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瞒着全世界,秘密为中国办了件大事,今坐拥千亿帝国

冰岚说社会 2024-06-27 15:49:59

亿万富翁和常人不同的不仅仅是财富的多少,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担负的责任感。

有一位亿万富翁,即便自身舍弃利益,也要伸手帮中国一把,这位仅仅用三天的时间瞒天过海,让世界变天,对中国出手相助的东南亚亿万富翁,就是郭鹤年。

马来西亚发家史

郭鹤年的老家在福建省福州市,由于父亲郭钦鉴在马来西亚做生意,郭鹤年从小就随着父亲去马来西亚生活。

和郭钦鉴一起做生意的是他的哥哥郭钦暖,兄弟二人通过艰辛努力,二人共同创立了东升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大米、大豆和糖等商品。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战争爆发,父亲去世。24岁的郭鹤年和兄弟们共同整合了一下父亲留下来的资产,1949年正式创立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

“糖王”的成功之路

年纪轻轻就继承了家族企业,郭鹤年感到压力巨大。

但好在郭鹤年超强的学习能力让他并没有落后太多,反而将公司经营地蒸蒸日上,小有成绩。

然而毕竟资历尚浅,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郭鹤年也探测到了自己能力的边界,或许是时候该停下来,好好看看今后的道路了。

郭鹤年意识到自己做生意的视野和远见不足,因此,他决定前往英国进一步学习。

在伦敦,他对英国人的优秀经营管理方式产生了浓厚兴趣,回国后,他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忽略的商机——当地并没有制糖企业。

而此时马来西亚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相对稳定,政府下一步计划发展经济,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大力发展,例如加入新兴工业领域可以获得奖励,包括免税优惠。

在郭鹤年经营兄弟公司时,他就已经注意到当地的糖价不断上涨,这就导致卖白糖的商家几乎都赚得盆满钵满。

或许众人都不看好的糖业是一个突破口呢?

就在此时,有人找到他:“炼糖业在马来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我们一起合作吧。”

他表示这里地处亚热带,种植甘蔗的条件优越,但一直以来由于缺乏自己的炼糖厂,必须依赖进口,这大大加重了成本,同时也限制了发展。

虽然前景美好,但这依旧是一项风险极高的投资,如果失败,会搭上家族积累了几十年的财富。

郭鹤年认为,糖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而且糖价一直在上涨,同时马来西亚政府也在鼓励国内企业发展民族工业,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必须抓住,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将会失去竞争优势。

说服了家人之后,郭鹤年立刻决定创办全国第一家炼糖厂,1950年代末开始,正式开创了糖业帝国。

正如郭鹤年所料,糖厂公司一成立,就立刻收割了当地百分之八十的糖业市场,资金如潮水一般涌来,郭鹤年的糖厂影响力越来越大,通过和全球其余国家的糖厂合作,郭鹤年又迅速扩大了糖厂的规模。

不仅是糖厂,郭鹤年毒辣的眼光一次又一次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新山、柔佛,郭鹤年成立了民天有限公司管理商品贸易,他改变经营方式,开始从泰国大量进口白米,并将其分销至新加坡、柔佛和马来亚各大城市和小镇。

从此刻开始,郭鹤年的企业就已经从家族企业转变成了跨国企业。

接二连三的商业奇迹让郭鹤年的名声在马来西亚商界一炮打响,郭家正式在此立足了。

就连郭鹤年的堂兄都表示,郭氏集团能够在本地和国际上蓬勃发展,如果没有郭鹤年是根本办不到的!

1972年,郭鹤年投资的玻璃市种植有限公司在吉隆坡上市,随着种植园的建立和发展,郭鹤年的“糖王”地位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此时他不仅拥有自己的炼糖厂,还拥有原料基地,使马来西亚实现了糖的自给自足,更是让自己实现了供应链的完美闭环。

从此之后,郭鹤年不仅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控制了80%的糖业市场,还将产业扩展到了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如印尼、泰国,甚至和中国也有合作。

多元战略

在糖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郭鹤年开始借助政府和积攒下的资本投资其余领域,将糖业作为基础,开发了多线投资,开辟了新的战场,其范围涉猎甚广,包括胶合板、面粉、锡矿等等。

与此同时,郭鹤年关注到了新加坡旅游业的潜力,决定将酒店业视为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随后,他创立了鼎鼎有名的香格里拉酒店。

与之前的一些企业家不同,郭鹤年并没有局限于单一行业,他也不满足在同一领域循规蹈矩地经营,而是力求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建树。

在他的商业版图中,糖业、面粉业和采矿业都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其余行业都是锦上添花。

郭鹤年参与创办了土著银行,并积极投资于保险业务,确保自己的企业在金融领域也占据一席之地,而他的保险公司在处理马来西亚国际航运业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郭鹤年还担任过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航空公司的主席,他深信随着世界的稳定和工商业的飞速发展,旅游业必将继续繁荣,而航空公司将直接受益于这种趋势。

在多种领域都取得巨大成功的郭鹤年,心里还有一个无法割舍的地方,也是心心念念想要进一步建设的地方——中国内地。

此时的中国正百废待兴,经济急需恢复,中国人在外地饱受冷眼歧视,因此许多海外侨胞都在外国创业受到阻碍。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张,正式拉开了中国经济变革之路。

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然而进攻方向该朝哪儿去?要如何从国外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

世界正注视着中国的选择,郭鹤年也是。

回归祖国

中国所说的开放,是对整个世界开放,打开国门拥抱一切可能性,而香港、广东、福建,则成为最理想的开放区。

与此同时,我国向海外侨胞们敞开怀抱,欢迎他们在国外开疆扩土。

而郭鹤年一直很喜欢香港,不只是因为这里的生活环境,更是为了可以更好地关注内地的动态,但他为人低调,商界和传媒界没有对他大肆报道。

其实,郭鹤年为了支持国家发展,早就和中资企业搭上了关系,和中国商家的合作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发展糖业的那段时间。

郭鹤年不仅是中国照相机、颜料等商品的马来总代理,包括他后期建立起来的商业帝国,也默默和中国有许多合作。

此时的中国内地,在郭鹤年眼里,处处都是还未开发的金矿,他想要在内地大干一场。

世界就是如此充满契机,我国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发展军事,正需要大量白糖,可我们资金不足,去哪里找这么多白糖?

国家没有,郭鹤年有。大家都知道郭鹤年的主营业务便是白糖,因此我国外贸部门特地来拜访,希望他能协助采购白糖,并表示国家急需30万吨白糖。

虽然郭鹤年是“糖王”,但这个数量太大,且要做好保密工作,要想完成此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郭鹤年自然不会拒绝祖国的要求,于是他决定兵分两路,一边让自己最信任的团队去巴西谈采购,而自己则前往日内瓦参加国际糖业交流会。

郭鹤年在交流会的同时,他的团队已经在巴西签下了30万吨糖的采购订单。

不仅如此,郭鹤年分别从其余西方发达国家买了很多白糖期货,伪造成一副全球白糖价格会大幅度上涨,而自己要在上涨之前疯狂购入的假象。

作为全球的“糖王”,郭鹤年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他购买白糖期货的消息很快就流传出去,人们纷纷效仿郭鹤年,全球白糖供不应求,价格大幅度上涨。

这一切都在郭鹤年的意料之中,他在价格巅峰的时候迅速抛售了所有的期货大赚了一笔。

郭鹤年将这些赚来的钱存在银行,支持中国的对外贸易,并且进一步提升了外汇的储备水平。

这是作为中国商人为祖国做的一件理所应当的事,这是郭鹤年的想法。

“我的父母是中国人,我的祖籍在福建,我有义务和责任为国家做贡献。”郭鹤年表示,如果没有小时候父母对他的教育,他无论如何也走不到今天。

此后,郭鹤年也在中国内地发展地风生水起,凭借一己之力拉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从香格里拉到金龙鱼,他表示,只有中国发展,我们才能跟着发财。

此时,郭鹤年已经是一个百岁老人,身后的商业帝国也早已庞大到不可估量,而他依旧是那个充满国家情怀的中国商人。

听故事搜奇叔,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0 阅读:0

冰岚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