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发妻鄙视他,50多岁经同乡举荐成名,之后他改写了中国历史

吖胖来了 2024-03-23 06:36:34

连陪他过了20年苦日子的妻子都鄙视他了,他却改写了中国历史

今天的小故事不说国家大事,我们来低下头,看看一个普通人足以被称之为跌宕起伏的人生。开始前,问大家一个问题:

“当你的学识有被埋没的可能,你是否会选择花费精力继续深造你的学识?”

这个问题回答的人,是一个汉武帝时代的普通人,他的名字叫做朱买臣。

朱买臣的前半生是极其郁闷的,书中刚出场就是“负担讴歌”。挑着柴,一遍挑一遍大声念书。旁边的妻子背着柴火走在旁边,对这种行为觉得实在是觉得丢面子。

奈何要脸的碰上了不要脸的,似乎是和妻子对着干,朱买臣读书的声音反而变得更大了。

在不懈的自我宣传和念书的帮助下,朱买臣也终于从一个砍柴的人,变成了一个有学识的砍柴人。对于谋生的作用不能说是没有吧,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日复一日,妻子对丈夫的这种迷惑行为开始无法忍受了:

你天天说莫欺少年穷,然后你四十岁了都,又说是莫欺中年穷,眼瞅着你都快奔五十了,一事无成,你到时候也别说是莫欺老年穷了,不如你直接快进到死者为大吧!

朱买臣画像

朱买臣的心态一如既往的良好,人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等我到了五十会有伯乐踩着七彩祥云,愿意赏识我的。

妻子的心态终于崩溃了,你乐意找你的伯乐就去和他过日子去吧,绝婚吧!

哪怕是妻子的抛弃仍然未能让朱买臣的心态动摇半分,没了妻子的干扰,读书读的更加起劲了。

在历史的大多数时候,这样的人有一个代号,叫“孔乙己”,说是满腹学识,但没多少能用上的,撑死了只能在被饿死之前比划下“茴”字有几个写法。

在时代的帮助和运气的加持下,他遇到了一个贵人:严助。严助是朱买臣的同乡兼举荐人。

此时的严助,正是皇上的近臣,幸运的是,在不懈的负柴讴歌下,严助很赏识朱买臣,终于决定将朱买臣推荐给皇上,一个机会被递给了朱买臣。

汉武帝画像

当时的汉武帝对于各地推荐的人才很多都采用了亲自接见,有点类似于今天的面试制度。

在这个国家最大的BOSS面前,朱买臣终于有机会展示他的才华。

从《春秋》谈到《楚辞》,用尽了毕生所学,武帝大为高兴,大手一挥,把朱买臣提拔为了朝廷大夫,和严助一起,成为了武帝的左膀右臂。

一个山里砍柴的老汉,经过了不懈的努力,在他人的嘲笑和不解下,终于抓住了朋友递过来的机会,完成了鲤鱼跃龙门,成为了朝廷官员中的一名。

这里甚至发生了一件趣事:

朱买臣刚成为官员衣锦还乡后,为了戏弄那些势力的人,衣着朴素,便装步行回家。

乡里的人们还不知道他的变化,仍然瞧不起这个砍柴读书的小子,对着朱买臣狠狠地嘲弄了一番后,后从他的衣服内侧看到了官印,引得满座惊骇,妻子也为当初离开朱买臣的决定追悔莫及。

如果故事只在这里结束,那么这个故事便是圆满结束,毕竟鲤鱼跃龙门的故事谁不喜欢呢,可惜另一个人的命运和朱买臣的命运碰撞在了一起,改变了二人的行进轨迹。

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的朋友被奸人所害,你是否愿意放下一切为你的朋友报仇?”

朱买臣在成为了朝廷官员后,不负平生所学。

在如今的黄河以南的河套地区,曾经的秦国大将蒙恬率领着三十万大军驻守着这里,后来因为秦国内部大乱被匈奴占据,如今重新被夺回。

有人向武帝进言:

这是一个好地方,派兵驻守肯定是值得的,一方面黄河能作为天然的屏障,另一方面又能够避免长距离运输。可以作为开疆拓土的基础啊!

也有不少的人持反对意见,公孙弘便是其中之一:

这一片的人本身就不多,在这里设置政府管理机构岂不是空耗财力?

朱买臣则是洋洋洒洒地列出了十条设郡的理由,与反对的人仔细地陈述着利害,最终打动了他们。

武帝也是听从了他的意见,这也为以后中原人民的开疆拓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对中国的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做了主爵都尉几年之后,朱买臣又因过失免官,降为丞相长史。这个时候酷吏张汤是御史大夫。早初,朱买臣和严助都为侍中,受到皇帝的宠幸。

此时的张汤仅仅是个普通的小吏。后来张汤深得武帝的信任,做了廷尉,审理了一系列重大案件,其中有淮南王刘安谋反一案朱买臣的同乡兼引荐人严助牵涉其中。

张汤画像

张汤被称之为酷吏的原因,有一部分与其量刑有关,从一件张汤审理小鼠的例子便可窥见其一二。

曾经有只小鼠偷吃了张汤家的肉,张汤便立了案拷问这只小鼠,以剩下的肉作为证据,甚至使用了磔刑,都快把小鼠弄得能说话认罪了。

执法严苛只是张汤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是因为灵活的法律条文。张汤深深的明白,阿谀逢迎和以汉武帝意志为基准的法律更能让自己受天子宠爱。

再加上一点点的两面玲珑,便是完美。

这些品质的叠加不是简单的二加二加二等于六的效果,而是二的三次方。大家想如果自己是汉武帝,搞不好也会喜欢这个家伙,一只听话的狗还是可以接受的嘛。

于是这种“只讨主子喜欢的烈犬”在汉武帝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地方,毫无顾忌地把他的獠牙伸向了一个个朝廷命官,世家大族和普通的老百姓。

这时的张汤已经不是那个小吏了,而是和皇上讨论国库亏空问题的皇上身边的红人。朱买臣有时也需要向他汇报工作,朱买臣时不时地便受到了张汤的凌辱。

淮南王刘安谋反一案的发生,更是为朱买臣对张汤的仇恨添了一把火。

刘安塑像

当初汉武帝准备攻打闽越时,淮南王认为朝廷身处北方,南方地形复杂再加上长途奔袭对于朝廷不利,虽然他的主张不为汉武帝所用,但是他对朝廷的忠诚仍然值得称赞。

汉武帝则是派出了严助,对淮南王说出了出兵的理由。因此二人有了交往,甚至后来淮南王来到朝廷的时候,给严助备下了一份厚厚的大礼,二人建下了私交。

后来淮南王谋反案发,严助被牵扯其中,汉武帝不想杀严助,减轻了他的罪责。这时,张汤提出了异议。

严助出入朝廷,是皇帝的腹心之臣, 却与诸侯营私结党,不杀,后又怎么治?

于是,朱买臣的同乡,朋友,伯乐本可以继续生活,却在张汤的劝说下,留下了一个身死的下场。

朱买臣的怨恨便深埋了起来,终有一日,这种仇恨会携带着力量把恶犬斩杀!

这时的张汤还是深受皇帝宠爱,一旦生病皇帝便会亲自探望,在二人谈话时,汉武帝甚至常常忘记吃饭的时间。

可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信任的崩塌已经逐渐开始。

张汤有意泄露朝廷的内幕信息,让自己的商人朋友发财。武帝问张汤:“我一有想做的事情,商人就先知道了,囤积居奇,好像有人把我的打算预先告诉他们一样。”张汤说:“本来就会有这种事。”他不承认自己有什么过错。

朱买臣作为三长史的一员,默默收集着张汤的证据,向汉武帝一次又一次地哭诉着张汤的残忍。

满朝的文武也对张汤这位酷吏深表不满,在日复一日的折子上和铁证如山

的证据下,汉武帝开始怀疑起这条自己看来忠心耿耿的狗了。

先后,一共八次派了使者斥责张汤,张汤则是一不承认,二不服罪,颇有着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终于,汉武帝忍无可忍,派出了使者,让使者的口代替自己说出了这么一段话:

你怎么不知道分寸啊!你所审理的案子杀了多少人?如今有人告发你,都有证据,皇帝不想把你关进牢里审判你,是让你自己做出选择,怎么还三番五次和皇帝对质?

那个酷吏终于明白,如今的自己已经没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在留下了一句:“三长史害我”后,选择了自尽而亡。

这场战斗,似乎胜利的人是朱买臣,毕竟他的仇家已经身死,自己又身居高位了,现在的他又能有什么遗憾呢?

他荣幸于为这个国家一次次地提出着宝贵意见,也为能够为国家铲除害虫而感到兴奋,他认为自己的政治春天即将到来。

可是朱买臣忘记了张汤虽然是个酷吏,执法严苛,坑害他人。可就是这样的一位酷吏的另一面,则是忠诚和廉洁。

虽然客观上朱买臣不惜性命与权势滔天的张汤斗争,进一步遏制了恶势力的所作所为。

但是时间一久,汉武帝也会想起来曾经这条忠心耿耿的狗,当得知张汤的家仅仅被抄了一点点钱,张汤根本没给自己留什么,甚至身死的棺材都只是简单的薄棺材的时候。

朱买臣的衣锦还乡与张汤的廉洁朴实所对比,再加上张汤最后的那一句“三长史害我!”这些朱买臣所接受的福祉和为好友的复仇,同样编制出了朱买臣绞杀自己的绳子。

汉武帝开始后悔自己听信了朱买臣等朝廷官员的话语,处死了张汤。如今随着张汤的身死,便是朱买臣等三长史的处死通知。

这个曾经在山里砍柴的樵夫,成为了皇上的左膀右臂;因为朋友被害与自己内心朴素的正义,愿意放下了一切为自己的朋友报仇。

他的人生就像一辆过山车一般起起伏伏。最后留下了个悲剧的下场。

有的人不认为这是个悲剧,本来没有严助这位伯乐,或许他的下场就是无人问津,而如今他的事迹为汉书所记,为后人所讲。

与被历史淹没的绝大多数人比,他坚持了自己内心的正义,对得起所读之道,被后人所铭记,哪怕身死于帝王之手,他的选择仍然值得。

如果你是朱买臣,你会做如何的选择?

0 阅读:47

吖胖来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