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教你三招,气死冒犯你的小人

楚然谈情感 2024-06-06 09:52:35

文/情感专家烟雨懿蝶

有句老话说得好:“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

这是因为君子如果被得罪,他们会选择当面坦诚沟通,采取的是光明磊落的阳谋,而非背后使阴招。

然而,小人则截然不同,他们往往毫无底线,如果被得罪且未能被震慑,便会心怀怨恨,甚至可能在你不经意间给予你致命的打击。

更可怕的是,他们可能先假装与你交好,待你放下防备之心后,再给予你致命的背叛。

因此,在面对小人时,我们需要学诸葛亮巧妙地运用以下三招来应对。

一、将计就计,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在洞察小人的狡猾计谋后,明智之举往往并非直接戳穿其阴谋,此举会招致报复。

最聪明的方法是巧妙地运用小人的策略反过来对付他们,令他们措手不及。

聪明一世的诸葛亮深知自己一旦离世,魏延因失去制衡,很可能会有反叛之心。

因此,在临终之际,他精心策划了一计。

当魏延露出反叛迹象时,诸葛亮预先安排的计策立即生效,使得魏延的阴谋被迅速粉碎,就地正法。

诸葛亮对魏延的野心早有察觉,他看出魏延渴望掌控蜀汉的兵权,进而拥兵自重。若让魏延得逞,蜀汉的江山和刘后主的帝位都将面临严重威胁。

为了不负刘备的重托,诸葛亮巧妙地运用了魏延的野心,将计就计,将其转化为消灭蜀汉后患的契机。

这样,他不仅保护了蜀汉的安宁,也展示了他卓越的智谋和深思熟虑。

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慎触怒了小人,那么务必提高警惕,小人最喜欢的一种暗算方式就是偷偷给你下绊子,悄无声息地让你倒霉。

要应对这种局面,就要比他更甚,只有这样,才能牵制住他。

就如纪晓岚和和珅过招,都要走一步看三步,把和珅的诡计看破然后想出有效之策,每一次都让和珅吃了哑巴亏还无可奈何地干着急,担心自己的小动作被告发。

打蛇就要打七寸。

只有比小人更小人,才能让真小人忌惮。

二、拉拢重要人物,让小人说什么都没用

诸葛亮深爱他的儿子诸葛瞻,因其晚年得子,故对他格外疼爱。

然而,诸葛亮深知自己一生为蜀汉鞠躬尽瘁,树敌不少,临终前最担忧的是年幼的儿子可能会遭到仇敌的迫害。

为确保儿子平安,诸葛亮施展了“树大好乘凉”的策略。

他亲笔书信给蜀汉之主刘禅,坦诚自己的忠诚,并列出家底,以证明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无私,同时请求刘禅在自己去世后能庇佑年幼的诸葛瞻。

刘禅收到书信后,深受感动,对诸葛瞻的安危格外关注。

在诸葛亮的智慧保护下,诸葛瞻得以平安成长,免受外界的侵扰。

后来,诸葛瞻还成为了蜀汉的大臣,并娶刘禅之女为妻,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有些人,往往容易陷入真相的泥沼,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然而,他们或许尚未意识到,在诸多情境下,真相并非关键,甚至毫无价值。

实质上,我们的主要目标在于获得重要人物的信任与认可,这对于我们的成功至关重要。

至于其他人的看法,我们往往难以控制,也不应过度关注。

一旦我们与重要人物建立了稳固的关系,即使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面临质疑,他们也可能给予我们理解和支持。

这并非是一场简单的黑白分明的是非之争,而是关于信任与人际关系的微妙较量。

若我们未能准确把握这一核心,即使我们事实上清白无辜,也可能在人际的复杂漩涡中遭受重创。

三、借刀杀人

孟达作为刘备的手下,因其反复无常和背叛行为,尤其是间接导致关羽丧命,成为蜀国和诸葛亮心中的大患。

尽管孟达后来投奔魏国并得到曹丕的赏识,但诸葛亮始终未忘复仇。

直到曹丕死后,诸葛亮终于找到了对付孟达的机会。

他巧妙地设计了一个计谋,引诱孟达回到蜀国,同时暗中向魏国透露孟达叛变的消息。

这一消息迅速传到了魏国大将司马懿的耳中,司马懿愤怒之下,果断处决了孟达。

就这样,诸葛亮用“借刀杀人”之计成功除掉了孟达这个阴险小人,也为关羽的死报了仇。

《三十六计》说:“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对付欺负自己的小人,要善于借助他的对手来瓦解他,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烟雨寄语

为人忠厚老实不一定就是错,但是再老实,也不能任小人欺负,也要掌握一些对付小人的招数。

以上这三个“狠招”,就是十分管用的,不一定要频繁使用,但在关键时刻能够灵活运用,以达到让小人心生畏惧、不敢再轻易招惹我们的目的。

一旦使用,我们必须坚定果断,确保达到最佳效果,让小人彻底服帖。

0 阅读:3

楚然谈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