水,痛苦地回顾自己的一生。她生于河南开封,父亲王叔惠曾是国民党的上校。在她八个月大的时候,因为战乱的原因,她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她的全家一路向南,忍受着饥饿和寒冷,在一个又一个城市之间寻找避难所。

那段岁月的记忆在王晓棠的脑海中永远清晰可见。年幼的她,只能靠母亲从田里摘取几根麦穗来充饥。一路颠簸,她常常哭到筋疲力尽。

家境贫寒,母亲不得不去别人家卷雪茄,以此来换取维持温饱的薪酬。

王晓棠的童年时光都是在战争连绵不断的时代中度过的。1937年起,日军对中国开始全面侵略。为了躲避战火,王叔惠一家只能离开熟悉的家园,开始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

王晓棠记忆深刻的是一家老小跟随国民党第二集团军南下,一路沿着平汉线向南的情景。在那个时候,他们是一群老弱妇孺,只能靠步行前进。

由于沿途粮食短缺,王晓棠常常一天只能勉强喝上一顿稀粥。

更为绝望的是,有时连粥都没有,只能靠母亲汪健到路边麦田摘取几根麦穗,搓出麦粒来充饥。小小的王晓棠,常常被饥饿折磨得哭个不停,她瘦小的身躯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

一个多月后,王家到达了湖北宜昌,王叔惠在那里接受训练。然而,没过多久,日军占领了宜昌。王晓棠一家不得不再次逃往汉口,但他们在逃亡过程中却遭到了日军的轰炸,家宅被炸得满目疮痍。

在那段生死存亡的岁月中,王晓棠回想起了那些惊心动魄的场景。记得有一次,日军的飞机在头顶盘旋,然后扔下炸弹,家人仓皇失措,四处躲避。

最终,武汉也难以守住。王晓棠一家又转战到相对安全的重庆,虽然那里生活依然艰难,但父亲微薄的工资和母亲在他人家里卷雪茄换取温饱的薪酬也可以勉强支撑一家的生计。

王晓棠的三舅汪同尘看到她妹妹失落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嫁给这个穷光蛋,过的都是些什么日子啊?”汪健的父母当年也坚决反对她嫁给王叔惠,最终她不得不选择私奔。

谁能想到,王晓棠在重庆的三舅被炸死了。1943年的一次轰炸中,汪同尘被活活炸死,只有王叔惠找到了一个箱子,哥哥的遗骸却无存。

眼看着妻子痛不欲生,王晓棠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了生离死别的滋味。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王晓棠对于舞台艺术有着无比的热爱。这份热爱帮助她摆脱了阴霾,迎来了光明的未来。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晓棠进入了巴蜀学校读书。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被张瑞芳和舒秀文主演的话剧《棠棣之花》深深吸引住了。

从此,她决心要踏上梨园的舞台。

1946年,在母亲的引荐下,王晓棠拜师于著名京剧演员郎定一,学习京剧和昆曲。她以惊人的天赋,很快就掌握了《铁弓缘》《打渔杀家》等剧目的精髓。

她甚至将昆曲《游园惊梦》也演绎得十分到位。

王晓棠的老师突然离世使她痛彻心扉,然而她对戏路的热爱始终坚定。1952年,在黄宗英的引荐下,王晓棠进入总政话剧团,开启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起初,王晓棠只是在话剧团里打杂,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技巧。得益于她过人的天赋和努力,她很快就在同行中崭露头角,赢得了出演的机会。

1956年,王晓棠有幸得到一个重要人物的引荐,进入了长影厂拍摄的反特影片《神秘的旅伴》。她在影片中出色地出演了彝族姑娘"小黎英"的角色,将质朴、野性、略显骄傲的性格塑造得淋漓尽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就这样,王晓棠21岁时一夜之间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当红影星,名字传遍全国。她收到了无数影迷的来信,还有一群一群的粉丝涌入总政话剧团,只为一睹芳容。

在接下来的几年间,王晓棠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边塞烽火》使她荣获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在《海鹰》和《野火春风斗古城》中,她塑造的“金环”和“银环”形象深入人心,成为银幕经典;在《英雄虎胆》中,她饰演的国民党女特务“阿兰”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个过程中,王晓棠的戏路事业逐渐出现了希望,成为了当时的红人,但也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砺和起起落落。

1956年,这一年对王晓棠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她不仅在《神秘的旅伴》中大放异彩,更在这一年邂逅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知己——言小朋。

言小朋与王晓棠互相吸引,两人立即坠入爱河。言小朋来自京剧世家,是当时著名演员言菊朋先生的独子。言小朋不仅有着出众的相貌,更是有着过人的艺术才华,在武生行当的名声卓著。

他们两人情投意合,结为连理后,在生活和事业上都相互扶持,成为亲密无间的伴侣。

王晓棠和言小朋在银幕上塑造的经典形象至今让人难以忘怀。他们的爱情在艺术的熏陶下越烙越香,最终在1958年迎来了他们的儿子言群的降生。

这个孩子无疑继承了父母优秀的基因,是王晓棠一家的骄傲。他成绩优异,天资聪颖,中学时期便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俊秀少年。

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温文尔雅,作文出色的好孩子。

王晓棠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她坦言自己与言小朋的婚姻是最正确的选择。然而,命运无情,1966年极端年代的来临,让王晓棠一家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丈夫被迫复员,王晓棠拍摄的作品被全部否定,她遭受了残酷的批斗和毒打。更加令人痛心的是,儿子言群因为营养不良和生活不规律,患上了严重的肝炎。

由于当时的特殊环境,言群无法及时获得医疗救治,导致病情一直恶化。王晓棠回忆起那段日子,她一直守在儿子的病榻前,看着他日渐虚弱,内心的痛楚比死还要难熬。

最后,在17岁半的年纪,聪明伶俐的言群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临终前,他含着热泪对母亲说:“妈妈,你吃点东西吧,我们会胜利的,可是我们的代价多大啊。

王晓棠的心被儿子离世这句话如同一把钝刀彻底刺穿了,儿子的离世就如同她一生中永远无法释怀的伤痛。

言群的离世无疑是王晓棠人生中最深重的一击。然而命运并未轻易放过她,不得不再次面对丈夫言小朋在言群去世后不久去世的沉重打击,享年67岁。

刚刚失去骨肉的王晓棠,在丈夫离世的那一刻,感到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她瘦了十多斤,曾经一度想要放弃生存。在极度悲痛中,她几乎陷入了无底的黑暗。

然而,身为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领导者,王晓棠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她不能让自己陷入悲伤和失落中。因此,她选择把所有的悲痛和爱意都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

夜以继日的工作成了王晓棠释放痛苦的方式。她对每一分钱的开支精打细算,甚至能精确到眉笔粉饼的价格。有时工作人员预算过高,她也会贴心提醒,坚持做到节俭务实。

尽管有背后的诽谤和猜忌,但王晓棠并未在意,只是默默耕耘自己的事业。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她最终领导团队推出了一系列如《大转折》《大决战》等精品力作。

她就是这样一个艺术家,用她纯粹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重新站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最终得到了多项殊荣,比如“终身成就奖”,来肯定她在国家电影事业上的卓越贡献。

然而,王晓棠接受这些荣誉时,最想与之分享喜悦的人已经不在了。儿子和丈夫的离世,成为了她这一生永恒的伤痛,时时刻刻在牵扯她内心深处的柔软。

王晓棠的人生经历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巨大转折,就像一出波澜壮阔的大戏。命运无情地夺走了她至亲至爱,但也让她的内心变得更加坚韧不拔。

在孤独而艰难的晚年,王晓棠从未放弃对艺术事业的追求。每当身心疲惫之时,那些年轻时充满激情,拼搏而来的梦想和成就,便成为她前行的重要动力。

是的,银幕上那位被无数人敬仰的"小黎英"和"玛诺"依然活着,她依然对事业充满热忱。尽管岁月无情地在她的脸上留下印记,但她的眼神依然熠熠生辉,闪烁着对戏路的执着追求。

1995年,王晓棠荣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2005年,她更是荣获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的殊荣。然而,这对王晓棠来说仅仅是开始,她对自己的要求更高。

在2015年,王晓棠这个已经88岁的女性以她的才华再次惊艳了华夏大地,获得了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这无疑是对她毕生努力的最高肯定,也是这位命运坎坷的艺术家执着追求的最好证明。

王晓棠得到了无数荣誉,然而她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她反而更加谦逊、有礼。当别人祝贺她时,她总是面带微笑地说:“虽然我年纪大了,腿脚不太利索,但我会继续努力的。

是的,虽然已经到了耄耋之年,王晓棠仍然保持着积极进取的心态。她经常受邀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积极地向大众传播正能量。

2022年1月的一次活动中,王晓棠与吴京、靳东等明星同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言人。

一代艺术家的精神之火永不熄灭,谱写了华夏大地上最动人的篇章。尽管命运让她失去了最挚爱的人,但那满腔热血永不消逝。

她的灵魂注定将在星空下燃烧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0 阅读:31

鲍宁说街坊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